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皮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094阅读:1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机,尤其涉及一种转载皮带机。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中,由于某些工作面条件特殊,需要多台皮带机搭接使用,并且两台皮带机之间不是垂直搭接,存在一定的搭接角度,这就使普通的皮带机存在卸载臂长度不够的问题。

另外,由于所需的皮带机在使用过程中总长度固定,并不随着回采的进行而缩短,因此并不会频繁进行张紧皮带的操作,配备张紧绞车的用处并不是很大且会占用一台绞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呈倾斜角度搭接的工作面要求的转载皮带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转载皮带机,包括机架、驱动滚筒、改向滚筒和皮带,所述机架包括驱动架和卸载臂,所述卸载臂连接在所述驱动架的前端向前延伸;连接电机的驱动滚筒设在所述驱动架的前部;所述改向滚筒设在所述驱动架的后部;所述卸载臂的前端设有卸载滚筒;所述皮带的上部支撑在卸载滚筒和改向滚筒之间,所述皮带的下部依次绕过卸载滚筒、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架和卸载臂的上方每隔一段距离设有连接托辊的耳座。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卸载臂的下方设有连接所述卸载臂与所述机架的底座的支撑杆。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滚筒共两个,两个驱动滚筒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皮带的下部依次绕过驱动滚筒一和驱动滚筒二。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滚筒一位于所述驱动滚筒二的后上方。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改向滚筒共三个,所述皮带的下部依次绕过改向滚筒一、改向滚筒二和改向滚筒三,所述皮带的上部支撑在卸载滚筒和改向滚筒三之间。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改向滚筒二位于所述改向滚筒一的前上方,所述改向滚筒三位于所述改向滚筒二的后上方。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支撑在所述改向滚筒三和所述卸载滚筒之间的皮带与水平面平行。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改向滚筒一处设有张紧装置。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装置采用丝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皮带机解决了两台皮带机进行倾斜角度搭接时长度不够的问题,其部件可取材于闲置设备,节约了费用并减少了闲置设备占用的场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转载皮带机,包括机架1、驱动滚筒2、改向滚筒3和皮带4,机架1包括驱动架11和卸载臂12,卸载臂12连接在驱动架11的前端向前延伸,驱动架11和卸载臂12的上方每隔一段距离设有连接托辊的耳座6;连接电机的驱动滚筒2共两个,两个驱动滚筒2前后间隔设在驱动架11的前部,驱动滚筒一21位于驱动滚筒二22的后上方;改向滚筒3共三个,三个改向滚筒3设在驱动架11的后部,改向滚筒二32位于改向滚筒一31的前上方,改向滚筒三33位于改向滚筒二32的后上方;卸载臂12的前端设有卸载滚筒5;皮带4的上部支撑在卸载滚筒5和改向滚筒三33之间,皮带4的下部依次绕过卸载滚筒5、驱动滚筒一21、驱动滚筒二22、改向滚筒一31、改向滚筒二32和改向滚筒三33。

卸载臂12在普通卸载臂长度的基础上加长1.5m,可以保证煤能够落入转载皮带机的皮带4上,卸载臂12的下方设有连接卸载臂12与机架1的底座的支撑杆7。

采用张紧装置8,通过调节丝杆在张紧框架内的长度即可调节皮带4的张紧度,满足了设备安装初期张紧皮带4的需求。

该部皮带机除卸载臂12和张紧装置8以外,其它部件均来自闲置皮带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