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01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升降体位置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电梯位置检测装置:使检测器以非接触方式与具有位置代码的被检测板对置,而读取被检测板的位置代码,以便检测轿厢的停层位置。在被检测板设有多个代码要素。在被检测板中,通过对多个代码要素选择性地设置透光部和遮光部来设定位置代码。检测器检测在各代码要素处有无遮光,由此读取位置代码(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还已知有如下的电梯轿厢位置修正装置:在设于井道中的停层位置检测板设置切槽图案,通过设于轿厢的停层检测器来检测切槽图案,由此检测轿厢的绝对位置。切槽图案由多个切槽的组合构成,利用各个切槽的宽度的大小及条数进行不同的图案显示(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51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431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位置检测装置中,多个代码要素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均有排列,因而需要高精度地保持相对于被检测板的各个代码要素的位置的、检测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关于代码要素有无遮光有可能产生误检测。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电梯轿厢位置修正装置中,在轿厢的速度变化时将不再能够准确检测各个切槽的宽度,有可能产生轿厢位置的误检测。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准确且更加可靠地检测升降体位置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被检测体,其设于井道内,具有第1被检测板和第2被检测板,该第1被检测板设有ID串,该ID串是按照与井道内的位置对应的排列图案将第1性质部和具有与该第1性质部不同性质的第2性质部沿升降体的移动方向排列构成的,该第2被检测板设有时钟串,该时钟串是将第1性质部和具有与该第1性质部不同性质的第2性质部沿升降体的移动方向排列构成的;检测器,其设于升降体,具有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设有第1检测区域,在ID串通过第1检测区域时将在ID串中的第1性质部与第2性质部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发生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在第2检测部设有第2检测区域,在时钟串通过第2检测区域时将在时钟串中的第1性质部与第2性质部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发生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以及处理部,其在时钟信号的输出状态发生切换的位置读取ID信号的输出状态,由此确定升降体在井道内的位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以时钟信号为基准读取ID信号的状态,能够更加准确且更加可靠地检测升降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比较由图2的第1及第2检测部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6是比较由图5的第1及第2检测部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8是示出图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检测器的侧视图。

图13是比较由图11的第1及第2检测部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16是比较由图15的第1及第2检测部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检测器的主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图22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图22的检测器的主视图。

图25是比较图22的各个检测器各自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的输出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图26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俯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6的检测器的主视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图29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俯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井道1内设有轿厢(升降体)2及对重(未图示)。轿厢2及对重由在井道1内设置的多条导轨(未图示)独立引导,并借助未图示的曳引机(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井道1内固定有多个被检测体11。被检测体11分别配置在被设定为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分开的多个基准位置处。在该例中,将对应于各个楼层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

在轿厢2的上部设有检测被检测体11的检测器21。来自检测器21的信号被发送给控制电梯的运转的控制装置10。控制装置10设有处理部31,该处理部31通过对来自检测器21的信号进行处理,而确定轿厢2的位置。控制装置10根据由处理部31确定出的轿厢2的位置来控制电梯的运转。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检测器21、处理部31和多个被检测体11。

图2是示出图1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立体图。被检测体11具有金属制的第1被检测板12、金属制的第2被检测板13、以及连接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连接部14。

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以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配置的状态通过连接部14成为一体。并且,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各自的尺寸形成为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相同的尺寸。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在使上端面的位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一致且使下端面的位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一致的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对置。

连接部14是连接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各自的水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的板状部件。因此,在该例中,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被检测体11时,被检测体11的形状由第1被检测板12、第2被检测板13及连接部14构成为大致U字状。

在第1被检测板12设有ID串(位置信息比特串)15,ID串15是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交替排列多个低电阻部15a和多个高电阻部15b构成的,低电阻部15a是针对施加磁场产生涡电流的第1性质部,高电阻部15b是相比各个低电阻部15a不易产生涡电流的第2性质部。即,第1被检测板12的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具有彼此不同的性质。高电阻部15b由将第1被检测板12的一部分去除后得到的空间形成。低电阻部15a由避免形成空间而残留的第1被检测板12的一部分(板部)形成。在该例中,在第1被检测板12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部敞开的水平的切槽(空间)作为高电阻部15b设于第1被检测板12。因此,在该例中,第1被检测板12的形状成为梳齿状。高电阻部15b的电阻值及磁阻值比低电阻部15a高。

在ID串15中,对于每个被检测体11,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以与在井道1内的被检测体11的位置对应的排列图案而排列。通过使每个被检测体11的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各自的宽度尺寸(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的组合不同,ID串15中基于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的排列图案与在井道1内的位置相对应。由此,在井道1内的被检测体11的位置能够根据ID串15中的排列图案而独立确定。即,对于各个被检测体11,通过ID串15中的排列图案设定了确定在井道1内的被检测体11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在第2被检测板13设有时钟串(读取信息比特串)16,时钟串16是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交替排列多个低电阻部16a和多个高电阻部16b构成的,低电阻部16a是针对施加磁场产生涡电流的第1性质部,高电阻部16b是相比各个低电阻部16a不易产生涡电流的第2性质部。即,第2被检测板13的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具有彼此不同的性质。高电阻部16b由将第2被检测板13的一部分去除后的空间形成。低电阻部16a由避免形成空间而残留的第2被检测板13的一部分(板部)形成。在该例中,在第2被检测板13的水平方向另一端部敞开的水平的切槽(空间)作为高电阻部16b设于第2被检测板13。因此,在该例中,第2被检测板13的形状成为梳齿状。高电阻部16b的电阻值及磁阻值比低电阻部16a高。

