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6531阅读:1046来源:国知局
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日常运输工具,在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由于其特殊性,要求尽可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以往事故案例中,电梯在非开门区域开门产生的意外事故占有一定比例,对电梯安全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传统的,为防止电梯轿厢在非开门区域开门产生的意外事故,一般在门机上加装门锁的方式进行保护。但是,电梯市场上门机种类多,大多门锁仅在新开发门机中增加门锁保护,且一般需要与其他门机动作系统配合,结构复杂,要在旧门机上加装门锁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独立于其他门机动作系统、同时适用于新开发门机门锁系统及旧门机的加装轿门锁改造、通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包括锁钩本体、开锁机构、锁座机构、撞杆以及开锁挡板,所述锁钩本体与所述开锁机构用于安装在门机板上,所述锁钩本体用于与所述门机板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机构用于与所述门机板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机构用于触发所述锁钩本体旋转,所述锁座机构与所述撞杆用于安装在门挂板上,所述锁座机构与所述锁钩本体互锁配合,轿门关闭时,所述撞杆与所述开锁机构贴合并顶紧所述开锁机构,所述开锁挡板用于安装在门头板上,所述开锁挡板、撞杆用于与所述开锁机构配合,使所述锁钩本体位于开锁状态或关锁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钩本体的第一端为用于与所述锁座机构互锁配合的锁钩部,所述锁钩本体远离所述锁钩部的一侧设有接触板,所述开锁机构包括旋转臂以及开锁转杆,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机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开锁挡板配合的阻挡滚轮,当电梯轿厢位于开门区域时,所述阻挡滚轮位于所述开锁挡板远离锁座机构的一侧,所述旋转臂上还设有转杆限位件,所述开锁转杆的中部与所述旋转臂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开锁转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弹簧和用于与所述接触板接触触发所述锁钩本体转动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门机板连接,所述开锁转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弹簧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连接,轿门关闭时,所述撞杆与所述第二滚轮贴合并顶紧所述开锁转杆,所述转杆限位件用于对该状态下的开锁转杆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为弯折板体结构,所述旋转臂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均与门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门机板转动连接,所述开锁转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靠近门机板的一侧,所述开锁转杆与所述第二板体转动连接,所述转杆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上,所述阻挡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轿门锁装置还包括锁钩底板组件,所述锁钩底板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在门机板上的底板本体,所述锁钩本体与所述开锁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底板本体上,所述锁钩本体与所述底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底板本体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钩本体的第二端设有锁钩限位件,所述底板本体上在所述锁钩本体的第二端两侧分别设有关锁限位板与开锁限位板,所述底板本体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锁钩本体复位为关锁状态的锁钩复位弹簧,所述锁钩复位弹簧朝向所述锁钩本体的复位方向顶紧所述锁钩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本体上在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座机构包括锁座安装板以及与所述锁座安装板转动连接的锁座板,所述锁座板的第一端为用于与所述锁钩本体互锁配合的锁座部,所述锁座部上设有解锁拉绳,所述锁座板的第二端设有锁座限位件,所述锁座安装板用于安装在门挂板上,所述锁座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锁座限位件配合的锁座限位板,以及用于使所述锁座板恢复为复位状态的锁座复位弹簧,所述锁座复位弹簧朝向所述锁座板的复位方向顶紧所述锁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钩本体与所述锁座机构的配合处设有第一电气开关,所述锁座机构与所述锁钩本体的配合处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气开关配合的第二电气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钩本体与所述锁座机构处于互锁状态时,所述锁钩本体与所述锁座机构之间预留有安全间隙,所述安全间隙小于25mm。

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设于每层楼层的门头板以及上述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所述电梯轿厢包括轿门、门机板以及门挂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电梯轿门锁装置,锁钩本体与开锁机构安装在门机板上,轿门打开或关闭的运动过程中,锁钩本体与开锁机构的位置保持不动,锁座机构与撞杆安装在门挂板上,会随着轿门的运动而运动,开锁挡板安装在门头板上,不会随轿门和层门的运动而运动,当电梯轿厢进入开门区域后,轿门开关门运动中,开锁挡板能够与开锁机构配合,使开锁机构触发锁钩本体旋转开锁或关锁,实现轿门的正常开门或正常关门;当电梯轿厢位于非开门区域时,开锁机构无法接触到开锁挡板,强行开门时开锁机构无法与锁钩本体接触开锁,轿门不能被打开。所述电梯轿门锁装置,锁钩本体与锁座机构互锁配合实现开锁或关锁,开锁机构分别与锁钩本体、撞杆以及开锁挡板配合,在轿门运动时实现开锁或关锁的操作,其开锁或关锁的操作独立于其他门机动作系统,可在不影响原门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加装,可同时适用于新开发门机门锁系统及旧门机的加装轿门锁改造。此外,锁钩本体、开锁机构与门机板均采用转动连接方式,开锁或关锁操作中,接触运动部位采用转动配合,摩擦较小,使用寿命长。

