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歧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946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流体歧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流体歧管系统包括歧管,该歧管具有焊接到一起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至少各部分以及流体入口,该流体入口与流体流动路径连通。多个接纳容器与歧管的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每个接纳容器界定出隔室。接纳容器可通过将相对的柔性片材的第二部分焊接到一起来与歧管成一体,或者可包括联接于歧管的分开的容器。
【专利说明】流体歧管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11年7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第61/506,28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以具体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配流体的歧管。
2.相关技术
[0003]在由生物技术和医药行业制造和处理无菌液体产品过程中,歧管经常用于将来自储存容器的无菌液体产品同时分配到一般为袋的多个较小的容器内,然后为了处理、试验或其它目的而使用这些袋。传统的歧管通常由多个管段制造而成,使用T连接件或其它连接件将这些管段手动连接到一起。然后,将多个袋手动连接到组装好的管子。尽管这种歧管允许液体产品成功地在储存容器和较小的容器之间传送,但这种系统特别是在无菌液体方面有许多缺点。
[0004]首先,传统的歧管组装起来是耗时且费劳力的。管组件还会是笨重的,并且难以用其进行工作。此外,传统的歧管所需的大量连接件使连接件可能失效、即泄漏的风险加大,由此会污染正被处理的无菌液体。此外,由于歧管由经切割并压在一起的管段构成,来自切割或组装过程的颗粒物质会变得捕获在管子内。然后,不期望的颗粒物质会变得悬浮于流经管子的流体内并随着流体携带至袋内。这会造成流体内存在不期望的颗粒。
[0005]除了容纳颗粒物质外,管子还会被诸如空气的气体占据。当流体经过管子流到容器时,流体将气体推入容器内。该气体是不期望的,因为它占据可能用于流体的空间,并且因为气体会对流体有负面影响。最后,由于管子可具有通过管子延伸的相当大的通道,所以大量流体会在填充好容器之后留在管子内。会难以从管子去除流体,并因此会造成不期望地浪费流体。
[0006]由此,本领域中需要克服上述缺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改进的流体歧管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现将参照附图来讨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且因此不认为是限制其范围。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夕卜,元件的多种情况可分别包括附于元件号的单独字母。例如,具体元件“20”的两种情况可被标记为“20a”和“20b”。在此情况下,元件标记可在没有所附字母的情况下使用(例如“20”)以总地涉及元件的各种情况;而元件标记将包含所附字母(例如“20a”)以涉及元件的具体情况。
[0008]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系统的方框图;
[0009]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歧管由相对的片材构成;
[0010]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的立体图;
[0011]图4A和4B是图2中所示的歧管的一部分的侧剖图,这些图示出处于空(图4A)和填充(图4B)状态的流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
[0012]图5是示出将入口联接件附连到流体入口的放大图;
[0013]图6是歧管和接纳容器之间的流体联接的一个实施例的侧剖图;
[0014]图7是歧管和接纳容器之间的流体联接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图;
[0015]图8是歧管和接纳容器之间的、包含无菌连接件的流体联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剖图;
[0016]图9是歧管和接纳容器之间的流体联接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图;
[0017]图1OA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歧管的俯视平面图;
[0018]图1OB是沿线10B-10B剖取的、图1OA中所示的歧管的侧剖图;
[0019]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歧管的立体图;
[0020]图12是歧管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一对歧管流体串联连接;
[0021]图13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歧管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接纳容器也由相对的片材构成;
[0022]图14是焊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该焊板能用于形成图13中所示的歧管系统;
[0023]图15是使用图14中所示的焊板来焊接歧管系统的一种方法的侧视图;
[0024]图16是使用图14中所示的焊板来同时焊接多个歧管系统的一种方法的侧视图;
[0025]图17是示出一对歧管系统的侧视图,该对歧管系统能焊接起来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端口 ;
[0026]图18是示出图17中所示的该对歧管系统的侧视图,该对歧管系统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联接材料;
[0027]图19A是示出用于将歧管系统联接起来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8]图19B和19C是示出图17中所示的该对歧管系统的侧视图,该对歧管系统通过图19A中所示的连接件的实施例来联接;
[0029]图20A-20C公开了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系统一起使用的台子;
[0030]图21A-21D公开了一种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配流体的方法;
[0031]图22是流体歧管系统的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接纳容器组件能以垂直定向支承于支架上;
[0032]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流体歧管系统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0033]图24是图22所示的流体歧管系统的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歧管具有至接纳容器组件的不同的连接件;
[0034]图25是图24中所示的流体歧管系统的立体局部分解图;以及
[0035]图26是图22中所示的流体歧管系统的又一替代实施例,其中,仅单个接纳容器连接到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那样,诸如“顶部”、“底部”、“上”、“下”、“上方”、“下方”、“近侧”、“远侧”等的方向术语在文中仅用于表示相对方向,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0037]本发明涉及流体歧管系统,诸如液体、粉末、气体或其它材料或材料组合的无菌或有菌流体可流经该流体歧管系统。如【具体实施方式】、摘要和文中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地,术语“流体连接件”或等效词组是指可供流体通过的连接件,但流体并不限于“液体”。例如,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连接件系统可形成“流体连接件”,液体、气体、粉末、其它形式的固体和/或其组合意在通过这些流体连接件。
[0038]流体歧管系统可在多种不同领域中用于多种不同应用。借助示例并且不受限制地,流体歧管系统可在生物技术、医药技术、药物和化工行业中用于无菌或有菌液体产品的制造、加工、处理、运输、采样、储存和/或分配。可用于该流体歧管系统的无菌液体产品的示例包括介质、缓冲剂、试剂、细胞和微生物群、疫苗、化学品、血液、血液产品以及其它生物和非生物流体。
[0039]为了避免需要清洁或维护,流体歧管系统可设计成一次性的。或者,也可重复使用流体歧管系统。尽管本发明的流体歧管系统可用于形成用于使无菌材料运动的无菌连接件,但应理解到流体歧管系统还可用于制成有菌或以有限程度消毒的连接件。
[0040]图1中示出示例性分配系统100,本发明的歧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可用于该分配系统。分配系统100包括分配容器102、流体地联接于该分配容器的歧管系统104和用于使流体在两者之间运动的泵106。分配系统100可用于分配无菌或有菌生物或其它类型的流体。
