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提升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64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垂直提升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掺混肥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垂直提升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掺混肥设备领域,在物料完成一个处理环节之后,需要将物料运送到另一个环节进行处理。传统的物料运送方式通常为物料重力下落方式或者直线物料输送方式。

重力下落方式各个工艺环节的设备必须垂直安装,直线物料输送方式需要较大的设备安装面积,所以,传统的物料运送方式都比较复杂。而且已有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料斗较容易滑落,安全性较低。因此,有必要为物料的运送环节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其能够使料斗不易滑落,提高卸料装置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包括门框形支架、位于所述门框形支架中部的料斗和用于升降所述料斗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形支架包括一对第一直导轨和与所述第一直导轨并排设置的第二直导轨,其中:

所述第二直导轨短于所述第一直导轨且其上部为弧形;

所述料斗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中的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所述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的位置相错,且所述第二对滚轮高于所述第一对滚轮;

所述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直导轨上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直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均为U形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对所述料斗的牵引点位于所述第一直导轨远离所述第二直导轨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重心位于所述牵引装置对所述料斗的牵引点和所述第一对滚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动力气缸、滑轮组和钢丝绳,其中:

所述动力气缸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框形支架一侧下方的气缸本体和从所述气缸本体上部伸出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的末端通过所述滑轮组和钢丝绳牵引所述料斗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定滑轮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门框形支架的两侧上方,所述动滑轮为一个且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气缸与所述门框形支架铆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正螺旋叶片,另一部分上设置有反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当物料在完成一个处理环节后,需要运送到另一个环节进行处理时,上一工作环节的物料进入到料斗内,料斗依靠牵引装置到达第二直导轨上部的弧形区间后,弧形区间引导第二滚轮,进而第二滚轮引导料斗发生翻转,将料斗内的物料倾卸出来。因为料斗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中的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的位置相错,且第二对滚轮高于第一对滚轮,这样第二对滚轮会先于第一对滚轮到达第二直导轨的弧形区间的高度,又因为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直导轨上部末端与第一直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样当第一对滚轮在第一直导轨上的高度与第二对滚轮在第二直导轨弧形区间上的高度相同时,第一对滚轮再往上走时,会陆续开始牵引第二对滚轮往回走。本实用新型由于合理设置了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间距,所以使得第二对滚轮无法到达第二直导轨弧形区间的末端,其就不会滑落下去,故料斗在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的上部移动时不易滑落,提高了卸料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门框形支架1、位于门框形支架1中部的料斗2和用于升降料斗2的牵引装置,门框形支架1包括一对第一直导轨3和与第一直导轨3并排设置的第二直导轨4,其中:

第二直导轨4短于第一直导轨3且其上部为弧形;

料斗2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3和第二直导轨4中的第一对滚轮5和第二对滚轮6,第一对滚轮5和第二对滚轮6的位置相错,且第二对滚轮6高于第一对滚轮5;

第一对滚轮5和第二对滚轮6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直导轨4上部末端与第一直导轨3之间的垂直距离L。

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当物料在完成一个处理环节后,需要运送到另一个环节进行处理时,上一工作环节的物料进入到料斗内,料斗依靠牵引装置到达第二直导轨上部的弧形区间后,弧形区间引导第二滚轮,进而第二滚轮引导料斗发生翻转,将料斗内的物料倾卸出来。因为料斗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中的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的位置相错,且第二对滚轮高于第一对滚轮,这样第二对滚轮会先于第一对滚轮到达第二直导轨的弧形区间的高度,又因为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直导轨上部末端与第一直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样当第一对滚轮在第一直导轨上的高度与第二对滚轮在第二直导轨弧形区间上的高度相同时,第一对滚轮再往上走时,会陆续开始牵引第二对滚轮往回走。本实用新型由于合理设置了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间距,所以使得第二对滚轮无法到达第二直导轨弧形区间的末端,其就不会滑落下去,故料斗在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的上部移动时不易滑落,提高了卸料装置的安全性。

优选的,第一直导轨3和第二直导轨4均为U形导轨。这种结构方便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分别在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内升降。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向上的箭头表示钢丝绳对料斗的牵引,向下的箭头表示料斗重心的位置。牵引装置对料斗2的牵引点7优选位于第一直导轨3远离第二直导轨4的一侧,即牵引装置对料斗2的牵引点7和第二直导轨4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3的两侧,这种结构更合理,牵引方便。另外,料斗2的重心8优选位于牵引装置对料斗2的牵引点7和第一对滚轮5之间。这样可以使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较为稳定的沿着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的靠近第二直导轨一侧升降,并且在料斗达到第一直导轨的上方和第二直导轨的弧形区间时更容易实现自动翻转。

优选的,牵引装置包括动力气缸、滑轮组和钢丝绳10,其中:

动力气缸包括固定设置在门框形支架1一侧下方的气缸本体9和从气缸本体9上部伸出的活塞杆11;

活塞杆11的末端通过滑轮组和钢丝绳10牵引料斗2的两侧。

这种工作方式通过活塞杆的拉力使料斗上升,当料斗上升到门框形支架的上部时,活塞杆伸出气缸本体外面的距离逐渐变短,减少了活塞杆相对于气缸本体的晃动,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磨损,提高了动力气缸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的是,牵引装置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结构形式,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

进一步的,滑轮组可以包括定滑轮12和动滑轮13,定滑轮12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门框形支架1的两侧上方,动滑轮13为一个且固定在活塞杆11的末端。这种结构方便动力气缸牵引料斗升降。

为了使固定更加牢固,动力气缸与门框形支架1铆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料斗2内设置有搅拌轴(未示出),搅拌轴的一部分(如左半部分)上设置有正螺旋叶片,另一部分(如右半部分)上设置有反螺旋叶片。这种结构可以使物料向中间聚集,搅拌更充分。

本实用新型中,料斗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的电机。这样通过电机带动,提高搅拌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