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臂的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52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伸缩臂的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装置,用于在起重机车、高空作业车等作业机械中设置的4级式以上的伸缩臂的伸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设置于起重机车、高空作业车等作业机械的伸缩臂中4级式以上的伸缩臂的伸缩所使用的伸缩装置,例如提出了一种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的伸缩装置。

该装置具备:至少2个伸缩缸,其伸缩除了前端臂以外的多个臂;以及伸缩机构,其在至少2个伸缩缸内与前端臂侧的伸缩缸的伸缩动作联动地伸缩前端臂。在该伸缩机构中,使用了2个滑轮(伸长用滑轮和缩小用滑轮)以及2根钢丝绳(伸长用钢丝绳和缩小用钢丝绳)。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3-0382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伸缩装置中,在伸长用滑轮固定于第三臂的前端的情况下,存在插入作业中与障碍物相干涉而损伤的情况。因此,插入作业的效率不高。另外,所谓插入作业是向建筑物内部吊运重物时或者建造公园时在树枝密集的现场等伸长伸缩臂的作业。

此外,现有的伸缩装置中,由于使用至少2个伸缩缸,伸缩缸的伸缩控制复杂,成本较高。

此外,伸缩时由于各伸缩缸按照顺序伸缩,在伸缩缸切换时,伸缩臂的伸缩速度的变化会对伸缩臂产生冲击(臂换级时的冲击)。因此,伸缩臂的操作性不好。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低成本化的同时改善伸缩臂的操作性,并且能够提高插入作业效率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为了解决所述课题采用了以下那样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

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用于设置于作业机械的4级式以上的伸缩臂的伸缩,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1个伸缩缸,该至少1个伸缩缸在全缩时配置于前端臂内并伸缩所述前端臂的下2级以后的臂;以及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在该至少1个伸缩缸内与位于所述前端臂侧的前端臂侧伸缩缸的伸缩动作联动,同时伸缩所述前端臂以及其下1级的臂;所述伸缩机构具有棒状支撑部件,该棒状支撑部件的一端侧固定于所述下1级的臂内的基端侧并配置于所述前端臂内,该棒状支撑部件形成为在其前端侧配置有用于伸长所述前端臂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并内置于所述前端臂。

此外,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在所述前端臂侧伸缩缸的前端侧,将用于伸长所述下1级的臂的下1级臂伸长用滑轮以内置于所述前端臂的方式配置。

进一步地,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将用于缩小所述前端臂的前端臂缩小用滑轮配置于所述下1级的臂内的基端侧。

此外,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在所述下1级的臂内的基端侧将所述前端臂缩小用滑轮配置于所述棒状支撑部件的基端侧。

此外,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所述前端臂伸长用滑轮的相对于所述棒状支撑部件的配置位置被设定成:使所述前端臂伸长用滑轮的旋转中心沿所述棒状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通过的水平线与所述棒状支撑部件的中心轴线一致或者位于该中心轴线的附近。

此外,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所述前端臂伸长用滑轮是在所述棒状支撑部件的前端侧左右一对地配置的滑轮,为了使所述前端臂与该一对前端臂伸长用滑轮一起伸长而使用的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通过所述前端臂侧伸缩缸的前端侧挂于该一对前端臂伸长用滑轮,其两端固定于所述前端臂内的基端侧。

此外,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所述前端臂缩小用滑轮是在所述棒状支撑部件的基端侧左右一对地配置的滑轮,为了使所述前端臂与该一对前端臂缩小用滑轮一起缩小而使用的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通过所述前端臂侧伸缩缸的前端侧挂于该一对前端臂缩小用滑轮,其两端固定于所述前端臂内的基端侧。