[0041]分配容器102可以是能储存流体的任何类型的容器或结构。例如,分配容器102可包括将流体容纳于其内的刚性器皿,诸如是不锈钢容器,或者可包括将流体容纳于其内的柔性袋,柔性袋通常设置在支承外壳内。分配容器102还可包括不同功能类型的容器系统,诸如混合器皿、发酵罐或用于使细胞或微生物生长的生物反应器。在美国专利第7,487,688号中公开了可采用的生物反应器的一个示例,该专利于2009年2月10日授权,并且以具体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还可使用如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类型的分配容器102。
[0042]泵106用于控制分配容器102和流体歧管系统104之间的流体流动。当致动泵106时,使流体以受控方式从分配容器102通过导管107流入流体歧管系统104。泵106可包括用于如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传统分配系统的任何泵。例如,泵106通常包括蠕动泵,该蠕动泵与导管107结合操作,用以泵送流体通过该导管。在此实施例中,导管107通常包括柔性管子。在替代实施例中,泵106可包括传统流体泵,其中,流体直接经过泵。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省去泵106,且流体歧管系统104可直接流体连接到分配容器102。例如,可在采用重力来使流体从分配容器102通过导管107流到流体歧管系统104的分配系统中省去泵106。
[0044]分配容器102和流体歧管系统104之间的导管107可包括柔性管件、软管、刚性管路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类型的导管。如果期望,一个或多个过滤件可与导管107流体联接,以在流体经过过滤件时过滤和/或消毒流体。
[0045]流体歧管系统104包括歧管108和可移除地流体联接于歧管的一个或多个接纳容器110。转到图2,如本领域中已知为填充袋的每个接纳容器110包括主体258,该主体从近端260延伸到间隔开的远端262。尽管其它材料也可使用,但主体258通常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柔性聚合物材料片材构成的柔性袋。更具体来说,主体258通常包括两维枕头型袋,其中,两个聚合物片材叠置,然后绕周界缝接,以界定出流体隔室。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258可包含三维袋。主体258可由与下面讨论的歧管108的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258由与歧管108相同材料制成。
[0046]—个或多个悬挂孔264可在远端262或其它位置处延伸通过主体258的缝接的周界边缘。如本领域中已知那样,悬挂孔264用于在填充好接纳容器110之后悬挂接纳容器110。
[0047]主体258包括外壁266,该外壁具有界定出隔室270的内表面268。流体入口 272和流体出口 274延伸贯通外壁266,以与隔室270流体连通。通过流体入口 272,流体从歧管108进入隔室270 ;通过流体出口 274,在填充接纳容器110之后使流体离开隔室270 ;在所示实施例中,流体入口 272和流体出口 274定位在主体258的与悬挂孔264相对的端部(即,近端260)上,尽管这不是必须的。此外,尽管流体入口 272和流体出口 274示出为定位在彼此相同的端部上,但这也不是必须的。例如,流体出口 274可从远端262延伸。
[0048]转到图7,接纳容器110还包括定位在主体258的流体入口 272和/或流体出口274处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可包括端口、管子或能提供通过流体入口 272或流体出口 274到隔室270的流体连接的其它连接件。例如,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可包括具有内腔180的管子180,该内腔从第一端部178至间隔开的第二端部182完全延伸通过管子。第一端部178在流体入口 272处联接于接纳容器110。如下面讨论的那样,第二端部182构造成流体连接到歧管108。管子180可焊接、胶粘、压配、紧固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接纳容器110。
[0049]相似地,具有从第一端部196至间隔开的第二端部198完全延伸通过管子的内腔194的管子192可在流体出口 274处联接于接纳容器110。管子192能以类似于管子180的方式固定到接纳容器110。由于管子192用于在填充隔室270之后分配来自隔室270的流体,管子192的第二端部198能在使隔室110填充有流体之前夹紧或密闭,然后在期望分配流体时打开或解封。为了密封管子192,可如本领域中已知那样焊接或以其它方式缝接闭合管子的第二端部198。当期望允许流体通过管子192流出隔室270时,可截断密封的第二端部198,由此打开内腔194以允许流体通过该内腔。或者,连接件可附连到第二端部198以密封管子192。例如,类似于下面讨论的那些的无菌连接件可附连到第二端部198。
[0050]管子180和192可以基于填充要求和接纳容器110的最终用途呈期望的任何长度,并通常是柔性的。此外,管子180可以与管子192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0051]如图2中所示,歧管108具有周界边缘112,该周界边缘包括近侧边缘114、间隔开的远侧边缘116和第一与第二侧向边缘118、120。流体入口 122设置在近侧边缘114上,以通过导管107从分配容器102和/或泵106接纳流体。多个流体出口 124设置在一个或两个侧向边缘118、120上。应理解到流体入口 122和流体出口 124可如期望地设置在周界边缘112的任何部分上。流体出口 124的数目可变化。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到八个流体出口是常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至少两个、至少四个、至少六个或至少八个流体出口 124。也可使用其它数目的流体出口。
[0052]流体流动路径126形成于歧管108内,以使流体入口 122流体联接于各个流体出口 124。流体流动路径126包括主流动路径128,该主流动路径与流体入口 122连通,并从近侧边缘114向远侧边缘116延伸。还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副流动路径130,这些副流动路径在分开的流体交界部132处从主流动路径128分叉。每个副流动路径130与多个间隔开的流体出口 124中对应的一个连通。于是,副流动路径130的数目通常等于流体出口 124的数目,尽管这不是必须的。
[0053]如果期望的话,则流体流动路径126可设计成使所有接纳容器110以基本上相等的速率填充。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那样,例如,主流动路径128能沿其长度渐缩。主流动路径128的渐缩可有助于保持进入每个副流动路径130的流体压力基本上恒定。此外,每个副流动路径130可在一个或多个位置被夹紧或封闭,以控制流体进入对应的接纳容器110的流量,由此允许相等量的流体流经各个副流动路径130。或者,可仅在将对应的接纳容器110填充到期望量之后夹紧或封闭每个副流动路径130。以此方式,流体能以不同速率流入各个接纳容器110,并且对应的副流动路径130可比其它的副流动路径更早或更晚封闭。此外,主流动路径128和副流动路径130可选择性地夹紧或封闭,以使接纳容器110能一次一个或者以预定组合按序被填充,如下面更详细讨论那样。
[0054]主流动路径128可具有范围在约0.2厘米到约10厘米之间、通常是约0.2厘米到约5厘米的最大横截面直径或未扩张宽度。其它最大横截面直径或未扩张宽度范围也是可以的。副流动路径130可具有与主流动路径128相同或比它更小的最大横截面直径或未扩张宽度,并可从主流动路径128垂直延伸或如所示实施例中那样以一角度从主流动路径延伸。
[0055]在所示实施例中,歧管108为大致矩形。其它形状也可采用。例如,歧管108可以是椭圆形、圆形、多边形或具有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例如,图1OA示出歧管为大致圆形的实施例。
[0056]在一个实施例中,歧管108包括主体138,该主体包含相对的柔性片材,这些柔性片材联接在一起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126。例如,如图3中所示,主体138由第一柔性片材140a和第二柔性片材140b构成,它们分别具有内表面142a、142b和相对的外表面144a、144b。第一柔性片材140a定位在第二柔性片材140b上,以使两个柔性片材的内表面142a和142b彼此直接抵靠。如下面更详细讨论那样,内表面142a和142b选择性地沿接缝线固定在一起,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126。一个或多个对准孔145可定位在各片材上,以如下面讨论的那样在制造歧管过程中有助于各片材对准。
[0057]每个片材140可由柔性的、不透流体和/或不透气体的材料、诸如是低密度聚乙烯或其它聚合物片材制成,片材的厚度范围在约0.1毫米到约5毫米之间,通常是约0.2毫米到约2毫米。也可采用其它厚度。每个片材140可由单层材料构成,或可包括密封在一起或分离以形成双壁结构的两层或更多层。在各层密封在一起的情况下,材料可包括层叠或挤出材料。层叠材料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单独形成的层,这些层之后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一起。