所述电梯,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具备所述电梯轿门锁装置的技术效果,轿门的开锁或关锁操作独立于其他门机动作系统,安装及改造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钩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钩本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开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开锁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钩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钩底板组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在开门区域正常开关门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在开门区域正常开关门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在开门区域正常开关门时的状态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在非开门区域强行开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在非开门区域进行厅外救援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锁钩本体,110、锁钩部,120、接触板,130、第二轴承,140、第二旋转轴,150、锁钩限位件,20、开锁机构,210、旋转臂,211、第一板体,212、第二板体,213、第三板体,214、第一旋转轴,215、第三轴承,216、第三旋转轴,220、开锁转杆,222、第一轴承,230、阻挡滚轮,240、转杆限位件,250、第一弹簧,260、第一滚轮,270、第二弹簧,280、第二滚轮,30、锁座机构,310、锁座安装板,320、锁座板,322、锁座部,330、解锁拉绳,340、锁座限位件,350、锁座限位板,360、锁座复位弹簧,40、撞杆,50、开锁挡板,60、锁钩底板组件,610、底板本体,620、第一安装孔,630、第二安装孔,640、关锁限位板,650、开锁限位板,660、锁钩复位弹簧,670、第一限位板,680、第二限位板,70、第一电气开关,80、第二电气开关,1、门机板,2、门挂板,3、轿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包括锁钩本体10、开锁机构20、锁座机构30、撞杆40以及开锁挡板50,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开锁机构20用于安装在门机板1上,所述锁钩本体10用于与所述门机板1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机构20用于与所述门机板1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机构20用于触发所述锁钩本体10旋转,所述锁座机构30与所述撞杆40用于安装在门挂板2上,所述锁座机构30与所述锁钩本体10互锁配合,轿门3关闭时,所述撞杆40与所述开锁机构20贴合并顶紧所述开锁机构20,所述开锁挡板50用于安装在门头板(图中未示出)上,所述开锁挡板50、撞杆40用于与所述开锁机构20配合,使所述锁钩本体10位于开锁状态或关锁状态。本实施例中,轿门3关闭时,撞杆40处于极限位置,与所述开锁机构20紧密贴合并顶紧开锁机构20。每一层的门头板上都对应安装有开锁挡板50。

