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18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口膜,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低温乳制品市场上,杯装产品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具有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美观大方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在消费者的使用便捷性方面,由于此类杯装产品的封口大部分使用的是封口膜热封在杯口上的形式,所以封口膜的易揭开性能,就成了消费者使用感受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杯装产品的封口膜的结构主要以三层铝箔复合膜为主,其结构主要为:底层(热封层)、中间层(阻隔密封层)以及顶部外层(外印刷层);目前很多厂商追求终端投诉率低,进而为了避免出现杯口渗漏的问题,会将封口膜封的很严,即通过封口膜的热封层与杯口之间高强度热压形成密封,这就直接导致了封口膜封装强度越高,消费者在使用中开启封口膜就越困难,如何去平衡热封强度避免杯子渗漏的同时又能够使封口膜非常容易的打开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该封口膜对封口膜中热封层的结构及外印刷层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在热封层上及外印刷层上设置易撕线和断裂线,使得封口膜在被开启时,无需撕开热封层与杯口之间的热压线固定部,即可将封口膜开启,解决了现有封口膜在满足封口强度高的同时,无法被容易开启的问题,提升了消费者对具有封口膜的杯装产品的使用感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所述封口膜包括:

位于底部的具有第一撕耳的热封层;

匹配固定于所述热封层上表面具有第二撕耳的阻隔密封层;

匹配固定于所述阻隔密封层上表面具有第三撕耳的外印刷层;

所述热封层上设有呈封闭结构设置的热压线,该热压线内设有呈封闭结构设置的第一断裂线,第一撕耳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延至所述第一断裂线的第一易撕线和第二易撕线;

所述外印刷层上第三撕耳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易撕线和第二易撕线匹配对应的第三易撕线和第四易撕线;

相对于第三撕耳的反方向,所述第三易撕线和第四易撕线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裂线,该第二断裂线与第一断裂线匹配对应;

所述第一撕耳及第二撕耳通过易撕耳易撕线连接,该易撕耳易撕线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易撕线上和第二易撕线上;

所述第一断裂线、易撕耳易撕线、第一易撕线和第二易撕线之间所构成的区域为非固定区域,该非固定区域内的热封层与阻隔密封层之间呈非连接固定设置。

由于阻隔密封层本身材质较脆容易撕裂,而热封层及外印刷层韧性及挺度效果好,不易撕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封口膜在热封层上及外印刷层上分别设置了易撕线和断裂线,通过易撕线与断裂线相互的配合,封口膜中的热封层及外印刷层能够很容易沿易撕线和断裂线撕开,进而使得封口膜能够被顺利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易撕耳易撕线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易撕线和第二易撕线所处的第一撕耳的两侧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断裂线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三易撕线的内端部和第四易撕线的内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除了非固定区域,所述阻隔密封层的下表面均与所述热封层的上表面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密封层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外印刷层的下表面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撕耳、第二撕耳和第三撕耳匹配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撕耳、第二撕耳和第三撕耳构成所述封口膜的撕耳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断裂线上的断孔直径为0.3mm-0.5mm,相邻断孔的间隔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断裂线上的断孔直径为0.3mm-0.5mm,相邻断孔的间隔为1m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封口膜,对封口膜中热封层的结构及外印刷层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在热封层上及外印刷层上设置易撕线和断裂线,使得封口膜在被开启时,无需撕开热封层与杯口之间的热压线固定部,即可将封口膜开启,解决了现有封口膜在满足封口强度高的同时,无法被容易开启的问题,提升了消费者对具有封口膜的杯装产品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热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阻隔密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印刷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所述封口膜包括:

位于底部的具有第一撕耳11的热封层1;

匹配固定于所述热封层1上表面具有第二撕耳21的阻隔密封层2;

匹配固定于所述阻隔密封层2上表面具有第三撕耳31的外印刷层3;

所述第一撕耳11、第二撕耳21和第三撕耳31匹配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撕耳11、第二撕耳21和第三撕耳31构成所述封口膜的撕耳部。

所述热封层1上设有呈封闭结构设置的热压线12,该热压线12内设有呈封闭结构设置的第一断裂线13,第一撕耳11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延至所述第一断裂线13的第一易撕线111和第二易撕线112;本实施例中第一断裂线13内所构成的区域为所述热封层1被撕开的撕开部。

所述外印刷层3上第三撕耳31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易撕线111和第二易撕线112匹配对应的第三易撕线32和第四易撕线33;

相对于第三撕耳31的反方向,所述第三易撕线32和第四易撕线33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裂线34,该第二断裂线34与第一断裂线13匹配对应;所述第二断裂线34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三易撕线32的内端部和第四易撕线33的内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断裂线34、第三易撕线32及第四易撕线33所构成的区域,即成为所述外印刷层3被撕开的撕开部。

所述第一撕耳11及第二撕耳21通过易撕耳易撕线4连接,该易撕耳易撕线4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易撕线111上和第二易撕线112上;优选的,所述易撕耳易撕线4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易撕线111和第二易撕线112所处的第一撕耳11的两侧边缘处。

所述第一断裂线13、易撕耳易撕线4、第一易撕线111和第二易撕线112之间所构成的区域为非固定区域5,该非固定区域5内的热封层1与阻隔密封层2之间呈非连接固定设置。除了非固定区域5,所述阻隔密封层2的下表面均与所述热封层1的上表面固接,所述阻隔密封层2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外印刷层3的下表面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断裂线13上的断孔直径及所述第二断裂线34上的断孔直径均为0.3mm-0.5mm,相邻断孔的间隔均为1m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封口膜,在开启过程中,首先揭开封口膜的撕耳部,通过第一易撕线111、第二易撕线112、第三易撕线32和第四易撕线33的作用,热封层1和外印刷层3很容易被撕开,由于阻隔密封层2本身材质较脆容易撕裂,进而阻隔密封层2也会随热封层1和外印刷层3被撕开;当热封层1、阻隔密封层2和外印刷层3被撕开至易撕耳易撕线4时,热封层1的第一撕耳11从热封层1上断裂开,同时由于设置了非固定区域5,该非固定区域5内的热封层1与阻隔密封层2之间呈非连接固定设置,即在该非固定区域5内不涂固定胶,确保固定区域5内的热封层1与阻隔密封层2能够顺利脱离,进而当继续沿第一易撕线111、第二易撕线112、第三易撕线32和第四易撕线33揭开封口膜时,通过热封层1上所设置的第一断裂线13与外印刷层3上所设置的第二断裂线34之间的配合,热封层1会随阻隔密封层2和外印刷层3一并在第一断裂线13处被撕开,从而实现了封口膜在死封状态下被开启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封口膜,对封口膜中热封层的结构及外印刷层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在热封层上及外印刷层上设置易撕线和断裂线,使得封口膜在被开启时,无需撕开热封层与杯口之间的热压线固定部,即可将封口膜开启,解决了现有封口膜在满足封口强度高的同时,无法被容易开启的问题,提升了消费者对具有封口膜的杯装产品的使用感受。

本文中所采用的描述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等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基于附图中图面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在实际装置中这些方位可能由于装置的摆放方式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方式仅提供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内容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发明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