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091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基架(1)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上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活动连接,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下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活动连接。在基架(1)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装置(4),推出装置(5)安装在基架(1)上部的前侧。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与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0.7~0.8)(Lx-L0);其中:Lx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L0表示地台板长度。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工作可靠和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工厂生产流水线上,普遍使用地台板来搁置零部件,按顺序地完成了产品的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的生产线活动。在这些生产线上使用的地台板,由于是整摞运送至流水线上,需要人工移动和单独取出。由于有些地台板的不仅尺寸较大,且自身的重量也往往高达十几千克,超过了人工搬运所承受的范围。尤其是有的地台板堆垛的高度达到几米,其单独取出更为棘手,可见人工移动和单独取出地台板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0003]目前,存在着许多分离装置,如“一种箱式物料分离机构”(CN203781308U)专利技术,该技术虽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和制造成本低,且在分离箱式物料过程中不会出现颠倒、损坏等情况,但由于地台板的高度相对于地台板的长度和宽度都很短,在使用该技术时必然要考虑如何调整地台板的方向而增加成本;再如“自动搬运堆垛机械手”(CN103381969A)专利技术,采用提升电机和无杆气缸将卡板提升和分离,虽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卡板,能在工厂生产流水线上使用,但该设备结构复杂,所占空间较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工作可靠和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动提升分离装置由基架、2个第一提升装置、2个位置控制装置、2个第二提升装置和推出装置组成。在基架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装置,2个位置控制装置的上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主动轴活动连接,2个位置控制装置的下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从动轴活动连接。基架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装置,推出装置安装在基架上部的前侧。
[0006]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主动链轮与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二提升从动链轮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为:
[0007]a = (0.7 ?0.8) (Lx-L0) (I)
[0008]式(I)中七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内侧间的距离;
[0009]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010]所述基架的结构是:四根相同的立柱对称分布,基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地设有上连接板,基架下部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连接板,每根立柱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通孔、下通孔、上凹槽和下凹槽。基架上部的前侧固定有上支架,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支架。基架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横梁,2根横梁的内侧对称地铰接有承接板,横梁位于上通孔的下部处。4个上凹槽分别装有上滑道,4个下凹槽分别装有下滑道。
[0011]所述2个第一提升装置的结构对称设置:第一提升主动轴的中间位置处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第一提升主动轴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上轴承,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和上轴承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主动链轮。第一提升从动轴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下轴承,第一提升从动轴的下轴承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通过各自的第一提升链条与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对应链接;第一提升电机的输出轴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通过第一电机链条与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链接。每个第一提升链条固定有第一提升托板,相邻的2个第一提升托板间的距离Ltll与地台板的厚度h相等。
[0012]第一提升主动轴和第一提升从动轴的长度相等,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的轮距和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的轮距Ltltll均为:
[0013]L001 = 0.4Ly (2)
[0014]式⑵中:Ly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两立柱内侧间的距离。
[0015]第一提升主动轴通过两端的上轴承安装在基架的上滑道中,第一提升从动轴通过两端的下轴承安装在基架的下滑道中。
[0016]所述2个位置控制装置的结构对称设置:“H”形支架由两根竖直杆件和一根水平杆件组成,水平杆件的两端固定在竖直杆件的中间位置处。在“H”形支架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第一提升电机支架,在“H”形支架的上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上轴承座,在“H”形支架的下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下轴承座,位置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H”形支架的水平杆件的中间位置处铰接。
[0017]上轴承座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主动轴的靠近上轴承处,下轴承座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从动轴的靠近下轴承处。2个位置控制气缸安装在基架对应的下支架上,第一提升电机支架固定有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电机。
