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承载盘和具备该薄片体承载盘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670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承载盘和具备该薄片体承载盘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抽出式的且使承载薄片体的薄片体承载面能延长的薄片体承载盘和具备该薄片体承载盘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采用承载薄片体状的记录介质的供纸盘和出纸盘。优选供纸盘和出纸盘在非使用时变小,而在使用时配合薄片体的尺寸变大。在此,以使薄片体承载面能延长的方式构成抽出式的承载盘已被公知。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介质支承盘,所述介质支承盘具有基底部、能相对基底部滑动的第一抽出部、以及能相对第一抽出部滑动的第二抽出部。在所述介质支承盘中,在基底部上设有与第一抽出部卡合的板簧,在第一抽出部上设有与第二抽出部卡合的板簧。而且,将基底部上设置的板簧的弹簧力设定为小于第一抽出部上设置的板簧的弹簧力,由此当把第一抽出部和第二抽出部从收纳状态抽出时,由于第一抽出部首先被抽出,因此抑制了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最弱的第二抽出部抽出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018581号

可是,按照上述专利文献1的介质支承盘,把第一抽出部和第二抽出部从抽出的状态装入时,在第二抽出部装入第一抽出部前,第一抽出部被装入基底部。因此,会出现只有尺寸上强度上最弱的第二抽出部被抽出的状态,此时存在介质支承盘容易因外力而受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目的是提供能抑制外力导致的损伤的薄片体承载盘和具备该薄片体承载盘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薄片体承载盘,包括:盘主体,具有承载薄片体的薄片体承载面;第一滑动构件,能相对盘主体滑动,选择配置在装入盘主体的第一装入位置以及通过从盘主体抽出而使薄片体承载面延长的第一抽出位置;以及第二滑动构件,能相对第一滑动构件滑动,选择配置在装入第一滑动构件的第二装入位置以及通过从第一滑动构件抽出而使薄片体承载面延长的第二抽出位置。盘主体具有:在第一滑动构件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一滑动构件的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以及在第一滑动构件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第一滑动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在第二滑动构件装入到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二滑动构件的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以及在第二滑动构件抽出到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第二滑动构件具有第二卡合部。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分别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抽出时,第一装入被卡合部和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后,第二装入被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分别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装入时,第二抽出被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后,第一抽出被卡合部和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解除。

按照本发明的薄片体承载盘,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分别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抽出时,盘主体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与第一滑动构件的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后,第一滑动构件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与第二滑动构件的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这样,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被抽出时,由于第一滑动构件首先被抽出,所以能够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被抽出的状态。

此外,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分别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装入时,第一滑动构件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与第二滑动构件的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后,盘主体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与第一滑动构件的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解除。这样,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装入时,由于第二滑动构件首先装入,因此可以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被抽出的状态。

这样,不论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抽出时还是装入时,都能够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被抽出的状态,可以抑制薄片体承载盘因外力而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从本发明得到的具体优点,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具体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排出盘(薄片体承载盘)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排出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盘主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一滑动构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沿图5的B-B′线的断面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二滑动构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8是沿图7的C-C′线的断面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装入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一滑动构件被抽出、第二滑动构件装入第一滑动构件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被抽出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抽出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滑动构件时的卡合部相对被卡合部的跨越容易度的图。

图13是表示装入图2所示的第二排出盘的滑动构件时的卡合部相对被卡合部的跨越容易度的图。

图14是表示图9所示的状态中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和第二装入被卡合部周边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卡合部从图14所示的状态跨越第一装入被卡合部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0所示的状态中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和第二装入被卡合部周边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1所示的状态中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和第二装入被卡合部周边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1所示的状态中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周边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卡合部从图18所示的状态跨越第二抽出被卡合部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排出盘的被卡合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排出盘的被卡合部的结构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一卡合凸起和第二卡合凸起的结构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排出盘的第一卡合凸起和第二卡合凸起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9,说明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排出盘(薄片体承载盘)3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这里作为一例表示了数码复合机)在进行复印动作时,在图像读取装置6中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并转换为图像信号。另一方面,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内的图像形成部3中,由带电单元4使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5均匀带电,利用基于图像读取装置6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来自曝光单元(激光扫描单元等)7的激光束,在感光鼓5上形成静电潜影,通过显影单元8使显影剂(以下称调色剂)粘着在静电潜影上,形成调色剂像。从调色剂容器9向所述显影单元8供给调色剂。

