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70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生产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推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产品生产线包括产品的制造与包装,即在制造好产品之后需要将产品放置在包装盒内,而现有的产品生产线一般采用在产品完成制造后,并在产品区内输送时,采用推杆将产品直接将产品推出产品区外并推送至产品包装盒内,但是,现有的仅采用推杆推出产品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如果推出的产品是比较软的、薄的物品时,产品容易向上拱起而发生变形,破坏了产品的结构,且导致产品入盒失败,无法完成产品的装盒。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出装置,其能防止产品在被推出过程中发生变形,保护产品的结构,以便于产品的装盒。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推出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产品区、直导杆、推杆、下压件、第一平移座、第二平移座、第一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直导杆沿竖向移动;所述第一平移座活动安装在所述直导杆上,并可相对所述直导杆沿横向运动;所述第一轨道用于导引所述第一平移座,以促使所述第一平移座相对所述直导杆沿横向运动;所述推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平移座上,并用于将产品推出所述产品区外;所述第二平移座活动安装在所述直导杆上,并可相对所述直导杆沿横向运动;所述第二轨道用于导引所述第二平移座,以促使所述第二平移座相对所述直导杆沿横向运动;所述下压件通过转杆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平移座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二平移座升降;且所述下压件用于抵压产品;所述升降机构用于作用于所述转杆以促使所述下压件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件、升降轨和弹性元件,所述转杆的其中一侧铰接在所述第二平移座上;所述升降件的其中一侧铰接在所述第二平移座上,中部设置有承托于所述转杆远离其铰接点一侧的承托杆,另一侧与所述升降轨可移动配合;当所述第二平移座移动至所述第二轨道时,所述升降件沿所述升降轨移动;所述升降轨包括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从其远离所述产品区的一侧向其靠近所述产品区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转杆和所述第二平移座之间,并用于提供促使所述下压件向下运动的弹性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轨还包括第二倾斜段,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水平段;所述第二倾斜段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段远离所述产品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倾斜段从其远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至其靠近所述水平段的一端逐渐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推出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斜导段和第二斜导段,所述第一斜导段形成为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斜导段形成为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平移座具有活动插装于所述导向槽内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平移座具有活动插装于所述导向槽内的第二导向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还包括调节段,所述调节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斜导段和所述第二斜导段连通;所述推出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导向槽还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导向部活动插装的第一竖向导段和用于供所述第二导向部活动插装的第二竖向导段,所述第一竖向导段和第二竖向导段均与所述调节段靠近所述第一斜导段一端连通;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导引所述第一平移座和所述第二平移座均沿横向移动,以促使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选择性地对应进入第一竖向导段和第二竖向导段或对应进入所述第一斜导段和第二斜导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导段和所述第二斜导段配合形成斜导段组,所述第一竖向导段和所述第二竖向导段位于所述斜导段组的同一侧;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调节件以可相对所述调节段沿横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调节段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调节件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段槽壁配合形成仅正对于所述第一竖向导段和所述第二竖向导段的第一导向口;当所述调节件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段槽壁配合形成仅正对于所述斜导段组的第二导向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向导段和所述第一斜导段靠近所述调节段的部位重合并形成为重合段,所述第一斜导段的槽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竖向导段的第三导向口,所述第三导向口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第一竖向导段运动时供所述第二导向部通过所述第三导向口,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斜导段运动时限制所述第二导向部通过所述第三导向口。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由所述机架顶壁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三导向口;所述限位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机架顶壁的垂直距离,并小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机架顶壁的垂直距离;所述推出装置还包括防窜组件,所述防窜组件包括防窜板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平移座上的防窜部;所述防窜板位于所述重合段和所述第三导向口上方,并与所述第二竖向导段远离所述第一竖向导段的侧壁相对齐;所述第二平移座上固定有防窜部,防窜部用于在所述第二导向部移动至所述重合段时,与所述防窜板靠近所述第一竖向导段的一侧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直导杆沿环形路线运输,所述环形路线具有平行于竖向的路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导段从其靠近所述调节段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调节段的一端逐渐朝靠近所述产品区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斜导段从其靠近所述调节段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调节段的一端逐渐朝靠近所述产品区的方向倾斜;所述导向槽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斜导段和所述调节段彼此远离端部的复位段,所述复位段从其靠近所述第一斜导段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第一斜导段的一端逐渐朝远离所述产品区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斜导段远离所述调节段的一端通过竖向下压段与所述复位段远离所述调节段的一端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设置推杆和下压件,采用第一驱动机构、直导杆、第二平移座、第二轨道的配合将下压件推至产品区,并配合升降机构的作用使下压件抵压在产品顶壁;之后采用第一驱动机构、直导杆、第一平移座、第一轨道的配合,使推杆将产品推出产品区外,实现边抵压边推出产品,进而防止产品在推送过程中发生形变,产品可轻易被推入包装盒内,便于产品的包装;再者,下压件避免产品发生形变,保护了产品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推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推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防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产品区;20、直导杆;30、推杆;40、下压件;50、第一平移座;51、第一导向部;60、第二平移座;61、第二导向部;70、第一驱动机构;80、升降机构;81、升降件;811、承托杆;82、升降轨;821、第一倾斜段;822、第二倾斜段;823、水平段;90、导向槽;91、第一斜导段;92、第二斜导段;93、第一竖向导段;94、第二竖向导段;95、重合段;96、复位段;97、竖向下压段;98、调节段;100、转杆;110、调节机构;111、调节件;112、第二驱动机构;120、第三导向口;121、限位部;130、防窜组件;131、防窜板;132、防窜部;140、机架;15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推出装置,包括产品区10、直导杆20、推杆30、下压件40、第一平移座50、第二平移座60、第一驱动机构70、升降机构80、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驱动机构70用于带动直导杆20沿竖向移动;将第一平移座50活动安装在直导杆20上,且第一平移座50可相对直导杆20沿横向运动;第一轨道用于导引所述第一平移座50以促使第一平移座50相对直导杆20沿横向运动;推杆30用于将产品150推出产品区10外,并可采用螺钉或者焊接等方式将推杆30固定在第一平移座50上;将第二平移座60活动安装在直导杆20上,且第二平移座60可相对直导杆20沿横向运动;第二轨道用于导引第二平移座60以促使第二平移座60相对直导杆20沿横向运动;下压件40通过转杆100活动安装在第二平移座60上,并可相对第二平移座60升降,且下压件40用于抵压产品150;升降机构80用于作用于转杆100以促使下压件40升降。