在时钟串16中,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与被检测体11的位置无关地,按照预先决定的排列图案而排列。时钟串16中基于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的排列图案在各个被检测体11中全部相同。在该例中,在各个被检测体11的时钟串16中,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5b各自的尺寸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全部相同。对于各个被检测体11,由时钟串16中的排列图案设定了读取信息,该读取信息用于确定读取在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的时机。

各个被检测体11以如下状态配置在井道1内:使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时的各个ID串15的位置全部一致,而且使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时的各个时钟串16的位置也全部一致。在共同的被检测体11中,以使ID串15中的排列图案和时钟串16中的排列图案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方式,配置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在该例中,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使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与高电阻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和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与高电阻部16b之间的各个边界中的任意位置一致,来配置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

检测器21具有:涡电流方式的第1检测部22,其检测在第1被检测板12的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以及涡电流方式的第2检测部23,其检测在第2被检测板13的时钟串16中设定的读取信息。在该例中,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

第1检测部22具有固定于轿厢2的第1支承部(第1框体)221、和分别设于第1支承部221的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及第2磁场检测线圈225。在第1支承部221设有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第1检测用槽223。各个被检测体11的ID串15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第1检测用槽223内。因此,当第1检测部22与轿厢2一起移动而使得第1检测部22通过各个被检测体11的位置时,被检测体11的ID串15在第1检测用槽223内通过。

在第1检测用槽223内设有通过对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的通电而形成高频磁场的第1检测区域224。在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的第1被检测板12中,由于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的高频磁场而产生涡电流。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在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中,仅在由金属构成的低电阻部15a产生涡电流,在作为空间的高电阻部15b不产生涡电流。通过第1磁场检测线圈225检测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在ID串15中有无产生涡电流,由此第1检测部22将根据有无产生涡电流(涡电流的变化)而成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即,第1检测部22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将与基于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的排列图案相对应地切换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即,在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与高电阻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在该例中,第1检测部22将在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与高电阻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切换ON/OFF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因此,第1检测部22输出的ID信号按照每个被检测体11而不同。

第2检测部23具有固定于轿厢2的第2支承部(第2框体)231、和分别设于第2支承部231的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及第2磁场检测线圈235。在第2支承部231设有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第2检测用槽233。各个被检测体11的时钟串16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第2检测用槽233内。因此,第2检测部23与轿厢2一起移动,在第2检测部23通过各个被检测体11的位置时,被检测体11的时钟串16在第2检测用槽233内通过。

在第2检测用槽233内设有通过对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的通电而形成高频磁场的第2检测区域234。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第2检测区域234的位置处于与第1检测区域224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在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的第2被检测板13中,由于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的高频磁场而产生涡电流。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在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中,仅在由金属构成的低电阻部16a产生涡电流,在作为空间的高电阻部16b不产生涡电流。通过第2磁场检测线圈235检测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在时钟串16中有无产生涡电流,由此第2检测部223将根据有无产生涡电流而成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即,第2检测部23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将与基于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的排列图案相对应地切换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即,在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与高电阻部16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在该例中,第2检测部23将在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与高电阻部16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切换ON/OFF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因此,第2检测部23输出的时钟信号对于各个被检测体11是相同的。

第1检测部22输出的ID信号和第2检测部23输出的时钟信号被发送给处理部31。处理部31通过比较ID信号和时钟信号,而确定井道1内的轿厢2的位置。

图3是比较图2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输出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处理部31按照比时钟信号的ON/OFF的切换的周期短的运算周期,求出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输出状态。并且,如图3所示,处理部31在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的位置处读取ID信号的ON/OFF状态(输出状态),由此将ID串15中的排列图案数字化,取得在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另外,处理部31根据在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处理部31将由第1检测部22输出的ID信号和由第2检测部23输出的时钟信号进行比较,由此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因而能够以时钟信号为基准读取ID信号的输出状态,能够防止例如在轿厢2的速度变化时等ID信号的输出状态的读取结果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在被检测体11的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并且,第1及第2检测部22、23是涡电流方式的检测部,因而能够防止被检测体11的各个ID串15及时钟串16由于例如烟雾或者尘埃等而检测不出来。另外,即使是检测器21相对于被检测体11向水平方向少许偏移时,也不易产生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信息的误检测。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

此外,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相互平行配置,因而能够容易制造被检测体11,并且能够容易在井道1内配置被检测体11。

此外,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通过连接部14成为一体,因而能够消除第1被检测板12相对于第2被检测板13的安装误差的产生。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在被检测体11的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

此外,在ID串15及时钟串16中,空间成为高电阻部15b、16b,避免形成空间而残留的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一部分(板部)成为低电阻部15a、16a,因而能够容易在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形成电阻值及磁阻值彼此不同的高电阻部15b、16b及低电阻部15a、16a。

实施方式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的立体图。在被检测体11中,第1被检测板12及第2被检测板13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同一平面上成为一体。在该例中,第2被检测板13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比第1被检测板12靠近轿厢2的位置处。并且,在该例中,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成为在第2被检测板13的端部敞开的水平的切槽,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成为矩形状的贯通孔部。一体化的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通过在一片金属板中形成多个空间来设置ID串15及时钟串16而制得。