[0018]所述第二提升装置的结构是:第二提升主动轴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主动链轮,靠近第二提升主动轴的一端处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第二提升从动轴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从动链轮。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的轮距与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的轮距Ltltl2均为:
[0019]L002 = L001+ (0.15 ?0.25) d (3)
[0020]式(3)中=Ltltll表示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的轮距;
[0021]d表示地台板宽度。
[0022]第二提升电机的输出轴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通过第二电机链条与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链接;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通过各自的第二提升链条与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对应链接,每个第二提升链条固定有第二提升托板。相邻2个第二提升托板间的距离Ltl2为:
[0023]L02 = L01V2A1 (4)
[0024]式⑷中=Ltll表示第一提升托板间的中心距;
[0025]V1表示第一提升链条的速度;
[0026]V2表示第二提升链条的速度。
[0027]2个第二提升电机分别安装在基架前侧的2个立柱顶端,2个第二提升主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的立柱对应的上通孔处,2个第二提升从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的立柱对应的下通孔处。
[0028]所述推出装置由推出气缸和推板组成,推出气缸活塞杆的端部铰接有推板,推板为条形板,推出气缸安装在上支架上。
[0029]第一提升托板由2个托板连接块和一个矩形托板组成。2个托板连接块的短边对称地固定在矩形托板的短边处,2个托板连接块的内侧间的距离L_2与第一提升链条的销轴长度相同,2个托板连接块的高度L_3等于第一提升链条节距的1.1?1.2倍。第一提升托板的长度L为:
[0030]Lr = (0.6 ?0.7) (Lx-L0-D) (5)
[0031]式(5)中:D表示第一提升主动链轮的齿顶圆直径;
[0032]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内侧间的距离;
[0033]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034]第二提升托板和第一提升托板的结构相同。
[0035]所述上滑道与下滑道结构相同,均由滑道体和滑道盖构成。滑道体的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同一侧对应地固定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另一侧装有挡板条。滑道体的一端封闭,滑道体的另一端装有滑道盖;滑道体的长度Lh为:
[0036]Lh = (0.1 ?0.3) (Lx-L0) (6)
[0037]式(6)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内侧间的距离;
[0038]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039]所述承接板为矩形板,矩形板一侧的长边处对称地开有的凹槽,2个凹槽的中心距L003等于第二提升主动链轮中心距Ltltl2,另一侧长边装有铰链。承接板的宽度L。为:
[0040]Lc = (0.65 ?0.75) (Lx-L0) (7)
[0041]式(7)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内侧间的距离;
[0042]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043]本发明由基架、2个第一提升装置、2个位置控制装置、2个第二提升装置和推出装置组成,结构简单。其中的主要零部件为框架式结构和链轮链条,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0044]本发明在工作前,位置控制装置的位置控制气缸活塞杆位于初始位置,即位置控制气缸活塞杆缩回。当整摞地台板通过下传送辊被送到基架时,两侧的位置控制装置的位置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推动两侧的第一提升装置沿上滑道和下滑道向内相向移动,左右两侧的第一提升托板插入地台板两侧的进叉口处,位置控制装置处于工作位置。
[0045]当位置控制装置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电机和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二提升电机同时启动,整摞地台板向上运动。当最上层的地台板上升至与第一提升主动轴平齐时,插入所述最上层地台板的第一提升托板由垂直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使两侧的插入所述最上层地台板的第一提升托板将最上层的地台板继续向上托起的同时而逐渐脱离该地台板;而位于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二提升托板中最下面的提升托板的圆周运动使该托板同时逐渐插入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的进叉口处。
[0046]当插入所述最上层地台板的第一提升托板脱离该地台板时,第二提升装置中最下面的第二提升托板开始提升最上层的地台板。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受第二提升装置的提升而顶开承接版使之向外侧打开,当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继续向上运动至一定高度时,承接板与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分开后自动恢复至原始位置。第二提升托板则开始脱离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脱离第二提升托板后落在承接板上,此时,推出装置的推出气缸活塞杆伸出,推动推板,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被推到上传送辊被传送到流水线的下一个工位。
[0047]第二层地台板、……、最下层地台板的提升和分离过程与最上层的地台板相同;当这一整摞的提升和分离完后,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电机和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二提升电机同时停止,位置控制装置的位置控制气缸活塞杆缩回。
[0048]下一整摞地台板的提升和分离与上述整摞地台板的提升和分离相同。
[0049]本发明通过上述过程,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工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能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要求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该装置代替了人工搬运,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工作效率闻。
[0050]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工作可靠和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0052]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53]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0054]图4为图1中基架I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5]图5为图4的左视示意图;
[0056]图6为图4的A-A向视示意图;
[0057]图7为图1中第一提升装置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8]图8为图7的左视示意图;
[0059]图9为图1中的位置控制装置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60]图10为图9的左视示意图;
[0061]图11为图1中的第二提升装置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62]图12为图11的左视示意图;
