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71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物流托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设备,特别是物流中用到的托盘,属于物流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物流过程中,对成堆的物料进行搬运是常见的操作,搬运中一般采用物流托盘用于打堆物料的整体搬运。

目前物流托盘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其厚度上具有物流过程为搬运设备(典型的为叉车的货叉)提供支撑的孔道作为带盘叉运通道,该通道用于货叉的叉入而将整个托盘和货物举起,另外托盘的表面有设置有脱盘叉货通道,该通道用于货叉的叉入而将货物与物流托盘分离。

现有设计中,上述的带盘叉运通道和脱盘叉货通道是沿托盘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的,且带盘叉运通道和脱盘叉货通道间是相互隔断的,这样的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叉车在托盘举起和物料与托盘的分离操作中,需要将货叉完全取出托盘后,才能进行货、盘分离的操作。操作效率较低,且叉车需要前后移动才能完成,浪费燃料。特别是在狭窄的不具备叉车前后移动的空间时,无法用叉车对物料进行上述的操作,使得必须将物料间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叉车操作,一方面为物流过程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浪费仓库堆放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物流托盘,以提高物流操作的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该物流托盘还具有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物流托盘,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其上的物料堆放部,该物料堆放部包括若干相平行布置的第一条形件,相邻的第一条形件间具有间距而形成脱盘叉货的通道,各第一条形件与底座间通过对应的连接件将第一条形件连接并支承于底座上方的同一高度而形成物料的堆放面,第一条形件的底面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第一条形件与底座间具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条形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并支承于底座上方,第一条形件的上表面形成物料堆放面,第一条形件底面形成通道而用于带盘叉运,相邻的第一条形件间具有间距而形成通道用于脱盘叉货。这样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在于脱盘叉货的通道与带盘叉运的通道是相通的,使得在物流过程中仅需要搬运设备(典型的为叉车的货叉)进行上下和左右移动即可进行货物与托盘的分离操作,而不需叉车前后移动将整个货叉取出后再插入的过程,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的操作效率,尤其是降低了叉车操作过程中对空间的需求,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第一条形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对货叉和托盘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用于搬运设备在搬运中与托盘相对位置的限定,以避免叉车在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或者运动物体惯性所导致的货叉与托盘的意外分离,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限位结构可为设置于第一条形件底面的凸出结构,或者设置于第一条形件底面的内凹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条形件呈“C”型结构且槽部朝下,第一条形件的两侧边形成限位结构,连接件位于第一条形件的槽内。第一条形件“C”型结构的槽底面构成物流过程托盘与搬运设备相接触的支承面而作为带盘叉运的通道,而“C”型结构的两侧边用于形成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连接件进一步的是位于第一条形件槽内宽度的中间位置,以利于第一条形件两侧受力的平衡。

进一步的,底座由若干第二条形件组成。使得该底座为框架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降低重量。

进一步的,各第二条形件相平行且具有间距,第一条形件与第二条形件相交错而构成整体。这种经纬结构使得物流托盘结构更简洁,更轻便,成本更低且能保证机械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条形件与第二条形件相垂直。形成稳固性好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端头封闭件将各第二条形件从端部进行连接。使得第二条形件构成的底座整体强度更好。

进一步的,第二条形件为“C”型结构或者中空结构。以便于降低第二条形件的重量。

进一步的,连接件位于第一条形件宽度的中间位置。使得连接件两侧的第一条形件底面均作为带盘叉运的通道,能够进行搬运设备(叉车)的操作,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或者,连接件位于第一条形件槽内宽度的非中间位置。使连接件较宽的一侧作为带盘叉运的通道。相比于中间位置设置的连接件,有利于在第一条形件宽度受限的情况下保证带盘叉运的通道的宽度,降低连接件对搬运设备(货叉)空间的干涉,并且可以更好的适应现有搬运设备(货叉)的宽度设计。

进一步的,连接件是沿第一条形件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使得在整个第一条形件长度上得到更好的支撑。

进一步的,板状结构的连接件上设置有减轻孔。减轻孔的存在使得连接件的重量得到进一步降低。

进一步的,各连接件间的减轻孔共直线,使各连接件间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通道的设计可以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用做搬运设备(叉车)物流托盘的搬运之用。

