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093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电梯是高层建筑必备的设备。近两年电梯事故频发,让很多人都害怕乘坐电梯,产生事故最多的情景是:当电梯在层站区域停靠时,乘客在进出电梯过程中,电梯轿厢突然发生移动而造成人员伤亡。

电梯轿厢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电梯轿厢因某个电气元件出现故障或失效而产生电梯轿厢移动;

(2)由于电梯使用时间较长,电梯驱动主机的制动元件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制动元件,当乘客进入轿厢过程中,由于轿厢重量的变化超出了制动元件现有的制动力矩,使得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移动。

当电梯轿厢产生移动时,若乘客正好处于轿门和厅门之间,将有可能对乘客造成剪切和坠落等伤害,严重时会引起乘客的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当电梯出现意外移动条件时,利用电磁吸盘吸住电梯导轨,使电梯轿厢保持静止状态,防止乘客进出轿厢时因轿厢意外移动受到伤害。

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包括与轿厢相固定的基座,所述基座上滑动穿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朝向轿厢导轨的一端安装有与轿厢导轨通过磁力相作用的电磁吸盘,导向杆背向轿厢导轨的一端固定有阻挡件,所述基座和阻挡件之间抵压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可以设置在轿厢的上部,也可设置在轿厢的下部,或者在轿厢的上部和下部同时设置,以起到更好的制动效果。当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工作时,意味着电梯需要维修或维保,通过及时维修和维保,能够提升电梯的使用安全性,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在电梯轿厢处于平层位置,乘客进出电梯轿厢的过程中,如果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电磁吸盘通电,与轿厢导轨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电磁吸盘与轿厢导轨相互吸合后,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导轨保持静止,电梯停止发生向上或向下的移动。

电磁吸盘与轿厢导轨相互吸合时,导向杆相对基座发生滑动,阻挡件推动复位弹簧发生压缩,意外移动消除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电磁吸盘脱离轿厢导轨,电梯轿厢正常上下运行。

电磁吸盘的通电和断电可以由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由电梯的安全监控机构控制通断,当电梯出现意外移动时,由电梯的安全监控机构控制继电器的开启和闭合,进而控制电磁吸盘的通电和断电。

电磁吸盘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电磁吸盘与轿厢导轨相接触的面为光滑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的轴线和轿厢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电磁吸盘和阻挡件,因此,电磁吸盘和阻挡件的运动方向与轿厢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

为了保证安全可靠,优选地,所述导向杆以及相应的电磁吸盘、复位弹簧有两套,对称地布置在轿厢导轨的两侧。电磁吸盘由两侧对轿厢导轨进行吸合,增加吸合力,阻止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

为了保证电磁吸盘的平稳移动,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上滑动配合有连接板,所述电磁吸盘通过固定架安装在该连接板上。

所述导向件用于连接板的运行路径,进而限制电磁吸盘的运行路径,当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时,电磁吸盘以最短路径与轿厢导轨迅速发生吸合。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件为分布在电磁吸盘上下两侧的导向条,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

每个电磁吸盘的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一根导向条,导向槽内固定有靴衬,提升连接板的耐磨性,延长连接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与连接板之间设有缓冲挡块,该缓冲挡块固定在基座和/或连接板上。

所述缓冲挡块可以固定在基座上,或者固定在连接板上,也可以同时在基座和连接板上固定缓冲挡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电磁吸盘离开轿厢导轨,连接板向基座靠拢,缓冲挡块一方面能够限制连接板靠近基座的极限位置,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连接板靠向基座时的冲击力。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具有围绕轿厢导轨分布的壳体,所述导向杆贯穿壳体的侧壁。电磁吸盘、固定架、连接板、以及缓冲挡块处于壳体的内部,阻挡件处于壳体的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背向轿厢导轨的一端安装有包围所述复位弹簧的防护罩壳。防护罩壳用于保护复位弹簧,使复位弹簧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延长复位弹簧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件为与复位弹簧相抵的垫圈,所述防护罩壳抵靠垫圈背向复位弹簧的一侧。所述导向杆背向轿厢导轨的一端依次穿出垫圈和防护罩壳后套接有限位螺母。

限位螺母起到固定防护罩壳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复位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行调节,使复位弹簧能够实现压缩,并能够依靠回复力迅速带动电磁吸盘复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将电磁铁与弹簧结合在一起,防止因电梯制动元件的制动力矩不足,导致乘客进出轿厢而产生的轿厢意外移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制动时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a、顶板;1-b、侧壁;1-c、底板;1-d、侧壁;1-e、侧壁;2、连接板;3、缓冲挡块;4、防护罩壳;5、垫圈;6、限位螺母;7、导向杆;8、锁紧螺母;9、复位弹簧;10、弹簧底座;11、螺母;12、固定架;13、螺栓;14、靴衬;15、导向条;16、电磁吸盘;17、轿厢导轨;18、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包括与轿厢相固定的基座1、滑动穿设在基座1上的导向杆7,固定在导向杆7两端的电磁吸盘16和垫圈5、以及抵压在基座1和垫圈5之间的复位弹簧9(压缩弹簧)。

