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75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印刷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印刷后的纸张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纸张起伏的现象,从而导致纸张褶皱或者直接卡死在输纸机构中。

为解决印刷的纸张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褶皱或者卡死的问题,授权公告号CN20429773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印刷设备传送带的压纸装置,包括一体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固定杆、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上的连接轴、以及通过连接轴固定在传送带上的压板,压板转动连接于连接轴,压板上面向传送带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滑动部。滑动部包括与开设在凹槽上的固定轴孔相配合的固定轴杆、以及转动连接在固定轴杆上的滚轮。压板上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同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有呈倾斜设置的凸起,凸起的底面与传送带相平行并与底面之间存有供纸张通过的间隙。

在传输纸张时,滚轮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滚轮在转动的同时对纸张产生一个向前的输送力并碾压纸张,使得纸张不会产生起伏;在纸张穿过凸起与传送带之间的间隙时,凸起进一步对纸张产生按压,从而使纸张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平整性。

纸张印刷后虽然会进行烘干处理,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部分油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如此一来,在滚轮碾压纸张时就容易出现刮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具有减少纸张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刮花现象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包括输送带、固定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的下压辊、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压辊的正上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压辊,所述上压辊与所述下压辊之间形成有供纸张穿过的间隙,所述上压辊的外壁和所述下压辊的外壁上均包覆有带有柔性凸柱的外包带。

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纸张的输送时,输送带带动上压辊和下压辊发生转动,上压辊和下压辊在转动的同时对纸张产生一个向前的输送力并碾压纸张,使纸张在输送的过程中保持平整;包覆在上压辊的外壁和下压辊的外壁上的外包带,将纸张与上压辊和下压辊的面接触,转换为纸张与柔性凸柱的点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具有减少出现刮花现象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辊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连接管、以及套接在所述上连接管外的上压辊本体,所述上压辊本体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上连接管;所述下压辊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下连接管、以及套接在所述下连接管外的下压辊本体,所述下压辊本体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下连接管。

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时间较长后,外包带上的凸柱会磨硬,硬化后的凸柱会降低使用效果,此时,即需要对上压辊和下压辊上的外包带进行更换,通过解除上压辊本体和上连接管之间、下压辊本体和下连接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从固定架上取下上压辊本体和下压辊本体,并进行外包带的更换;

安装时,将上压辊本体套接在上连接管外,并通过固定组件将上压辊本体固定于上连接管,下压辊本体的安装方法与上压辊本体的安装方法相同;相较于上压辊本体的两端和下压辊本体的两端直接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的方案,具有安装和拆除操作简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上连接管或所述下连接管螺纹连接的连接帽、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帽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开设有供所述上连接管或所述下连接管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套穿接在所述上压辊本体或所述下压辊本体内,且与所述上压辊本体或所述下压辊本体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安装时,先将上压辊本体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对应的上连接管外,然后转动连接帽使其带动连接套转动,使连接套螺纹连接于上压辊本体,上压辊本体即实现了与上连接管的固定;下压辊的安装方法与上压辊的安装方法相同;

拆卸时,转动连接帽使其带动连接套转动,使连接套从上压辊本体内脱离,然后使上压辊本体脱离上连接管即可;下压辊的拆卸方法与上压辊的拆卸方法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同时贯穿于所述上连接管和所述上压辊本体或者同时贯穿于所述下连接管和所述下压辊本体的销钉、以及贯穿于所述销钉的锁紧件。

采用上述方案,安装时,先将上压辊本体的两端套接在对应的上连接管外,然后利用销钉和锁紧件将上压辊本体和上连接管之间固定即可,下压辊的安装方法与上压辊的安装方法相同;

拆卸时,首先拆除锁紧件及销钉,然后使上压辊本体脱离上连接管即可,下压辊的拆卸方法与上压辊的拆卸方法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辊本体的两端和所述下压辊本体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耳,所述销钉同时贯穿于所述连接耳和所述上连接管或者同时贯穿于所述连接耳和所述下连接管。

采用上述方案,便于进行销钉的插入和取出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件为具有弹性的U形锁紧件,且所述锁紧件穿设在贯穿所述销钉开设的第二通孔内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相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施力于锁紧件使其发生形变,并穿入第二通孔内,撤去施加于锁紧件上的外力后,锁紧件恢复形变并与第二通孔的内壁相抵接,从而起到锁紧销钉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向外膨大,所述第一弹片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弹片的端部均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与所述销钉抵接的限制部。

采用上述方案,向外膨大的连接部和限制部使锁紧件起到在上压辊和下压辊发生转动时,阻止锁紧件从第二通孔内脱落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上位于所述压紧机构背向纸张输送方向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橡胶承托轴。

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承托轴对纸张起到承托作用,并且橡胶承托轴具有一定的粘性,增大了纸张与承托轴之间的摩擦力,具有降低纸张与承托轴之间出现滑移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机构还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纸张穿过的通槽,所述承托轴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之间,且所述承托轴与所述上盖之间存有大于纸张厚度的空隙。

采用上述方案,纸张在穿过通槽时,纸张上印有图案和字体的一面与上盖之间存有空隙,从而减少出现刮花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均呈弧形,且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的外凸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方案,底板和上盖之间形成空腔,承托轴位于空腔内,减少了承托轴沾染灰尘的几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包覆在上压辊外和下压辊外的带有柔性凸柱的外包带,将纸张与上压辊、纸张与下压辊的面接触,转换为纸张与凸柱的点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具有减少发生刮花现象的优点;