[0063]图13为图1中的位置控制装置5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64]图14为图4中上滑道9的一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0065]图15为图14的右视放大示意图;
[0066]图16为图7中的第一提升托板21的一种结构放大不意图;
[0067]图17为图16的左视放大示意图;
[0068]图18为图16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0069]图19为图6中的承接板14的一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0070]图20为本发明的一种工作装状态示意图;
[0071]图21为图20中的地台板55的结构示意图;
[0072]图22为图20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4]为叙述附图方向方便起见,本【具体实施方式】以图2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图2中沿X轴的正方向为右,沿X轴的负方向为左;沿¥轴的正方向为后,沿Y轴负方向为前;其余各图与图2所对应的方向相同者均为图2所述方向。
[0075]实施例1
[0076]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台板55如图21和图22所示,长X宽X高=1200X 1000X 150mm ;基架I的两立柱8左右相邻的内侧间距离Lx =1700mm,基架I的两立柱8左右相邻的内侧间距离Ly = 1400mm。
[0077]所述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基架1、2个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2个第二提升装置4和推出装置5组成。在基架I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上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活动连接,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下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活动连接。基架I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装置4,推出装置5安装在基架I上部的前侧。
[0078]如图1、图3、图21和图22所示,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与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为:
[0079]a = (0.7 ?0.8) (Lx-L0) (I)
[0080]式(I)中:1^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081]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082]将Lx = 1700mm 和 L0 = 1200mm 代入式(I),得:
[0083]a = 350 ?400mm。
[0084]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基架I的结构是:四根相同的立柱8对称分布,基架I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地设有上连接板13,基架I下部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连接板6,每根立柱8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通孔12、下通孔10、上凹槽16和下凹槽18。基架I上部的前侧固定有上支架11,基架I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支架7。基架I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横梁17,如图6所示,2根横梁17的内侧对称地铰接有承接板14,横梁17位于上通孔12的下部处。4个上凹槽16分别装有上滑道9,4个下凹槽18分别装有下滑道15。
[0085]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结构对称设置: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中间位置处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上轴承24,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和上轴承24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下轴承19,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下轴承19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通过各自的第一提升链条22与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对应链接;第一提升电机26的输出轴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30,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30通过第一电机链条25与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链接。每个第一提升链条22固定有第一提升托板21,相邻的2个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距离Ltll与图21所示的地台板55的厚度h相等,即由地台板55的厚度h = 150mm知: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距离 Ltll = 150mm。
[0086]如图8所示,第一提升主动轴28和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长度相等,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和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的轮距Ltltll均为:
[0087]L001 = 0.4Ly (2)
[0088]式⑵中:Ly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089]将Ly = 1400mm代入式⑵,得:
[0090]L001 = 560mm。
[0091]第一提升主动轴28通过两端的上轴承24安装在基架I的上滑道9中,第一提升从动轴27通过两端的下轴承19安装在基架I的下滑道15中。
[0092]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结构对称设置:“H”形支架32由两根竖直杆件和一根水平杆件组成,水平杆件的两端固定在竖直杆件的中间位置处。在“H”形支架32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第一提升电机支架34,在“H”形支架32的上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上轴承座33,在“H”形支架32的下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下轴承座31,位置控制气缸35的活塞杆端部与“H”形支架32的水平杆件的中间位置处铰接。
[0093]如图9所示,上轴承座33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靠近上轴承24处,下轴承座31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靠近下轴承19处。2个位置控制气缸35安装在基架I对应的下支架7上,第一提升电机支架34固定有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电机26。