朝向如上所述形成了调色剂像的感光鼓5,从供纸机构10经过送纸通道11和对准辊对12把纸张(薄片体,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形成部3,在所述图像形成部3中由转印辊13(图像转印部)将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而后,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从感光鼓5分开,被输送到具有定影辊对14a的定影部14,使调色剂像定影。通过定影部14后的纸张,送至向多个方向分路的送纸通道15,利用送纸通道15的分路点上设置的具有多个路径切换导向件的路径切换机构21、22分配纸张的输送方向,直接(或送至送纸通道16双面复印后)借助排出辊对20a或排出辊对20b,向由第一排出盘17、第二排出盘(薄片体承载盘)30组成的纸张排出部排出。

此外,虽未进行图示,但是在清洁装置18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以除去感光鼓5表面的残留电荷的去除电荷装置。而且,供纸机构10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上,具备装入纸张的多个供纸盒10a、10b,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辅助堆纸盘(手动盘)10c,这些通过送纸通道11与由感光鼓5和显影单元8等构成的图像形成部3连接。

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上部配置有图像读取装置6,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上表面能开闭地设有压板(原稿按压构件)24,所述压板24按压并保持图像读取装置6的接触玻璃(未图示)上承载的原稿,压板24上附加设置有向图像读取装置6自动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27。

送纸通道15具体在定影辊对14a的下游侧先分路为左右两路,一个通道(图1中向右分路的通道)连通第一排出盘17。而且,另一个通道(图1中向左分路的通道)经过输送辊对19分路为上下两路,一个通道(图1中向左分路的通道)连通第二排出盘30。与此相对,另一个通道(图1中向下分路的通道)连通送纸通道16。

第二排出盘30能转动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侧面上,选择配置在从主体侧面打开规定角度的开放位置(图1的位置),以及通过装入主体侧面上形成的装入部(未图示)而成为主体侧面的一部分的封闭位置上。

如图2所示,第二排出盘30以能使薄片体承载面延长的方式构成抽出式。另外,图2表示了从图1的后侧观察的状态,和图1左右相反。

第二排出盘30包括: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侧面的盘主体40;能相对盘主体40滑动的第一滑动构件50;以及能相对第一滑动构件50滑动的第二滑动构件60。另外,薄片体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以盘主体40、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的顺序变小。

盘主体40具有基底部41,以及从基底部41向上方突出并且具有承载纸张的薄片体承载面的薄片体承载部42。通过使薄片体承载部42从基底部41向上方突出,在薄片体承载部42的下方形成空间,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在重叠的状态下装入所述空间。此外,薄片体承载部42中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右端形成有缺口部42a,所述缺口部42a用于避免在装入第二滑动构件60时接触第二滑动部60的后述握持部60a。

第一滑动构件50选择配置在装入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位置,以及通过从盘主体40抽出使薄片体承载面延长的第一抽出位置(图2的位置)上。此外,第一滑动构件50中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右端形成有缺口部50a,所述缺口部50a用于避免在装入第二滑动构件60时接触第二滑动部60的后述握持部60a。

第二滑动构件60选择配置在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位置,以及通过从第一滑动构件50抽出使薄片体承载面延长的第二抽出位置(图2的位置)上。此外,第二滑动构件60中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右端形成有握持部60a,所述握持部60a在抽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由用户握持。

