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95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囊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空心胶囊由药用明胶加辅料精制而成的帽、体两节胶囊壳组成。主要用于盛装固体药物。如自制散剂、保健品、药剂等,为服用者解决了难入口、口感差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良药不再苦口。空心胶囊越来越受欢迎,首先胶囊的形状细长,易于吞服,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剂型;此外,胶囊能够很有效地掩盖内容物的令人不舒服的味道和气味。胶囊的尺寸有多种多样,包括00号胶囊和5号胶囊。胶囊上还可印上文字、商标和图案,呈现出独特的定制外观。

胶囊制造完成后需要将胶囊包装。对于胶囊的包装可通过胶囊瓶或胶囊复合硬片包装。胶囊运输过程中到胶囊包装需要将胶囊定量进行包装,但目前胶囊定量包装上的出药装置其不能实现定量,且胶囊容易堵塞出药装置,从而影响包装效率,而且胶囊还需要进一步烘干,这就增加了工序和成本,为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包括机架、胶囊进药漏斗、计数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胶囊进药漏斗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胶囊进药漏斗中设有搅拌杆,所述胶囊进药漏斗下方固定连接进药管,所述进药管下方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与第一传送带平齐,所述挡板的上方左侧与进药管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机架,所述计数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计数装置包括感应装置和计数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右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机架之间设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为热吹风机,所述热吹风机下方设有送风管,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送风管的风口设置在第二传送带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宽度大于胶囊的直径,小于胶囊直径的两倍,使胶囊可以在第一传送带上排列。

优选的,所述感应装置为红外线感应,感应更加精确。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为柔性推杆,防止破坏胶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可实现对胶囊的定量烘干输送;

2、减少工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胶囊进药漏斗侧视图;

图中:1、机架;2、胶囊进药漏斗;3、搅拌杆;4、进药管;5、第一传送带;6、挡板;7、支撑板;8、感应装置;9、计数器;10、隔板;11、热吹风机;12、送风管;13、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包括机架1、胶囊进药漏斗2、计数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胶囊进药漏斗2设置在机架1上方,所述胶囊进药漏斗2中设有搅拌杆3,所述胶囊进药漏斗2下方固定连接进药管4,所述进药管4下方设有第一传送带5,所述第一传送带5两侧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的下端与第一传送带5平齐,所述挡板6的上方左侧与进药管4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机架1,所述计数装置设置在支撑板7上,所述计数装置包括感应装置8和计数器9,所述第一传送带5的右方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与机架1之间设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为热吹风机11,所述热吹风机11下方设有送风管12,所述第一传送带5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13,所述送风管12的风口设置在第二传送带13的上方。

所述第一传送带5的宽度大于胶囊的直径,小于胶囊直径的两倍,使胶囊可以在第一传送带5上排列,所述感应装置8为红外线感应,感应更加精确,所述搅拌杆3为柔性推杆,防止破坏胶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胶囊定量输送烘干装置工作流程为:胶囊从胶囊进药漏斗2进入后,从进药管4滑落到第一传送带5上,在皮带轮的带动下输送到目标位置,并通过感应装置8和计数器9对齐进行计数,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送带5,从第一传送带5落到第二传送带13后,通过热吹风机11对其进行烘干,并输送出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