[0058]挤出材料可包括单个一体片材,该一体片材包括不同材料制成的两层或更多层,这些层可由接触层分隔开。所有层可同时共挤出。可用于本发明的挤出材料的一个示例是可由犹他州洛根海克隆实验公司购得的HyQ CX3-9膜。HyQ CX3-9膜是在cGMP设备中生产的三层、9密耳浇注膜。外层是与超低密度聚乙烯产品接触层共挤出的聚酯弹性体。可用于本发明的挤出材料的又一示例是也可由海克隆实验公司购得的HyQ CX5-14浇注膜。HyQCX5-14浇注膜包括聚酯弹性体外层、超低密度聚乙烯接触层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EVOH阻隔层。在又一示例中,可采用由吹塑膜的三个独立幅材生产出的多幅材膜。两个内幅材分别是4密耳单层聚乙烯膜(被海克隆称为HyQ BMl膜),而外阻隔幅材是5.5密耳厚的6层共挤出膜(被海克隆称为HyQ BX6膜)。
[0059]材料允许与活细胞直接接触,并能保持溶液无菌。在这种实施例中,材料还可诸如通过离子化辐射来消毒。在2000年7月4日授权的美国专利第6,083, 587号和2003年4月24日公开的美国专利公开第US2003-0077466A1号中公开了能用于不同情况的材料示例,它们以具体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0060]应理解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140a和140b可替代地由折叠以形成两个单独部分的单个片材形成。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140a和140b分别对应于两个单独的折叠部分中的每个部分。还应理解到多于两个片材140可用于形成歧管108 (例如参见图11)。
[0061 ]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流动路径126通过选择性地将柔性片材140a和140b焊接在一起而形成。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140a和140b沿接缝线146焊接,这些接缝线勾勒出它们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126的周界,并形成流体流动路径
126。焊接柔性片材140a和140b以形成接缝线146可通过使用诸如热焊接、射频能量、超声波等传统焊接技术来进行。其它传统技术也可用于形成接缝线146,诸如粘合剂、压接或其它传统附连或紧固技术或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方法。
[0062]如期望,接缝线147还可绕柔性片材140a和140b的周界边缘并特别是通过对准孔145的区域而形成。还应理解到除了流动路径126的区域外,柔性片材140a和140b的所有区域可缝接在一起。然而,这种程度的缝接可能是低效和不必要的。通过使用上述过程来形成主体138,可容易和低价地制造具有用于流动路径126的任何期望构造的歧管108。
[0063]每个柔性片材140构造成向外挠曲,以允许流体更容易地流经流体流动路径126。例如,图4A和4B分别示出当流动路径126为空时以及当流体流经流动路径126时的流体流动路径126的一部分。在图4A中所示的非流动位置,柔性片材140a和140b的内表面142a、142b彼此抵靠,以使非常少的空间设置在流体流动路径126内。于是,在流动路径126内存在最少气体或流体。然而,在图4B中所示的流动位置,柔性片材140a和140b均向外挠曲,以使内表面142a、142b不再彼此抵靠,由此打开流体流动路径126以允许流体自由地流经流体流动路径126。
[0064]在使用之前,流体流动路径126起初处于图4A的非流动位置,由此在流动路径126内存在最少的气体。当流体在分配容器102与接纳容器110之间流动时,流体流动路径126运动到图4B中所示的流动位置。流动的流体将流体流动路径126内的气体推入接纳容器110。然而,由于流体流动路径126内有的气体最少,所以被推入接纳容器110的气体最少。期望使接纳容器110内的气体最少,因为气体会占据用于液体的期望空间,并会对液体造成负面作用。一旦将接纳容器110填充到期望量,如下所述通过停止从分配容器102的流动或者紧缩、夹紧或密封通过流体流动路径126的流或通过其它方式密封至接纳容器110的流来终止流体流到接纳容器110。
[0065]如果期望,一旦流体停止流动,留在歧管108的流体流动路径126内的流体可容易地挤压或刮到接纳容器110内或一些其它容器内。例如,可采用沿歧管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使流体流动路径逐步塌缩以将流体流动路径内的流体的一部分推入接纳容器中的一个内的方法。这可通过使用刮片材、刮刀、辊子或其它工具来下压柔性片材140a并沿流体流动路径126的所有或一部分行进以将流体沿流动路径向下推到容器内来完成。这使流体的浪费减到最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片材140是弹性的,使得一旦终止流体流经流体流动路径126,流体流动路径126就返回到图4A的非流动状态,由此使流体流动路径126内的任何剩余流体流入容器。
[0066]与此相对,由于传统歧管通常由管件构成,明显更难将流体挤出或刮出传统歧管,特别是在通常是刚性的接头处。类似地,由于管件在使用前完全扩张,管件包含在填充阶段由流体推入接纳容器内的大量不期望的气体。
[0067]由此,本发明与传统歧管相比优点在于浪费较少流体,并且将较少气体推入接纳容器内。在许多情况下,运动经过歧管的流体是昂贵的,例如一盎司几千美金或更多。在这些情况下,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节约大量钱。
[0068]片材140可设计成阻止液体和气体通过其转移,并保持流体流动路径126和流经流体流动路径126的流体无菌。至此,柔性片材140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多层分别由相同或不同材料制成,以如期望地提供相似或不同特性。通过选择分别具有不同特性的多层,可形成满足为具体用途而形成歧管的各个需求的歧管108。
[0069]返回到图3,歧管108还包括定位在主体138的流体入口 122和/或流体出口 124内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可包括联接装置和/或端口或能形成流体连接的其它连接件。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将入口联接件150固定在流体入口 122内,而将多个出口联接件152和153固定在各流体出口 124内。将端口 155固定在流体出口 124中的另一个内。图5是固定到流体入口 122内的入口联接件150的放大图。图6和7包括分别固定到流体出口 124内的出口联接件152和153的放大图。
[0070]如图5中所示,入口联接件150包括从第一端部156延伸到间隔开的第二端部158的管状本体154。本体154界定出通过本体延伸的通道160。第一端部156在流体入口 122处通过焊接、胶粘、压配、紧固件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固定方法固定在片材140a和140b之间。入口联接件150的第二端部158构造成接纳导管107的端部162,导管的另一端部如上讨论的那样与分配容器102或泵106流体联接。导管107可焊接、胶粘、压配、紧固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入口联接件150。
[0071]尽管不需要,但还可在入口联接件150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倒钩168或其它固定构件,以有助于将导管107固定到入口联接件150。在此实施例中,导管107可在倒钩168上滑动,然后将系绳箍绑到端部162周围,以形成密封的连接。入口联接件150可由聚合物材料、金属、陶瓷或任何其它材料或其组合制成,并通常比将入口联接件接纳于其内的导管107的刚度更高。应理解到诸如鲁尔锁定件或无菌连接件的其它传统流体连接件可用于使入口联接件150和导管107流体联接。(参见,例如图12中的无菌连接件256)。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管107的端部162可在流体入口 122处直接密封于片材140a和140b之间。
[0072]如图6中所示,每个出口联接件152还可包括从第一端部172延伸到间隔开的第二端部174的管状本体170。本体170界定出通过本体延伸的通道176。第一端部172在流体出口 124处通过焊接、胶粘、压配、紧固件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固定方法固定在片材140a和140b之间。出口联接件152的第二端部174构造成接纳从接纳容器110中的一个的流体入口 272伸出的连接件端部。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出口联接件152的第二端部174连接到出口管子180的第二端部182,出口管子的第一端部178如上讨论的那样在流体入口 272处与接纳容器110中的一个流体联接。出口管子180可焊接、胶粘、压配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出口联接件152内或上。也可采用其它固定方法。类似于入口联接件150,还可在每个出口联接件152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倒钩184或其它固定构件,以有助于将出口管子180固定到出口联接件152。出口联接件152由上面讨论的入口联接件150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