盘主体40的薄片体承载部42的背面如图3和图4所示,直立设置有引导第一滑动构件50的侧面的一对导轨部43。导轨部43的一侧(图像形成装置100侧,左侧)的规定位置上设有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所述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在第一滑动构件50装入第一装入位置的状态(图9的状态)下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后述第一卡合部52卡合。此外,导轨部43的另一侧(和图像形成装置100侧相反一侧,右侧)的规定位置上设有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所述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在第一滑动构件50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0,图11的状态)下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后述第一卡合部52卡合。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和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是从导轨部43的下端(图4上端)向盘主体40的内侧(薄片体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具有在第一滑动构件50装入第一装入位置的状态(图9的状态)下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后述第一卡合部52抵接(卡合)的卡合倾斜面44a;以及不与其抵接(卡合)的非卡合倾斜面44b。

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具有:卡合凸起45a,在第一滑动构件50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0、图11的状态)下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后述第一卡合部52卡合;以及限制凸起45b,限制(控制)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向抽出方向(右方向)的移动。卡合凸起45a具有:非卡合倾斜面45c,在第一滑动构件50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的状态下不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后述第一卡合部52抵接(卡合);以及与其抵接(卡合)的卡合倾斜面45d。限制凸起45b具有限制面45e,所述限制面45e向垂直于抽出方向的方向(薄片体宽度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和第一滑动构件50的后述第一卡合部52抵接,限制(控制)其向抽出方向(右方向)的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滑动构件50的侧面上形成有沿盘主体40的一对导轨部43滑动的一对被引导部51。此外,第一滑动构件50的侧面的一侧(左侧)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第一卡合部52,所述第一卡合部52能向侧方(薄片体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并与盘主体40卡合。所述第一卡合部52是具有第一卡合凸起52a的弹性片,所述第一卡合凸起52a通过向侧方突出,与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和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卡合。

此外,第一滑动构件50的背面直立设置有引导第二滑动构件60的侧面的一对导轨部53。导轨部53的一侧(左侧)的规定位置上设有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所述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在第二滑动构件60装入到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图9、图10的状态)下、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后述第二卡合部62卡合。此外,导轨部53的另一侧(右侧)的规定位置上设有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所述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在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到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1的状态)下、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后述第二卡合部62卡合。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和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是从导轨部53的下端(图6上端)向第一滑动构件50的内侧(薄片体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具有:卡合倾斜面54a,在第二滑动构件60装入到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图9、图10的状态)下、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后述第二卡合部62抵接(卡合);以及不与其抵接(卡合)的非卡合倾斜面54b。

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具有:卡合凸起55a,在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到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1的状态)下、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后述第二卡合部62卡合;以及限制凸起55b,限制(控制)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向抽出方向(右方向)的移动。卡合凸起55a具有:非卡合倾斜面55c,在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到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下、不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后述第二卡合部62抵接(卡合);以及与其抵接(卡合)的卡合倾斜面55d。限制凸起55b具有限制面55e,所述限制面55e在垂直于抽出方向的方向(薄片体宽度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和第二滑动构件60的后述第二卡合部62抵接,限制(控制)其向抽出方向(右方向)的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滑动构件60的侧面形成有沿第一滑动构件50的一对导轨部53滑动的一对被引导部61。此外,第二滑动构件60的侧面的一侧(左侧)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第二卡合部62,所述第二卡合部62能向侧方(薄片体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并与第一滑动构件50卡合。所述第二卡合部62是具有第二卡合凸起62a的弹性片,所述第二卡合凸起62a通过向侧方突出,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和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卡合。此外,在第二滑动构件60的背面上,沿被引导部61直立设置有加强肋63。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图9的状态)、通过握持握持部60a被抽出时,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即,如图12所示,相比X3、卡合部(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62)更容易跨越X1。另外,卡合部(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62)与被卡合部(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强度,能根据卡合部的弹性力(弹簧力)、被卡合部的突出量、被卡合部的卡合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等设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52的弹性力与第二卡合部62的弹性力设为大体相等,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突出量设定为大于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的突出量。

