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运送平板构件的输送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12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来运送平板构件的输送载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载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运送一平板构件的输送载具。



背景技术:

近来,显示器的玻璃基材朝向大型化及薄型化的方向发展,在生产制造时,公知的滚轮输送系统利用滚轮作为支撑及输送玻璃基材的媒介,会在输送过程中因滚轮与玻璃基材接触而造成玻璃基材表面的损伤(例如刮伤、撞伤等),进而影响产品良率,此外在将所述大型化及薄型化的玻璃基材于数个输送基座间输送时,所述玻璃基材的前缘会在输送的过程中撞到输送基座而造成毁损。因此,如何设计不会对玻璃基材表面造成损伤且可在输送的过程中保持玻璃基材的前缘完整性的输送载具便成为业界所需努力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对玻璃基材表面造成损伤且可在输送的过程中保持玻璃基材的前缘完整性的输送载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用来运送一平板构件的输送载具,其包含有一基座、一进气嘴结构以及一上顶板。所述基座内形成有一中空腔室,所述进气嘴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连通于所述中空腔室,所述进气嘴结构用以喷射一气流进入所述中空腔室,所述上顶板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以密封所述中空腔室,所述平板构件放置在所述上顶板上方。所述上顶板包含一板体以及一导引结构,所述板体上形成有连通于所述中空腔室的多个气孔结构,部分进入所述中空腔室的所述气流通过所述多个气孔结构喷出,以推升所述平板构件于所述上顶板上方,所述导引结构设置在所述板体的至少一边角,所述导引结构导引所述平板构件进入所述板体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板体具有一上表面,所述导引结构为一斜面,其斜交于所述上表面,使所述平板构件的一边缘能沿所述斜面进入所述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斜面上形成有连通于所述中空腔室的多个辅助气孔结构,部分进入所述中空腔室的所述气流通过所述多个辅助气孔结构喷出,以辅助所述平板构件的所述边缘沿所述斜面进入所述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具有一卡合侧壁,其上形成有一基座沟槽,且所述运输载具进一步包含有一卡扣件,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沟槽内,所述卡扣件包含有一本体、一操作端以及一锁固端。所述本体穿设于所述基座沟槽,所述操作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用以旋转所述本体,所述锁固端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端,所述锁固端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基座沟槽的形状,以使所述锁固端能以一第一走向通过所述基座沟槽,所述卡扣件以所述第一走向使所述锁固端通过所述基座沟槽后,所述卡扣件能由所述第一走向旋转至一第二走向,使所述锁固端卡扣于所述卡合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卡合侧壁另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基座沟槽的一容置空间,且所述锁固端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板具有一侧板,凸出于所述板体,所述侧板形成有对齐于所述基座沟槽的一顶板沟槽,且所述顶板沟槽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基座沟槽的形状,当所述锁固端以所述第一走向通过所述基座沟槽时,所述卡扣件的所述本体穿设所述顶板沟槽与所述基座沟槽。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卡扣件进一步包含有一突起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当所述卡扣件的所述本体穿设所述顶板沟槽与所述基座沟槽且由所述第一走向旋转至所述第二走向时,所述突起结构抵顶于所述基座沟槽的槽壁,以带动所述卡合侧壁密合于所述上顶板的所述板体。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卡合侧壁具有一卡合突起及一卡合侧墙,所述卡合突起与所述卡合侧墙的一墙面间定义一卡沟结构,且所述卡扣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卡合柱,所述第一卡合柱设置在所述操作端上,当卡扣件的所述本体穿设所述顶板沟槽与所述基座沟槽且由所述第一走向旋 转至所述第二走向时,所述第一卡合柱卡合于所述卡沟结构,以使所述卡扣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走向。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卡扣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卡合柱,当卡扣件的所述本体以所述第一走向穿设所述顶板沟槽与所述基座沟槽时,所述第二卡合柱抵接所述卡合侧墙的另一墙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载具进一步包含有多个流道结构,其形成于所述上顶板上且连通于所述中空腔室,所述多个流道结构分别导引部分进入所述中空腔室的所述气流沿不垂直于所述平板构件的方向喷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多个流道结构分别包含有一凹杯结构以及一导流结构,所述凹杯结构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且朝所述基座凹陷,所述凹杯结构具有一凹杯侧壁,所述凹杯侧壁上形成有一透气孔,其与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所述凹杯侧壁相对所述上顶板倾斜,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杯结构内且具有一导流侧壁,所述导流侧壁平行于所述凹杯侧壁且与所述凹杯侧壁间具有一间隙,部分进入所述中空腔室的所述气流通过所述间隙沿不垂直于所述平板构件的方向喷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间隙小于各气孔结构的孔径。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多个气孔结构的一开口法线方向优选为垂直于所述平板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斜面与所述平板构件的一夹角优选为为30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载具进一步包含有一气流装置,其耦接于所述进气嘴结构,用以提供所述气流至所述进气嘴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气流装置为一风机鼓风机或一空气清净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顶板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且以射出的方式成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输送载具利用导引结构以及多个辅助气孔结构,以使部分进入中空腔室的气流通过多个辅助气孔结构喷出,以辅助平板构件的 边缘沿导引结构的斜面进入板体的上表面,进而避免平板构件的边缘与板体的边角产生碰撞,以确保平板构件的完整性。此外,本发明的输送载具另利用卡扣件使上顶板的板体及基座的卡合侧壁可紧密地结合,以密封形成于基座内的中空腔室,进而避免部分进入中空腔室的气流从板体与卡合侧壁间的空隙流出,以减少能源耗损及生产成本。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部分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侧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卡扣件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卡扣件以第一走向穿设于侧板及卡合侧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的卡扣件以第二走向穿设于侧板及卡合侧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输送载具

