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357阅读:906来源:国知局
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工位卷绕机技术领域,特别是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双工位卷绕机主要用于拉丝机组中扁丝的自动化收卷,收卷后的纱锭可用于圆织机的经纱和纬纱。现有卷绕机中的张力调节装置调节在调节纱线张力时,由于张力控制不当,易导致拉断纱线或张力控制精度达不到,影响卷绕设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05173859 A公开了一种张力调节装置及卷绕机,张力调节装置中的转轴转动安装于轴承套内部并穿过轴承套,转轴前表面固设张力摆块,转轴后表面固设配重块,电位器能检测转轴旋转角度,转轴旋转中心一侧固设低摩擦气缸,低摩擦气缸能根据电位器检测转轴旋转角度并自动调节活塞杆压力大小,使其转轴处于竖直位置,低摩擦气缸能根据电位器检测转轴旋转角度并自动调节低摩擦气缸作用于调节转轴的作用力;张力摆块设置至少两组第一滚轮,转轴旋转中心另一侧设有至少三组第二滚轮,张力摆块在基材无作用力下,张力摆块处于设置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绕丝张力调节效果好的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卷绕工位,所述卷绕工位包括绕线筒,所述绕线筒与收卷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收卷电机与控制器电输出端连接,所述收卷电机与控制器之间连接有收卷电机转速调节装置,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扁丝相接触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转速调节装置包括变频器,所述控制器输出端通过变频器与收卷电机相连接;所述收卷电机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通过比例积分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背面设置有张力调节单元,所述张力调节单元包括转动气缸,所述转动气缸通过连杆组件与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前端设置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压在扁丝上,所述转杆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转动气缸都与控制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面板1-1上固定有用来限制转杆位置的挡杆。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检测扁丝上的张力,然后通过控制器改变收卷电机转速从而达到调节扁丝上张力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被动检测张紧轮的角度,从而调节张紧轮对扁丝的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扁丝张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为面板,1-3为转盘,1-6为收卷电机,1-8为张紧轮,1-9为转动气缸,1-11为绕线筒,1-15为连杆组件,1-16为角度传感器,1-17为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面板1-1,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上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卷绕工位,所述卷绕工位包括绕线筒1-11,所述绕线筒1-11与收卷电机1-6传动连接;所述收卷电机与控制器电输出端连接,所述收卷电机与控制器之间连接有收卷电机转速调节装置,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扁丝相接触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转速调节装置包括变频器,所述控制器输出端通过变频器与收卷电机1-6相连接;所述收卷电机1-6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通过比例积分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3背面设置有张力调节单元,所述张力调节单元包括转动气缸1-9,所述转动气缸1-9通过连杆组件1-15与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前端设置有张紧轮1-8,所述张紧轮1-8压在扁丝上,所述转杆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1-16,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转动气缸1-9都与控制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张紧轮1-8对扁丝压的太紧或者离开扁丝对扁丝失去压制,所述面板1-1上固定有用来限制转杆位置的挡杆1-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先通过主动检测扁丝上的张力,然后将张力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变频器改变收卷电机转速从而达到调节扁丝上张力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被动检测张紧轮的角度,从而调节张紧轮对扁丝的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扁丝张力的目的。当扁丝上的张力发生变化时,转杆上的角度传感器1-16将转杆的角度变化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从而判断扁丝上的张力大小。继而,控制器控制转动气缸1-9转动,从而带动张紧轮1-8转动,也就调整了张紧轮1-8对卷绕扁丝的压力,也就调整了扁丝张力。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