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砂车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435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砂车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混砂车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混砂车是固压设备的核心,而输砂绞龙的性能直接影响固压作业的质量,但在混砂车中绞龙底部密封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一次安装可连续工作的时间短,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实际工作中发现,几乎每一台混砂车在工作150h后都需要对绞龙底部密封的易损件进行更换。而常规的密封件都采用套装在下轴头上的方式,更换时需要将下轴头的部件依次拆卸,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砂车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所采用的密封件及密封连接件包括密封圈座、毛毡密封圈、四氟密封圈和密封圈压板均采用分体组合结构,因此安装更换十分方便,大大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砂车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安装在输砂绞龙的下轴头伸出端,下轴头上套装下盖板,下盖板与绞龙壳体一端固定连接;包括设置在下盖板内侧并由下至上依次套装在下轴头外侧的密封圈座、毛毡密封圈、四氟密封圈和密封圈压板,所述密封圈座通过螺栓一与下盖板固定连接;密封圈压板压紧在毛毡密封圈、四氟密封圈之上,并通过螺栓二与密封圈座固定连接;密封圈座、毛毡密封圈、四氟密封圈和密封圈压板均采用分体组合结构。

所述密封圈座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半密封圈座对合组成;毛毡密封圈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毛毡密封圈对合组成;四氟密封圈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半四氟密封圈对合组成;密封圈压板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半密封圈压板对合组成。

所述密封圈座、毛毡密封圈、四氟密封圈和密封圈压板的组合处接缝依次错开45°~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采用的密封件及密封连接件包括密封圈座、毛毡密封圈、四氟密封圈和密封圈压板均采用分体组合结构,因此安装更换十分方便,大大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顺序示意图。

图中:1.下轴头 2.下盖板 3.密封圈座 4.螺栓一 5.毛毡密封圈 6.四氟密封圈 7.密封圈压板 8.螺栓二 31/51/61/71.组合处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砂车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安装在输砂绞龙的下轴头1伸出端,下轴头1上套装下盖板2,下盖板2与绞龙壳体一端固定连接;包括设置在下盖板2内侧并由下至上依次套装在下轴头1外侧的密封圈座3、毛毡密封圈5、四氟密封圈6和密封圈压板7,所述密封圈座3通过螺栓一4与下盖板2固定连接;密封圈压板7压紧在毛毡密封圈5、四氟密封圈6之上,并通过螺栓二8与密封圈座3固定连接;密封圈座3、毛毡密封圈5、四氟密封圈6和密封圈压板7均采用分体组合结构。

所述密封圈座3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半密封圈座对合组成(如图2所示组合处接缝31);毛毡密封圈5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毛毡密封圈对合组成(如图2所示组合处接缝51);四氟密封圈6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半四氟密封圈对合组成(如图2所示组合处接缝61);密封圈压板7由经整体加工成形后沿中心线剖分形成的2个半密封圈压板对合组成(如图2所示组合处接缝71)。

所述密封圈座3、毛毡密封圈5、四氟密封圈6和密封圈压板7的组合处接缝31、51、61、71依次错开45°~90°。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座3用于放置密封件,密封件采用毛毡密封圈5和四氟密封圈6,并可以分别设置1至多层;密封件经整体加工成型后对称切割成一对,嵌入密封圈座3与下轴头1的间隙内,防止沙子流出;密封圈压板7通过螺栓二8固定在密封圈座3上,压住毛毡密封圈5与四氟密封圈6,起到固定和保护密封件的作用。

更换密封件时,由于密封圈压板7是分体组合结构,拆下螺栓二8后即可取下;同样,毛毡密封圈5和四氟密封圈6也是分体结构,可以轻松取出,不用拆开输砂绞龙底部轴承和轴固定连接结构即可更换新的密封件;随时更换可以更好的保护轴承等精密件的性能,并且大大减少了更换密封件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