在检测器21中,将第1及第2支承部221、231设为共同的支承部24,由此将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一体化。

在支承部24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设有检测用槽25。支承部24以使检测用槽25的深度方向与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平面方向一致的方式设于轿厢2。ID串15及时钟串16沿检测用槽25的深度方向排列设置。并且,检测用槽25的深度尺寸成为供ID串15及时钟串16一并插入的尺寸。因此,在检测器21通过被检测体11的位置时,被检测体11的ID串15及时钟串16都在检测用槽25内通过。

第1及第2磁场产生线圈222、232、第1及第2磁场检测线圈225、235设于共同的支承部24。在检测用槽25内设有通过对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的通电而形成高频磁场的第1检测区域224、和通过对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的通电而形成高频磁场的第2检测区域234。第1检测区域224及第2检测区域234在检测用槽25的深度方向上水平排列。在检测器21通过被检测体11的位置时,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并且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第1被检测板12及第2被检测板13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同一平面上成为一体,因而能够消除第1被检测板12相对于第2被检测板13的安装误差的产生。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在被检测体11的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并且,由于没有弯曲地加工一片金属板而使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一体化,因而能够容易进行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制造。

此外,由于第1及第2检测部22、23被一体化,因而能够容易进行检测器21的制造。另外,能够消除第1检测部22相对于第2检测部23的安装误差的产生,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在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第2被检测板13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比第1被检测板12靠近轿厢2的位置处,但也可以将第1被检测板12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比第2被检测板13靠近轿厢2的位置。

实施方式3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的立体图。并且,图6是比较由图5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在共同的被检测体11中,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与高电阻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与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与高电阻部16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相互错开。在该例中,将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各自的宽度尺寸作为基准尺寸,使ID串15相对于时钟串16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错开基准尺寸的1/2进行配置。由此,在该例中,在将从时钟信号成为ON时起到下一次成为OFF时为止的时间(或者从时钟信号成为OFF时起到下一次成为ON时为止的时间)设为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的周期(1个周期)时,如图6所示,第1检测部22产生的ID信号的ON/OFF状态(输出状态)切换的时机相对于第2检测部23产生的时钟信号的ON/OFF状态(输出状态)切换的时机,错开了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周期的1/2。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在共同的被检测体11中,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与高电阻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和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与高电阻部16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错开,因而能够使ID信号的ON/OFF切换时机与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时机错开。由此,不需要使ID信号和时钟信号中的ON/OFF切换位置一致,能够抑制由于被检测体11的制造误差等引起的检测器21的误检测的产生。即,当使ON/OFF切换位置在ID信号和时钟信号中一致时,由于被检测体11的制造误差等而使得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位置与ID信号稍微错开,即会使由处理部31读取的ID信号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增大,但如果预先使ID信号和时钟信号中的ON/OFF切换位置错开,则即使是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位置与ID信号稍微错开时,由处理部31读取的ID信号的状态变化的可能性也减小。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被检测体11的制造误差等引起的检测器21的误检测的产生。

实施方式4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井道1内的轿厢2及对重3由主绳索(例如绳索或者带等)4吊挂着。主绳索4绕挂在曳引机(驱动装置)5的驱动绳轮上,曳引机5设于井道1的上部。轿厢2及对重3由多条导轨6独立引导,并借助曳引机5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轿厢2及对重3随着曳引机5的驱动绳轮的旋转而移动。

在轿厢2设有紧急停止装置(未图示),在轿厢2的速度异常时,紧急停止装置抓持导轨6强制性地对轿厢2施加制动力。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有限速器7,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有张紧轮8。紧急停止装置的操作杆与限速器绳索9连接,限速器绳索9呈循环状绕挂在限速器7的限速器绳轮及张紧轮8之间。由此,限速器7的限速器绳轮及张紧轮8对应于轿厢2的移动而旋转。在轿厢2的速度上升使得限速器绳轮的旋转速度成为异常速度时,限速器7抓持限速器绳索9,紧急停止装置的操作杆被操作。通过操作杆被操作,紧急停止装置抓持导轨6。

在曳引机5设有产生与驱动绳轮的旋转对应的信号(脉冲信号)的曳引机编码器(曳引机旋转检测器)41。在限速器7设有产生与限速器绳轮的旋转对应的信号(脉冲信号)的限速器编码器(限速器旋转检测器)42。由此,曳引机编码器41及限速器编码器42都产生与轿厢2的移动对应的信号。

图8是示出图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框图。来自各个曳引机编码器41及限速器编码器42的信号被发送给处理部31。处理部31根据来自各个曳引机编码器41及限速器编码器42的信号,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并且,处理部31根据所求出的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信息、来自第1检测部22的ID信号以及来自第2检测部23的时钟信号,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即,处理部31将针对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时钟信号和ID信号进行比较,并以时钟信号为基准来读取ID信号,由此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处理部31根据来自各个曳引机编码器41及限速器编码器42的信号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因而能够对应于轿厢2的移动方向对时钟信号和ID信号进行处理。由此,不需要使ID串15中的排列图案上下对称,能够扩大ID串15中的排列图案的选择的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处理部31根据来自各个曳引机编码器41及限速器编码器42的信号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但也可以是,处理部31仅根据来自曳引机编码器41及限速器编码器42中的任意一方的信号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