此外,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所述棒状支撑部件形成为在其内侧配置所述下1级的臂伸长用滑轮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优选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所述棒状支撑部件配置于所述前端臂侧伸缩缸的上方,形成截面形状为倒U字状的棒状,在该棒状支撑部件的内侧配置有所述下1级的臂伸长用滑轮的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使用棒状支撑部件将前端臂伸长用滑轮内置于前端臂。由此,在插入作业时前端臂伸长用滑轮不会与障碍物相干涉。因此,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能够提高插入作业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代替用于伸缩前端臂的下1级的臂的伸缩缸而使用了伸缩机构。由此伸缩缸的使用根数比以往减少了一根,与以往相比能够简化伸缩缸的伸缩动作的控制。因此,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通过使用伸缩机构,前端臂以及其下1级的臂能够同时伸缩,所以能够消除臂级切换时的冲击,另外能够减少冲击次数。因此,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能够改善伸缩臂的操作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将前端臂伸长用滑轮配置于棒状支撑部件的前端侧,将该棒状支撑部件以内置于前端臂的方式形成,将前端臂缩小用滑轮配置于该棒状支撑部件的基端侧。由此,即便在伸缩臂组装前、或者与伸缩臂的组装分开、或者不与伸缩臂组装同时,也能够在二个滑轮上分别挂上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和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来调整张力。也就是说,伸缩臂组装时,可以不配上二根钢丝绳,因此无需一边注意不损伤两根钢丝绳一边进行组装,也无需在伸缩臂组装后调整两根钢丝绳的张力。因此,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降低化。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中,在前端臂侧伸缩缸的前端侧将下1级的臂伸长用滑轮以内置的方式配置于前端臂,将棒状支撑部件与前端臂侧伸缩缸平行地配置,以在其内侧配置下1级的臂伸长用滑轮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节省前端臂内的设计空间,因此无需使在伸缩臂中最内侧配置的前端臂的截面积大于所需面积,也无需使其它伸缩臂的截面积大于所需面积。因此,本发明的伸缩臂的伸缩装置能够将伸缩臂整体的截面积控制到最小限度。其结果,能够实现伸缩臂的轻量化,还能够控制伸缩臂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伸缩臂在全缩时的内部的右视图。

图2是同一个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基端侧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从图1状态将伸缩臂全部伸出的状态图。

图5是在图1中以前端臂伸长用滑轮为中心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在同一个实施方式的棒状支撑部件的内侧配置有第三伸长用滑轮的上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同一个实施方式的棒状支撑部件的内侧配置有第三伸长用滑轮的上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3中棒状支撑部件的基端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在图8中将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臂的基端部和棒状支撑部件的基端部之间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臂的基端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伸缩缸的基端部和底端臂的底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底端臂的基端侧的内部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3中拆除了阻塞部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4级式的伸缩臂为示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伸缩臂1在全缩时的内部的右视图。该伸缩臂1设置在起重机车、高空作业车等作业机械上。此外,该伸缩臂1为4级式伸缩臂,具有臂主体2和利用液压将臂主体2伸缩的伸缩装置3。此外,在图1的伸缩臂中,前侧为前端侧,后侧为后端侧。在以下各图中也是同样的。

臂主体2形成为4根臂自基端侧以嵌套方式插入并能够沿伸缩臂1的长度方向A伸缩。4根臂自基端侧开始分别为,底端臂21、第二臂22、第三臂23以及前端臂24。各臂形成为筒状。此外,第三臂23在本发明中相当于前端臂24的下1级的臂,第二臂22在本发明中相当于前端臂24的下2级以后的臂。

伸缩装置3具有伸缩第二臂22的伸缩缸4(前端臂侧伸缩缸)以及伸缩第三臂23和前端臂24的伸缩机构5。

伸缩缸4配置于前端臂24内。该伸缩缸4具有筒状的缸软管41、在缸软管41内自由滑动地配置的活塞(未图示)以及一端固定于活塞并自缸软管41的基端拔出的缸杆42。

缸杆42的基端部42a固定于底端臂21的基端侧。缸软管41的基端部41a固定于第二臂22的基端侧并配置于前端臂24内。该缸软管41构成为利用液压沿长度方向A移动,通过该移动来使伸缩缸4伸缩。

伸缩机构5是与伸缩缸4的伸缩动作联动并同时伸缩第三臂23和前端臂24的机构。该伸缩机构5具有棒状支撑部件10、2个伸长用钢丝绳机构以及2个缩小用钢丝绳机构。

[棒状支撑部件10]

首先,用图1对棒状支撑部件10进行说明。棒状支撑部件10是用于将后面叙述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内置于前端臂24的部件。该棒状支撑部件10形成为棒状,在缸软管41的上方与缸软管41平行地配置。进一步地,该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一端侧固定于第三臂23内的基端侧,在前端臂24内沿长度方向A配置。此外,带括号的部分位于左侧,所以并未图示。以下的说明也同样。

此外,棒状支撑部件10的截面形状如图6所示形成为倒U字形(下方开口的U字形)。因此,棒状支撑部件10具有上壁部10a、自该上壁部10a的左右侧向下方弯折形成的侧壁部10b、10b。

