输送带恒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561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带恒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胶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ー种输送带恒张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输送带的品种繁多,在输送带运输过程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输送带通常采用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成,或者采用塑料与织物复合制成,输送带的承载能力与织物带芯的承载能力相一致,现有技术的输送带生产过程中,帯芯的张カ控制处于自由状态,帯芯的张カ不均匀,形成输送带产品后,就直接影响输送带产品的承 载能力,不仅降低了输送带的承载能力,而且给输送带运输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使输送带帯芯的张カ均匀一致,井能提高输送带承载能力的输送带恒张カ装置,其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输送带恒张力装置由前导轮、帯芯织物、固定轮、后导轮、支架板、固定轴、配重杆、配重块、恒张カ轮组成,其特征是配重杆的一端设置固定轴,配重杆的另一端设置恒张カ轮,配重杆的中部设置配重块,固定轴设置在支架板的下部ー侧,支架板的上部一侧设置前导轮,支架板的上部另ー侧设置后导轮,前导轮与后导轮之间的支架板上设置固定轮,帯芯织物经前导轮引导至固定轮,然后绕过恒张カ轮经后导轮引出。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输送带恒张カ装置设计有恒张カ轮,可使输送带帯芯的张カ均匀一致,提高了输送带的承载能力,保障了输送带运输工程的作业安全。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前导轮,2.带芯织物,3.固定轮,4.后导轮,5.支架板,6.固定轴,7.配重杆,
8.配重块,9.恒张カ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输送带恒张力装置由前导轮I、带芯织物2、固定轮3、后导轮4、支架板5、固定轴6、配重杆7、配重块8、恒张カ轮9组成,其特征是配重杆7的一端设置固定轴6,配重杆7的另一端设置恒张カ轮9,配重杆7的中部设置配重块8,固定轴6设置在支架板5的下部ー侧,支架板5的上部一侧设置前导轮1,支架板5的上部另ー侧设置后导轮4,前导轮I与后导轮4之间的支架板5上设置固定轮3,带芯织物2经前导轮I引导至固定轮3,然后绕过恒张カ轮9经后导轮4引出。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输送带恒张カ装置设计有恒张カ轮9,可使输送带帯芯的张カ均匀一致,提高了输送带的承载能力,保障了输送带运输工程的作业安全。
权利要求1.输送带恒张力装置,由前导轮(I)、带芯织物(2)、固定轮(3)、后导轮(4)、支架板(5)、固定轴(6 )、配重杆(7)、配重块(8)、恒张力轮(9)组成,其特征是配重杆(7)的一端设置固定轴(6),配重杆(7)的另一端设置恒张力轮(9),配重杆(7)的中部设置配重块(8),固定轴(6)设置在支架板(5)的下部一侧,支架板(5)的上部一侧设置前导轮(1),支架板(5)的上部另一侧设置后导轮(4),前导轮(I)与后导轮(4)之间的支架板(5)上设置固定轮(3),带芯织物(2)经前导轮(I)引导至固定轮(3),然后绕过恒张力轮(9)经后导轮(4)引出。
专利摘要输送带恒张力装置,由前导轮、带芯织物、固定轮、后导轮、支架板、固定轴、配重杆、配重块、恒张力轮组成,其特征是配重杆的一端设置固定轴,配重杆的另一端设置恒张力轮,配重杆的中部设置配重块,固定轴设置在支架板的下部一侧,支架板的上部一侧设置前导轮,支架板的上部另一侧设置后导轮,前导轮与后导轮之间的支架板上设置固定轮,带芯织物经前导轮引导至固定轮,然后绕过恒张力轮经后导轮引出,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输送带恒张力装置设计有恒张力轮,可使输送带带芯的张力均匀一致,提高了输送带的承载能力,保障了输送带运输工程的作业安全。
文档编号B65G23/44GK202440091SQ2012200066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刘升平, 张振宇, 江建梁 申请人: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