[0073]转到图7,替代的出口联接件153用于形成接纳容器110和歧管108之间的流体连通。除了出口联接件153不包括离开其径向延伸的倒钩之外,出口联接件153类似于出口联接件152。为了将接纳容器110附连到歧管108,出口联接件153的第一端部172定位在歧管108的流体出口 124内,而出口联接件153的第二端部174定位在接纳容器110的出口管子180内。歧管108和管子180然后可焊接、胶粘、紧固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出口联接件 153。
[0074]入口联接件150和出口联接件152和153可用于形成无菌或有菌连接件。对于无菌的流体连接件来说,一旦歧管系统104和接纳容器110已流体地固定于彼此,包括歧管108和接纳容器110的歧管系统104就可作为单元消毒。或者,可对歧管108和接纳容器110分别进行消毒。接纳容器110可如需要地选择性地联接于歧管108。
[0075]例如,如图8中所示,无菌连接件186可用于将歧管108附连到接纳容器110和/或分配容器102。无菌连接件186通常包括两个匹配部分188和190,匹配部分分别密封成一旦消毒好就使内部部段可保持无菌。匹配部分188和190分别固定到出口联接件153和管子180。为了将接纳容器110流体附连到歧管108,匹配部分188和190固定在一起,随后,从匹配部分移除密封件,以允许两个半件之间进行流体连通。由于直到匹配部分188和190固定于彼此之后才移除密封件,所以匹配部分的内部部段保持无菌。
[0076]仅借助示例,PALL KLEENPACK?:连接件可代替入口联接件150或出口联接件152和153或其组合用作无菌连接件186,以在歧管108以及接纳容器110和分配容器102之间提供无菌连接件。这将允许接纳容器110从歧管108卸下,但仍保持接纳容器内的流体无菌。在美国专利第6,655,655号中详细描述了 PALL连接件,该专利的全部内容以参见方式纳入本文。
[0077]端口还可单独地或与联接件结合地定位在任何流体入口或出口内。例如,图3、9和10分别示出端口 155、276和202,这些端口分别定位在位于上片材140a内的歧管出口124、容器入口 272和位于上片材204a上的歧管入口 214处。端口 155、276和202提供连接到接纳容器110和歧管108的替代实施例。
[0078]转到图9,端口 276定位在接纳容器110的流体入口 272处,且出口管子180附连到端口 276。端口 276包括从第一端部222延伸到间隔开的第二端部224的管状本体220。本体220界定出通过本体延伸的通道226。凸缘228在第一端部222处从管状本体220径向向外延伸。端口 276定位在流体入口 272内,以使管状本体220的第二端部224从接纳容器110向外延伸,并且凸缘228固定到其内形成有流体入口 272的外壁266的内表面268。凸缘228可通过采用诸如热焊接、射频能量、超声波等的传统焊接技术的焊接或者通过使用粘合剂或任何其它本领域中已知的传统附连或紧固技术来固定到内表面268。一个或多个倒钩230或其它固定构件可包含在入口端口 202的第二端部224上或附近,以有助于将管子180或联接件固定到端口 276。端口 276可由聚合物材料、金属、陶瓷或任何其它材料或其组合来制成。
[0079]端口 155具有与端口 276相似地结构,并能由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如图3中所示,可代替联接件152和153使用端口 155。如图1OA和IOB中所示,可代替入口联接件150使用端口 202。
[0080]图1OA和IOB示出歧管200的替代实施例。类似于歧管108,歧管200具有内表面206a和206b彼此面对的一对柔性片材204a和204b。还类似于歧管108,歧管200具有形成于两者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208,该流体流动路径208包括主流动路径210以及在流体入口 214和多个流体出口 216之间延伸的多个副流动路径212。流体流动路径208和210通过接缝线146形成,接缝线如上讨论地通过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将柔性片材204a和204b固定到一起来形成。歧管200还具有周界边缘218,但代替具有矩形形状,该歧管200为大致圆形。此外,流体入口 214在歧管200上定位在中心,而不是定位在周界边缘218上,并仅形成于片材204中的一块上。流体出口 216定位在周界边缘218周围,因而,副流动路径212形成大致辐条状图案,而流体入口 214定位在辐条的毂处。
[0081]如上所述,入口端口 202定位在流体入口 214内,因而,管状本体220的第二端部224从歧管200向外延伸,而凸缘228固定到其内形成有流体入口 214的片材204的内表面206。凸缘228能以与关于将端口 276的凸缘228固定到接纳容器110的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固定到片材204的内表面206。一个或多个倒钩230或其它固定构件还可包含到入口端口 202的第二端部224上或附近,以有助于将入口管子或联接件固定到入口端口 202。
[0082]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歧管可由多于两块片材构成。例如,图11示出包括第三和第四片材140c和140d的歧管240,这些片材定位在第一和第二片材140a和140b之间,并沿周界边缘112密封地固定到第一和第二片材。可在第一和第二片材140a和140b之间省去附加的片材140c或140d中任一片材的各部分,以如果期望则允许在片材140a和140b的内表面142a和142b (图3)之间形成空间。例如,附加的片材140c和140d可成形为它们仅在周界边缘周围和/或流动路径周围或与流动路径相邻地定位在片材140a和140b之间。由此,如图7中所示,流体出口 124和相关的流体流动路径能完全或部分地由所有四块片材界定出。第三和第四片材140c和140d可以是矩形的或根据期望呈任何其它形状。此外,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示出了两块附加片材,但应理解到还可使用仅一块附加片材或三块或更多块附加片材。如前讨论的那样,不同的片材可根据期望的目标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特性。例如,片材140c和140d可以是气体阻隔层。
[0083]图12示出如果期望使用串联的多个歧管则可使用的歧管250的替代实施例。除了一些方面外,歧管250与歧管108类似。与主流动路径128在其内渐缩的歧管108不同,歧管250中的主流动路径128沿其整个长度保持大致恒定的横截面面积,尽管这不是必须的。此外,在歧管250中,主流动路径128延伸到远侧边缘116上延伸部出口 252。由此,连接件能固定到延伸部出口 252内,以将歧管流体地连接在一起。连接件可包括诸如联接件254的联接件或端口,它们类似于上述联接件和端口中的任一种。
[0084]联接件或端口可通过管子流体地连接到另一歧管上的流体入口 122。或者,如图12中所示,与上述讨论类似的无菌连接件256的相对部分可用于将歧管250和108连接在一起。无菌连接件256的各部分可连接到延伸通过入口 122和延伸部出口 252的联接件或端口,因而,在各部分连接时将保持密封的连接。通过使用无菌连接件256,每个歧管250可根据需要单独地进行消毒和使用。由此,增加串联的附加歧管250可以是通过连接歧管之间的无菌连接件256而简单地将歧管250雏菊型链接在一起的简单方式。由于使用了无菌连接件256,系统可保持无菌。
[0085]通过使用串联的歧管,接纳容器的数目可增加。例如,通过将两个歧管联接在一起,接纳容器Iio的数目可加倍。尽管仅两个歧管108和250示出为连接在一起,但应理解到通过以任何期望的量简单地将具有延伸部出口 252的歧管连接在一起来连接三个或更多个歧管。如上所述,可通过使用无菌连接件以使歧管流体地联接来保持每个歧管的无菌性。歧管还可并联,以使两个或更多个歧管直接附连到单个歧管的输出部分。也可采用其它组合。能串联的歧管数目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然而,诸如流体压力损失、接纳容器的数目、流体量等实际考虑因素将可能限定出实际期望的限值。
[0086]在上述流体歧管系统的实施例中,歧管由选择性地焊接在一起的至少一对片材构成,且歧管使用连接件流体地附连到接纳容器。在替代实施例中,接纳容器或至少接纳容器的柔性本体可与歧管或歧管的柔性本体一体形成为单体结构,而不是通过连接件将接纳容器单独地附连到歧管。例如,图13示出流体歧管系统300,该流体歧管系统300具有歧管302和通过选择性焊接等形成于相同片材内的接纳容器304。
[0087]类似于上述歧管的实施例,歧管302具有柔性本体303,该柔性本体由一对柔性片材306a和306b构成,柔性片材的内表面308a和308b彼此面对,并且与外表面309a和309b相对。流体流动路径310如上讨论地通过接缝线146形成于歧管302内,接缝线通过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将柔性片材306a和306b固定到一起来形成。流体流动路径310包括从流体入口 313延伸的主流动路径312和从主流动路径延伸的多个副流动路径314。本体303可具有固定到流体入口 313处的入口联接件150 (图3)。然而,代替一直延伸到片材的周界边缘316的副流动路径314,副流动路径314延伸到由相同的片材306a和306b构成的接纳容器304。如图13中所示,主流动路径312可延伸到延伸部出口 317,以允许歧管302串联到其它歧管,如上所述。或者,可密封或省去延伸部出口 317,因而,没有流体将流经该延伸部出口。
[0088]通过由与歧管302相同的片材构成,接纳容器304是柔性的,并且还被称为柔性袋。每个接纳容器304能以形成文中讨论的歧管的相同方式形成。即,能通过选择性地焊接柔性片材306a和306b以形成勾勒出接纳容器304的周界的接缝线318来形成每个接纳容器304。
[0089]类似于接纳容器110,每个接纳容器304包括主体320,该主体从近端322延伸到间隔开的远端324并具有外壁326,该外壁具有界定出闭合的隔室330的内表面328。流体入口 332和流体出口 334分别延伸通过外壁326的近端322和远端324,以与隔室330流体地连通。还形成与隔室330连通并从流体入口 332向歧管302延伸的流体通路335。类似于接纳容器110,一个或多个悬挂孔336也可延伸通过主体320。
