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体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37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弹性体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弹性体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秤精确度很大程度上是由称重传感器的精度所决定的,而称重传感器的温度性能和蠕变性能又直接决定了传感器的精度。一般传感器是用一些温度补偿组件进行温度补偿的,如用铜箔片补零点温度性能,用镍舶箔片补偿敏度温度系数,这些温度补偿组件对加工精度和工序要求不高。

现有的温度补偿组件是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进行加工的,但这种加工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品质不稳定,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温度补偿组件的加工方式进行进一步开发,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温度补偿组件的加工方式存在加工效率低、品质不稳定及人工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上料精度高及能节省人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用于将温度补偿组件的弹性体放置在治具上,其包括弹性体振动盘、与所述弹性体振动盘连接的弹性体导轨、弹性体错位组件、弹性体推料组件、翻料组件及弹性体移料组件,所述弹性体导轨与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平行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的同侧,所述翻料组件分别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对接并位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远离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一侧,其中,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用于将所述弹性体导轨输送的所述弹性体错位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的推料位置,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用于依次将所述弹性体推至所述翻料组件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用于将所述弹性体移至所述治具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翻料组件包括翻料件、驱动所述翻料件的伺服电机及监测器,所述翻料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对接的容料槽及垂直于所述容料槽并与所述容料槽连通的监测口,所述监测器设于所述监测口并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是否驱动所述翻料件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包括与所述翻料组件对接的移料槽、设于所述移料槽正下方并具有顶针的顶压气缸、设于所述移料槽正上方的吸取器、驱动所述吸取器沿所述移料槽正上方运动的第一弹性体气缸及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体气缸沿所述移料槽至所述治具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体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料槽包括设于其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防止所述弹性体进入所述移料槽时炸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包括具有接料槽的接料块和驱动所述接料块沿所述弹性体导轨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方向运动的接料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接料块远离所述弹性体导轨一侧并与所述接料槽对接的挡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包括推料块及驱动所述推料块向所述翻料组件运动的推料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弹性体导轨的弹性体压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弹性体导轨上的弹性体光电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将所述弹性体导轨输送的所述弹性体错位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的推料位置,进而通过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依次将所述弹性体推至所述翻料组件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最后通过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将所述弹性体移至所述治具上,不仅工作效率高,上料精度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能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补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温度补偿组件的加工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弹性体上料装置的翻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应变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应变片上料装置的应变片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应变片上料装置的导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铆钉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铆钉上料装置的铆钉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铆钉上料装置的错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补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温度补偿组件100包括具有缺角部101A的弹性体101、应变片102及用于铆接所述弹性体101和所述应变片102的铆钉103。

所述弹性体101整体呈长方形,所述缺角部101A位于所述弹性体101的倒角处,所述应变片102靠近所述缺角部101A设置。

所述应变片102包括与所述弹性体101铆接的连接部104及与所述连接部104连接并垂直于所述连接部104的折弯部105。

所述铆钉10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铆钉103沿所述弹性体101短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2,是图1所示温度补偿组件的加工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加工设备200包括输送装置1、弹性体上料装置2、应变片上料装置3、铆钉上料装置4、铆接机5、成品出料装置6及辅助定位装置7。

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按行程运动的输送件11、沿输送方向等间距设于所述输送件11的多个治具13及驱动所述输送件11的驱动装置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件11为转盘。

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2、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3、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所述铆接机5及所述成品出料装置6依次沿所述输送件11设置,所述辅助定位装置7分别设于与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2、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及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相对应的所述治具13正下方。其中,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2、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3、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依次将所述弹性体101、所述应变片102及所述铆钉103放置于所述治具13上进行组装,即使得所述应变片102叠设于所述弹性体101靠近所述缺角部101A的一端,所述铆钉103穿过所述弹性体101和所述应变片102;所述铆接机5用于铆合所述治具13上的所述铆钉103;所述成品出料装置6用于加工成型的所述温度补偿组件100的下料。

请结合参阅图3,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治具13包括第一凹槽131、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底部的定位柱13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1两侧的限位片135及位于所述定位柱133与所述限位片135之间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131的第二凹槽137。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31用于放置所述弹性体101,所述定位柱133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凹槽131内的所述弹性体101以避免所述弹性体101位移,所述限位片135用于防止所述应变片102在所述治具13上发生位移,所述第二凹槽137用于所述成品出料装置6夹取加工成型的所述温度补偿组件100。

请结合参阅图4,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弹性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2包括弹性体振动盘21、与所述弹性体振动盘21连接的弹性体导轨22、弹性体错位组件23、弹性体推料组件24、翻料组件25及弹性体移料组件26。所述弹性体导轨22与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3平行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4的同侧,所述翻料组件25分别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4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对接并位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4远离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3一侧。其中,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4用于将所述弹性体导轨22输送的所述弹性体101错位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3的推料位置,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3用于依次将所述弹性体101推至所述翻料组件25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用于将所述弹性体101移至所述治具13上。

