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48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筒纱(宝塔纱)的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筒子纱(宝塔纱)退绕时,遇锥形纱管顶端的边缘毛刺,极易发生退绕断头,尤其超细号筒子纱退绕时断头。甚至会达100%,不仅影响整经工序并纱工序、织造工序(喷气纬)的效率,同时造成大量的筒脚退绕回丝,更严重是因超细号底纱接头困难,距底管20mm以下的棉纱不得废弃,使用纱成本提高。经过长期跟踪分析,找到了造成超细号筒子纱的底纱退绕时断头的根本原因,一是锥形纱管顶端摩擦因数大造成磨纱断头;二是锥形顶端有毛刺,导致切割断头。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能有效减少筒子纱退绕时摩擦力移动退绕张力而降低断头,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该导纱装置包括导纱器、弹簧和支承体,其中导纱器包括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 ;在导纱器中部穿设有弹簧和支承体,弹簧和支承体连成一体一同套在锥形筒的宝塔管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导纱器的工作面经过抛光,摩擦系数低,且截面宽度增加,是原宝塔管上顶部截面2倍。生产过程中,这种管纱上车后,纱线退绕距底管20mm时,导纱气圈同锥形纱管顶沿形成重合锥体,纱线也形成重合一直伴随到底管,这时纱线遇到万能导纱器的工作面而放大气圈,且光滑工作面为150°,使纱线不会撞着纱管顶端边沿毛边或毛刺,能有效降低断头,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一种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其结构包括导纱器1、弹簧2和支承体3,其中导纱器I包括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所述导纱器的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为光滑的工作面;在导纱器I中部穿设有弹簧2和支承体3,弹簧2和支承3体连成一体一同套在锥形筒的宝塔管内。一般而言,整经工序按每台上架的筒纱数量配置;对14. 6tex以下的纱采有I / 2的后部配置(用于后半部)为宜。对于9. 7tex 4. Stex及以上的筒纱,因纱线强力较低,采用整经全架100%配置导纱器为宜;喷气织机工序的筒纱在退纬时,应按纬纱储纱架的筒纱配置导纱器以4-6个为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中高支以上纱线所有的宝塔管。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其特征是该导纱装置包括导纱器、弹簧和支承体,其中导纱器包括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 ;在导纱器中部穿设有弹簧和支承体,弹簧和支承体连成一体一同套在锥形筒的宝塔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纱器的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为光滑的工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纺纱器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筒纱的导纱装置。其主要特点是该导纱装置包括导纱器、弹簧和支承体,其中导纱器包括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水平和倾斜两个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在导纱器中部穿设有弹簧和支承体,弹簧和支承体连成一体一同套在锥形筒的宝塔管内。该导纱器的工作面经过抛光,摩擦系数低且横截面宽度是原宝塔筒上顶部横截2倍,生产过程中,能有效减小筒子纱退绕时的摩擦力且退绕张力稳定,从而降低断头,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5H57/00GK202864576SQ2012204371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巴书超, 肖瑛, 张红学, 杨倩 申请人:邓州雪阳棉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