[0090]由于接纳容器304由与歧管302相同的片材306构成,每个副流动路径314可形成为在不使用联接件的情况下无接缝地通过流体通路335流入对应的流体入口 332。S卩,每个副流动路径314可与流体通路335及其对应的流体入口 332 —体形成。由此,歧管302的柔性本体可由片材306a和306b的第一部分构成,而接纳容器304的柔性本体可由片材306a和306b的连续第二部分构成。[0091]类似于接纳容器110,一个或多个联接件可焊接或以其它方式流体连接到接纳容器304的本体320的流体出口 334,以在填充隔室330之后使流体流出隔室330。每个连接件可包括类似于文中讨论的其它连接件的端口、管子等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固定到接纳容器304的流体出口 334内的一对管子338。管子338可在流体出口 334处类似于文中讨论的其它管子那样焊接、胶粘、紧固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接纳容器304。
[0092]如果期望,歧管系统300可包括用于在填充容器之后从歧管302容易地拆下接纳容器304的装置。例如,对于每个接纳容器304,多个穿孔340可在从柔性片材306的周界边缘316、绕对应的接纳容器304并回到周界边缘316延伸的线上延伸通过两快片材306a和306b。例外是穿孔340不经过流体流动路径310形成。由此,每个接纳容器304可通过如下方法从歧管302卸下,即,简单地沿对应于接纳容器304的穿孔340撕开,如在接纳容器304a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那样。如所示实施例中示出,穿孔340的各部分可由多于一个接纳容器304共用。
[0093]无论是否采用穿孔340,在从歧管302卸下接纳容器304之前,接纳容器304的流体入口 332和歧管302的副流动路径314应分离,并在沿流动通路335的某处彼此密封。如果流体入口 332和副流动路径314不密封,则在分离时流体会从接纳容器304和/或歧管302漏出,并且污染物会进入其内。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选择性焊接来密封流体入口 332和副流动路径314。这通过在使流体从歧管302流到接纳容器304内之后对应于沿流体通路335的位置焊接片材306a和306b的各部分来完成。例如,在图13中,对应于接纳容器304b的流体通路335b在焊缝342处通过焊接闭合。如所示,焊接应与对应于接纳容器304的穿孔340对准。通过这样做,当通过沿穿孔340撕开而从歧管302卸下接纳容器304时(这与接纳容器304a的情况一样),可以横穿焊缝342进行切割,以使焊缝342的一部分342A可保持与歧管302 —起,而焊缝342的分离部分342b可随接纳容器303 —起离开。这允许在分离后密封接纳容器304和歧管302。切割可作为焊接过程的一部分或在焊接之后进行。
[0094]如上所述,文中所述的歧管可通过选择性地将两块或多快片材焊接在一起来形成。还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通过选择性地在相同的片材内进行焊接来形成接纳容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焊板可用于如本领域已知那样将片材焊接在一起。图14示出能用于形成图13中所示的歧管系统300的焊板350的示例。焊板350包括具有顶面354的板352。多个突出部356从板352的顶面354延伸到外表面358。
[0095]如图15中所示,焊板350构造成使突出部356的外表面358将在制造歧管系统300过程中与最顶上的片材306a接触,并将热量传导到片材306a和306b。由此,焊缝将仅在焊板350的外表面358与最顶上的片材306a接触之处形成于片材306a和306b之间。于是,焊板350的外表面358对应于片材306a和306b上的焊缝的期望位置。焊板350 —般由金属制成,但也可使用能传导热量的其它材料。
[009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同时制造多于一个歧管系统。例如,图16不出使用焊板350能同时形成的一对歧管系统300a和300b。如上讨论的那样,每个歧管系统300a和300b包括具有内表面308和外表面309的一对片材306a和306b。如所示,歧管系统300a和300b堆叠于彼此之上,以使歧管系统300b的底片材306b直接定位于歧管系统300a的顶片材306a上方。在此实施例中,内表面308涂覆有允许进行焊接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制成,而外表面309涂覆有防止将各片材焊接在一起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制成。由此,当焊板350压在歧管系统300b上时,来自焊板350的热量通过歧管系统300a和300b,但仅使内表面308变得焊接在一起。由此,当移除焊板350时,歧管系统300a的顶片材306a和歧管系统300b的底片材306b的外表面309可分尚,由此允许歧管系统300a和300b分尚。尽管仅不出两个歧管系统300a和300b,但应理解到能以类似方式同时形成两个歧管系统。
[0097]此外,如果期望,可在同时形成的歧管系统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端口。例如,在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移除了歧管系统300a的顶片材306a的一部分和毗邻的歧管系统300b的底片材306b的一部分,以在每块片材上形成彼此对准的孔400和402。然后,使两块片材306a和306b的外表面309的围绕孔400和402的部分涂覆有允许进行焊接的材料,此后,涂覆的外表面309焊接在一起,从而围绕孔400和402。可与使用焊板350形成歧管系统同时进行对外表面309的焊接,或者可以在使用焊板350形成歧管系统之后某时进行对外表面309的焊接。如果同时进行,则在形成歧管系统之前形成孔400和402。将孔400和402焊接在一起允许歧管系统300a和300b之间的流体连通。在此实施例和下面讨论的实施例中,孔400和402通常形成于歧管系统的歧管302 (图13)的一部分上。于是,能将流体串联地传递到不同的歧管302,然后能将流体传递到不同的接纳容器。
[0098]在图18中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联接材料406定位在歧管系统300a和300b之间,以覆盖片材306a和306b上的孔400和402。联接材料406还界定出穿过其延伸的孔408。联接材料406可以是圆形或围绕孔400和402的任何其它形状。联接材料406由可焊接到顶片材306a和底片材306b的外表面309的材料构成,或者涂覆有可焊接涂层。联接材料406定位成使孔408与顶片材306a和底片材306b内的孔400和402对准,然后以传统方式焊接到两块片材。与之前实施例一样,可与使用焊板350形成歧管系统同时进行焊接,或者可在使用焊板350形成歧管系统之后某时进行。
[0099]在图19A-C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刚性或基本上刚性的连接件410可用于通过孔400和402将毗邻的歧管系统300a和300b附连到一起。连接件410可以是如图19A中所示的单个一体单元,或者可由如图19B和19C中所示地附连到一起的多个部分412和414构成。如图19A中所示,连接件410包括在环形凸缘418和420之间延伸的中空杆416,这些环形凸缘从杆416径向向外延伸。通路422在两个凸缘418和420之间一直延伸通过杆416。每个凸缘418和420抵靠于毗邻的歧管系统300a和300b的顶片材306a和底片材306b的内表面308定位,以使杆416在歧管系统之间通过孔400和402延伸。
[0100]如图19C中所示,当组装时,歧管系统300a和300b通过通道422流体地联接在一起。凸缘418和420在通过焊板350形成歧管系统过程中或者使用已知的焊接技术在其它时间焊接到内表面308。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件410由两个单独部分412和414构成,这两个部分先如图19B中所示插过孔400和402,然后通过粘合剂、焊接或其它附连方法如图19C中所示附连到一起。如果歧管顶片材306a和306b是柔性的和/或可扩张的,则可使用单个一体连接件410。
[0101]尽管关于图17-19上面讨论的将歧管系统连接在一起的每个方法涉及通过孔400和402进行单次联接,应理解到可将多个孔联接于歧管系统之间。例如,如果期望,一个歧管系统300的每个接纳容器304可使用上述方法联接于相邻歧管系统内的对应接纳容器304。还应理解到如果期望可针对每次联接使用不同的方法。
[0102]尽管焊板350对应于歧管系统300,应理解到可采用对应于文中所述的其它歧管系统中的任一个的其它焊板,这包括接纳容器不与歧管一起形成的那些。
[0103]图20A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系统300 —起使用的台子370。尽管台子370设计成用于歧管系统300,但应理解到台子370可适于与文中所述或设想的歧管系统中的任一个一起使用。
[0104]台子370包括支承于一个或多个腿部374上的顶部构件372。或者,如果期望,则可使用不带任何腿部374的顶部构件372。顶部构件372具有在两个侧边378、380和两个端部382、384之间延伸的顶面376。一个或多个歧管定位辅助件可用于辅助定位歧管系统。由于构成歧管系统300的片材306可以相当柔性,具有歧管定位辅助件可有助于展平片材306,并将歧管系统300最佳地定位在台子370上。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四个对准凸柱386向上从顶面376延伸,并定位成在将歧管系统300放置于台子370上时使歧管系统300的对准孔145与对准凸柱386对准。诸如夹具、粘合剂、连接件等之类的其它类型的歧管定位辅助件也可用作歧管定位辅助件。