实施方式5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的结构图。在被检测体11中,与实施方式2一样,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在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同一平面上成为一体。在该例中,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都成为矩形状的贯通孔部。即,在该例中,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作为一片带孔板而一体化。一体化的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通过在一片金属板中形成多个空间来设置ID串15及时钟串16而制得。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一样。

这样,由于使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一体化成为一片带孔板,因而能够容易进行被检测体11的制造,并且相比梳齿状的板,能够提高被检测体11的强度。

实施方式6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的结构图。在ID串15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5b、16b分别形成有彼此分开的多个冲孔(空间)43。由此,在各个高电阻部15b中,第1被检测板12的一部分呈网眼状,在各个高电阻部16b中,第2被检测板13的一部分呈网眼状。作为高电阻部15b、16b的整体,电阻值和磁阻值比低电阻部15a、16a高。由此,在ID串15及时钟串16中,相比低电阻部15a、16a,在高电阻部15b、16b不易产生涡电流。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在高电阻部15b产生的涡电流量比在低电阻部15a产生的涡电流量小,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在高电阻部16b产生的涡电流量比在低电阻部16a产生的涡电流量小。

第1检测部22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检测ID串15中的涡电流的产生量的变化,由此将与涡电流的变化对应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即,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第1检测部22将根据ID串15中的基于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的排列图案而切换状态的时序信号(即,在ID串15中的低电阻部15a与高电阻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状态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

第2检测部23检测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时钟串16中的涡电流的产生量的变化,由此将对应于涡电流的变化而成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即,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第2检测部23将根据时钟串16中的基于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的排列图案而切换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即,在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与高电阻部16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5相同。

这样,通过在高电阻部15b、16b分别形成多个冲孔43,能够容易进行被检测体11的制造,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被检测体11的强度。

实施方式7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的立体图。并且,图12是示出图11的检测器21的侧视图。另外,图13是比较由图11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在检测器21中,第1及第2检测部22、23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错开配置。由此,设于第1检测部22的第1检测区域224的位置和设于第2检测部23的第2检测区域234的位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错开。在该例中,当将时钟串16中的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各自的宽度尺寸作为基准尺寸时,如图12所示,第1检测区域224的位置和第2检测区域234的位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错开基准尺寸的1/2进行配置。由此,在该例中,如图13所示,第1检测部22产生的ID信号的ON/OFF状态(输出状态)切换的时机相对于第2检测部23产生的时钟信号的ON/OFF状态(输出状态)切换的时机,错开了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周期的1/2。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第1检测区域224的位置和第2检测区域234的位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错开,因而能够与实施方式3一样使ID信号的ON/OFF切换时机相对于时钟信号的ON/OFF切换的时机错开。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例如检测器21的安装误差或者被检测体11的制造误差等引起的检测器21的误检测的产生。

实施方式8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器21的立体图。在检测器21中,将第1及第2支承部221、231设为共同的支承部26。由此,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被一体化。

在共同的支承部26中,第1检测用槽223及第2检测用槽233对应于第1被检测板12和第2被检测板13的间隔而彼此分开设置。并且,在共同的支承部26设有: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其使在第1检测用槽223内设置的第1检测区域224形成高频磁场;第1磁场检测线圈225,其检测由ID串15产生的涡电流的磁场;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其使在第2检测用槽233内设置的第2检测区域234形成高频磁场;第2磁场检测线圈235,其检测由时钟串16产生的涡电流的磁场。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通过使独立设置了第1及第2检测用槽223、233的第1及第2支承部221、231一体化,使第1及第2检测部22、23一体化,而能够实现检测器21的小型化及检测器21的部件数目的削减。

实施方式9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的立体图。并且,图16是比较图15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各自的输出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在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上端部设有上端识别部(上侧固有比特)51,在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下端部设有下端识别部(下侧固有比特)52。ID串15中的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由ID串15的低电阻部15a构成,时钟串16中的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由时钟串16的低电阻部16a构成。

在由第1检测部22产生的ID信号及由第2检测部23产生的时钟信号中,如图16所示,分别包含上端识别部51的尺寸的信息(与上端识别部51对应的信息)作为上端识别信息,包含下端识别部52的尺寸的信息(与下端识别部52对应的信息)作为下端识别信息。

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上端识别部51的尺寸是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相同的尺寸,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下端识别部52的尺寸是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相同的尺寸。由此,ID信号及时钟信号的与各个上端识别部51对应的输出状态在彼此相同的时机进行切换,ID信号及时钟信号的与各个下端识别部52对应的输出状态也在彼此相同的时机进行切换。

此外,在对比上端识别部51和下端识别部52时,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各自的尺寸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不同。即,根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的差异区分上端识别部51和下端识别部52,在ID信号及时钟信号中分别包含彼此不同的上端识别信息和下端识别信息。在该例中,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上端识别部51的尺寸,比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下端识别部52的尺寸小。