其二,上压辊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上连接管、以及套接在上连接管外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上连接管的上压辊本体,下压辊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下连接管、以及套接在下连接管外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下连接管的下压辊本体,具有便于进行上压辊、下压辊的安装和拆卸的优点;

其三,承托机构包括具有粘性的橡胶承托轴,能够减少纸张与承托轴之间出现滑移的现象;

其四,承托轴还包括外凸方向相反的底板和上盖,底板和上盖之间形成空腔,橡胶承托轴位于空腔内,具有降低橡胶承托轴沾染灰尘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沿垂直于上压辊的轴向的方向的半剖图,用以显示承托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一沿上压辊的轴向的半剖图,用以显示上压辊本体和上连接管的连接结构;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承托机构;20、压紧机构;30、连接帽;40、连接套;50、销钉;60、锁紧件;70、外包带;80、纸张;90、输送带;100、固定架;11、底板;12、上盖;13、承托轴;21、上压辊;22、下压辊;41、第一通孔;61、第一弹片;62、第二弹片;63、连接部;64、限制部;71、凸柱;211、上压辊本体;212、上连接管;221、下压辊本体;222、下连接管;2111、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参照图1,包括输送带90、固定架100、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00上的承托机构10、以及转动连接在固定架100上的压紧机构20,并且承托机构10位于压紧机构20背向纸张80输送方向的一侧。

参照图1和图2,承托机构10包括底板11、上盖12、以及位于底板11和上盖12之间的承托轴13。底板11和上盖12均呈弧形,且底板11的外凸方向和上盖12的外凸方向相反,底板11和上盖12之间形成空腔,承托轴13即位于空腔内,本实施例中的承托轴13采用的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橡胶承托轴13,能够增大承托轴13与纸张8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纸张80与承托轴13之间发生滑移的现象。另外,底板11和上盖12对橡胶承托轴13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承托轴13沾染灰尘的几率。

参照图2,底板11和上盖12之间还形成有供纸张80穿过的通槽,并且承托轴13与上盖12之间存有大于纸张80厚度的空隙,经过压印处理和烘干处理后的纸张80在穿过通槽时,纸张80上印有图案、文字的一面与上盖12之间存有空隙,因此具有减少发生刮花现象的优点。

参照图1和图2,压紧机构20包括与固定架100转动连接的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并且上压辊21位于下压辊22的正上方,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之间形成有供纸张80穿过的间隙,在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的外壁上均粘附有带有柔性凸柱71的外包带70。

在进行纸张80的输送时,输送带90带动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发生转动,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在转动的同时对纸张80产生一个向前的输送力并且碾压纸张80,从而使得纸张80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平整。另一方面,包覆在上压辊21外壁和下压辊22外壁上的外包带70,将纸张80与上压辊21、纸张80与下压辊22的面接触转换为了纸张80与柔性凸柱71的点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具有能够减少刮花现象的优点。

参照图3和图4,上压辊21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0的上连接管212、以及套接在上连接管212外的上压辊本体211,上连接管212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帽30,连接帽30一体成型有连接套40,连接套40上开设有供上连接管212穿设的第一通孔41。

在将上压辊本体211套接于上连接管212后,旋转连接帽30使连接套40穿接于上压辊本体211,并与上压辊本体21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上压辊本体211和上连接管212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4,下压辊22包括下连接管222和下压辊本体221,下压辊本体221和下连接管222间的固定结构与上压辊本体211和上连接管212间的固定结构相同。

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使用时间较长后,外包带70上的柔性凸柱71会被磨硬,因此,需要对上压辊21和下压辊22上的外包带70进行更换。首先需要进行上压辊本体211和下压辊本体221的拆卸操作,拆卸过程如下:第一步,旋转连接帽30使连接套40与上压辊本体211或下压辊本体221脱离;第二步,取下上压辊本体211和下压辊本体221。完成上压辊本体211和下压辊本体221的拆卸操作后,撕除粘附在上压辊本体211和下压辊本体221上的原外包带70,将新的外包带70粘附在上压辊本体211和下压辊本体221的外壁上,然后分别将下压辊本体221和下连接管222固定连接、上压辊本体211和上连接管212固定连接,以上即完成了外包带70的更换操作。

实施例二:参照图5和图6,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压辊本体211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耳2111,在上压辊本体211套接于上连接管212后,贯穿连接耳2111和上连接管212穿设有销钉50,销钉50上开设有贯穿销钉50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穿设有具有弹性的锁紧件60,上压辊本体211通过销钉50及锁紧件60与上连接管212固定连接。

下压辊本体221和下连接管222间的固定结构与上压辊本体211和上连接管212间的固定结构相同。

参照图6,锁紧件60包括第一弹片61、第二弹片62、以及连接第一弹片61和第二弹片62的连接部63,并且连接部63向外膨大。第一弹片61和第二弹片62的端部均向外弯曲延伸形成限制部64。

通过施力于锁紧件60使第一弹片61和第二弹片62相互靠近,从而使锁紧件60穿过第二通孔,撤去施加于锁紧件60上的外力后,第一弹片61和第二弹片62恢复形变并与第二通孔的内壁相抵接。与此同时,限制部64与销钉50相抵接,限制部64与连接部63相互配合,起到将锁紧件60限制在第二通孔内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