10 基座

101 中空腔室

103 卡合侧壁

1030 基座沟槽

1032 容置空间

1034 槽壁

12 进气嘴结构

14 上顶板

141 板体

1410 气孔结构

1412 上表面

1414 气孔结构

143 导引结构

145 侧板

1450 顶板沟槽

1452 卡合突起

1454 第一卡合侧墙

1456 第二卡合侧墙

1458 墙面

1460 卡沟结构

1462、1464、1466 墙面

16 气流装置

18 流道结构

181 凹杯结构

1810 凹杯侧壁

1814 透气孔

183 导流结构

1830 导流侧壁

20 卡扣件

201 本体

203 操作端

205 锁固端

207 突起结构

209 第一卡合柱

211 第二卡合柱

213 操作沟槽

2 平板构件

D 孔径

F、F1、F2、F3 气流

G 间隙

R1 第一旋转方向

R2 第二旋转方向

T 输送方向

θ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输送载具1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1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输送载具1用以运送一平板构件2且包含有一基座10、一进气嘴结构12、多个上顶板14、一气流装置16、多个流道结构18以及多个卡扣件20。基座10内形成有一中空腔室101,基座10具有一卡合侧壁103,其上形成有一基座沟槽1030以及连通于基座沟槽1030的一容置空间1032,上顶板14安装在基座10上,以密封中空腔室101,平板构件2放置在上顶板14上方,气流装置16耦接于进气嘴结构12,用以提供一气流F至进气嘴结构12,进气嘴结构12设置在基座10上且连通于中空腔室101,使得气流F借由进气嘴结构12喷射进入中空腔室101。在本实施例中,气流装置16可为一风机鼓风机或一空气清净机。

请参阅图1至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1的剖面示意图。上顶板14包含一板体141、一导引结构143以及一侧板145,板体141上形成 有连通于中空腔室101的多个气孔结构1410,各气孔结构1410的一开口法线方向优选为垂直于平板构件2,使得部分进入中空腔室101的一气流F1通过多个气孔结构1410沿垂直于平板构件2的一方向喷出,以产生一抬升力推升平板构件2于上顶板14上方,多个流道结构18形成于上顶板14上且连通于中空腔室101,各流道结构18分别包含有一凹杯结构181以及一导流结构183,凹杯结构181设置在上顶板14且朝基座10凹陷,凹杯结构181具有一凹杯侧壁1810,凹杯侧壁1810上形成有一透气孔1814,其与中空腔室101相连通,凹杯侧壁1810相对上顶板14倾斜,导流结构183设置在凹杯结构181内且具有一导流侧壁1830,导流侧壁1830平行于凹杯侧壁1810且与凹杯侧壁1810间具有一间隙G,使得部分进入中空腔室101的气流F2通过间隙G沿不垂直于平板构件2的方向喷出。

由于气流F2使平板构件2邻近各流道结构18处与上顶板14间的空间内的空气沿不垂直于平板构件2的方向被带出,因此平板构件2的上下两侧产生一压力差,并产生将平板构件2朝上顶板14下压的压力,如此气流F2对平板构件2所造成的所述压力便可与气流F1对平板构件2所提供的所述抬升力达成平衡,以使平板构件2与上顶板14保持稳定的间距。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间隙G可小于各气孔结构1410的一孔径D,借此流经间隙G的气流F2的流速便会大于流经各气孔结构1410的气流F1的流速,以加速上述平衡过程。

