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牵引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849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轻型牵引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涉及一种轻型牵引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当前吊装领域多为汽车起重机和随车起重运输车两种型式。汽车起重机通常行驶速度不大于80km/h,整车长度不小于10m,整车重量不小于16吨。缺点是在工地转场时对场地空间及路面情况要求较高,同时具有整车速度慢,转场效率低等缺点。随车起重运输车通常行驶速度不大于90Km/h,整车长度不小于12m,整车重量不小于14吨。缺点同样是在工地转场时对场地空间及路面情况要求较高,同时具有整车速度慢,转场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运输的轻型牵引式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牵引式起重机,包括拖挂车底盘、动力组件、起重臂、转台、卷扬、四组支撑组件和若干车轮;

若干车轮安装在拖挂车底盘下侧,动力组件和转台都设置在拖挂车底盘上侧,转台包括固定座和转动部,转台的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拖挂车底盘后部上侧,起重臂的一端铰接在转台的转动部上,起重臂的另一端设有滑轮组,起重臂与转动部之间还设有起重油缸,卷扬安装在起重臂上,卷扬的钢丝绳经过起重臂的滑轮组,动力组件至少包括发动机和液压泵,发动机和液压泵都与拖挂车底盘之间固定连接。

四组支撑组件分别铰接在拖挂车底盘侧壁,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定位销、支撑油缸、伸缩臂、限位销和地垫,支撑座通过销轴与拖挂车底盘铰接,支撑座的转动轴线为竖直线,伸缩臂包括第一伸缩管体和第二伸缩管体,第一伸缩管体沿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若干贯穿其侧壁的第一调节孔,第二伸缩管体对应第一调节孔位置开有一个第二调节孔,第二伸缩管体套装在第一伸缩管体内,第一伸缩管体和第二伸缩管体之间通过定位销固定,定位销分别贯穿若干第一调节孔中的一个及第二调节孔,伸缩臂的第一伸缩管体远离第二伸缩管体一端与支撑座之间铰接,第二伸缩管体远离第一伸缩管体一端与地垫之间铰接,支撑油缸的缸体与支撑座铰接,支撑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伸缩管体的侧壁铰接,支撑座上开有第一限位孔,拖挂车底盘对应每个支撑座的第一限位孔位置也开有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

当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处于运输状态时,四组支撑组件的支撑油缸、伸缩臂收起,每组支撑组件沿销轴转动至第一限位孔与拖挂车底盘的第二限位孔重合时,通过限位销固定支撑组件相对拖挂车底盘的位置;

当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处于使用状态时,四组支撑组件的伸缩臂伸出,每组支撑组件沿销轴转动至第一限位孔与拖挂车底盘的第三限位孔重合时,通过限位销固定支撑组件相对拖挂车底盘的位置,支撑油缸的活塞杆逐步伸出,伸缩臂撑起整个拖挂车底盘上移动,车轮离地。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动力组件、起重臂、转台、卷扬、四组支撑组件和若干车轮都集成在拖挂车底盘上,使整个轻型牵引式起重机集成度高,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结构紧凑、外形小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的明显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高效转移运输,从而实现快速吊装,快速转场的需求。

另外四组支撑组件的伸缩臂使用定位销固定的技术方案,相比使用传统液压或电动驱动的伸缩臂,可以大大减轻支撑组件的重量,降低故障率。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简称为本起重机。

本起重机的起重臂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和折叠油缸,第一折叠臂一端与转台的转动部之间铰接,第一折叠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叠臂的一端铰接,第二折叠臂的另一端设有滑轮组,折叠油缸的缸体铰接在第一折叠臂的侧壁上,折叠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折叠臂的侧壁铰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起重臂为折臂式起重臂,通过关节折叠实现臂长变化,在卷扬及起重钩共同作用下实现重物垂直起吊。

本起重机的拖挂车底盘前端设有牵引环;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与牵引车连接固定。

本起重机的拖挂车底盘上侧通过备胎架固定有备胎;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轮胎破损后快速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起重机实施例行驶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起重机实施例驻车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本起重机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起重机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本起重机实施例第三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

本起重机包括拖挂车底盘1、动力组件、控制组件、起重臂、转台3、卷扬46、四组支撑组件和两个车轮2。

两个车轮2安装在拖挂车底盘1下侧,拖挂车底盘1前部焊接有牵引杆11,牵引杆11前部设有与牵引车固定用的牵引环12,控制组件、动力组件和转台3都设置在拖挂车底盘1上侧,转台3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座31和转动部32,转台3的固定座31通过螺栓固定在拖挂车底盘1后部上侧。

起重臂包括第一折叠臂41、第二折叠臂42和折叠油缸44,第一折叠臂41一端与转台3的转动部32之间铰接,第一折叠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叠臂42的一端铰接(第二折叠臂42靠近第一折叠臂41的端部向侧壁延伸有铰接部42a,第二折叠臂42通过铰接部42a与第一折叠臂41之间铰接,使第二折叠臂42主体与第一折叠臂41之间形成错位,以避免第二折叠臂42与第一折叠臂41转动时减少二者干涉,也优化了起重臂的布局),第二折叠臂42的另一端设有滑轮组43,折叠油缸44的缸体铰接在第一折叠臂41的侧壁上,折叠油缸44的活塞杆与第二折叠臂42的侧壁铰接。