此外,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1的状态)装入时,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后,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即,如图13所示,相比Y3、卡合部(第二卡合部62,第一卡合部52)更容易跨越Y1。另外,卡合部(第二卡合部62,第一卡合部52)与被卡合部(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强度,能根据卡合部的弹性力(弹簧力)、被卡合部的突出量、被卡合部的卡合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等设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62的弹性力和第一卡合部52的弹性力设为大体相等,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突出量设定为大于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突出量。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时,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卡合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即,如图12所示,相比X3、卡合部(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62)更容易跨越X2。另外,为了使卡合部(第一卡合部52)与被卡合部(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卡合所需要的力的大小,能根据卡合部的弹性力(弹簧力)、被卡合部的突出量、被卡合部的非卡合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等设定。

此外,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卡合后,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即,如图13所示,相比Y3、卡合部(第二卡合部62,第一卡合部52)更容易跨越Y2。另外,为了使卡合部(第二卡合部62)与被卡合部(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卡合所需要的力的大小,能根据卡合部的弹性力(弹簧力)、被卡合部的突出量、被卡合部的非卡合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等设定。

接着,说明第二排出盘30的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的抽出动作和装入动作。

把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图9,图14的状态)抽出时,首先,如图15所示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跨越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解除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与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的卡合。这样,第一滑动构件50在把第二滑动构件60装入到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下,相对盘主体40、向右方滑动。

而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跨越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凸起45a,通过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与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卡合,成为图10和图16所示的状态。

随后,使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跨越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解除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这样,第二滑动构件60相对第一滑动构件50、向右方滑动。

而后,使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跨越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凸起55a,通过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卡合,成为图11、图17、图18所示的状态。如上所述,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的抽出结束。

接着,将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1、图17、图18的状态)装入时,首先,如图19所示,使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跨越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凸起55a,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解除。这样,在第一滑动构件50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滑动构件60相对第一滑动构件50、向左方滑动。

而后,使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跨越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通过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卡合,成为图10和图16所示的状态。另外,通过被引导部61的左侧端面抵接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右侧端面,第二滑动构件60向左方的移动被限制(控制)。

随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跨越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凸起45a,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与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解除。这样,在第二滑动构件60装入到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滑动构件50相对盘主体40、向左方滑动。

而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跨越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通过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与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卡合,成为图9、图14所示的状态。另外,通过左侧端面抵接盘主体40的左侧端部上直立设置的壁部40a,第一滑动构件50向左方的移动被限制(控制)。如上所述,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的装入结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抽出时,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这样,抽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由于先抽出第一滑动构件50,因此可以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的状态。

此外,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装入时,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后,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这样,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由于先装入第二滑动构件60,所以能够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的状态。

这样,不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时还是装入时,都能够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的状态,从而可以抑制第二排出盘30因外力而受到损伤。

此外,如上所述,抽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卡合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这样,直到第一滑动构件50从盘主体40完全抽出为止,可以防止第二滑动构件60开始从第一滑动构件50抽出。

此外,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卡合后,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这样,直到第二滑动构件60完全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为止,可以防止第一滑动构件50开始被装入盘主体40。

这样,不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时还是装入时,都可以进一步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的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滑动构件50的侧面设有第一卡合部52,所述第一卡合部52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第一卡合凸起52a并能弹性变形,第二滑动构件60的侧面设有第二卡合部62,所述第二卡合部62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第二卡合凸起62a并能弹性变形。这样,可以使盘主体40与第一滑动构件50容易卡合和脱开,并且可以使第一滑动构件50与第二滑动构件60容易卡合和脱开。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比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的突出量大。这样,抽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可以容易使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此外,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比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突出量大。这样,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可以容易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后,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

(第二实施方式)

所述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了通过使被卡合部(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对卡合部(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62)与被卡合部的卡合强度设置顺序的情况。

如图20所示,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倾斜面(第二卡合倾斜面)54a的倾斜角度(相对插拔方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的卡合倾斜面(第一卡合倾斜面)44a的倾斜角度和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非卡合倾斜面45c的倾斜角度。此外,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倾斜面(第三卡合倾斜面)45d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倾斜面(第四卡合倾斜面)55d的倾斜角度和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非卡合倾斜面54b的倾斜角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52的弹性力和第二卡合部62的弹性力设为大体相等,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突出量设定为与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及卡合凸起45a的突出量大体相等。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凸起55a,由于只要和第二卡合部62卡合即可,所以可以像图2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减小卡合凸起55a的突出量。这点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相同。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倾斜面54a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的卡合倾斜面44a的倾斜角度。这样,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抽出时,可以容易使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