进一步的,连接件间的带盘叉运通道位于相邻第二条形件之间。使得通道的存在不会降低连接件对第一条形件和第二条形件的支撑连接性能。

或者,连接件是沿第一条形件长度方向延伸的框架结构,使各连接件间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相比于现有设计,实现了仅需将搬运设备(如叉车的货叉)上下、左右移动即可进行货物与托盘的分离操作,而不需将整个搬运设备从托盘内取出再重新置入,这样的设计使得物流操作货物和托盘的分离简单,大大的提高了物流操作的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相比于传统托盘还降低了对操作空间的需求,使得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进一步的在第一条形件设置的限位结构,使得物流过程中能对搬运设备与托盘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保证物流搬运过程的安全;而条形结构的第一条形件所形成的物料堆放面的连续性较好,能够适应更多种类货物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物流托盘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物流托盘的另一实施方式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具有端头封闭件的物流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物流托盘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的另一实施方式正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的另一实施方式正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第一条形件另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9所示第一条形件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连接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图4物流托盘连接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第一条形件限位结构的一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第一条形件限位结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第一条形件限位结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第一条形件限位结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工作流程图1;

图19是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工作流程图2;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工作流程图3;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连接件上的带盘叉运通道工作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条形件、11-加强筋、2-第二条形件、3-连接件、31-减轻孔、4-端头封闭件、5-货物、6-货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物流托盘,其整体结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其上的物料堆放部,该物料堆放部包括若干相平行布置的第一条形件1,相邻的第一条形件1间具有间距而形成脱盘叉货的通道,各第一条形件1与底座间通过对应的连接件3将第一条形件1连接并支承于底座上方的同一高度而形成物料堆放面,第一条形件1的底面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第一条形件1与底座间具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件1的底面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用作货叉6的搬运过程中的支撑面,相邻的第一条形件1间的间距形成脱盘叉货的通道,用作托盘与货物分离过程货叉的工作空间,支撑面与工作空间通过第一条形件1与底座间的间距进行连通,使得避免传统的需要将货叉取出再置入后才能进行托盘和货物分离的缺点。

显然,连接件3一侧或两侧的第一条形件1下部的空间应大于或略大于货叉6的宽度使得货叉6能够容纳,其关系如图18所示;第一条形件1与底座间的间距应大于或略大于货叉6的厚度使得货叉能够平移通过,其关系如图19所示;第一条形件1间的间距应大于或略大于货叉6的宽度使得货叉6能够容纳,其关系如图20所示。第一条形件1和底座间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接件3进行连接,在具体设计中由于连接件3主要承受垂直方向的压力,很少或者几乎不受侧向力,因此这种结构在力学设计上是合理的,更重要的保证第一条形件1形成支撑面的强度即可,可简单的通过加大第一条形件1的厚度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中,物流托盘材质可以为非金属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第一条形件1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平面的板体结构。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件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对货叉和托盘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结构。具体的,限位结构可为设置于第一条形件1底面的凸出结构,或者设置于第一条形件底面的内凹结构。其具体设计结构可以如图14、图15、图16所示意的“C”型结构槽,或者如图17所示示意的在第一条形件1底面开出的弧形槽。

基于上述设计,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件1是呈“C”型结构且槽部朝下,第一条形件1的两侧边形成限位结构,连接件3是位于第一条形件1槽内宽度的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连接件3位于第一条形件1槽内宽度的中间,使得连接件3两侧与“C”型结构第一条形件3的侧边具有均等的容纳宽度,使得两侧均形成脱盘叉货的通道,均可用做货叉6的搬运。不仅如此,这种对等的结构还有利于在搬运过程中第一条形件1、连接件3和两者之间的受力的平衡,保证第一条形件1和连接件3的连接的可靠和耐用。