起重臂与转动部32之间还设有起重油缸45,起重油缸45的缸体铰接在转台3的转动部32上,起重油缸45的活塞杆铰接在起重臂的第一折叠臂41侧壁上,卷扬46安装在起重臂的第二折叠臂42上,卷扬46的钢丝绳经过起重臂的滑轮组43。

动力组件包括柴油发动机、液压泵等部件,柴油发动机和液压泵都与拖挂车底盘1之间固定连接,液压泵通过各个输油管路给上述的油箱供油,利用动力组件可实现吊臂变幅动作、卷扬起升动作、转台回转动作、支腿油缸伸缩动作等。

控制组件包括各类控制杆、各类开关、多个仪表盘和各类控制阀,通过操控控制组件实现控制各个油缸及其转台3的工作。

由于动力组件和控制组件都集成在拖挂车底盘1上,表面有保护壳或其他部件遮挡,图中为对其进行标注,但上述的控制组件和动力组件都为现有技术,普遍使用在各类起重机上。

四组支撑组件分别铰接在拖挂车底盘1侧壁,分别为第一支撑组件71、第二支撑组件72、第三支撑组件73和第四支撑组件74,第一支撑组件71和第二支撑组件72分别设置在拖挂车底盘1前部两侧,第三支撑组件73和第四支撑组件74分别设置在拖挂车底盘1后部两侧;

如图7所示

第一支撑组件71、第二支撑组件72、第三支撑组件73和第四支撑组件74的结构大致相同,以第三支撑组件73为例:第三支撑组件73包括支撑座73a、定位销73f、支撑油缸73n、伸缩臂、限位销73m和地垫73g,支撑座73a通过销轴与拖挂车底盘1铰接,支撑座73a的转动轴线为竖直线,伸缩臂包括第一伸缩管体73b和第二伸缩管体73d,第一伸缩管体73b沿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若干贯穿其侧壁的第一调节孔73c,第二伸缩管体73d对应第一调节孔73c位置开有一个第二调节孔73e,第二伸缩管体73d套装在第一伸缩管体73b内,第一伸缩管体73b和第二伸缩管体73d之间通过定位销73f固定,定位销73f分别贯穿若干第一调节孔73c中的一个及第二调节孔73e,伸缩臂的第一伸缩管体73b远离第二伸缩管体73d一端与支撑座73a之间铰接,第二伸缩管体73d远离第一伸缩管体73b一端与地垫73g之间铰接;支撑油缸73n的缸体与支撑座73a铰接,支撑油缸73n的活塞杆与第一伸缩管体73b的侧壁铰接,支撑油缸73n与支撑座73a及第一伸缩管体73b的转动轴线一致且与第一伸缩管体73b与支撑座73a之间的转动轴线一致。

支撑座73a上开有第一限位孔,拖挂车底盘1对应每个支撑座73a的第一限位孔位置也开有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因为四组支撑组件结构和使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对其他三组支撑组件的进行赘述。

如图1至2所示

当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处于驻车或行驶状态时,四组支撑组件的支撑油缸73n、伸缩臂收起,每组支撑组件沿销轴转动至第一限位孔与拖挂车底盘1的第二限位孔重合时,通过限位销73m固定支撑组件相对拖挂车底盘1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撑组件71和第二支撑组件72的支撑油缸73n收缩,直至伸缩臂与拖挂车底盘1的牵引杆11保持平行,第一支撑组件71和第二支撑组件72可以分别通过锁止杆9与牵引杆11之间可拆卸固定;

如图5至6所示

当本轻型牵引式起重机处于使用状态时,四组支撑组件的伸缩臂伸出,每组支撑组件沿销轴转动至第一限位孔与拖挂车底盘1的第三限位孔重合时,通过限位销73m固定支撑组件相对拖挂车底盘1的位置,调剂伸缩臂的第二伸缩管体73d伸出第一伸缩管体73b外的距离,并用定位销73f贯穿第一调节孔73c及第二调节孔73e,达到将第二伸缩管体73d和第一伸缩管体73b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目的,支撑油缸73n的活塞杆逐步伸出,伸缩臂撑起整个拖挂车底盘1上移动,车轮2离地。

拖挂车底盘1上侧通过备胎架固定有备胎21;另外,拖挂车底盘1前部还可以安装可调节高度的辅助轮8,以便在驻车状态下本起重机可以不依靠外力保持车身平衡。

本起重机整车重量不大于2.5吨,包括牵引装置在内整车长度不大于4.5m,最大行驶速度140km/h。可实现在由前车高速牵引安全制动,脱离前车后驻车机械制动功能。驻车后启动发动机,驱动液压系统,从而实现支腿翻转、起重臂变幅、转台回转、卷扬起升等起重动作;吊装完毕后,可实现快速收车,与牵引车挂接后快速转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