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保持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215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玻璃板保持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板保持夹具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在不产生划痕、不使颗粒附着的情况下进行由玻璃等构成的基板的转移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基板转移机构中,使基板以立起状态(倾斜的状态)保持于构成为在侧视时呈大致L字状的保持构件。具体地说,基板保持为基板的上端面与该保持构件的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背靠板抵接的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0846号公报

然而,在使基板立在专利文献1的基板转移机构上的状态下,由于存在作为保持构件的背靠板与基板的上端面附近的表面(板面)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存在表面被污染或产生划痕的情况。

另外,例如在两名操作者进行一张玻璃板的转移时,当通过手动操作进行转移时,存在玻璃板掉落、与板面接触而污染的可能性。因此,例如在操作者之间进行玻璃板的转移时,要求在不接触板面的情况下将玻璃板立靠而暂时保持的保持夹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所示的现有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板保持夹具,该玻璃板保持夹具将玻璃板保持为立靠的状态,并能够保持玻璃板的端面,防止表面的污染、划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将玻璃板保持为立靠的状态,所述玻璃板保持夹具的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保持夹具具备:下端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玻璃板的下端;以及上端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玻璃板的上端,所述上端保持部具有朝向所述玻璃板的立靠方向朝下方倾斜的锥面,通过所述锥面保持所述玻璃板的上端。

根据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例如,在操作者之间进行玻璃板的转移时,玻璃板的下端被下端保持部保持,并且玻璃板的上端通过使所述玻璃板的上端与上端保持部的锥面抵接而被保持。即,在玻璃板保持夹具中,由于玻璃板的上端面以面接触的方式被上端保持部的锥面保持,因此能够抑制与玻璃板的板面接触的情况。

因此,在操作者之间进行玻璃板的转移时,无需接触玻璃板的板面就能够保持玻璃板的上下的端面而使玻璃板立靠,能够防止玻璃板的板面的污染、划痕。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中,优选为,所述玻璃板保持夹具具备将所述下端保持部轴支承为在周向上转动自如的下部轴部、以及将所述上端保持部轴支承为在周向上转动自如的上部轴部。

根据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玻璃板保持夹具,在不使用玻璃板保持夹具的情况下,能够转动所述下端保持部以及所述上端保持部,将它们配置在不成为阻碍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中,优选为,所述玻璃板保持夹具具备转动限制构件,该转动限制构件用于限制所述下部轴部以及所述上部轴部各自的转动,将所述下端保持部以及所述上端保持部的转动方向上的位置定位在规定位置。

根据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玻璃板保持夹具,能够利用转动限制构件限制所述下部轴部以及所述上部轴部的转动,将所述下端保持部以及所述上端保持部的转动方向的位置定位在规定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中,优选为,所述下部轴部以及所述上部轴部经由轴承部而将各自的两端安装于支承部。

根据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玻璃板保持夹具,通过所述下部轴部以及所述上部轴部分别经由轴承部而被支承,能够将玻璃板保持夹具配置在规定高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中,优选为,所述下端保持部具有保持所述玻璃板的下端的平坦面,在所述平坦面的所述玻璃板的取出方向前端设置有突起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玻璃板保持夹具,通过在平坦面的前端设置突起部,即便不慎使玻璃板在平坦面上滑动移动,也能够利用突起部进行卡止,能够防止玻璃板从平坦面脱离而落下。

实用新型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能够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即,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在操作者之间进行玻璃板的转移时,能够在不接触玻璃板的板面的情况下保持玻璃板的端面而使玻璃板立靠,能够防止玻璃板的板面的污染、划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局部剖视图,且是示出玻璃板保持夹具(使用时)的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不使用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下端保持部的承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下端保持部的承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下端保持部的承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将玻璃板保持夹具应用于玻璃板的制造工序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玻璃板保持夹具

2 下端保持部

3 下部轴部

5 上端保持部

6 上部轴部

8 转动限制构件

52 锥面部

G 玻璃板

W 立壁部(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结构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以下说明,为了方便而将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规定为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上下方向进行记述。

另外,关于以下说明,为了方便而将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规定为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前后方向进行记述。需要说明的是,前方向是玻璃板G的取出方向,后方向是玻璃板G的立靠方向。

另外,关于以下说明,为了方便而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宽度方向进行记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所示的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使用时的状态作为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基本姿态来说明各结构。

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图2等所示的玻璃板G与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关系,为了方便而将玻璃板G记载为比通常厚的尺寸。

玻璃板保持夹具1例如是将长方形且薄型的玻璃板G保持为立靠状态的夹具。如图1所示,玻璃板保持夹具1具备:下端保持部2、下部轴部3、下部轴承部4、上端保持部5、上部轴部6、上部轴承部7以及转动限制构件8。玻璃板保持夹具1例如能够配置在以规定间隔隔开且立起设置的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支承部的一个例子即一对立壁部W之间。

下端保持部2保持玻璃板G的下端。下端保持部2是侧视时呈大致L字状且由塑料树脂形成的一对构件。下端保持部2具有呈平板状且载置玻璃板G的下端的载置部21、以及一体地立起设置在该载置部21的后部的侧视时呈梯形状的背板部22。载置部21具有保持玻璃板G的下端的面、即平坦面21a。本实施方式的下端保持部2由MC尼龙(注册商标)形成。一对下端保持部2在下部轴部3上配置为相互间具有规定间隔,并且以处于下部轴部3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且下部轴部3的宽度方向上的与一对上端保持部5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通过固定构件而固定于下部轴部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载置部21,如图2所示,载置部21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的平坦面21a,但也可以例如图4所示,载置部21的上表面是随着趋向后方而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1b。

