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0662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生产中的退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退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退纱的工序主要包括内退和外退,内退是从原丝饼内层往外层退纱,外退是从原丝饼外层往内层退纱。采用内退时,丝束容易缠绕住导纱杆,造成生产中断,影响生产效率,而且随着退纱的进行,原丝饼越来越薄,容易造成垮纱,这部分垮纱只能作为废纱进行处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采用外退时,虽然可以提高原丝饼的利用率,但是外退工艺所占的空间较大,在生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使得退纱的效率更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退纱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原丝饼的利用率,还不占用生产车间的额外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退纱装置,可以在有限的生产车间内,提高原丝饼的利用率,进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纱装置,包括:支架、导纱罩和两端设有磁眼的导纱管,所述导纱罩的底部设有进纱口,所述导纱罩和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导纱管的一端横向贯穿所述导纱罩的底部,且与所述进纱口相互平齐。

优选地,所述导纱罩为半球形或漏斗形导纱罩。

优选地,包括多个所述导纱罩和所述导纱管,所述导纱罩和所述导纱管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导纱罩的底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竖直设置的定位轴和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进纱口和所述定位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通过万向节和所述定位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滑槽,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定位轴和所述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导纱管为透明塑料软管。

优选地,所述支架底部设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种退纱装置,包括:支架、导纱罩和两端设有磁眼的导纱管,导纱罩的底部设有进纱口,导纱罩和支架连接,导纱管的一端横向贯穿导纱罩的底部,且与进纱口相互平齐。通过导纱罩,可以使退纱过程中的丝束的运动轨迹限制在导纱罩内,相对于现有的退纱装置,不仅减少了外退工艺所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保留了外退工艺原丝饼残留量少,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退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纱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支架,2为导纱罩,3为导纱管,4为连接部,5为定位轴,6为滑槽,7为滚轮,8为磁眼。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的退纱装置要么对原丝饼的利用率较低,要么占用生产车间的空间。

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纱装置,通过导纱罩,可以使退纱过程中的丝束的运动轨迹限制在导纱罩内,相对于现有的退纱装置,不仅减少了外退工艺所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保留了外退工艺原丝饼残留量少,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退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纱管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纱装置,包括:支架1、导纱罩2和两端设有磁眼8的导纱管3,导纱罩2的底部设有进纱口,导纱罩2和支架连接,导纱管3的一端横向贯穿导纱罩2的底部,且与进纱口相互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纱罩2,可以使退纱过程中的丝束的运动轨迹限制在导纱罩2内,相对于现有的退纱装置,不仅减少了外退工艺所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保留了外退工艺原丝饼残留量少,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导纱罩2的底部指的是导纱罩2上的敞口竖直朝上时位于导纱罩2的位置。

其中导纱罩2可以为半球形或漏斗形,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导纱罩2,只要导纱罩的侧壁从敞口到底部的方向是渐缩的均可,例如喇叭形,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退纱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退纱装置包括多个导纱罩2和导纱管3,导纱罩2和导纱管3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支架1上。通过多个导纱罩2进行同时退纱,可以有效地提高退纱效率,其中优选设置四个导纱罩2,当然导纱管3的个数也应是四个,关于导纱罩2和导纱管3的具体个数,视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导纱罩2的底部设有连接部4,连接部4通过竖直设置的定位轴5和支架1连接,进纱口和定位轴5的轴线相互垂直。连接部4可以和导纱罩2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一起,连接部4可以为一圆锥台形结构,直径较大的一端和导纱罩2固定连接,直径较小的一端和定位轴5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调整导纱罩2的角度,连接部4通过万向节和定位轴5连接。通过万向节可以便于调整导纱罩2转动的角度和俯仰的角度。例如在定位轴5上设置球头,在连接部4上设置容纳球头的凹槽,因此可以实现导纱罩2自动调整角度的功能。当然也可以将定位轴5设为可伸缩的,以此来改变导纱罩2的高度。

进一步地,支架1上设有滑槽6,定位轴5的一端位于滑槽6中,定位轴5和滑槽6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滑槽6可以设置为通槽,然后可以通过位于通槽上下的两个螺栓将定位轴5固定在通槽上,因此不仅可以实现定位轴5在通槽上的移动,还可以使定位轴5在通槽上转动,进而实现导纱罩2的移动和转动,通过滑槽6可以调整导纱罩2与原丝饼的距离,以提高导纱罩2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更进一步地,导纱管3优选为透明塑料软管,通过透明塑料软管可以观察到丝束从其中穿过的过程,若发生堵塞可以及时进行处理,而且由于其为软管,可以充分保护穿过的丝束,进而提高退纱效果。

为了使上述退纱装置适应不同工况,可以在支架1底部设置滚轮7,其中优选在支架1底部的四个角处各设置一个滚轮7,通过滚轮7可以使整个退纱装置自由移动,以提高其灵活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退纱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