[0105]如果期望,一个或多个测量装置可包含在台子370内,以确定多少流体已加载到每个接纳容器内。例如,台子370可包括多个测力计388,测力计定位在台子370上,以与形成于歧管系统300上的对应接纳容器304对准。每个测力计388可起到标尺作用,以在填充接纳容器304时确定对应的接纳容器304的重量。于是,通过一旦满足预定重量就阻止流体流到接纳容器内可将加载到每个接纳容器304内的流体量限制到预定量。在替代实施例中,可采用流量计或其它测量装置。
[0106]如图20A中所示,歧管系统300可降低到台子370的顶面376上,以使对准凸柱386接纳于对准孔145内,如图20B中所示。当歧管系统300由此定位时,测力计388可位于接纳容器304正下方。如上所述,诸如夹具、粘合剂、连接件等之类的其它定位辅助件也可用于将歧管系统300定位到台子370上。
[0107]一旦将歧管系统300定位到台子370上,流体可流经歧管302,并流入接纳容器304。如果使用例如测力计388的测量装置,可在接纳容器304的测量值到达预定量时截断流体流入任何接纳容器304。如图20B中所示,通过诸如一个或多个夹断件390的限制装置来完成截断流体。每个夹断件390延伸到可定位在流体通路355上的远端392。当到达如由测量装置确定的截断点时,可致动夹断件390,从而引起夹断件390以足以夹断流体通路335的力降低到流体歧管系统300上,由此阻止流体流入对应的接纳容器304。
[0108]由于进入每个接纳容器304内的潜在不同流速,到达截断点所需的时间在不同的接纳容器之间可变化。为了考虑到这一点,可将单独的夹断件390定位到对应于每个接纳容器304的流体通路335上方,并在不同的时刻致动。应理解到,可变压力可用于夹断件390,以如果期望则减慢流体流动,而不是完全阻断流动。如果仅期望填充接纳容器304的子集,也可使用夹断件390。例如,如果仅流体歧管系统300的六个接纳容器304中的四个需要进行填充,则可致动对应于接纳容器304中的两个的夹断件390,以阻止任何流体流入具体的接纳容器304。此外,夹断件390还可用于接纳容器不与歧管一体形成的歧管系统。
[0109]图21A-21D公开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流体歧管系统300来分配流体的方法。尽管该方法涉及流体歧管系统300,但应理解到方法步骤可应用于文中所述或设想的任何歧管系统。
[0110]首先,如期望地定位流体歧管系统300。例如,歧管系统可借助或不借助诸如对准凸柱386的歧管定位辅助件如图20B中所示定位到台子370上方。转到图21A,诸如分配容器102的流体源经由导管107流体联接于歧管系统300,该歧管系统由如上讨论的相对的柔性片材306构成。如上所述,如果期望控制流体流入流体歧管系统300内的流量,可使用泵。还如上讨论那样,歧管系统具有形成于柔性片材306内的多个接纳容器或袋304和歧管302。流体流动路径310从流体入口 313延伸到每个柔性袋304的隔室或腔室330。如果流体流动路径310延伸到诸如延伸部出口 317之类的延伸部出口,则流体歧管系统300可串联到其它歧管。或者,如上讨论的那样,延伸部出口 317可密闭。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塞件344定位在延伸部出口 317内。
[0111]转到图21B,一旦分配容器102流体联接于流体歧管系统300,则流体从流体源102通过流体流动路径310,并通过流体流动路径310流到柔性袋304的腔室330内。这进行直到期望量的流体流入每个腔室330内。如上所述,限制设备可用于阻止或减慢进入柔性袋304中的任一个内的流动。例如,如上讨论的那样,诸如夹断件390 (图20B)的一个或多个夹紧构件可用于夹紧对应于期望减慢其流动的柔性袋304的副流动路径314。
[0112]转到图21C,一旦将腔室330填充流体到达期望量,对应于每个柔性袋304的副流动路径314在相交部342处密闭,以使每个腔室330密闭。如上讨论的那样,这通过如图21C中所示焊接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密封方法来完成。在接纳容器不与歧管一体形成的实施例中,可通过焊接闭合在接纳容器和歧管之间延伸的管子、诸如图6中所示的管子180。如果使用外部连接件,诸如图8中所示的无菌连接件186,则无需附加的密封。
[0113]转到图21D,一旦填充和密封每个腔室330,则从歧管302移除每个柔性袋304。如上讨论的那样,这可通过在穿孔340处撕开柔性片材306a和306b来完成(图21C)。也可采用其它分离方法。例如,剪刀或其它尖锐设备可用于切割片材306a和306b,以使柔性袋304与歧管302分离。在接纳容器不与歧管一体形成的实施例中,剪刀还可用于在管子180密封之处切割管子180。如果使用外部连接件,则连接件能在不切割或撕开的情况下分离。
[0114]图22中示出包含本发明的特征的流体歧管系统450的又一替代实施例。歧管系统450包括歧管452和在间隔开的位置流体联接于歧管452的多个接纳容器组件454a_454f。任何期望数目的接纳容器组件可附连到歧管450。与之前讨论的歧管一样,歧管452包括柔性本体455,该柔性本体由与第二柔性片材456b重叠的第一柔性片材456a构成。片材456a和456b焊接在一起以形成接缝线458,接缝线界定出沿本体455的长度延伸的主流体路径460。
[0115]如图23中所示,歧管452还包括形成于本体455的第一端部463处的流体入口462和在沿本体455的侧边缘间隔开的位置形成的多个间隔开的流体出口 464a-f。每个入口 462和出口 464界定于片材456a和456b之间,并且与主流体路径460连通。管状入口连接件466接纳于流体入口 462内,而管状出口连接件468a-f接纳于对应的流体出口 464a_f内。入口连接件466和出口连接件468可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片材456a和456b之间,并与主流体路径460流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入口连接件466是刚性的带倒钩的杆状物,而出口连接件468是从本体455全部向外突出的柔性管。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替代的连接件。
[0116]返回到图22,每个接纳容器组件454包括柔性本体469,该柔性本体包括焊接到一起以形成接缝线472的一对重叠的柔性片材470a和470b。接缝线472界定出四个分离的接纳容器474a-d,这些接纳容器分别界定出隔室476。可形成任何期望数目的接纳容器474。接缝线472对于每个接纳容器474界定出与隔室476连通的流体入口 478和类似地与隔室476连通的流体出口 480。管子482、流体管线或其它连接件固定到流体出口 480内,以将流体分配出隔室476外。
[0117]接缝线472还形成沿本体469的上边缘延伸的副流体路径484,以与每个接纳容器474的每个流体入口 478连通。如图23中所示,流体入口 486通过本体469的侧边缘与副流体路径484连通。管状入口连接件488固定到流体入口 486内。在所示实施例中,入口连接件488包括带倒钩的杆状物,该杆状物比歧管452的出口连接件468的刚度更高。由此,在组装过程中,可将联接于对应的接纳容器组件454的每个入口连接件488推入歧管452上的对应出口连接件468,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密封的流体连接。
[0118]如图22中所示,多个间隔开的开口 490a_d横向穿过每个接纳容器组件454的本体469的上边缘。开口 490使接纳容器组件454以间隔开的对准方式安装在支架上,以使接纳容器组件454能垂直悬挂在如图22中所示的定向下,且歧管452能水平定位。支架的该定向和使用便于接纳容器474的简单组织、填充、密封、移除和其它处理。支架可包括横向穿过不同接纳容器组件454的对准开口 490的杆件,或者可包括具有接纳于每个开口490内的诸如钩子的抓持件的杆件。也可采用其它支架构造。可将加强杆件嵌入到每个本体469位于开口 490上方的上边缘内,以在接纳容器474填充有流体时防止开口 490裂开。
[0119]一旦流体歧管系统450如图22中所示完全组装好并消毒,歧管452可支承于支架上,且歧管452的流体入口 462可流体联接于分配容器102 (图1)。在用于填充的一种方法中,主流体路径460可在出口连接件468a和468b之间夹紧闭合,而接纳容器组件454a上的副流体路径484可在流体入口 478a和478b之间夹紧闭合。然后,流体从分配容器102流到歧管452内、流到接纳容器组件454a的副流体路径484内,最后流到接纳容器474a的腔室476内。一旦接纳容器474a填充有期望体积的流体,诸如通过形成接缝线或以其它方式将界定出流体入口 478a的片材470a和b焊接到一起来密闭流体入口 478a。然后,副流体路径484未在流体入口 478a和478b之间被夹紧,而是在流体入口 478b和478c之间夹紧闭合。由此,流体现在从歧管452流入第二接纳容器474b的腔室476内。然后,重复该过程,直至将第一接纳容器组件454a的所有接纳容器474a-d填充到期望体积为止并且将所有流体入口 478a-d密闭。
[0120]接下来,歧管452上的夹具可运动到流体入口 468b和c之间。与上面描述的过程相同的过程现在可用于依次填充第二接纳容器474b的每个接纳容器474a-d。然后,上述过程可用于随后填充后续接纳容器组件454中的每个的接纳容器474a-d中的每个。在填充最后一个接纳容器474之前,可通过如下方式将主流体路径460和/或副流体路径484内的流体推入最终接纳容器474内,即,如前讨论那样使刮片材、辊子或其它工具在主流体路径460和/或副流体路径484上行进,并迫使流体流入最后一个接纳容器474。由此,当填充过程完成时,仅最少量的未使用流体留在主流体路径460和/或副流体路径484内。一旦接纳容器474填充好并密闭,则接纳容器可通过如下方式与其它接纳容器分开,S卩,切过密封的入口开口 478并沿位于接缝线472之间的穿孔494撕开,接缝线位于不同接纳容器474之间以及副流动路径484和接纳容器474之间。