处理部31根据从第1及第2检测部22、23分别输出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中分别包含的上端识别信息和下端识别信息(与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对应的信息),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即,处理部31根据信号的输出状态的持续时间的差异,区分ID信号及时钟信号中分别包含的上端识别信息和下端识别信息,通过上端识别信息和下端识别信息的输出顺序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并且,处理部31根据所求出的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信息、来自第1检测部22的ID信号及来自第2检测部23的时钟信号,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即,处理部31将针对轿厢2的移动方向的时钟信号和ID信号进行比较,以时钟信号为基准读取ID信号,由此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在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上端部设有上端识别部51,在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下端部设有下端识别部52,与上端识别部51对应的上端识别信息和与下端识别部52对应的下端识别信息彼此不同,因而能够根据ID信号及时钟信号中分别包含的上端识别信息和下端识别信息的输出顺序,求出轿厢2的移动方向。由此,例如不需使用如实施方式4那样的曳引机编码器及限速器编码器,仅利用ID信号及时钟信号即可容易确定轿厢2的移动方向,能够防止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复杂化。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上端识别部51的尺寸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比下端识别部52的尺寸小,但也可以使上端识别部51的尺寸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比下端识别部52的尺寸大。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根据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的差异进行区分,但也可以是,将ID串15中的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分别设为排列低电阻部15a和高电阻部15b而构成的固有的比特串,并且将时钟串16中的上端识别部51及下端识别部52分别设为排列低电阻部16a和高电阻部16b而构成的固有的比特串,通过使上端识别部51的比特串的排列图案和下端识别部52的比特串的排列图案彼此不同,区分上端识别部51和下端识别部52。

实施方式10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框图。图18是示出图1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a、11b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各个基准位置处分别固定有多个被检测体。在该例中,两个被检测体11a、11b分别固定在各个基准位置处。被固定于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各个被检测体11a、11b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被固定于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各个被检测体11a、11b中,在各个ID串15中设定相同的位置信息,在各个时钟串16中设定相同的读取信息。各个被检测体11a、11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被检测体11的结构相同。

在轿厢2设有数量与被配置在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被检测体11a、11b的数量相同的检测器21a、21b。在该例中,在轿厢2设有与一方的被检测体11a对应的A系检测器21a、和与另一方的被检测体11b对应的B系检测器21b。各个检测器21a、21b对应于被配置在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各个被检测体11a、11b的位置而沿水平方向排列配置。各个检测器21a、21b在随着轿厢2的移动而通过基准位置时,独立地检测对应的被检测体11a、11b。各个检测器21a、21b与实施方式1一样地检测被检测体11a、11b,由此从第1检测部22分别输出ID信号,从第2检测部23分别输出时钟信号。各个检测器21a、21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检测器21的结构相同。

将从各个第1检测部22分别输出的多个(在该例中是两个)ID信号和从各个第2检测部23分别输出的多个(在该例中是两个)时钟信号发送给处理部31。处理部31根据来自各个检测器21a、21b的信息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即,处理部31通过将各个ID信号彼此比较并将各个时钟信号彼此比较,来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具体而言,处理部31在各个ID信号彼此间及各个时钟信号彼此间不存在不匹配时进行没有异常的判定,在各个ID信号彼此间或者各个时钟信号彼此间存在不匹配时进行有异常的判定。并且,处理部31在进行了没有异常的判定时,与实施方式1一样地根据ID信号及时钟信号确定轿厢2在井道1内的位置。即,用于确定轿厢2的位置的处理是双重的。

控制装置10根据处理部31对电梯有无异常的判定,控制电梯的运转。在该例中,在处理部31进行了有异常的判定时,控制装置10使轿厢2停靠在最近楼层后,进行使电梯的服务运转停止的控制。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处理部31将来自多个检测器21a、21b的各个ID信号进行比较,并且将来自多个检测器21a、21b的各个时钟信号进行比较,由此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因而能够检测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等导致的异常,能够实现电梯的安全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11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a、11b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并且,图20是示出图19的被检测体11a、11b及检测器21a、21b的俯视图。另外,图21是示出图20的检测器21a、21b的主视图。在设于轿厢2的A系及B系的各个检测器21a、21b中,如图21所示,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分别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分开配置。并且,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如图20所示,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错开配置,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各自的一部分彼此相互重叠。另外,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不仅各个检测器21a、21b中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的一部分彼此相互重叠,而且A系检测器21a的第2检测部23及B系检测器21b的第1检测部22各自的一部分也彼此相互重叠。并且,在各个检测器21a、21b中,在从上方观察时,第1检测部22避开第2检测用槽233配置,第2检测部23避开第1检测用槽223配置。

在该例中,A系检测器21a的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配置在彼此不同的高度处,B系检测器21b的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对应于A系检测器21a的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各自的高度,配置在彼此不同的高度处。并且,在该例中,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使第1及第2检测用槽223、233各自的宽度方向一致地来排列配置各个第1检测部22及各个第2检测部23。各个检测器21a、21b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0的各个检测器21a、21b的结构相同。

被固定于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多个(在该例中是两个)被检测体11a、11b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被固定于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各个被检测体11a、11b中,在各个ID串15中设定相同的位置信息,在各个时钟串16中设定相同的读取信息。另外,在从上方观察各个被检测体11a、11b时,如图20所示,一方的被检测体11a的ID串15及时钟串16插入A系检测器21a的第1检测用槽223及第2检测用槽233中,另一方的被检测体11b的ID串15及时钟串16插入B系检测器21b的第1检测用槽223及第2检测用槽233中。由此,在轿厢2移动而使得各个检测器21a、21b通过基准位置时,各个被检测体11a、11b各自的ID串15在各个第1检测部22的各个第1检测用槽223中通过,各个被检测体11a、11b各自的时钟串16在各个第2检测部23的各个第2检测用槽233中通过。