上述电梯轿门锁装置,锁钩本体10与开锁机构20安装在门机板1上,轿门3打开或关闭的运动过程中,锁钩本体10与开锁机构20的位置保持不动,锁座机构30与撞杆40安装在门挂板2上,会随着轿门3的运动而运动,开锁挡板50安装在门头板上,不会随轿门3和层门的运动而运动,当电梯轿厢进入开门区域后,轿门3开关门运动中,开锁挡板50能够与开锁机构20配合,使开锁机构20触发锁钩本体10旋转开锁或关锁,实现轿门3的正常开门或正常关门;当电梯轿厢位于非开门区域时,开锁机构20无法接触到开锁挡板50,强行开门时开锁机构20无法与锁钩本体10接触开锁,轿门3不能被打开。所述电梯轿门锁装置,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互锁配合实现开锁或关锁,开锁机构20分别与锁钩本体10、撞杆40以及开锁挡板50配合,在轿门3运动时实现开锁或关锁的操作,其开锁或关锁的操作独立于其他门机动作系统,可在不影响原门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加装,可可同时适用于新开发门机门锁系统及旧门机的加装轿门锁改造。此外,锁钩本体10、开锁机构20与门机板1均采用转动连接方式,开锁或关锁操作中,接触运动部位采用转动配合,摩擦较小,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锁钩本体10的第一端为用于与所述锁座机构30互锁配合的锁钩部110,所述锁钩本体10远离所述锁钩部110的一侧设有接触板120,所述开锁机构20包括旋转臂210以及开锁转杆220,所述旋转臂210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机板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210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开锁挡板50配合的阻挡滚轮230,当电梯轿厢位于开门区域时,所述阻挡滚轮230位于所述开锁挡板50远离锁座机构30的一侧,所述旋转臂210上还设有转杆限位件240,所述开锁转杆220的中部与所述旋转臂210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开锁转杆22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弹簧250和用于与所述接触板120接触触发所述锁钩本体10转动的第一滚轮260,所述第一弹簧250的另一端与门机板1连接,所述开锁转杆22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弹簧270以及第二滚轮280,所述第二弹簧270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臂210的第二端连接,轿门3关闭时,所述撞杆40与所述第二滚轮280贴合并顶紧所述开锁转杆220,所述转杆限位件240用于对该状态下的开锁转杆220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结构,当电梯轿厢处于开门区域正常开门或关门时,开锁机构20可与锁钩本体10、撞杆40、开锁挡板50配合,在轿门3动作时实现开锁或关锁的操作。具体的,当轿门3正常开门时,随着轿门3的移动,开锁机构20的阻挡滚轮230可与开锁挡板50接触,从而使开锁机构20的第一滚轮260与锁钩本体10的接触板120接触,触发锁钩本体10旋转与锁座机构30分离,实现正常开锁打开轿门3;当轿门3正常关门时,同样的,随着轿门3的移动,撞杆40、开锁挡板50、开锁机构20相互配合,锁钩本体10可通过其自身重力恢复为复位状态,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实现关锁。当电梯轿厢在非开门区域强行开门时,开锁机构20与开锁挡板50无法接触,强行开门时开锁机构20无法与锁钩本体10接触,锁钩本体10不会被触发开锁,轿门3不能被打开。本实施例的电梯轿门锁装置采用全机械传动系统进行开锁或关锁控制,可靠性高;开锁或关锁过程中的接触运动部位全采用滚动配合,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小,使用寿命长;且开锁或关锁控制独立于其它门机动作系统,可在不影响原门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加装门锁,可用于新开发门机门锁系统,同时可方便旧门机改造加装门锁,通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锁转杆220上设有第一轴承222,所述开锁转杆220与所述第一轴承222的外圈连接,所述旋转臂210上设有第一旋转轴214,所述第一旋转轴214安装在第一轴承222的内圈中,所述开锁转杆220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214、第一轴承222与所述旋转臂210转动连接。开锁转杆220采用轴承与旋转臂210实现转动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开锁转杆220与旋转臂21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摩擦,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所述旋转臂210为弯折板体结构,所述旋转臂210包括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以及第三板体213,所述第一板体211与第二板体212均与门机板1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板体213连接所述第一板体211与第二板体212,所述第一板体211与门机板1转动连接,所述开锁转杆220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12靠近门机板1的一侧,所述开锁转杆220与所述第二板体212转动连接,所述转杆限位件240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213上,所述阻挡滚轮230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12远离第一板体21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杆限位件240为限位螺栓。采用上述结构,旋转臂210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旋转臂210与开锁转杆220的运动可靠,并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开锁转杆220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7、图8所示,所述电梯轿门锁装置还包括锁钩底板组件60,所述锁钩底板组件60包括用于安装在门机板1上的底板本体610,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开锁机构20均安装在所述底板本体610上,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底板本体610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机构20与所述底板本体610转动连接。通过设置锁钩底板组件60,锁钩本体10与开锁机构20可直接安装在锁钩底板组件60上,然后再直接将锁钩底板组件60安装在门机板1上即可实现锁钩本体10与开锁机构20的安装,整体性好,安装方便,尤其适用于对旧门进行加装门锁改造。