[0121]图24中示出包含本发明的特征的流体歧管系统450A的替代实施例。流体歧管系统450和450A之间相同的兀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不。流体歧管系统450A包括歧管502和沿歧管长度流体联接于歧管502的多个接纳容器组件504a-f。类似于歧管452,歧管502包括柔性本体455,该柔性本体具有界定出主流体路径460的接缝线458。然而,与具有焊接在柔性片材456a和456b之间的出口连接件468不同,歧管502包括出口连接件506,这些出口连接件如图25中所示包括带倒钩的杆状物508,该杆状物具有从其端部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510。凸缘510被焊接或以其它方式被固定到片材456A的内表面,以使杆状物508穿过与主流体路径460连通的流体出口 512。
[0122]接纳容器组件504又如前讨论那样分别包括柔性本体469。然而,与使用呈刚性管状杆形式的入口连接件488不同,接纳容器组件504包括包含柔性管子的入口连接件514。入口连接件514被焊接到流体入口 486内。然后,将比连接件514的刚度更高的带倒钩的杆状物508压入连接件514的相对端部内,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流体紧密密封。在其它替代实施例中,应理解到任何数目的不同管子、联接件和其它类型的连接件可用于在歧管502和接纳容器组件504之间形成不透液体的流体连接。
[0123]图26中示出流体歧管系统450b。流体歧管系统450和450b之间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流体歧管系统450b如前讨论那样包括歧管452。然而,与使用接纳容器组件454不同,歧管系统450b包括与歧管452流体联接的单个接纳容器524a_f。每个接纳容器524包括由重叠的片材528a和528b构成的柔性本体526。将片材528a和b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界定出隔室532的接缝线530。隔室532具有形成于片材528a和528b之间的流体入口 534和设置在本体526的相对端部处的流体出口 536。将入口连接件488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本体524,以与流体入口 534连通。入口连接件488选择性地与出口连接件468联接,以提供歧管452和接纳容器524之间的密封的流体连通。一旦接纳容器524填充有流体到达期望水平,流体入口 534通过经流体入口 534将焊接片材528A和B在一起来密闭。然后,接纳容器524可通过切穿密封的流体入口 534而与歧管452分离。每个接纳容器524a-f可如前关于流体歧管系统450b讨论那样使用大致相同的过程来按序地填充,即通过使夹具沿歧管452的长度运动来填充各个接纳容器。上面讨论公开了许多不同实施例的流体歧管系统。在其它实施例中,应理解到不同歧管、连接件、接纳容器和其它部件可混合和匹配。此外,不同连接件可用于在歧管和接纳容器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0124]文中公开的本发明的流体歧管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益处。通过示例并且不受限制地,由于接纳容器和/或歧管可由焊接到一起的重叠的聚合物片材构成,所以歧管系统易于根据期望规定制造。歧管系统还减少所需的单独连接件的数目,并且由此降低泄漏和污染的风险,同时减少了组装时间。如前讨论的那样,歧管系统还将从歧管推入接纳容器内的气体量减到最少,同时易于将歧管内的任何剩余流体卸到接纳容器内。
[0125]本发明的歧管系统的另一益处在于它们能用较少数目的不同流体接触面来制造。在传统的歧管系统中,通过热密封并切割从接纳容器延伸的管子使接纳容器与由管件和连接件构成的歧管分开。然而,管件的有效热封通常需要管件由与接纳容器不同的材料制成。与此相比,本发明的接纳容器通过密封并切割接纳容器的重叠的各片材来与歧管分离。在此构造中,由于管件和管状连接件并未热封,歧管系统的歧管、连接件和接纳容器可形成有相同的流体接触面,由此将材料不期望地浸出到正在处理的流体内的风险降到最低。
[0126]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歧管系统减少了所使用的切割管件部段的数目,由此由于切割管件而产生的任何颗粒进入流体的风险较低。相似地,本发明的歧管系统比传统系统更易于管理,因为本发明的系统可构造成安装在支承架上或组织和固定到其它表面。
[0127]本发明可实施成其它特定形式,而不脱离其精神或实质特征。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将被理解成仅仅是示例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前面的说明书来限定。所有落入权利要求书的等同意义和范围的改变都将包含在该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歧管系统,包括: 第一歧管,所述第一歧管至少包括焊接到一起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各部分,以在所述柔性片材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并包括流体入口,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连通;以及 多个接纳容器,所述多个接纳容器与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每个接纳容器界定出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包括: 主流动路径,所述主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歧管的流体入口连通;以及 多个间隔开的副流动路径,所述副流动路径从所述主流动路径分叉,每个副流动路径与所述多个接纳容器中的对应一个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动路径具有范围在约0.2厘米到约10厘米之间的最大未扩张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纳容器包括至少两个接纳容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柔性片材包括: 具有内表面的第一柔性片材;以及 具有内表面的第二柔性片材,所述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直接抵靠于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的内表面,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固定到一起,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柔性片材,所述第三柔性片材叠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的外表面上,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的外表面;以及 第四柔性片材,所述第四柔性片材叠置于所述第二柔性片材的外表面上,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柔性片材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柔性片材包括单块柔性片材的折叠到彼此之上的两个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纳容器包括柔性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接纳容器,所述多个接纳容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歧管分开的多个柔性袋;以及 多个管状连接件,所述多个管状连接件以流体连通的方式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延伸到所述柔性袋中的对应一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管状连接件包括管状出口连接件和管状入口联接件,所述管状出口连接件固定到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的所述第一歧管,所述管状入口联接件固定到对应的柔性袋,所述出口联接件固定到所述入口联接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柔性袋包括流体出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歧管和所述多个接纳容器密闭并消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第一部分,以在所述柔性片材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以及 所述多个接纳容器包括焊接到一起相同的连续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第二部分,以形成接纳容器,所述接纳容器与所述第一歧管成一体,在相对的柔性片材之间界定出用于所述接纳容器的隔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柔性片材界定出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接纳容器中的每个的隔室之间的流体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通过所述相对的柔性片材的穿孔,以便于所述多个接纳容器之间的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歧管具有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的流体出口 ;以及 第二歧管,所述第二歧管至少包括焊接到一起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各部分,以在所述柔性片材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歧管具有与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流体出口联接的流体入口。