并且,在被固定于共同的基准位置处的各个被检测体11a、11b中,ID串15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与时钟串16错开配置。ID串15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位置与时钟串16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位置向轿厢2的移动方向错开与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的位置之差相同的距离。由此,在该例中,一方的被检测体11a的ID串15及时钟串16配置于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不同的高度处,另一方的被检测体11b的ID串15及时钟串16对应于一方的被检测体11a的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高度,配置在彼此不同的高度处。各个被检测体11a、11b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0的被检测体11a、11b相同。并且,除各个检测器21a、21b及各个被检测体11a、11b以外的其它结构也与实施方式10相同。

这样,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配置,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各自的一部分彼此相互重叠,因而能够检测位置检测装置等的故障导致的异常,能够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缩小设置各个检测器21a、21b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各自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部位有三处,但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各自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部位只要有至少一处即可。

实施方式12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并且,图23是示出图22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俯视图。另外,图24是示出图22的检测器21a、21b的主视图。在A系及B系的各个检测器21a、21b中,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A系检测器21a和B系检测器21b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即,A系检测器21a的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配置在相同高度处,B系检测器21b的第1检测部22及第2检测部23配置在与A系检测器21a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在该例中,B系检测器21b配置在A系检测器21a的下方。另外,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第1检测部22彼此完全重叠,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第2检测部23彼此完全重叠。因此,各个第1检测用槽223也彼此完全重叠,各个第2检测用槽233也彼此完全重叠。在该例中,使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第1及第2检测用槽223、233各自的宽度方向一致地来排列配置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

在各个基准位置处分别固定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单一的被检测体11。在从上方观察被固定于各个基准位置的被检测体11时,如图23所示,ID串15插入各个第1检测部22的各个第1检测用槽223中,时钟串16插入各个第2检测部23的各个第2检测用槽233中。由此,在轿厢2移动而使得各个检测器21a、21b通过基准位置时,共同的ID串15依次通过各个第1检测部22的各个第1检测用槽223,共同的时钟串16依次通过各个第2检测部23的各个第2检测用槽233。

图25是比较图22的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的输出状态的时间性变化的曲线图。另外,在图25中,将A系检测器21a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表示为A系ID信号及A系时钟信号,将B系检测器21b的ID信号及时钟信号表示为B系ID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A系检测器21a检测的被检测体信息(即ID串15的位置信息及时钟串16的读取信息)在A系ID信号及A系时钟信号的最后的下降时刻t1确定。B系检测器21b检测的被检测体信息在B系ID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的最后的下降时刻t2确定。因此,在轿厢2下降时,在A系检测器21a检测的被检测体信息确定后,仅延迟时刻t1与时刻t2之间的时间差X后,B系检测器21b检测的被检测体信息确定。

预先将在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分别确定被检测体信息时的轿厢2的位置作为轿厢检测确定位置存储在处理部31中。例如在电梯的安装作业时、维护检修作业时或者定期进行的学习运转时等使轿厢2移动进行学习,由此将轿厢检测确定位置存储在处理部31中。在轿厢检测确定位置的学习时,处理部31使用来自设于限速器的限速器编码器的信息或者来自设于曳引机的曳引机编码器的信息,确定轿厢2的位置。

在电梯的通常运转时,处理部31根据分别来自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信息进行电梯有无异常的判定。即,处理部31在电梯的通常运转时,根据来自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被检测体信息,分别求出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被检测体信息确定时的轿厢2的实际位置,将被检测体信息确定时的轿厢2的实际位置与在处理部31中预先存储的轿厢检测确定位置进行比较,由此判定各个检测器21a、21b有无异常。具体而言,处理部31在电梯的通常运转时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确定被检测体信息时的轿厢2的实际位置与轿厢检测确定位置一致时进行没有异常的判定,在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确定被检测体信息时的轿厢2的实际位置与轿厢检测确定位置不同时进行有异常的判定。其它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0相同。

这样,在从上方观察各个检测器21a、21b时,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第1检测部22彼此完全重叠,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第2检测部23彼此完全重叠,因而能够检测位置检测装置等的故障导致的异常,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一步实现缩小设置各个检测器21a、21b的空间。并且,能够使共同的ID串15在各个第1检测用槽223中分别通过,使共同的时钟串16在各个第2检测用槽233中分别通过,因而能够对各个检测器21a、21b共用被检测体11,能够减少位置检测装置的部件数目。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将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检测确定的时刻t1、t2的轿厢2的位置和预先存储在处理部31中的轿厢检测确定位置进行比较,来判定有无异常,然而也可以是,将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安装间隔(即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水平中心线间距离)的信息预先存储在处理部31中,将与A系及B系的检测器21a、21b的检测确定的时刻t1、t2的时间差X对应的距离、和预先存储在处理部31中的各个检测器21a、21b的安装间隔进行比较,来判定有无异常。

另外,也可以是,处理部31校正时刻t1和时刻t2的时间差X,将A系ID信号及A系时钟信号和B系ID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设为能够比较的状态,与实施方式10一样地对各个ID信号彼此间进行比较,并且对各个时钟信号彼此间进行比较,由此判定有无异常。