[0094]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二提升装置4的结构是:第二提升主动轴44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靠近第二提升主动轴44的一端处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43,第二提升从动轴42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如图11、图12、图21和图22所示,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的轮距与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的轮距Ltltl2均为:
[0095]L002 = L001+ (0.15 ?0.25) d (3)
[0096]式(3)中=Ltltll表示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
[0097]d表示地台板宽度。
[0098]将Lcitll = 560mm 和 d = 1000mm 代入式(3),得:
[0099]L002 = 710 ?810mm。
[0100]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提升电机41的输出轴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45,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45通过第二电机链条40与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43链接;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通过各自的第二提升链条38与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对应链接,每个第二提升链条38固定有第二提升托板37。相邻2个第二提升托板37间的距离Ltl2为:
[0101]L02 = L01V2ZV1 (4)
[0102]式⑷中=Ltll表示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中心距;
[0103]V1表示第一提升链条22的速度;
[0104]V2表示第二提升链条38的速度。
[0105]将Ltll = 150mm, V2ZV1 = 3 (本实施例1 取 = 3)代入式⑷,得:
[0106]L02 = 450mm。
[0107]2个第二提升电机41分别安装在基架I前侧的2个立柱8顶端,2个第二提升主动轴44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I的立柱8对应的上通孔12处,2个第二提升从动轴42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I的立柱8对应的下通孔10处。
[0108]如图13所示,所述推出装置5由推出气缸46和推板47组成,推出气缸46活塞杆的端部铰接有推板47,推板47为条形板,推出气缸46安装在上支架11上。
[0109]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提升托板21由2个托板连接块50和一个矩形托板51组成。2个托板连接块50的短边对称地固定在矩形托板51的短边处,2个托板连接块50的内侧间的距离L_2与第一提升链条22的销轴长度相同,2个托板连接块50的高度L0003等于第一提升链条22节距的1.1?1.2倍。第一提升托板21的长度k为:
[0110]Lr = (0.6 ?0.7) (Lx-L0-D) (5)
[0111]式(5)中:D表示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齿顶圆直径;
[0112]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13]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114]将Lx = 1700mm、L0 = 1200mm 和 D = 104mm 代入式(5),得:
[0115]Lr = 237.6 ?277.2mm。
[0116]第二提升托板37和第一提升托板21的结构相同。
[0117]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上滑道9与下滑道15结构相同,均由滑道体48和滑道盖49构成。滑道体48的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同一侧对应地固定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另一侧装有挡板条。滑道体48的一端封闭,滑道体48的另一端装有滑道盖49。滑道体48的长度LhS:
[0118]Lh = (0.1 ?0.3) (Lx-Ltl) (6)
[0119]式(6)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20]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121]将Lx = 1700mm、L。= 1200mm 代入式(6),得:
[0122]Lh = 50 ?150mm。
[0123]如图19所示,所述承接板14为矩形板,矩形板一侧的长边处对称地开有的凹槽52,2个凹槽52的中心距Ltltl3等于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中心距Ltltl2,另一侧长边装有铰链53。承接板14的宽度L。为:
[0124]Lc = (0.65 ?0.75) (Lx-Ltl) (7)
[0125]式(7)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26]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127]将Lx = 1700mm 和 L。= 1200mm 代入式(6),得:
[0128]Lc = 325 ?375mm。
[0129]实施例2
[0130]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除下述技术参数外,其余同实施例1:
[0131]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台板的长X宽X高=1000X800X 130mm ;基架I的两立柱8左右相邻的内侧间距离Lx = 1600mm,基架I的两立柱8左右相邻的内侧间距离Ly =1200mmo
[0132]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轮与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从动轮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为:
[0133]a = (0.7 ?0.8) (Lx-L0) (I)
[0134]式(I)中七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35]Ltl表不地台板长度。
[0136]将Lx = 1600mm 和 L0 = 100mm 代入式(I),得:
[0137]a = 420 ?480mm。
[0138]相邻的2个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距离Ltll与本实施例所述的地台板55的厚度h相等,即由地台板55的厚度h = 130mm知: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距离Ltll = 130mm。
[0139]第一提升主动轴28和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长度相等,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和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的轮距Ltltll均为:
[0140]L001 = 0.4Ly (2)
[0141]式⑵中:Ly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42]将Ly = 1200mm 代入式(2),得:
[0143]L001 = 480mm。
[0144]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的轮距与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的轮距Ltltl2均为:
[0145]L002 = L001+ (0.15 ?0.25) d (3)
[0146]式(3)中Icitll表示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
[0147]d表示地台板宽度。
[0148]将Lcitll = 480mm 和 d = 800mm 代入式(3),得:
[0149]L002 = 600 ?680mm。
[0150]相邻2个第二提升托板37间的距离Ltl2为:
[0151]L02 = L01V2A1 (4)
