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板吊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106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板吊运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板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板吊运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黄铜板市场的不断开发,市场对厚度15.5±0.2mm宽度390mm长度1250mm的H75黄铜板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为了提高此规格黄铜板的产量,在生产过程中黄铜板搬运效率也应当是考虑的关键,生产过程中黄铜板由于其本身规格的限制其在搬运时主要依靠人工搬运,且目前的吊运工装在吊运过程中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黄铜板的搬运效率,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对黄铜板进行定点搬运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6873845 ,申请日:2012 年12 月13 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型钢、型材专用吊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型钢、型材专用吊具,包括左装夹夹具、对应的右装夹夹具和四连杆结构,左装夹夹具和右装夹夹具的上端往相对的方向弯曲且通过下铰链轴相连,所述下铰链轴为四连杆结构的其中一铰链轴,四连杆结构中与下铰链轴相邻的两连杆分别为左装夹夹具和右装夹夹具的延伸杆。通过型钢、型材专用吊具来吊运槽钢、槽型梁等工件,装夹、拆卸方便,大大的节省了吊具装卸的时间,避免了使用钢丝绳等工具对工件表面的划损,同时,该专用吊具夹爪牢靠,进而避免了钢丝绳等工具被应力剪断的风险,杜绝了安全隐患,但该申请案是针对型钢、型材的专用吊具,不适于黄铜板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吊运工装在吊运过程中稳定性差、效率低等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铜板吊运工装,采用本技术方案使得铜板在生产过程中搬运稳定性好、效率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板吊运工装,包括左吊具、右吊具、四个转轴和吊环,所述左吊具与右吊具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吊具包括两个短连杆和两个长连杆,所述两个短连杆通过转轴连接,且两个短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长连杆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两个长连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向内抓取铜板的爪钩,所述铜板抵在爪钩上,所述长连杆为V型结构,所述两个长连杆在V型拐角处相互交叉且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长连杆的V型开口方向与上述爪钩的朝向相反。

所述左吊具上设置的四个转轴分别穿过右吊具上相对应的位置,且左吊具与右吊具上穿过的转轴端部均设有定位套,所述四个转轴相互平行且其上均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吊具、右吊具上,且两个短连杆相连接的转轴上的轴套上设有吊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长连杆V型开口的角度为110°~1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爪钩的内侧面与铜板上相接触的面之间的夹角为9°~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吊具与右吊具之间的距离为360~380mm。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板吊运工装,其中,长连杆为V型结构,且长连杆的V型开口方向与爪钩的朝向相反,吊运工装在吊运铜板时,由于长连杆的各部分长度不变、且其V型开口的大小不变,则长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持稳定的“三角形”状态,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使得吊运工装在吊运铜板时稳定性显著提高,且在两个长连杆在V型拐角处相互交叉,使得两个长连杆可以形成相互交叉的两个“三角形”状态,从而使得爪钩紧紧的抓取铜板,大大提高了铜板的搬运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板吊运工装,其中,转轴上套设有轴套,使得左吊具与右吊具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在铜板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左吊具与右吊具之间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得爪钩抓取铜板时也发生偏移致使其紧固力减小,保持两者的等距离有效避免了铜板在搬运过程中效率低且易滑落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板吊运工装,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板吊运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吊具抓取铜板的状态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左吊具;11、短连杆;12、长连杆; 123、爪钩;2、右吊具;3、铜板;4、转轴;41、轴套;5、吊环;6、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铜板吊运工装,包括左吊具1、右吊具2、四个转轴4和吊环5,左吊具1与右吊具2的结构相同,左吊具1包括两个短连杆11和两个长连杆12,两个短连杆11通过转轴4连接,且两个短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长连杆12通过转轴4连接,长连杆12的另一端设有向内抓取铜板3的爪钩123,本实施例中铜板3为厚度为15.5±0.2mm、宽度为390mm、长度为1250mm的H75黄铜板,在搬运过程中铜板3抵在爪钩123上且与铜板3与爪钩123的内侧面线接触,且爪钩123的内侧面与铜板3上相接触的面之间的夹角为9°~11°,此角度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爪钩123的内侧面与铜板3上相接触的面之间的夹角过小时,由于铜板3的自身重力作用,易在搬运过程中滑落的现象;另一方面避免了爪钩123的内侧面与铜板3上相接触的面之间的夹角过大时,铜板3与爪钩123之间的空隙变大,铜板3在搬运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长连杆12为V型结构,两个长连杆12在V型拐角处相互交叉且通过转轴4连接,长连杆12的V型开口方向与上述爪钩123的朝向相反,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长连杆12的V型开口的角度为110°~130°,本实施例由于长连杆12为V型结构,且长连杆12的V型开口方向与上述爪钩123的朝向相反,吊运工装在吊运铜板3时,由于长连杆12的各部分长度不变、且其V型开口的大小不变,则长连杆12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持稳定的“三角形”状态,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使得吊运工装在吊运铜板3时稳定性显著提高,且在两个长连杆12在V型拐角处相互交叉,使得两个长连杆12可以形成相互交叉的两个“三角形”状态,从而使得爪钩123紧紧的抓取铜板3,大大提高了铜板3的搬运效率。

左吊具1上设置的四个转轴4分别穿过右吊具2上相对应的位置,且左吊具1与右吊具2上穿过的转轴端部均设有定位套6,左吊具1与右吊具2之间的距离为360~380mm,四个转轴4相互平行且其上均套设有轴套41,轴套41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吊具1、右吊具2上,且两个短连杆11相连接的转轴4上的轴套41设有吊环5,此处吊环5设置在轴套41,有效的提高了吊环5在用过程中的灵活性,本实施例的转轴4上套设有轴套41,使得左吊具1与右吊具2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在铜板3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左吊具1与右吊具2之间的位置发生偏移,会使得爪钩123抓取铜板3时也发生偏移致使其紧固力减小,保持两者的等距离有效避免了铜板3在搬运过程中效率低且易滑落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铜板吊运工装在使用时,铜板3放在左吊具1与右吊具2的两个爪钩123的开口处,且短连杆11和长连杆12绕转轴4运动,组成四连杆机构,吊环5相对于铜板3向上运动,两个爪钩123的开口逐渐变小,直至夹紧铜板3,吊环5处连接电动葫芦实现上升和下降动作,电动葫芦安装在轨道上,可沿轨道运动,从而实现铜板3的搬运动作,此过程操作简单、且稳定性高。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