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左右的侧壁部10b、10b之间,如图6和图7所示那样配置有后述的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上部61a。即,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内侧10s配置有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上部61a。

[2个伸长用钢丝绳机构]

接着,用图1至图3对2个伸长用钢丝绳机构进行说明。2个伸长用钢丝绳机构是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机构6和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机构7。

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机构6是将第三臂23伸长的机构。该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机构6具有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以及多个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

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固定于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该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设置于缸软管41的前端侧。该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位于棒状支撑部件10内,内置于前端臂24。

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直径形成为比缸软管41的直径大。因此,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上部61a和下部61b(参照图5、图6)比缸软管41的上边缘以及下边缘还上下突出。因此,如前叙那样,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上部61a配置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内侧10s。

此外,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以旋转轴(未图示)相对于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水平方式配置。另外,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在能够挂上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范围,旋转轴也可以相对于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倾斜配置。

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沿长度方向A形成。该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的前端部的下侧左右安装有滚轴11a、(11a)。该滚轴11a、(11a)在伸缩臂1伸缩时接触臂主体2内的下侧移动并支撑伸缩装置3。

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挂在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一端固定于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一端侧固定部12,该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一端侧固定部12设置于缸杆42的基端部42a的下侧。此外,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该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设置于棒状支撑部件10内的基端侧。

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机构7是将前端臂24伸长的机构。该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机构7具有一对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和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

一对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配置于棒状支撑部件前端侧支撑部14左右并被固定,该棒状支撑部件前端侧支撑部14设置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前端侧。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以旋转轴(未图示)相对于棒状支撑部件10水平方式配置。另外,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在能够挂上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的范围,旋转轴也可以相对于棒状支撑部件10倾斜配置。

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通过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挂于一对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参考图2)。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的两端固定于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固定部15,该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固定部15安装于前端臂24内的基端侧的上表面。

接着,对利用了2个伸长用钢丝绳机构和伸缩缸4的伸缩臂1的全伸动作(图1至图4)进行说明。

(1)第二臂22的伸长

利用液压使缸软管41向伸缩臂1的前端侧移动。由此,固定缸软管41的第二臂22向前端侧移动并被拉出。

(2)第三臂23的伸长

随着缸软管41向前端侧移动,固定于缸软管41的前端侧的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也向前端侧移动。

此处,挂于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两端固定在缸杆42的基端部42a以及棒状支撑部件10内的基端侧。

因此,即使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向前端侧移动,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一端还是保持固定于缸杆42的基端部42a,用另一端将棒状支撑部件10向前端侧拉伸。由此,棒状支撑部件10向前端侧移动。与此相伴,固定棒状支撑部件10的第三臂23向前端侧移动并被拉出。

(3)前端臂24的伸长

随着棒状支撑部件10向前端侧移动,固定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前端侧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也向前端移动。

此处,通过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挂于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的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的两端因为固定于前端臂24内的基端侧,所以将前端臂24向前端侧拉伸。由此,前端臂24向前端侧移动并被拉出。

此外,如图5所示那样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的相对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配置位置可以被设定为,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的旋转中心71s沿棒状支撑部件10的长度方向(伸缩臂1的长度方向A)通过的水平线71t位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中心轴线10t的下侧附近。

所谓中心轴线10t是对棒状支撑部件10施加弯曲力矩时棒状支撑部件10未受载荷的部分。棒状支撑部件10因为形成为棒状,所以中心轴线10t通常与水平线71t一致。但是,如前面所述那样,棒状支撑部件10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截面U字形,所以上部的强度变强,中心轴线10t与水平线71t相比位于靠上侧。

此外,在棒状支撑部件前端侧支撑部14的前端侧,安装有滚轴安装部141。该滚轴安装部14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上部滚轴14b、(14b)和下部滚轴14a、(14a)。

上部滚轴14b、(14b)和下部滚轴14a、(14a)分别在伸缩臂1伸缩时接触臂主体2内的上侧和下侧移动并支撑伸缩装置3。

[2个缩小用钢丝绳机构]

接着,用图1至图3对2个缩小用钢丝绳机构进行说明。2个缩小用钢丝绳机构是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机构8以及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机构9。

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机构8是将第三臂23缩小的机构。该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机构8具有一对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和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82)。

一对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左右配置于第二臂22内的基端侧并被固定。

此外,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以旋转轴(未图示)相对于第二臂22水平方式配置。此外,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在能够挂上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的范围,旋转轴也可以相对于第二臂22倾斜配置。