实施方式13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并且,图27是示出图26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俯视图。另外,图28是示出图26的检测器21a、21b的主视图。在时钟串16中,低电阻部16a及高电阻部16b各自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以下称为“时钟宽度”)d全部相同。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的安装间隔(即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的水平中心线间距离)L(图28)为时钟宽度d的1以上的整数倍。处理部31将来自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各自的信息即A系时钟信号和B系时钟信号进行比较,由此判定有无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等异常。

即,在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的安装间隔L是时钟宽度d的偶数倍的情况下,A系时钟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各自的输出在各个检测器21a、21b中始终相同。另一方面,在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的安装间隔L是时钟宽度d的奇数倍的情况下,A系时钟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各自的输出在各个检测器21a、21b中始终反转。处理部31在安装间隔L是时钟宽度d的偶数倍的情况下,监视A系时钟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是否彼此相同,在安装间隔L是时钟宽度d的奇数倍的情况下,监视A系时钟信号及B系时钟信号是否彼此反转,由此判定有无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等异常。其它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2相同。

这样,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的安装间隔L是时钟宽度d的1以上的整数倍,因而能够使时钟信号的输出在A系检测器21a和B系检测器21b中相同或者反转。因此,通过将来自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各自的时钟信号进行比较,能够容易判定有无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等异常。

实施方式14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并且,图30是示出图29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俯视图。在轿厢2中,作为第1框体的第1支承部32和作为第2框体的第2支承部33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设置。在第1支承部32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设有第1检测用槽223,在第2支承部33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设有第2检测用槽233。第1支承部32使第1检测用槽223的深度方向与第1被检测板12的平面方向一致地设于轿厢2。第2支承部33使第2检测用槽233的深度方向与第2被检测板13的平面方向一致地设于轿厢2。

A系及B系的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第1检测部22分别设于共同的第1支承部32。各个第1检测部22在第1检测用槽223的深度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在各个第1检测部22中,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和第1磁场检测线圈225隔着第1检测用槽223相互对置配置。由此,通过对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的通电而产生高频磁场的第1检测区域在第1检测用槽223的深度方向上相互分开地形成于第1检测用槽223。

A系及B系的各个检测器21a、21b各自的第2检测部23分别设于共同的第2支承部33。各个第2检测部23在第2检测用槽233的深度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在各个第2检测部23中,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和第2磁场检测线圈235隔着第2检测用槽233相互对置配置。由此,通过对第2磁场产生线圈232的通电而形成高频磁场的第2检测区域在第2检测用槽233的深度方向上相互分开地形成于第2检测用槽233。

在从上方观察被检测体11时,ID串15插入第1检测用槽223中,时钟串16插入第2检测用槽233中。ID串15在第1检测用槽223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一并横穿各个第1检测部22中的每一个的位置的尺寸。时钟串16在第2检测用槽233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一并横穿各个第2检测部23中的每一个的位置的尺寸。

在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通过被检测体11的位置时,共同的ID串15在形成于第1检测用槽223的两个第1检测区域中通过,共同的时钟串16在形成于第2检测用槽233的两个第2检测区域中通过。由此,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分别检测的被检测体信息同时确定,从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分别向处理部31同时发送ID信号及时钟信号。

在处理部31中,与实施方式12一样,处理部31将A系及B系检测器21a、21b确定被检测体信息的各时机下的轿厢2的位置、和预先存储在处理部31中的轿厢检测确定位置进行比较,由此判定各个检测器21a、21b有无异常。其它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2相同。

这样,各个第1检测部22设于共同的第1支承部32,各个第2检测部23设于共同的第2支承部33,因而能够利用第1支承部32使多个第1磁场产生线圈222及多个第1检测部22的支承构造共同化,能够利用第2支承部33使多个第2检测部23的支承构造共同化。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并且能够实现各个检测器21a、21b的设置空间的缩小。

实施方式15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在被检测体11中,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都不是一端敞开的切槽,而是形成为全周闭合的矩形状的空间部即贯通孔部。即,在被检测体11中,第1被检测板12及第2被检测板13分别形成为带孔板。其它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2相同。

这样,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都形成为全周闭合的空间部,因而能够实现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强度的提高,能够实现被检测体11的耐久性的提高。并且,例如能够使用于吊挂轿厢2的主绳索4等长尺寸部件不易勾挂在被检测体11上,能够防止电梯的故障。

实施方式16

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被检测体11及检测器21a、21b的立体图。在被检测体11中,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都是有形部件。作为高电阻部15b、16b的有形部件,由与构成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金属相比不易产生涡电流的材料(例如树脂或者塑料等)构成。在该例中,在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形成有一端敞开的多个切槽,作为高电阻部15b、16b的有形部件嵌入各个切槽中。即,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各个切槽的空间被作为高电阻部15b、16b的有形部件填埋。其它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各个高电阻部15b、16b形成为有形部件,因而能够实现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强度的提高,能够实现被检测体11的耐久性的提高。并且,例如用于吊挂轿厢2的主绳索4等长尺寸部件不易勾挂在被检测体11上,能够防止电梯的故障。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将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都是有形部件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被检测体11,但也可以将ID串15的各个高电阻部15b及时钟串16的各个高电阻部16b都为有形部件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2~15的被检测体11、11a、11b。

实施方式17

在实施方式1中,由涡电流方式的检测器21检测在ID串15及时钟串16中分别设定的位置信息及读取信息,但也可以由光学方式的检测器检测在ID串15及时钟串16中分别设定的位置信息及读取信息。