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纳容器包括单独的接纳容器组件的一部分,每个接 纳容器组件包括成对的相对的柔性片材,所述成对的相对的柔性片材与所述第一歧管分离,并且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另外多个接纳容器,所述另外多个接纳容器分别具有界定于相对的柔性片材之间的它们自己的隔室,每个接纳容器组件包括与每个接纳容器组件的多个接纳容器中的每个连通的流体流动路径。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流体入口的分配容器。
19.一种流体歧管系统,包括 具有内表面的第一柔性片材;以及 具有内表面的第二柔性片材,所述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固定到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的内表面,以形成多个间隔开的柔性袋和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从流体入口延伸到所述柔性袋中的每个。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焊接到一起以形成所述柔性袋和所述流体流动路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包括: 与所述流体入口连通的主流动路径;以及 多个间隔开的副流动路径,所述副流动路径从所述主流动路径分叉,每个副流动路径与所述多个柔性袋中的对应一个连通。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歧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穿孔,所述多个穿孔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绕每个柔性袋的一部分延伸,以便于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剩余部分移除每个柔性袋。
23.一种分配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歧管联接于流体源,所述歧管至少由焊接到一起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各部分构成,以在所述柔性片材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 使来自所述流体源的流体通过所述歧管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流入联接于所述歧管的多个柔性袋; 使所述柔性袋中的每个密闭;以及 从所述歧管移除每个密封的袋。
24.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沿所述歧管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逐步塌缩,以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的流体的一部分推入所述柔性袋中的一个内。
25.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袋中的每个由焊接到一起以界定出隔室的成对的相对的柔性片材构成,使所述柔性袋中的每个密闭的步骤包括将每个柔性袋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焊接到一起以使通向每个柔性袋的流体入口密闭。
26.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歧管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第一部分,以在所述柔性片材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以及 所述多个柔性袋包括焊接到一起的相同的连续的相对的柔性片材的第二部分,以形成所述柔性袋,所述柔性袋与所述歧管成一体并且彼此成一体。
27.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除每个密封的袋的步骤包括沿通过相对的柔性片材延伸的穿孔撕开所述相对的柔性片材。
28.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紧在第一位置闭合的所述歧管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使流体流入所述柔性袋中的第一个内;以及 夹紧在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闭合的所述歧管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使流体流入所述柔性袋中的第二个内。
29.一种制造用于分配流体的歧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柔性片材定位到第二柔性片材之上;以及 将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焊接到所述第二柔性片材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包括与流体入口连通的主流动路径以及从所述主流动路径分叉的多个间隔开的副流动路径。
30.如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焊接到所述第二柔性片材以形成多个间隔开的柔性袋,每个副流动路径与所述柔性袋中的对应一个流体联接。
31.如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穿孔,以允许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剩余部分卸下柔性袋。
32.如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多个接纳容器固定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因而,每个接纳容器与所述副流动路径中的对应一个流体连通。
33.一种用于将无菌生物流体分配到填充袋的歧管,所述歧管包括焊接到一起的相对的柔性片材,以在所述柔性片材之间形成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从流体入口延伸到多个间隔开的流体出口。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包括: 与所述流体入口连通的主流动路径;以及 多个间隔开的副流动路径,所述副流动路径从所述主流动路径分叉,每个副流动路径与所述多个间隔开的流体出口中的对应一个连通。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动路径具有范围在约0.2厘米到约5厘米之间的最大未扩张宽度。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开的流体出口包括至少六个流体出口。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柔性片材包括: 具有内表面的第一柔性片材;以及 具有内表面的第二柔性片材,所述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直接抵靠于所述第一柔性片材的内表面,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固定到一起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片材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流动路径。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歧管,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柔性片材包括单个柔性片材的折叠到彼此之上的两个部分。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出口联接件,每个出口联接件在所述流体出口中的对应一个处附`连到相对的柔性片材。
【文档编号】B65B3/00GK103687790SQ20128003419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1日
【发明者】M·E·戈德温, J·K·拉森, P·L·德拉珀, B·M·克努森 申请人:海克隆实验室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