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911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属于纺纱或加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纺纱或加捻过程中,棉条的形成会经过散纤维—粗棉条—细棉条—成品棉条这个过程,在这个成型过程中,络筒是一个频繁应用到得工序,将每道工序所成型的对应棉条以螺旋形态落入筒内,待满筒之后,将其移开,并换上空筒,继续进行络筒。
[0003]在上述工序中,换筒多采用手工方式,即人工将满筒移开,并将空筒置于络筒入口处。这种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人工投入大,劳动强度高,稍有不慎,甚至会将络筒打翻,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尚。
[0004]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络筒工序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络筒效率高、可实现连续化生产、人工成本低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包括支架、顶壁、供纱罗拉、供纱口、限位板和转换机构,所述的供纱罗拉位于支架顶部,顶壁是由支架顶部向一侧水平延伸形成的平板结构,其上贯穿设置有供纱口,顶壁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棉条供量的传感器;限位板位于顶壁下方,其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呈八字形开放形成出口,限位板内设置有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包括转轴和若干个安装在转轴上的摆臂;棉条经供纱罗拉喂入供纱口,经供纱口落入其下方的络筒内,而络筒则位于相邻的两个摆臂之间,传感器与转轴相连接,用于控制转轴的转动,进而带动摆臂转动,以改变摆臂内络筒的位置。
[000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0009]所述的供纱罗拉设置有两个,包括前罗拉和后罗拉,前罗拉与后罗拉相互配合,以平衡并缓冲棉条前处理所形成的内应力。
[0010]所述的供纱口位于供纱罗拉正下方或后方。更优选的,所述的供纱口位于后罗拉正下方。
[0011 ]所述的供纱口与转轴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且供纱口位于转轴前方。
[0012]所述的摆臂为3个或4个。更优选的,所述的摆臂为弯曲方向一致的弧形结构。
[0013]所述的摆臂下方设置有脚轮,以实现络筒的平稳转移。
[0014]所述的限位板由左板和右板构成,且左板和右板均为弧形结构。左板和右板的前端固定在支架上,后端外扩形成出口。
[0015]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棉条的络筒工序,可先将空筒置于相邻摆臂之间,并确保供纱口下方也有络筒,启动设备,棉条经前罗拉送至后罗拉处,再经供纱口掉入其下方的络筒中,进行络筒工序;当络筒内棉条达到一定高度时,传感器检测到该状况,并将该信号传递给转轴,转轴启动并转动,带动摆臂随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在相邻两个摆臂的相互作用下,络筒随之发生转动,当装满棉条的络筒移开时,后一空的络筒恰好移动到供纱口下方,继续开始络筒工序。
[0016]在上述过程中,前罗拉与后罗拉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棉条在前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应力逐渐得到缓释,经供纱口送入络筒的棉条内应力基本平衡完毕,因而,络筒过程中的压力和自身重力不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避免因受力不匀所引起的形变差异;供纱口刚好位于供纱罗拉正下方或后方,可有效减轻棉条供应过程中路线不适宜所引起的拉伸形变;摆臂与限位板相互配合,在供纱口下方形成闭合空间,方便了络筒的定位,避免了棉条下落过程中络筒受力移动的现象;而摆臂与转轴和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了络筒工序与满筒、空筒更换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控制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不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支架;2.顶壁;3.供纱罗拉;31.前罗拉;32.后罗拉;4.供纱口;
5.限位板;51.左板;52.右板;6.转换机构;61.转轴;62.摆臂;63.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施例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结合图1和图2,包括支架1、顶壁2、供纱罗拉3、供纱口 4、限位板5和转换机构6,供纱罗拉3位于支架I顶部,顶壁2是由支架I顶部向一侧水平延伸形成的平板结构,其上贯穿设置有供纱口 4,且供纱口 4位于供纱罗拉3的正下方,顶壁2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棉条供量的传感器;限位板5位于顶壁2下方,其一端与支架I连接,另一端呈八字形开放形成出口,限位板5内设置有转换机构6,该转换机构6包括转轴61和三个安装在转轴61上的摆臂62。
[0022]将本实施例应用于棉条的络筒工序,可先将空筒置于相邻摆臂62之间,并确保供纱口 4下方也有络筒,启动设备,棉条经供纱罗拉3送至供纱口 4处,并掉入其下方的络筒中,进行络筒工序;当络筒内棉条达到一定高度时,传感器检测到该状况,并将该信号传递给转换机构6,转换机构6启动,转轴61转动并带动摆臂62随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在相邻两个摆臂62的相互作用下,络筒随之发生转动,当装满棉条的络筒移开时,后一空的络筒恰好移动到供纱口 4下方,继续开始络筒工序;供纱口 4刚好位于供纱罗拉3正下方,可借助于棉条自身重力自动落下,有效减轻棉条供应过程中路线不适宜所引起的拉伸形变。
[0023]实施例2
[00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供纱罗拉3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前罗拉31和后罗拉32,前罗拉31与后罗拉32相互配合,以平衡并缓冲棉条前处理所形成的内应力;供纱口 4位于后罗拉32的正下方;供纱口 4与转轴61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且供纱口 4位于转轴61前方。