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通过设置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的棒状支撑部件基端侧支撑部16挂于一对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参考图3)。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的两端固定于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固定部17,该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固定部17安装于底端臂21的前端侧。

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机构9是将前端臂24缩小的机构。该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机构9具有一对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和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

一对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配置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左右并被固定。

另外,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以旋转轴(未图示)相对于棒状支撑部件10水平方式配置。另外,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在能够挂上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的范围,旋转轴也可以相对于棒状支撑部件10倾斜配置。

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通过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挂于一对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参考图2)。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的两端固定于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固定部18,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固定部18设置在前端臂24内基端侧的上表面。该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固定部18配置于比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固定部15靠基端侧,与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固定部15相对。

接着,对利用了2个缩小用钢丝绳机构和伸缩缸4的伸缩臂1的全缩动作(图4至图1)进行说明。

(1)第二臂22的缩小

利用液压使缸软管41向伸缩臂1的基端侧移动。由此,固定缸软管41的第二臂22向基端侧移动并被拉回。

(2)第三臂23的缩小

随着第二臂22向基端侧移动,固定于第二臂22内的基端侧的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也向基端侧移动。

此处,通过棒状支撑部件基端侧支撑部16挂于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的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的两端通过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固定于底端臂21的前端侧。

因此,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随着第三臂缩小用滑轮81、(81)向基端侧移动,因为两端被保持固定于底端臂21的前端侧,在中间部分将棒状支撑部件10向基端部拉伸。由此,棒状支撑部件10向基端侧移动。与此相伴,固定棒状支撑部件10的第三臂23向前端侧移动并被拉回。

(3)前端臂24的缩小

随着棒状支撑部件10向基端侧移动,固定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的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也向基端侧移动。

此处,通过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挂于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的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因为两端被固定于前端臂24内的基端侧,所以将前端臂24向基端侧拉伸。由此,前端臂24向基端侧移动并被拉回。

这样的实施方式的伸缩臂1的伸缩装置3使用1个伸缩缸4和伸缩机构5来伸缩伸缩臂1。

在现有的伸缩装置中,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的4级式的伸缩臂中为了伸缩第二臂22和第三臂23使用了2个伸缩缸。但是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为了伸缩第三臂23取代了伸缩缸而使用了伸缩机构5。由此,伸缩缸的使用个数比以往减少了1个,变为了1个,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简化伸缩缸的伸缩动作的控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通过使用伸缩机构5,伸缩缸的使用个数比以往减少1个,变为了1个,因此各臂能够同时伸缩,还能够消除臂级切换时的冲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改善伸缩臂1的操作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使用棒状支撑部件10并将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内置于前端臂24。

由此,在插入作业时,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不会与障碍物相干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提高插入作业的效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在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配置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并内置于前端臂24。

由此,在插入作业时,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也不会与障碍物相干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使插入作业效率更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以通过旋转中心71s的水平线71t位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中心轴线10t的附近的方式,来设定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的配置位置。因此,伸缩装置3能够控制施加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弯曲力矩。因此,能够尽量减小设定棒状支撑部件10的截面,能够控制棒状支撑部件10的设置空间。与此相伴,还能够将内置棒状支撑部件10的前端臂24的截面设定得较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能够将伸缩臂1整体的截面(大小)设定得较小,能够实现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前端侧配置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将该棒状支撑部件10以内置于前端臂24的方式形成,在该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配置有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由此,即便在伸缩臂1组装前、或者与伸缩臂1的组装分开、或者不与伸缩臂1组装同时,也能够在两个滑轮分别挂上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和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来调整张力。也就是说,当伸缩臂1组装时,也可以不配上两个钢丝绳72、92,所以无需一边注意不损伤两个钢丝绳72、92一边进行组装,也无需在伸缩臂1组装后调整两个钢丝绳72、92的张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降低化。

此外,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通过伸缩缸4的前端侧挂于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71),其两端固定于前端臂24内的基端侧。因此,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的固定作业在同一位置进行,因此能够提高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的固定作业的作业效率。

此外,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通过伸缩缸4的前端侧挂于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其两端固定于前端臂24内的基端侧。因此,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的固定作业在同一位置进行,所以能够提高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的固定作业的作业效率。

