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浆下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969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浆下料漏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空墙体砌筑抹灰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浆下料漏斗。



背景技术:

目前,砂浆主要用于墙面喷涂及地面处理;而在进行高处墙体的砌筑抹灰作业时,由于受到场地等条件限制,砌筑砂浆常少量的临时存放于高处摆放的砂浆盒中。由于砂浆盒的容量有限,很快就面临新砂浆补充的情况。传统对新砂浆的补充大都采用悬吊提升等方式进行,不仅存在一定的操作危险性,同时砂浆的提升操作费时费力,势必会严重的影响到现场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使用可靠便捷的砂浆下料漏斗,其能起到对砂浆的大容量预存功能。使用时通过将其提升至高处,从而实现由高处向低处砂浆盒内的砂浆自动滑落效果,操作安全性及砌筑抹灰作业效率均可得到极大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砂浆下料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体,所述漏斗体的斗仓构成用于储存砂浆的容纳仓;漏斗体处布置有至少三处用于固定悬吊绳的固定耳,且各固定耳沿漏斗体的进口环绕分布;在漏斗体底部布置出口管,出口管处设置有用于启闭出口管管腔的开关门。

在出口管处贯穿其管壁而开设有贯穿孔,且该贯穿孔沿出口管轴线环绕延伸而形成“C”字状孔型构造;所述开关门包括片板状的阀板,阀板板面垂直出口管轴线,且阀板上的用于配合出口管管腔的板缘呈与出口管该处管腔曲线轮廓吻合的弧线状;出口管外壁处布置轴线平行出口管轴线的铰接轴,阀板与铰接轴间构成铰接配合。

沿阀板板缘对称布置有耳板,阀板闭合出口管管腔时,耳板与出口管外壁间构成止口定位配合;耳板处贯穿开设有供铰接轴穿设并形成铰接配合的铰接孔。

所述阀板板缘处设置有便于操作的把手,把手由阀板板缘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而成。

出口管的管口处布置有供人手握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由U形杆的两端部固定于出口管管口处形成。

所述漏斗体包括四方盒状料口,四方盒状料口的其中一盒壁贯穿并连通锥斗状的出料漏斗的大口径端,出料漏斗的小口径端沿砂浆出料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上述出口管;其中两个固定耳分别布置于出料漏斗的大口径端所正对的四方盒状料口的两角端处,另一个固定耳固定于出料漏斗外壁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由低处向高处的悬吊送料操作方式所带来的操作高操作危险性和低效率性。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高空悬挂的漏斗体结构,配合在漏斗体的出口管处设置的可启闭的开关门,从而依靠预先将砌筑砂浆存放其中,通过施工现场塔吊或吊车将其提升至高处,在使用时再随时打开开关门,进而使得砂浆自动滑落至高处摆放的砂浆盒中。其整个操作过程极为安全和实用,操作安全性及砌筑抹灰作业效率均可得到极大提升。

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于出口管处的阀板结构,并依靠阀板相对出口管的径向位移从而相对出口管处贯穿孔产生穿插动作,最终实现开关门相对出口管管腔的启闭功能。由于贯穿孔径向的贯穿出口管并形成“C”字状孔型构造,当阀板与贯穿孔间构成配合时,贯穿孔的位于出口管管口侧的孔壁自然的形成的对阀板的单向挡位结构,避免了因砂浆的压力乃至冲击力而出现阀板歪斜甚至是开关门无法正常闭合的状况。

3)、耳板的布置,实际上可看成是在原有的圆形的阀板基础上,环绕阀板板缘而布置有C状板。该C状板的两端自然与圆形的阀板板缘间形成了台阶状止口结构。通过上述耳板,可使得阀板在完全闭合出口管管腔后,仍然有部分板体突出在出口管外,以便于设置诸如铰接孔、把手等其他附属结构。同时,对称布置的耳板处均设置铰接孔,从而便于在一侧铰接孔出现磨损等损坏状况时,能够适时的拆卸并翻转阀板,依靠阀板另一侧处的耳板重新进行相对原有铰接轴的铰接装配,以提升开关门的实际工作效率。

4)、把手的设置,便于人在高空中快速的启闭开关门。而采用施工现场塔吊或吊车吊装后,出口管的管口不可能直接就精准的指向了半空中的砂浆盒进料口,此时就需要高空作业人员用手拉住固定环从而人为的进行出口管管口朝向的精确调节,最终达到高处的漏斗体斗仓内的砂浆向相对低处的砂浆盒进料口的适时进料功能,其操作极为便捷。

5)、漏斗体采用四方盒状料口和出料漏斗拼装焊接构成,四方盒状料口一方面简洁的增大了出料漏斗的容积,另一方面,敞口状且侧开的四方盒状料口的进口也保证了装料时的便捷性。各固定耳呈现围绕进口的三点式分布,以实现相对本实用新型的稳固的空间三点吊设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去除开关门后的出口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开关门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出口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开关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出口管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漏斗体

11-出口管 11a-贯穿孔 11b-铰接轴 11c-固定环

12-四方盒状料口 13-出料漏斗

20-固定耳 31-阀板 31a-耳板 31b-铰接孔 3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由四方盒状料口12和出料漏斗13拼焊而形成的漏斗体10,在漏斗体10的出口处也即出料漏洞的出料口12处连通有一根圆柱状的出口管11,出口管11的出口处布置可启闭的开关门。为保证漏斗体10的稳固悬吊功能,在漏斗体10的外壁处布置至少三道沿漏斗体10进口环绕分布的固定耳20。

开关门的结构参见图3-4所示,其包括圆板状的阀板31。阀板31可相对出口管11外壁产生铰接动作且铰接轴11b线平行出口管11轴线。在出口管11的管壁处开设有供阀板31径向插入至出口管11管腔内的贯穿孔11a。阀板31的板缘处还对称状的布置有两个耳板31a,该两个耳板31a可以如图3-4所示的沿阀板31板缘而延伸连接,也可作为两个独立件而分布在阀板31板缘处。耳板31a上布置用于与出口管11外壁处的铰接轴11b间产生上述铰接动作的铰接孔31b。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时,通过预先将砌筑砂浆存放其中后,再依靠施工现场塔吊或吊车将其提升至高处。在需要时,施工现场塔吊或吊车大致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待装填砂浆盒位置,此时出口管11管口离待装填砂浆盒尚存一些距离。此时,高空作业人员通过抓住出口管11处固定环11c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出口准确指向待装填的砂浆盒。之后,高空作业人员握持把手32并沿出口管11径向施力而打开阀板31,使得砂浆由斗仓而自动滑落至砂浆盒中。待砂浆盒内砂浆达到指定量后,反向操作阀板31而关闭开关门,进而使得出口管11管腔封闭,放开固定环11c,施工现场塔吊或吊车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其他较远的待装填砂浆盒处。

综上,本实用新型整个操作过程极为安全和实用,无需繁复的由低处向高处的悬吊送料过程,在需要时随手拽取位于旁侧的出口管11处固定环11c并对准砂浆盒即可完成灌浆操作,其操作安全性及砌筑抹灰作业效率显然可得到极大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