[0025]棉条经前罗拉31送至后罗拉32处,再经后罗拉32送入供纱口4内,并经供纱口4落入其下方的络筒内。
[0026]在上述过程中,前罗拉31与后罗拉3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棉条在前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应力逐渐得到缓释,经供纱口 4送入络筒的棉条内应力基本平衡完毕,因而,络筒过程中的压力和自身重力不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避免因受力不匀所引起的形变差异。
[0027]实施例3
[00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供纱罗拉3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前罗拉31和后罗拉32,前罗拉31与后罗拉32相互配合,以平衡并缓冲棉条前处理所形成的内应力;供纱口 4位于后罗拉32的正下方;供纱口 4与转轴61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且供纱口4位于转轴61前方;摆臂62下方设置有脚轮63,以实现络筒的平稳转移。
[0029]棉条经前罗拉31送至后罗拉32处,再经后罗拉32送入供纱口4内,并经供纱口4落入其下方的络筒内。
[0030]在上述过程中,前罗拉31与后罗拉3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棉条在前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应力逐渐得到缓释,经供纱口 4送入络筒的棉条内应力基本平衡完毕,因而,络筒过程中的压力和自身重力不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避免因受力不匀所引起的形变差异。
[0031 ] 实施例4
[00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供纱罗拉3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前罗拉31和后罗拉32,前罗拉31与后罗拉32相互配合,以平衡并缓冲棉条前处理所形成的内应力;供纱口 4位于后罗拉32的正下方;供纱口 4与转轴61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且供纱口 4位于转轴61前方;摆臂62下方设置有脚轮63,以实现络筒的平稳转移;限位板5由左板51和右板52构成,且左板51和右板52均为弧形结构,左板51和右板52的前端固定在支架I上,后端外扩形成出口。
[0033]棉条经前罗拉31送至后罗拉32处,再经后罗拉32送入供纱口4内,并经供纱口4落入其下方的络筒内。
[0034]在上述过程中,前罗拉31与后罗拉3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棉条在前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应力逐渐得到缓释,经供纱口 4送入络筒的棉条内应力基本平衡完毕,因而,络筒过程中的压力和自身重力不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避免因受力不匀所引起的形变差异;摆臂62与限位板5相互配合,在供纱口 4下方形成闭合空间,方便了络筒的定位,避免了棉条下落过程中络筒受力移动的现象;而摆臂62与转轴61和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了络筒工序与满筒、空筒更换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控制更加精确。
[0035]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顶壁、供纱罗拉、供纱口、限位板和转换机构,所述的供纱罗拉位于支架顶部,顶壁是由支架顶部向一侧水平延伸形成的平板结构,其上贯穿设置有供纱口,顶壁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棉条供量的传感器;限位板位于顶壁下方,其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呈八字形开放形成出口,限位板内设置有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包括转轴和若干个安装在转轴上的摆臂;棉条经供纱罗拉喂入供纱口,经供纱口落入其下方的络筒内,而络筒则位于相邻的两个摆臂之间,传感器与转轴相连接,用于控制转轴的转动,进而带动摆臂转动,以改变摆臂内络筒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纱罗拉包括前罗拉和后罗拉。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纱口位于供纱罗拉正下方或后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纱口位于后罗拉正下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纱口与转轴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且供纱口位于转轴前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为3个或4个。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为弯曲方向一致的弧形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下方设置有脚轮。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由左板和右板构成,且左板和右板均为弧形结构,左板和右板的前端固定在支架上,后端外扩形成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动换筒装置,属于纺纱或加捻技术领域。包括支架、顶壁、供纱罗拉、供纱口、限位板和转换机构,所述的供纱罗拉位于支架顶部,顶壁是由支架顶部向一侧水平延伸形成的平板结构,其上贯穿设置有供纱口,顶壁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棉条供量的传感器;限位板位于顶壁下方,其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呈八字形开放形成出口,限位板内设置有转换机构。将实用新型应用于纺纱或加捻,具有络筒效率高、可实现连续化生产、人工成本低等优点。
【IPC分类】B65H67/04
【公开号】CN205387401
【申请号】CN201620056096
【发明人】谢坤辅, 孟显, 漏孝昶
【申请人】绍兴程盛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