[0152]式⑷中=Ltll表示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中心距;
[0153]V1表示第一提升链条22的速度;
[0154]V2表示第二提升链条38的速度。
[0155]将L01 = 130mm, V2A1 = 3 (本实施例 2 取 V2A1 = 3)代入式(4),得:
[0156]L02 = 390mm。
[0157]第一提升托板21的长度L为:
[0158]Lr = (0.6 ?0.7) (Lx-Ltl-D) (5)
[0159]式(5)中:D表示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齿顶圆直径;
[0160]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61]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162]将Lx = 1600mm、L。= 1000mm、D = 126mm 代入式(5),得:
[0163]Lr = 284.4 ?331.8mm。
[0164]滑道体48的长度Lh为:
[0165]Lh = (0.1 ?0.3) (Lx-Ltl) (6)
[0166]式(6)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67]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168]将Lx = 1600mm、L0 = 1000mm 代入式(6),得:
[0169]Lh = 60 ?180mm。
[0170]承接板14的宽度L。为:
[0171]Lc = (0.65 ?0.75) (Lx-L0) (7)
[0172]式(7)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0173]Ltl表示地台板长度。
[0174]将Lx = 1600mm、L0 = 1000mm 代入式(6),得:
[0175]Lc = 390 ?450mm。
[0176]本【具体实施方式】由基架1、2个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2个第二提升装置4和推出装置5组成,结构简单。其中的主要零部件为框架式结构和链轮链条,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0177]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工作前,位置控制装置3的位置控制气缸35活塞杆位于初始位置,即位置控制气缸35活塞杆缩回。当整摞地台板55通过下传送辊54被送到基架I时,如图20所示,两侧的位置控制装置3的位置控制气缸35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推动两侧的第一提升装置2沿上滑道9和下滑道15向内相向移动,左右两侧的第一提升托板21插入地台板55两侧的进叉口处,位置控制装置3处于工作位置。
[0178]如图20所示,两当位置控制装置3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电机26和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电机41同时启动,整摞地台板55向上运动。当最上层的地台板55上升至与第一提升主动轴28平齐时,插入所述最上层地台板55的第一提升托板21由垂直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使两侧的插入所述最上层地台板55的第一提升托板21将最上层的地台板55继续向上托起的同时而逐渐脱离该地台板55 ;而位于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托板37中最下面的提升托板的圆周运动使该托板同时逐渐插入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的进叉口处。
[0179]如图20所示,两当插入所述最上层地台板55的第一提升托板21脱离该地台板55时,第二提升装置4中最下面的第二提升托板37开始提升最上层的地台板55。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受第二提升装置4的提升而顶开承接版14使之向外侧打开,当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继续向上运动至一定高度时,承接板14与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分开后自动恢复至原始位置。第二提升托板37则开始脱离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 ;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脱离第二提升托板37后落在承接板14上,此时,推出装置5的推出气缸46活塞杆伸出,推动推板47,所述最上层的地台板55被推到上传送辊56后再被传送到流水线的下一个工位。
[0180]第二层地台板55、……、最下层地台板55的提升和分离过程与最上层的地台板55相同;当这一整摞的提升和分离完后,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电机26和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电机41同时停止,位置控制装置3的位置控制气缸35活塞杆缩回。
[0181]下一整摞地台板55的提升和分离与上述整摞地台板55的提升和分离相同。
[0182]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上述过程,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工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能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要求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该装置代替了人工搬运,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工作效率高。
[0183]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工作可靠和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提升分离装置由基架(1)、2个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2个第二提升装置(4)和推出装置(5)组成;在基架(I)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上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活动连接,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下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活动连接;在基架(I)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装置(4),推出装置(5)安装在基架(I)上部的前侧;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与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为: a = (0.7 ?0.8) (Lx-L0)(I) 式⑴中:1^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⑶内侧间的距离, Lci表不地台板长度; 所述基架(I)的结构是:四根相同的立柱(8)对称分布,基架(I)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地设有上连接板(13),基架(I)下部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连接板(6),每根立柱(8)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通孔(12)、下通孔(10)、上凹槽(16)和下凹槽(18);基架(I)上部的前侧固定有上支架(11),基架(I)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支架(7);基架(I)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横梁(17),2根横梁(17)的内侧对称地铰接有承接板(14),横梁(17)位于上通孔(12)的下部处;4个上凹槽(16)分别装有上滑道(9),4个下凹槽(18)分别装有下滑道(15); 