另外,如图5所示,载置部21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平板状的防打滑构件21c,以使得保持在平坦面21a上的玻璃板G的下端不打滑。

另外,如图6所示,载置部21也可以构成为,在平坦面21a的玻璃板G的取出方向前端向上方设置有凸形状的突起部23。由此,即便不慎使玻璃板G在平坦面21a上滑动移动,也能够利用突起部23进行卡止,能够防止玻璃板G从平坦面21a脱离而落下。

下部轴部3是金属制且具有规定长度的棒状的轴构件,宽度方向的两端经由下部轴承部4被轴支承为在周向上转动自如。下部轴承部4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安装部41,在上部轴承部7的下方,利用固定构件将安装部41以具有规定间隔的状态固定于立壁部W,以使得下端保持部2与上端保持部5不接触。

上端保持部5保持玻璃板G的上端。上端保持部5是侧视时呈三角形的大致三棱柱体,且是由塑料树脂形成的一对构件。上端保持部5具有配备在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面部51、以及一对侧面部51之间的成为三棱柱体的外周面的三个面。该三个面具有成为第一面(前面)的锥面部52、成为与该锥面部52邻接的第二面(后面)的固定部53、以及第三面(上表面)54。锥面部52是朝向玻璃板G的立靠方向朝下方倾斜的锥面。即,锥面部52是随着从前侧趋向后侧而向下方倾斜的锥面。锥面部52通过与玻璃板G的上端抵接而保持玻璃板G的上端。本实施方式的上端保持部5由MC尼龙(注册商标)形成。一对上端保持部5在上部轴部6上配置为彼此具有规定间隔,并且以处于上部轴部6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且上部轴部6的宽度方向上的与一对下端保持部2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通过固定构件将固定部53固定于上部轴部6。

需要说明的是,下端保持部2以及上端保持部5是实心构造,也可以分别是实心构造或中空构造中的任一构造。

上部轴部6是金属制且具有规定长度的棒状的轴构件,宽度方向的两端经由上部轴承部7被轴支承为在周向上转动自如。上部轴承部7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安装部71,在下部轴承部4的上方,安装部71通过固定构件以具有规定间隔的状态固定于立壁部W,以使得下端保持部2与上端保持部5不接触。

转动限制构件8是用于限制下部轴部3以及上部轴部6各自的转动而将下端保持部2以及上端保持部5的转动方向上的位置定位在规定位置的构件。转动限制构件8是一根具有规定长度的塑料链。转动限制构件8以使下部轴部3以及上部轴部6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沿周向转动的方式进行长度调节,一端与下部轴部3连结,另一端与上部轴部6连结。如图2所示,转动限制构件8用于在使用玻璃板保持夹具1时限制下部轴部3以及上部轴部6的转动,将下端保持部2的载置部21定位为大致水平状态或朝向后侧略微倾斜的位置,并且将上端保持部5的锥面部52定位在从前侧朝向后侧倾斜的位置。通过利用转动限制构件8限制下部轴部3以及上部轴部6的转动,能够利用转动限制构件8将下端保持部2以及上端保持部5的转动方向上的位置定位在规定位置。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玻璃板保持夹具1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下端保持部2的载置部21向前方突出,并且载置部21的平坦面21a处于水平状态,上端保持部5的锥面部52处于随着趋向后方而倾斜的状态,在将玻璃板保持夹具1使用于例如玻璃板G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呈箱状且人能够出入的第一操作部B1与第二操作部B2分别具有的立壁部W配置玻璃板保持夹具1。由一方的操作者C在第一操作部B1把持检查等工序结束后的玻璃板G,将玻璃板G的下端载置于下端保持部2的载置部21,并且使玻璃板G的上端与上端保持部5的锥面部52抵接,从而将玻璃板G立靠在玻璃板保持夹具1上。这样一来,玻璃板G的下端面被下端保持部2的载置部21的平坦面21a保持,玻璃板G的上端面被上端保持部5的锥面部52保持。这样,由于玻璃板G的下端面与上端面被保持,因此能够抑制下端保持部2以及上端保持部5与玻璃板G的板面接触。此外,由于能够利用一对下端保持部2以及一对上端保持部5在端面的一部分(四个位置)而不是端面整体保持玻璃板G,因此能够限制为下端保持部2以及上端保持部5的局部接触,极力抑制接触所导致的污染、划痕等。并且,立靠在玻璃板保持夹具1上的玻璃板G被另一个操作者P把持,为了进行捆扎操作等而搬运至第二操作部B2。这样,通过使用玻璃板保持夹具1,由于操作者彼此不直接转移玻璃板G,因此能够抑制使玻璃板G掉落而破损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不使用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使下部轴部3以及上部轴部6分别向一方转动(图2中分别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下端保持部2以及上端保持部5不会向玻璃板保持夹具1的前侧突出,不会成为操作者的通行等的阻碍。在该状态下,下端保持部2与上端保持部5由于各自的自重而不会容易地向下部轴部3以及上部轴部6的另一方转动(图2中分别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下端保持部2与上端保持部5不会容易地移动,而被稳定地保持。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板保持夹具例如能够使用于玻璃板的制造工序中操作者之间转移玻璃板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