此外,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挂于配置在伸缩缸4的前端侧的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其两端固定于伸缩缸4的基端侧和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由此,即便在伸缩臂1组装前、或者与伸缩臂1的组装分开、或者不与伸缩臂1的组装同时,也能够调整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因此,无需在伸缩臂1组装后调整前端臂伸长用钢丝绳72和前端臂缩小用钢丝绳92的张力,并且也不需要调整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进一步降低组装工时。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伸缩缸4的前端侧(缸软管前端侧支撑部11)将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以内置于前端臂24的方式配置,将棒状支撑部件10与伸缩缸4平行地配置,以第三臂伸长用滑轮61的一部分(上部61a)配置于内侧10s的方式形成。

由此,能够抑制前端臂24内自缸软管41的底部(图1下部)到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上壁部10a的高度,能够节省前端臂24内的设计空间。因此,无需使伸缩臂1中配置于最内侧的前端臂24的截面积大于所需面积,也无需使其它臂21~23的截面积大于所需面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将伸缩臂1整体的截面积控制在需要的最小限度。其结果,能够使伸缩臂1轻量化,还能够控制伸缩臂1的制造成本。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将棒状支撑部件10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倒U字形的棒状。因此,伸缩缸4利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内侧10s伸缩时,能够限制前端部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间隙。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限制伸缩缸4的前端部的间隙。

此外,如图8至图11所示,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一端侧在第三臂23内的基端侧,通过左右延伸的连结轴(固定销101和第三臂连结销110一体形成的部件)固定,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固定于连结轴。下面对于这些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设置在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进一步地,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形成为环状,且具有让固定销101左右插通的插通孔13a。

此外,棒状支撑部件基端侧支撑部16具有: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左右分离并立起设置的一对支撑板161、161;架在支撑板161、161之间的连结板162;以及设置在连结板162的下表面,用于将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折回的折返部163。

支撑板161、161形成为在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自左右侧壁部10b、10b还向后方突出。该支撑板161、161形成有圆形的销孔161a、161a。折返部163的左右侧设置有保持第三臂缩小用钢丝绳82折回状态的保持槽163a、163a。

固定销101形成为圆筒状。该固定销101在多个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左右并列并配置于支撑板161、161之间的状态,如图9所示,插通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的插通孔13a将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固定。进一步地在该状态下,固定销101的两端部插通销孔161a、161a而被安装。由此,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被固定销101固定。

此外,如图8、图10、图11所示,安装于销孔161a、161a的固定销101的两端部隔着环状的垫片S1、S2插通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的轴孔91a、91a。由此,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在固定销101的两端部旋转自由地被支撑。

此外,如图10所示,在第三臂23的侧壁部23a、23a的基端部形成有凸起部102、(102)。该凸起部102、(102)形成有凸起孔102a、(102a)。在该凸起孔102a、(102a)插入有第三臂连结销110,110。

第三臂连结销110、110插入固定销101的孔101a。由此,固定销101配置于第三臂连结销110、110,并且与第三臂连结销110、110配置于同一轴线上,成为一体。

由此,如图8和图11所示,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一端侧通过连结轴(固定销101以及第三臂连结销110、110)固定于第三臂23的基端侧(侧壁部23a、23a的基端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销101和第三臂连结销110、110配置于同一轴线上,但也可以不必在同一轴线上,也可以在自固定销101的轴线偏离的位置配置第三臂连结销110、110。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的伸缩臂1的伸缩装置3中,通过连结轴(固定销101以及第三臂连结销110、110)将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一端侧固定于第三臂23内的基端侧,进一步地将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固定于连结轴。由此,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一端侧和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之间的固定部件能够共用连结轴,由此能够抑制固定部件的设置空间。因此,能够节省第三臂23内的设计空间,因此无需使第三臂23的截面积大于所需面积,也无需使其它臂的截面积大于所需面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将伸缩臂1整体的截面积控制在需要的最小限度。此外,其结果,能够使伸缩臂1轻量化,还能够控制伸缩臂1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地,因为能够共用固定部件,所以能够减少伸缩装置3的零件个数,进而进一步地控制伸缩装置3的制造成本。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该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另一端侧固定部13插通连结轴并将该另一端固定于连结轴。因此,在伸缩臂1的制造中能够将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另一端容易地固定于连结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提高伸缩臂1的制造作业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伸缩臂1的伸缩装置3中,将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设置于连结轴。由此,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的固定部件也能够共用连结轴,所以能够进一步地减小伸缩装置3的零件个数。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进一步地控制制造成本。