此外,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倾斜面45d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倾斜面55d的倾斜角度。这样,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装入时,可以容易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后,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倾斜面54a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非卡合倾斜面45c的倾斜角度。这样,抽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可以容易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卡合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

此外,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倾斜面45d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非卡合倾斜面54b的倾斜角度。这样,装入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时,可以容易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卡合后,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也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不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时还是装入时,都可以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排出盘30因外力而受到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所述第三实施方式说明了通过使卡合部(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62)相对被卡合部(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摩擦力不同对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强度设置顺序的情况。

盘主体40、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由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等构成,通过相同树脂形成。

如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卡合部52的第一卡合凸起52a的装入方向侧(左侧)的部分(与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的卡合凸起45a的卡合倾斜面45d接触的部分)由橡胶等构成,并成为与盘主体40之间的摩擦系数比较大的高摩擦部52b。此外,第一卡合凸起52a的抽出方向侧(右侧)的部分(与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的卡合倾斜面44a接触的部分),由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等树脂构成,并成为与盘主体40之间的摩擦系数比高摩擦部52b小的低摩擦部52c。

另一方面,第二卡合部62的第二卡合凸起62a的装入方向侧(左侧)的部分(与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凸起55a的卡合倾斜面55d接触的部分),由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等树脂构成,并成为与第一滑动构件50之间的摩擦系数比较小的低摩擦部62b。此外,第二卡合凸起62a的抽出方向侧(右侧)的部分(与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倾斜面54a接触的部分),由橡胶等和高摩擦部52b相同的材质构成,并成为与第一滑动构件50之间的摩擦系数比低摩擦部62b大的高摩擦部62c。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52的弹性力和第二卡合部62的弹性力设为大体相等,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突出量设定为与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和卡合凸起45a的突出量大体相等。此外,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和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的卡合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体相等,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和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的卡合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体相等。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第一卡合凸起52a的抽出方向(右侧)的部分上设有低摩擦部52c,第二卡合凸起62a的抽出方向(右侧)的部分上设有高摩擦部62c。这样,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装入到第一装入位置和第二装入位置的状态抽出时,可以容易使盘主体40的第一装入被卡合部44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此外,可以容易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卡合后,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

此外,第一卡合凸起52a的装入方向(左侧)的部分上设有高摩擦部52b,第二卡合凸起62a的装入方向(左侧)的部分上设有低摩擦部62b。这样,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分别从抽出到第一抽出位置和第二抽出位置的状态装入时,可以容易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抽出被卡合部55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后,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此外,可以容易使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二装入被卡合部54与第二滑动构件60的第二卡合部62卡合后,使盘主体40的第一抽出被卡合部45与第一滑动构件50的第一卡合部52的卡合解除。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也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不论第一滑动构件50和第二滑动构件60抽出时还是装入时,都能够抑制成为只有尺寸上强度上较弱的第二滑动构件60被抽出的状态,可以抑制第二排出盘30因外力而受到损伤。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的特征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特征。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而且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实质性相同的内容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应用在采用喷墨式和热转印方式等其他图像形成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而且还能进一步推广到仅仅输送纸张(薄片体)的装置和对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等进行后处理的装置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了薄片体承载盘为排出盘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薄片体承载盘还可以是供纸盘。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形成在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的侧面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把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形成在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此时,例如将能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一卡合部形成在第一滑动构件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将第一装入被卡合部和第一抽出被卡合部形成在盘主体背面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同样,可以将能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二卡合部形成在第二滑动构件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将第二装入被卡合部和第二抽出被卡合部形成在第一滑动构件背面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此外,还可以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形成在第一滑动构件和第二滑动构件的侧面及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双方上。

此外,适当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