所述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结构对称设置: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中间位置处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上轴承(24),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和上轴承(24)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下轴承(19),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下轴承(19)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通过各自的第一提升链条(22)与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对应链接;第一提升电机(26)的输出轴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30),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30)通过第一电机链条(25)与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链接;每个第一提升链条(22)固定有第一提升托板(21),相邻的2个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距离Ltll与地台板的厚度h相等; 第一提升主动轴(28)和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长度相等,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和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的轮距Ltltll均为: Looi = 0.4Ly(2) 式(2)中:Ly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两立柱⑶内侧间的距离; 第一提升主动轴(28)通过两端的上轴承(24)安装在基架(I)的上滑道(9)中,第一提升从动轴(27)通过两端的下轴承(19)安装在基架(I)的下滑道(15)中; 所述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结构对称设置:“H”形支架(32)由两根竖直杆件和一根水平杆件组成,水平杆件的两端固定在竖直杆件的中间位置处;在“H”形支架(32)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第一提升电机支架(34),在“H”形支架(32)的上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上轴承座(33),在“H”形支架(32)的下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下轴承座(31),位置控制气缸(35)的活塞杆端部与“H”形支架(32)的水平杆件的中间位置处铰接; 上轴承座(33)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靠近上轴承(24)处,下轴承座(31)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靠近下轴承(19)处;2个位置控制气缸(35)安装在基架(I)对应的下支架(7)上,第一提升电机支架(34)固定有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电机(26); 所述第二提升装置(4)的结构是:第二提升主动轴(44)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靠近第二提升主动轴(44)的一端处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43),第二提升从动轴(42)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 ;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的轮距与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的轮距Ltltl2均为: L002 = L001+ (0.15 ?0.25) d(3) 式⑶中=Ltltll表示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 d表不地台板览度; 第二提升电机(41)的输出轴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45),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45)通过第二电机链条(40)与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43)链接;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通过各自的第二提升链条(38)与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对应链接,每个第二提升链条(38)固定有第二提升托板(37);相邻2个第二提升托板(37)间的距离Ltl2为:L02 = L01V2A1(4) 式(4)中=Ltll表示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中心距, V1表示第一提升链条(22)的速度, V2表示第二提升链条(38)的速度; 2个第二提升电机(41)分别安装在基架(I)前侧的2个立柱(8)顶端,2个第二提升主动轴(44)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I)的立柱(8)对应的上通孔(12)处,2个第二提升从动轴(42)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I)的立柱(8)对应的下通孔(10)处; 所述推出装置(5)由推出气缸(46)和推板(47)组成,推出气缸(46)活塞杆的端部铰接有推板(47),推板(47)为条形板,推出气缸(46)安装在上支架(11)上; 第一提升托板(21)由2个托板连接块(50)和一个矩形托板(51)组成;2个托板连接块(50)的短边对称地固定在矩形托板(51)的短边处,2个托板连接块(50)的内侧间的距离1_2与第一提升链条(22)的销轴长度相同,2个托板连接块(50)的高度1^_3等于第一提升链条(22)节距的1.1?1.2倍;第一提升托板(21)的长度L为: Lr = (0.6 ?0.7) (Lx-L0-D)(5) 式(5)中:D表示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齿顶圆直径, 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 Lci表不地台板长度; 第二提升托板(37)和第一提升托板(21)的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道(9)与下滑道(15)结构相同,均由滑道体(48)和滑道盖(49)构成;滑道体(48)的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同一侧对应地固定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另一侧装有挡板条;滑道体(48)的一端封闭,滑道体(48)的另一端装有滑道盖(49);滑道体(48)的长度Lh为: Lh = (0.1 ?0.3) (Lx-L0)(6) 式(6)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⑶内侧间的距离; Lci表不地台板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4)为矩形板,矩形板一侧的长边处对称地开有的凹槽(52),2个凹槽(52)的中心距Ltltl3等于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中心距Ltltl2,另一侧长边装有铰链(53);承接板(14)的宽度L。为: Lc = (0.65 ?0.75) (Lx-L0)(7) 式(7)中:LX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⑶内侧间的距离; Lq表不地台板长度。
【文档编号】B65G59/02GK104444086SQ20141071722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李欣欣, 汪朝晖, 高全杰, 黄捷, 胡亚男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