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3包括具有接料槽231A的接料块231、驱动所述接料块231沿所述弹性体导轨22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4方向运动的接料气缸233及设于所述接料块231远离所述弹性体导轨22一侧并与所述接料槽231A对接的挡块235。所述挡块235用于防止所述弹性体101进入所述接料槽231A时超过行程。

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4包括推料块241及驱动所述推料块241向所述翻料组件25运动的推料气缸243。

所述翻料组件25包括翻料件251、驱动所述翻料件251的伺服电机253以及监测器255。

请结合参阅图5,是图4所示弹性体上料装置的翻料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翻料件251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3的所述接料槽231A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对接的容料槽2511及垂直于所述容料槽2511并与所述容料槽2511连通的监测口2513,所述监测器255设于所述监测口2513并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253是否驱动所述翻料件251翻转。

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包括与所述翻料组件25的所述容料槽2511对接的移料槽261、设于所述移料槽261正下方并具有顶针263A的顶压气缸263、设于所述移料槽261正上方的吸取器265、驱动所述吸取器265沿所述移料槽261正上方运动的第一弹性体气缸267及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体气缸267沿所述移料槽261至所述治具13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体气缸269。

所述移料槽261包括设于其内的限位块2611,所述限位块2611用于防止所述弹性体101进入所述移料槽261时发生炸料的问题。

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2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弹性体导轨22的弹性体压片(图未示)及设于所述弹性体导轨22上的弹性体光电管27。其中,所述弹性体压片用于防止所述弹性体101沿所述弹性体导轨22运动时发生跑料的问题,所述弹性体光电管27用于检测所述弹性体导轨22上是否有所述弹性体101。

所述弹性体上料装置2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当所述弹性体振动盘21提供的所述弹性体101经所述弹性体导轨22输送至所述接料块231的所述接料槽231A内后,所述接料气缸233驱动所述接料块231沿所述弹性体导轨22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4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接料槽231A与所述推料块241对齐;

进而,所述推料气缸243驱动所述推料块241向所述翻料组件25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体101进入所述翻料件251的所述容料槽2511;如果所述监测器255检测到所述弹性体101的所述缺角部101A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所述监测器255控制所述伺服电机253驱动所述翻料件251翻转180度,反之,则所述监测器255控制所述伺服电机253不驱动所述翻料件251翻转;

进而,在下一个所述弹性体101的推动下,所述弹性体101进入移料槽261,下一个所述弹性体101进入所述容料槽2511;

进而,在所述顶压气缸263的驱动下,所述顶针263A顶压所述弹性体101并拨开所述限位块2611;

进而,在所述吸取器265、所述第一弹性体气缸267及所述第二弹性体气缸269的配合下将所述弹性体101从所述移料槽261移至所述治具13上。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及图8,其中,图6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应变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应变片上料装置的应变片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应变片上料装置的导料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3用于包括应变片振动盘31、应变片导轨33、应变片错位组件35及应变片移料组件37。所述应变片导轨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应变片振动盘31和所述应变片错位组件35连接,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分别与所述应变片错位组件35和所述治具13对接。其中,所述应变片错位组件35用于将所述应变片导轨33输送的所述应变片102错位至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的移料位置,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用于将所述应变片102移至所述治具13上,并使得所述应变片102叠设于所述弹性体101的一端。

所述应变片错位组件35包括与所述应变片导轨33对接的限位槽351、具有纳料槽353A的导料块353及驱动所述导料块353的导料气缸355,所述导料块353设于所述限位槽351内并沿所述限位槽351运动。

所述限位槽351包括两个用于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移取所述应变片102的缺口部3511,且两个所述缺口部3511分别位于所述导料块353的两相对侧。

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包括设于所述缺口部3511正上方的应变片夹抓气缸371、驱动所述应变片夹抓气缸371沿所述缺口部3511正上方运动的第一应变片气缸373及驱动所述第一应变片气缸373沿所述缺口部3511至所述治具13方向运动的第二应变片气缸375。

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还包括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应变片气缸375的应变片定位块377及设于所述应变片定位块377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应变片气缸375与所述应变片定位块377硬性碰撞的应变片弹性块379。

所述应变片移料组件37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应变片导轨33的应变片压片(图未示)、设于所述应变片导轨33上的应变片光电管38及设于所述应变片导轨33和所述限位槽351对接处的应变片感应器39。其中,所述应变片压片用于防止所述应变片102沿所述应变片导轨33运动时发生跑料的问题,所述应变片光电管38用于检测所述应变片导轨33上是否有所述应变片102,所述应变片感应器39用于检测所述应变片102是否进入所述纳料槽353A。

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3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当所述应变片振动盘31提供的所述应变片102经所述应变片导轨33输送至所述导料块353的所述纳料槽353A内后,所述导料气缸355驱动所述导料块353沿所述限位槽351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纳料槽353A与所述限位槽351的所述缺口部3511对齐;

进而,在所述应变片夹抓气缸371、所述第一应变片气缸373及所述第二应变片气缸375配合下将所述应变片102从所述纳料槽353A移至所述治具13上,从而使得所述应变片102叠设于所述弹性体101靠近所述缺角部101A的一端。