如图3、图4所示,基座1具有围绕轿厢导轨17分布的壳体,壳体包括顶板1-a、底板1-c以及半包围轿厢导轨17布置的三块侧壁,顶板1-a、底板1-c以及侧壁焊接为一体结构,顶板1-a与底板1-c相互平行,各侧壁与顶板1-a(或底板1-c)相互垂直,顶板1-a和底板1-c分别开设有四个圆孔,通过贯穿圆孔的螺栓与电梯轿厢相固定。

如图1、图2所示,导向杆7为两根,每导向杆7的轴线和轿厢导轨17的延伸方向垂直,壳体两相对布置的侧壁1-b和侧壁1-d设有用于穿设导向杆7的圆孔,未安装导向杆7的侧壁1-e上开设有用于电气电缆进线的圆孔,圆孔位置粘贴有橡胶圈18,保护电气电缆穿入时,外部绝缘层受到损伤。

如图1所示,电磁吸盘16、复位弹簧9、垫圈5为两套,每套与一根导向杆7配套安装,电磁吸盘16安装在导向杆7朝向轿厢导轨17的一端,垫圈5安装在导向杆7背向轿厢导轨17的一端,两个电磁吸盘16对称布置的轿厢导轨17的两侧。

如图1、图4所示,壳体的顶板1-a和底板1-c分别焊接有两组导向条15,每组导向条15与一块连接板2滑动配合,连接板2为矩形,每组导向条15为两根,分别位于连接板2的上下两侧,连接板2上设有与导向条15滑动配合 的导向槽,导向槽内固定有靴衬13。

如图1所示,连接板2的中部焊接一颗螺母11,导向杆7上螺纹,通过螺纹与螺母11的配合,实现连接板2与导向杆7相对位置的固定。

如图1、图2所示,电磁吸盘16为长方体,电磁吸盘16通过固定架12与连接板2相固定,固定架12与连接板2通过四个螺栓13固定,侧壁1-b和侧壁1-d上开设有四个圆孔,每个圆孔与一个螺栓13相对应,电磁吸盘16与固定架12固定后,通过圆孔实现,连接板2与固定架12的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壳体与连接板2相平行的侧壁1-b和侧壁1-d上粘结有橡胶材质的两个缓冲挡块3,缓冲挡块3处于壳体侧壁和连接板2的间隙中,防止连接板2上的螺栓13撞击侧壁,缓冲挡块3与侧壁1-b和侧壁1-d上的圆孔错位布置。

如图1所示,电磁吸盘16、固定架12、连接板2以及缓冲挡块3处于基座1壳体的内侧,复位弹簧9处于壳体的外侧,导向杆7穿出侧壁1-b和侧壁1-d外的部分套设复位弹簧9,侧壁1-b和侧壁1-d的外侧焊接用于安装复位弹簧9的弹簧底座10,弹簧底座10中部具有伸入复位弹簧9内部的凸台。

如图1、图2所示,复位弹簧9的外部包围有防护罩壳4,垫圈5与复位弹簧9相抵,垫圈5和弹簧底座10相互配合,限制复位弹簧9的径向移动。

如图1、图2所示,垫圈5背向复位弹簧9的一侧与防护罩壳4焊接,导向杆7依次穿出垫圈5和防护罩壳4后套接有限位螺母6,导向杆7上还套设有与限位螺母6相抵靠的锁紧螺母8,导向杆7穿出锁紧螺母8的部分带有限位环。

当电梯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电梯控制系统给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发出信号,使电磁吸盘16通电实现轿厢制动:

(1)检测元件检测出电梯驱动主机的制动元件磨损严重,制动元件的制动力变小影响正常工作;

(2)电梯处于轿厢平层、电梯门系统开门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实现轿厢制动时的状态,如图5所示,电磁吸盘16通电,电磁吸盘16中电磁铁的磁通经过磁铁的外壳以及轿厢导轨17而闭合,产生电磁吸力,电磁吸盘16通过固定架12带动连接板2沿导向条15移 动,由轿厢导轨17的两侧向轿厢导轨17靠拢,直至与轿厢导轨17吸合,轿厢保持静止状态。

在电磁吸盘16靠近轿厢导轨17的过程中,连接板2带动导向杆7向轿厢导轨17移动,压缩复位弹簧9,电梯轿厢门系统关闭后,电磁吸盘16断电,电磁吸盘16的电磁力消失,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推动导向杆7背离轿厢导轨17运动,导向杆7带动连接板2以及电磁吸盘16远离轿厢导轨17,直至连接板2与缓冲挡块3相碰为止,电磁吸盘16释放轿厢导轨17,轿厢可以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仅就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其他方式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视为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