或者,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是位于第一条形件1槽内宽度的非中间位置,如图7所示。连接件3位于第一条形件1槽内宽度的非中间,使得连接件3一侧与“C”型结构第一条形件3的侧边间具有较宽的宽度,使得该较宽的一侧形成脱盘叉货的通道,可用做货叉6的搬运。这样的非中间位置设置的连接件3有利于降低连接件3对搬运设备(货叉)空间的干涉,特别是利于在第一条形件宽度受限的情况下保证带盘叉运的通道的宽度,并且可以更好的适应现有搬运设备(货叉)的宽度设计,能避免连接件3位于第一条形件1槽内宽度的中间位置时而可能造成第一条形件设计过宽。当然,当连接件3位于第一条形件1槽内宽度的非中间时,由于另一较窄的一侧不在作为脱盘叉货的通道,也可以相应的取消改侧的限位结构,如图8所示。

同样的,底面是平面板体的结构的第一条形件1宽度的中间位置设置连接件3,如图2所示。也可以采用宽度的非中间位置设置连接件3,如图3所示。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底座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底座是由若干第二条形件2组成,第二条形件2可采用交错的框架结构,而避免了整面板体的底座设计,有利于降低托盘的整体重量,且机械强度也能保证。

基于上述的第二条形件结构的底座设计中,进一步的做底座的优化和设计,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第二条形件2相平行且具有间距,第一条形件1与第二条形件2相交错而构成整体。这种设计利用第一条形件1与第二条形件2的经纬结构形成一个整体,而避免第二条形件2本身采用经纬交错结构,降低整体质量,其结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

基于第一条形件1与第二条形件2相交错关系设计中,第一条形件1与第二条形件2相垂直的,实际上,第一条形件1与第二条形件2进行非垂直的交错设计,但垂直的关系使得托盘的操作性更好。

基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条形件2结构的优化,第二条形件2为“C”型结构或者中空结构,以利于降低质量。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条形件2组成底座强度的进一步优化,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端头封闭件4将各第二条形件2从端部进行连接,端头封闭件4可以为板状结构或者柱状结构,如图4所示,图5中虽然没示意出端头封闭件4,但毫无疑问也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设置。

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作为连接件3与第一条形件1连接关系的进一步优化,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沿第一条形件1长度方向连续延伸,以提高第一条形件1在连接件3上连接的可靠性,和沿长度方向上第一条形件1受压后受力的均匀性。图11和图12显示了两种结构的连接件3设计,其中图12为连续的板状结构,而图11为断续的,图12相比于图11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用性。

作为连续的连接件3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板状结构的连接件3上设置有减轻孔31,如图13所示,以用于降低连接件的重量。

作为具有减轻孔31的连接件3的进一步设计,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间的减轻孔31共直线,使各连接件3间形成间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这样使得共直线的减轻孔31可以用于特定情况下货叉6在物流搬运中的支撑通道,其示意如图21所示。在更优化的设计中,该通道是位于相邻第二条形件2之间的,如图13所示,使得尽量降低减轻孔31对连接件3连接强度的影响。

显然,连接件3还可以是沿第一条形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框架结构,利用框架结构使各连接件3间形成带盘叉运的通道,本方案未进行示意,但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例中,还对连接件3与第一条形件1的连接作进一步的设计,具体的,第一条形件1槽底面设置有加强筋11与连接件3相连,使得在降低第一条形件1厚度的情况下,保证第一条形件1在连接件3的强度,保证受力后第一条形件1的安全和可靠,其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加强筋还起到防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物流托盘,其工作过程如下:以图5的结构为说明,货叉6进入第一条形件1底部的槽内进行货物5的搬运,如图18所示;当搬运到位后,货叉6下降、平移、上升,通过第一条形件1和底座间的间距进入第一条形件1的间隔空间,如图19所示;货叉6对货物5底部进行支承,实现货物5与托盘分离,如图20所示。

本实用新型物流托盘,相比于现有设计,实现了仅需将搬运设备(如叉车的货叉)上下、左右移动即可进行货物与托盘的分离操作,而不需将整个搬运设备从托盘内取出再重新置入,这样的设计使得物流操作货物和托盘的分离简单,大大的提高了物流操作的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相比于传统托盘还降低了对操作空间的需求,使得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限位结构可以用于搬运设备搬运中位置的限定,使得物流过程中能对搬运设备与托盘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保证物流搬运过程的安全;另外条形结构的第一条形件所形成的物料堆放面的连续性较好,能够适应更多种类货物的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