具体的,如图3、图6、图7所示,所述底板本体6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620,所述锁钩本体10上设有第二轴承130以及第二旋转轴140,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第二轴承130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140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轴承130的内圈中,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孔620中,所述锁钩本体10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140、第二轴承130与所述底板本体610转动连接。所述底板本体61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630,所述旋转臂210上设有第三轴承215以及第三旋转轴216,所述旋转臂2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215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三旋转轴216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轴承215的内圈中,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安装孔630中,所述旋转臂210通过所述第三旋转轴216、第三轴承215与所述底板本体610转动连接。锁钩本体10、旋转臂210均采用轴承与底板本体610实现转动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锁钩本体10、旋转臂21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底板本体610产生摩擦,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锁钩本体10的第二端设有锁钩限位件150,所述底板本体610上在所述锁钩本体10的第二端两侧分别设有关锁限位板640与开锁限位板650,所述底板本体610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锁钩本体10复位为关锁状态的锁钩复位弹簧660,所述锁钩复位弹簧660朝向所述锁钩本体10的复位方向顶紧所述锁钩本体10。通过设置关锁限位板640与开锁限位板650,能够对锁钩本体10进行限位,限制锁钩本体10的转动范围,当锁钩本体10的第二端到达关锁限位板640位置时,锁钩本体10与锁座装置之间为关锁状态;当锁钩本体10的第二端到达开锁限位板650位置时,锁钩本体10与锁座装置之间为开锁状态。通过设置锁钩复位弹簧660,能够对锁钩本体10进行顶紧,在锁钩本体10处于关锁状态时,能够将锁钩本体10的第二端顶紧在关锁限位板640上,在锁钩本体10由开锁状态恢复至关锁状态过程中,锁钩本体10可通过其自身的重力与锁钩复位弹簧660的作用力一起复位,便于锁钩本体10的关锁复位,保证锁钩本体10复位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本体610上在所述旋转臂210的第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板670与第二限位板680。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670与第二限位板680,进而对旋转臂210的第一端进行限位,限制旋转臂210在旋转过程中的转动范围,便于开锁机构20分别与锁钩本体10、撞杆40以及开锁挡板50配合,在轿门3运动时实现开锁或关锁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9所示,所述锁座机构30包括锁座安装板310以及与所述锁座安装板310转动连接的锁座板320,所述锁座板320的第一端为用于与所述锁钩本体10互锁配合的锁座部322,所述锁座部322上设有解锁拉绳330,所述锁座板320的第二端设有锁座限位件340,所述锁座安装板310用于安装在门挂板2上,所述锁座安装板310上设有与所述锁座限位件340配合的锁座限位板350,以及用于使所述锁座板320恢复为复位状态的锁座复位弹簧360,所述锁座复位弹簧360朝向所述锁座板320的复位方向顶紧所述锁座板320。当电梯轿厢在非开门区域,需要在厅外救援时,可先打开层门,拉动解锁拉绳330使锁座板320压缩锁座复位弹簧360并绕锁座安装板310转动,当锁座板320转动到所述锁座限位件340碰触到锁座限位板350时停止,此时锁座机构30与锁钩本体10之间实现开锁,然后可通过手工将轿门3打开,实现救援。采用上述结构,便于电梯轿厢在非开门区域时实现厅外救援,使用安全,通过设置锁座限位件340与锁座限位板350,可对锁座板320的运行进行限位,进行开锁操作时,操作简单可靠,通过设置锁座复位弹簧360,便于锁座板320的自动复位,操作方便、可靠、安全。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9所示,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锁座机构30的配合处设有第一电气开关70,所述锁座机构30与所述锁钩本体10的配合处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气开关70配合的第二电气开关80。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气开关70设置在锁钩部110处,所述第二电气开关80设置在锁座部322处。当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为关锁状态时,第一电气开关70与第二电气开关80接触闭合;当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为开锁状态时,第一电气开关70与第二电气开关80分离断开。通过设置第一电气开关70与第二电气开关80,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的互锁配合更加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锁座机构30处于互锁状态时,所述锁钩本体10与所述锁座机构30之间预留有安全间隙,所述安全间隙小于25mm。通过设置安全间隙,当电梯在非开门区域时,若发生强行开门时,一侧电梯门只能被扒开最多25mm,两侧电梯门之间最多只能被扒开50mm间隙,符合标准,可保证乘客安全。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电梯轿厢在开门区域正常开门时:

如图10所示,轿门3未打开时,撞杆40位于极限位置顶紧开锁机构20的第二滚轮280(图中被开锁挡板50遮挡),开锁机构20的开锁转杆220位于极限位置与转杆限位件240贴合,第一滚轮260与锁钩本体10的接触板120无接触,阻挡滚轮230与开锁挡板50保持有适当安全距离,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处于复位状态互锁配合,且其配合间距不超过25mm,第一电气开关70和第二电气开关80接触闭合。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电梯开门时,轿厢的一块轿门3向一侧移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示意,设定该轿门3向右边移动为开门,向左边移动为关门。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随着轿门3一起向右移动,由于撞杆40与第二滚轮280为贴合状态,受第二弹簧270及第一弹簧250的影响,开锁机构20先整体绕第三旋转轴216逆时针转动,当电梯轿门3开门至一定间隙时,开锁机构20转动角度足够大使阻挡滚轮230与开锁挡板50接触。阻挡滚轮230与开锁挡板50接触后,开锁机构20的旋转臂210将不再转动,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继续向右移动,撞杆40仍与第二滚轮280贴合,此时,受第一弹簧250的影响,开锁转杆220绕第一旋转轴214逆时针转动,直到第一滚轮260与锁钩本体10的接触板120接触。此时,电梯开门间隙设定为L1,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仍然在复位状态互锁配合,配合间距相应减少L1。