请一并参阅图9、图10及图11,其中,图9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铆钉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铆钉上料装置的铆钉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铆钉上料装置的错位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包括铆钉振动盘41、与所述铆钉振动盘41连接的铆钉导轨42、与所述铆钉导轨42连接并垂直于所述铆钉导轨42的铆钉错位组件43及设于所述铆钉错位组件43一端的铆钉移料组件44。其中,所述铆钉错位组件43用于将所述铆钉导轨42输送的所述铆钉103错位至所述铆钉移料组件44的移料位置,所述铆钉移料组件44用于将所述铆钉403移至所述治具13上,并使得所述铆钉103穿过所述弹性体101和所述应变片102。

所述铆钉错位组件43包括与所述铆钉导轨42对接并具有铆钉料槽431A的错位块431及驱动所述错位块431的错位气缸433。所述铆钉料槽431A位于所述错位块431远离所述错位气缸433的一端。

所述铆钉移料组件44包括设于所述铆钉料槽431A的正下方并具有顶块441A的顶料气缸441、设于所述铆钉料槽431A正上方的铆钉夹抓气缸443、驱动所述铆钉夹抓气缸443沿所述铆钉料槽431A正上方运动的第一铆钉气缸445及驱动所述第一铆钉气缸445沿所述铆钉料槽431A至所述治具13方向运动的第二铆钉气缸447。

所述铆钉移料组件44还包括用于限位所述第二铆钉气缸447的铆钉定位块448及设于所述铆钉定位块448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二铆钉气缸447与所述铆钉定位块448硬性碰撞的铆钉弹性块449。

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还包括盖设于所述铆钉导轨42的铆钉压片(图未示)、设于所述铆钉导轨42上的铆钉光电管45及设于所述错位块431与所述铆钉导轨42对接处的的铆钉感应器46。其中,所述铆钉压片用于防止所述铆钉103沿所述铆钉导轨42运动时发生跑料的问题,所述铆钉光电管45用于检测所述铆钉导轨42上是否有所述铆钉103,所述铆钉感应器46用于检测所述铆钉导轨42输送的所述铆钉103是否进入所述铆钉料槽431A。

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当所述铆钉振动盘41提供的所述铆钉103经所述铆钉导轨42输送至所述错位块431的所述铆钉料槽431A内后,所述错位气缸433驱动所述错位块431沿所述铆钉导轨42至所述铆钉移料组件44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顶块441A和所述铆钉夹抓气缸443分别位于所述纳料槽353A的上下两侧;

进而,在所述顶料气缸441的驱动下,所述顶块441A顶压所述铆钉103,从而使得所述铆钉夹抓气缸443易于夹取所述铆钉103;

进而,在所述铆钉夹抓气缸443、所述第一铆钉气缸445及所述第二铆钉气缸447的配合下将所述铆钉103从所述铆钉料槽431A移至所述治具13上,从而使得所述铆钉103穿过所述弹性体101和所述应变片102。

为了防止所述应变片102因所述输送件11运动而发生位移,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3和所述铆钉上料装置4的上料位置相同,即当所述应变片上料装置3将所述应变片102叠设于所述弹性体101靠近所述缺角部101A的一端后,所述输送件11不运动。

所述成品出料装置6包括位于所述治具13正上方的夹抓气缸61、驱动所述夹抓气缸61沿所述治具13正上方运动的第一气缸63、与所述输送件11间隔设置的滑槽65及驱动所述第一气缸63沿所述治具13至所述滑槽65方向运动的第二气缸67。

具体的,当所述铆接机5铆合穿过所述弹性体101和所述应变片102的所述铆钉103后,所述输送件11输送成型后的所述温度补偿组件100至所述成品出料装置6的下料位置,在所述夹抓气缸61、所述第一气缸63及所述第二气缸67的配合作用下将所述温度补偿组件100从所述治具13移至所述滑槽65内。

请结合参阅图12,是图2所示加工设备的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辅助定位装置7用于辅助所述定位柱133定位所述第一凹槽131内的所述弹性体101以避免所述弹性体101位移,其包括辅助定位柱71及驱动所述辅助定位柱71定位的辅助定位气缸7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光电管27、所述应变片光电管38、所述铆钉光电管45、所述应变片感应器39及所述铆钉感应器46分别连接有报警器。其中,当所述弹性体光电管27、所述应变片光电管38及所述铆钉光电管45检测到相对应的所述弹性体导轨22、所述应变片导轨33及所述铆钉导轨42上没有物料时,相对应的所述报警器提示工作人员添加物料;当所述应变片感应器39和所述铆钉感应器46检测到相应的所述纳料槽353A和所述铆钉料槽431A中的物料出现异常时,相对应的所述报警器对工作人员进行报警提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体上料装置2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弹性体错位组件23将所述弹性体导轨22输送的所述弹性体101错位至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4的推料位置,进而通过所述弹性体推料组件24依次将所述弹性体101推至所述翻料组件25和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最后通过所述弹性体移料组件26将所述弹性体101移至所述治具13上,不仅工作效率高,上料精度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能节省人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