此外,如图12所示,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一端固定于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一端侧固定部12,该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一端侧固定部12设置于缸杆42的基端部42a。下面对于该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一端侧固定部12具有:设置于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一端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以及设置于缸杆42的基端部42a的下侧并固定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的基端侧固定部122。

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形成为筒状,沿伸缩臂1的长度方向A配置。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的前端形成有开口部(未图示)。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一端自该开口部插入一端侧固定部件121并固定。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部121a。

基端侧固定部122具有设置于缸杆42的基端部42a的下侧的固定板123和多个螺母124。

固定板123上左右并列地设置有多个贯穿孔(未图示)。一端侧固定部件121以插通的状态嵌入与各贯穿孔。

各螺母124在比固定板123靠后方侧穿过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与螺纹部121a螺纹连接并顶在固定板123的后面。通过调整各螺母124的紧固情况,能够调整各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

这样的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中,各一端侧固定部件121与基端侧固定部122以能够调整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的方式螺纹连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的作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伸缩装置3能够提高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的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

接着,用图12至图14对底端臂21的结构进行说明。底端臂21在基端部的底部21a形成有检查用孔211。该检查用孔211是为了再次调整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而使用的部件。

此外,该检查用孔211被阻塞部件200能够装卸地堵住。该阻塞部件200具有堵住检查用孔211的阻塞板201、设置于阻塞板201上表面的前部的防止压弯部件202以及设置于防止压弯部件202后表面的强化部件203。

在阻塞板201将检查用孔211阻塞的状态下,压弯部件202以与固定板123的前表面和配置于固定板123的前表面的前方的立起壁212相顶住的方式配置。此外,立起壁212是在底端臂21的基端部的底部21a,在固定板123前表面的前方立起安装。

强化部件203是加强防止压弯部件202的部件。该强化部件203自防止压弯部件202后表面向后方延伸设置,在将检查用孔211阻塞的状态下,阻塞板201配置于固定板123的下侧。

随着阻塞板201将检查用孔211阻塞,阻塞部件200的防止压弯部件202与固定板123的前面和立起壁212顶住。在该状态下即使在缸软管41伸长时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被向前方拉伸,防止压弯部件202也压住固定板123并吸收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所以能够防止缸杆42的压弯。

进一步地,防止压弯部件202因为被强化部件203加强,所以可靠地压住固定板123并可靠地吸收第三臂伸长用钢丝绳62的张力,能够可靠地防止缸杆42的压弯。

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不限定本发明的内容。此外,只要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有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端臂缩小用滑轮91、(91)配置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基端侧,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固定棒状支撑部件10的第三臂23内的基端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前端臂伸长用滑轮71的配置位置以通过旋转中心71s的水平线71t位于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中心轴线10t的附近的方式设定,也可以与棒状支撑部件10的中心轴线10t一致地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伸缩装置适用于4级式的伸缩臂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伸缩装置只要是4级式以上的伸缩臂都能够适用。具体地,构成伸缩装置的伸缩缸为了伸缩前端臂的下2级以后的臂而使用,构成伸缩装置的伸缩机构为了伸缩前端臂以及其下1级的臂而使用。

此外,将本发明的伸缩装置适用于4级式以上的伸缩臂时,用于伸长前端臂的下1级的臂的伸长用滑轮在位于前端臂侧的伸缩缸的前端侧内置于前端臂的方式配置。进一步地,前端臂缩小用滑轮配置于前端臂的下1级的臂内的基端侧(例如棒状支撑部件的基端侧),用于缩小前端臂的下1级的臂的缩小用滑轮配置于前端臂的下2级的臂内的基端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棒状支撑部件10配置于伸缩缸4的上方,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相反,也可以将棒状支撑部件10配置于伸缩缸4的下方。这种情况下,棒状支撑部件1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在内侧10s配置前端臂伸长用滑轮61的下部61b(参考图8、图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棒状支撑部件10使用了有底的形状的部件,可以使用棒状支撑部件没有底的形状,例如棒状支撑部件具有被左右分割的形状。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自侧面观察在棒状支撑部件的内侧下1级的臂伸长用滑轮的一部分重叠的结构,也可以说在棒状支撑部件的内侧配置有下1级的滑轮伸长用滑轮的一部分。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6月17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特愿2014-124211号申请、2014年9月11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特愿2014-185635号申请、2014年10月20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特愿2014-213904号申请以及2014年10月20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特愿2014-213905号申请主张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完全被引入本说明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