再者,如图1至图3所示,导引结构143设置在板体141的至少一边角,板体141具有一上表面1412,导引结构143为一斜面,其斜交于上表面1412,所述斜面上形成有连通于中空腔室101的多个辅助气孔结构1414,所述斜面与平板构件2具有一夹角θ,使得部分进入中空腔室101的一气流F3通过辅助气孔结构1414沿辅助气孔结构1414的一开口方向喷出,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θ可优选为为30度。当平板构件2沿一输送方向T接近输送载具1时,由于平板构件2的一边缘会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垂弯,此时气流F3则提供一抬升力以推升平板构件2的所述边缘,使得作用于平板构件2的所述边缘的所述重力及所述抬升力相互平衡,进而使平板构件2可顺利地沿另一输送载具1的导引结构143进入另一输送载具1的上表面1412,而避免平板构件2与另一输送载具1的板体141干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引结构143的设 置位置可不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也就是说,导引结构143可依据输送方向T而选择性地设置在板体141的任一边角,其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3至图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1的侧板145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1的卡扣件2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侧板145凸出于板体141,侧板145形成有对齐于基座沟槽1030的一顶板沟槽1450,侧板145包含有一卡合突起1452、一第一卡合侧墙1454以及一第二卡合侧墙1456,卡合突起1452与第一卡合侧墙1454的一墙面1458间定义一卡沟结构1460。如图5所示,卡扣件20包含有一本体201、一操作端203、一锁固端205、一突起结构207、一第一卡合柱209及一第二卡合柱211,操作端203设置在本体201的一端,锁固端205设置在本体201的另一端,即操作端203与锁固端205是设置在本体201的相对两端,突起结构207设置在本体201上,第一卡合柱209及第二卡合柱211设置在操作端203靠近锁固端205的一侧上。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端203上可形成有一操作沟槽213,位于操作端203远离锁固端205的一侧,以便于使用者利用简易工具(例如:硬币或螺丝起子)而卡合于操作端203以轻易地带动卡扣件20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顶板14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借此上顶板14便可利用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顶板沟槽1450、卡合突起1452、第一卡合侧墙1454、第二卡合侧墙1456及卡沟结构1460的结构,即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上顶板14可于模具中利用滑块、斜销或是靠破等的方式成形上述的结构,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4至图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1的卡扣件20沿一第一走向穿设于侧板145及卡合侧壁103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载具1的卡扣件20沿一第二走向穿设于侧板145及卡合侧壁103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顶板沟槽1450及基座沟槽1030内,由于锁固端205的形状、基座沟槽1030的形状及顶板沟槽1450的形状彼此对应,借此锁固端205便能以第一走向通过顶板沟槽1450及基座沟槽1030而容置于容置空间1032,即当锁固端205以第一走向设置时,锁固端205的外形走向恰能通过基座沟槽1030而使锁固端205顺利通过基座沟槽1030。当卡扣件20以第一走向使锁固端205通过顶板沟槽1450与基座沟槽1030而容置于容置空间1032时,本体201穿设于顶板沟槽1450及基座沟槽1030内, 且操作端203外露于侧板145。接着操作操作端203旋转本体201,以带动锁固端205一同旋转,使得卡扣件20由第一走向旋转至第二走向。当卡扣件20以第二走向穿设于侧板145及卡合侧壁103时,锁固端205卡扣于卡合侧壁103,以避免脱离顶板沟槽1450与基座沟槽1030,且突起结构207抵顶于基座沟槽1030的一槽壁1034,以带动卡合侧壁103密合于上顶板14的板体141,此时第一卡合柱209越过卡合突起1452而卡合于卡沟结构1460,以使卡扣件20固定于第二走向。由于当卡扣件20位于第二走向时,突起结构207抵顶于基座沟槽1030的槽壁1034,而带动了卡合侧壁103密合于上顶板14的板体141,以密封形成于基座10与上顶板14间的中空腔室101,因此避免了部分进入中空腔室101的气流F从板体141与卡合侧壁103间的一空隙流出,进而减少能源耗损及生产成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于上述过程中,第一卡合柱209、第二卡合柱211、第一卡合侧墙1454、第二卡合侧墙1456互相配合,以限制卡扣件20仅能于第一走向及第二走向间旋转。也就是说,当卡扣件20沿第一走向穿设于板体141与卡合侧壁103时,第一卡合柱209抵接第二卡合侧墙1456的一墙面1462,第二卡合柱211抵接第一卡合侧墙1454的另一墙面1464,使得卡扣件20仅能以单一方向旋转至第二走向,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卡扣件20仅能以一第一旋转方向R1由第一走向旋转至第二走向,当卡扣件20欲以相反于一第一旋转方向R1的一第二旋转方向R2由第一走向旋转至第二走向时,第一卡合柱209抵接第二卡合侧墙1456的一墙面1462,第二卡合柱211抵接第一卡合侧墙1454的另一墙面1464,以限制卡扣件20以第二旋转方向R2由第一走向旋转至第二走向。另一方面当卡扣件20以第二走向穿设于板体141与卡合侧壁103时,第一卡合柱209抵接第一卡合侧墙1454的墙面1458,且第二卡合柱211抵接第二卡合侧墙1456的另一墙面1466,使得卡扣件20无法沿第一旋转方向R1继续旋转而固定于第二走向,以确保突起结构207紧抵于基座沟槽1030的槽壁1034,进而使得中空腔室101达到一较佳密闭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输送载具利用导引结构以及多个辅助气孔结构,以使部分进入中空腔室的气流通过多个辅助气孔结构喷出,以辅助平板构件的边缘沿导引结构的斜面进入板体的上表面,进而避免平板构件的边缘 与板体的边角产生碰撞,以确保平板构件的完整性。此外,本发明的输送载具另利用卡扣件使上顶板的板体及基座的卡合侧壁可紧密地结合,以密封形成于基座内的中空腔室,进而避免部分进入中空腔室的气流从板体与卡合侧壁间的空隙流出,以减少能源耗损及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