进一步,如图12所示,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继续向右移动,撞杆40与第二滚轮280仍贴合,开锁机构20的旋转臂210不会动,受第一弹簧250的影响,开锁转杆220绕开第三旋转轴216逆时针转动,当第一滚轮260压在接触板120上的力矩大于锁钩复位弹簧660的力矩时,锁钩本体10绕第二旋转轴140逆时针转动,直到锁钩限位件150与开锁限位板650接触时,此时电梯开门间隙设定为L2,锁钩本体10处在开锁状态,锁座机构30仍然在复位状态,门机完成开锁动作,第一电气开关70和第二电气开关80分离断开,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继续向右移动时,撞杆40与第二滚轮280分开,门锁将保持开锁原样不再动作,电梯正常开门直到完全打开。

2、电梯轿厢在开门区域正常关门时:

当电梯正常关门直到门间隙为L2时,如图12所示,此时第一电气开关70和第二电气开关80为分离断开状态,撞杆40与第二滚轮280贴合,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向左移动,由于关门力产生的力矩大于第一弹簧250产生的力矩,开锁转杆220将绕第一旋转轴214顺时针转动,第一滚轮260与锁钩本体10的接触板120贴紧,受锁钩复位弹簧660力矩作用,锁钩本体10绕第二旋转轴140顺时针转动,直到锁钩限位件150与关锁限位板640接触时,此时电梯门间隙为L1,锁钩本体10恢复复位状态,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在复位状态互锁配合,第一电气开关70和第二电气开关80接触闭合。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继续向左移动,撞杆40与第二滚轮280贴合,直到开锁转杆220转动到极限位置与转杆限位件240贴合,此时转杆将无法继续绕第一旋转轴214顺时针转动。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继续向左移动时,开锁机构20将整体绕第三旋转轴216顺时针转动,阻挡滚轮230开始与开锁挡板50分开直到完全关紧门,如图10所示。

3、电梯轿厢在非开门区域强行开门时:

电梯在非开门区域时,开锁挡板50处在阻挡滚轮230无法接触到的位置。如图13所示,电梯从关门状态强行扒门,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向右移动,撞杆40与第二滚轮280贴合,开锁机构20先整体绕第三旋转轴216逆时针转动,当电梯门被扒开一定间隙时,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接触,此时撞杆40和锁座机构30将无法继续向右移动,由于第二弹簧270产生力矩小于第一弹簧250所产生力矩,所以开锁转杆220将绕第一旋转轴214逆时针转动,直到开锁转杆220与转杆限位件240贴合。现场调试时,可通过调节转杆限位件240,使锁钩本体10与锁座机构30接触的同时,开锁转杆220与转杆限位件240也贴合。整个动作期间,第一滚轮260与锁钩本体10的接触板120无法接触,不能打开门锁,期间第一电气开关70和第二电气开关80一直保持接触闭合,电梯门只能被扒开<50mm的间隙,保证乘客安全。

4、电梯轿厢在开门区域进行厅外救援时:开锁或关锁的方式与正常开门、关门时的开锁、关锁方式一样。

5、电梯轿厢在非开门区域进行厅外救援时:

如图14所示,先打开电梯层门,拉动解锁拉绳330使锁座板320压缩锁座复位弹簧360并绕锁座安装板310转动,当锁座板320转动到所述锁座限位件340碰触到锁座限位板350时停止,此时锁座机构30与锁钩本体10之间实现开锁,然后可通过手工将轿门3打开,实现救援。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通过在门机板1上安装锁钩本体10与开锁机构20,在门挂板2上安装锁座机构30与撞杆40,在门头板上安装开锁挡板50,在电梯开关门运动中,各部件能够相互配合实现开锁或关锁的操作。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采用全机械传动系统,控制准确,可靠性高,开锁或关锁过程中的接触运动部位全采用滚动配合,摩擦小,使用寿命高,且独立于其它门机动作系统,可在不影响原门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加装,可用于新开发门机门锁系统,同时可方便旧门机改造加装门锁。

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设于每层楼层的门头板以及上述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所述电梯轿厢包括轿门3、门机板1以及门挂板2。所述电梯,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具备所述电梯轿门锁装置的技术效果,轿门3的开锁或关锁操作独立于其他门机动作系统,安装及改造方便,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