即,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立体图。被检测体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被检测体11相同。在被检测体11的ID串15中,作为第1性质部的低电阻部15a成为由具有遮蔽光的通过的性质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遮光部,作为第2性质部的高电阻部15b成为由与遮光部15a相比光容易通过的空间构成的透光部。在被检测体11的时钟串16中,作为第1性质部的低电阻部16a也成为由具有遮蔽光的通过的性质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遮光部,作为第2性质部的高电阻部16b也成为由与遮光部16a相比光容易通过的空间构成的透光部。即,在ID串15及时钟串16的各自中,在作为第1性质部的遮光部15a、16a和作为第2性质部的透光部15b、16b中,关于光的性质彼此不同。

检测器21具有:光学方式的第1检测部22,其检测在第1被检测板12的ID串15中设定的位置信息;以及光学方式的第2检测部23,其检测在第2被检测板12的时钟串16中设定的读取信息。

第1检测部22具有固定于轿厢2的第1支承部221、和分别设于第1支承部221的第1发光部222和第1受光部225。第1发光部222和第1受光部225隔着设于第1支承部221的第1检测用槽223相互对置配置。在第1检测用槽223形成有第1检测区域223。第1发光部222产生在第1检测区域224通过的光。第1受光部225从第1发光部222接收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后的光。

第2检测部23具有固定于轿厢2的第2支承部231、和分别设于第2支承部231的第2发光部232和第2受光部235。第2发光部232和第2受光部235隔着设于第2支承部231的第2检测用槽233相互对置配置。在第2检测用槽233形成有第2检测区域234。第2发光部232产生在第2检测区域234通过的光。第2受光部235从第2发光部232接收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后的光。

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来自第1发光部222的光在遮光部15a的位置处被遮挡,光不能到达第1受光部225,来自第1发光部222的光在透光部15b的位置通过,光到达第1受光部225。由此,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通过第1受光部225检测光在ID串15中有无通过,由此第1检测部22将根据有无光的通过(光的通过量的变化)而成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即,在ID串15通过第1检测区域224时,第1检测部22将根据基于ID串15中遮光部15a和透光部15b的排列图案而切换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即,在ID串15的遮光部15a与透光部15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ID信号进行输出。

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来自第2发光部232的光在遮光部16a的位置被遮挡,光不能到达第2受光部235,来自第2发光部222的光在透光部16b的位置通过,光到达第2受光部235。由此,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通过第2受光部235检测光在时钟串16有无通过,由此第2检测部23将根据有无光的通过(光的通过量的变化)而成为彼此不同的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即,在时钟串16通过第2检测区域234时,第2检测部23将根据基于时钟串16中遮光部16a和透光部16b的排列图案而切换输出状态的时序信号(即,在时钟串16的遮光部16a和透光部16b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输出状态切换的时序信号)作为时钟信号进行输出。其它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将第1检测部22和第2检测部23设为光学方式的检测部时,也能够得到与涡电流方式的检测部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透光部15b、16b由空间构成,但也可以将设于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的空间填埋的有形部件作为透光部15b、16b。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透光部15b、16b的有形部件由与遮光部15a、16a相比光容易通过的材料(例如透明的塑料等)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遮光部15a、16a由金属材料构成,但也可以由与金属不同的材料(例如树脂或者塑料等)构成遮光部15a、16b。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实施方式1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采用光学方式的检测部,但也可以将光学方式的检测部应用于实施方式2~16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在将光学方式的检测部应用于实施方式16的第1及第2检测部22、23的情况下,作为透光部15b、16b的有形部件由与遮光部15a、16a相比光容易通过的材料(例如透明的塑料等)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ID串15及时钟串16各自的第1性质部形成为具有完全遮挡光的通过的性质的遮光部15a、16a,但不限于此,如果使光在第1性质部和第2性质部通过的程度彼此不同,并能够利用第1及第2受光部225、235检测出分别通过第1性质部和第2性质部后的光的受光量的区别,则也可以将具有使光的一部分通过的性质的部件用作第1性质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0~15中,实施方式1的被检测体11和检测器21是双重的,但也可以将实施方式2~9的被检测体11和检测器21双重化。并且,被检测体11a、11b及检测器21a、21b的数量分别设为各两个,但也可以将被检测体及检测器的数量分别设为三个以上。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高电阻部15b、16b形成有空间,但也可以在形成于高电阻部15b、16b的空间中填充绝缘物(例如树脂或者塑料等)。

另外,也可以将使ID串15及时钟串16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实施方式3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2、4~6、8~10、12~17的被检测体11、11b、11b。

另外,也可以将使第1及第2检测区域224、234在轿厢2的移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实施方式7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2、4~6、8~10、12~17的检测器21、21b、21b。

另外,也可以将在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形成多个冲孔43、并在ID串15及时钟串16设置高电阻部15b、16b的实施方式6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1~4、7~17的被检测体11。并且,在实施方式1~16中,也可以将形成多个冲孔43来设置高电阻部的结构仅应用于ID串15及时钟串16中的一方,而对另一方应用贯通孔部(开口部)或者切槽。

另外,也可以将在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设置矩形状的贯通孔部的实施方式5的结构,应用于第1及第2被检测板12、13相互平行配置的实施方式1、3、4、7~14、16、17的被检测体11、11a、11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