在生产本推出装置时,合理设计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相对位置,使得推杆30和下压件40在运动时,下压件40先抵压产品150后,推杆30才开始推动产品150;即在推出产品150的操作中,产品150在外部输送装置作用下沿竖向移动,驱动第一驱动机构70,第一驱动机构70带动直导杆20沿竖向运动,直导杆20带动带动第二平移座60沿竖向移动,且第一平移座50在第二轨道的促使作用下带动下压件40沿横向移动并逐渐靠近产品150,并移动至下压件40位于产品150的上方,此时,采用升降机构80带动下压件40下降并抵压产品150;与此同时,在第一驱动机构70带动直导杆20运动时,第一平移座50也发生移动,并在第一轨道的促使作用下带动推杆30沿横向运动并逐渐靠近产品150,直至下压件40抵于产品150之后,推杆30抵于产品150并继续在第一导轨的作用下继续沿横向运动,直至推杆30将产品150推出产品区10外,此时产品150进入放在产品区10另一侧的包装盒内;实现了边抵压并推出产品150,防止产品150结构被破坏,产品150可轻易被推入包装盒内,便于产品150的包装。而在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做远离产品150的横向运动时,可实现下压件40和推杆30的复位。

再者,上述结构结合了产品150本身需随产品150沿竖向运动的需要,在不需另外增设一动力机构的基础上,实现了推杆30和下压件40的推出与复位的动作,降低了能源损耗。

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将转杆100的其中一侧铰接在第二平移座60上;升降机构80包括升降件81和升降轨82,升降件81的其中一侧铰接在第二平移座60上,中部设置有承托转杆100远离其铰接点一侧的承托杆811,另一侧与升降轨82可移动配合;升降轨82包括第一倾斜段821,第一倾斜段821的从其远离产品区10的一侧向其靠近产品区10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当第二平移座60移动至第二轨道,升降件81沿升降轨82移动;即在第二平移座60移动至第二轨道并逐渐靠近产品150时,升降件81在第二平移座60的带动沿升降轨82运动,此时第一倾斜段821逐渐向下倾斜,而使得升降件81以其铰接点向下转动,并带动承托杆811和下压件40向下转动,使得下压件40在逐渐靠近产品150时逐渐下降并低于产品150;升降机构80还包括设置在在转杆100和第二平移座60之间,并用于提供促使下压件40向下运动的弹性应力,弹性元件的弹性应力使的下压件40紧紧抵压产品150,以防止产品150变形;而在第二平移座60做逐渐远离产品150的运动时,升降件81随第一倾斜段821向上运动,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应力将带动下压件40上升;上述的升降机构80采用第一驱动机构70的动力作为升降件81的动力,不需要设置另一个动力装置,降低能源损耗,节约成本;且配合弹性元件的弹性应力促使下压件40向下转动并紧紧抵压产品150,不需要消耗能源,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上述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可采用弹簧片和拉簧等现有的零件。

而为了便于下压件40重新进入升降轨82,升降轨82还包括第二倾斜段822,连接上述第一倾斜段821和第二倾斜段822的水平段823;第二倾斜段822位于第一倾斜段821远离产品区10的一侧,且第二倾斜段822从其远离水平段823的一端至其靠近水平段823的一端逐渐向上倾斜。第二倾斜段822使得下压件40向上运动复位,且其倾斜设置可提供减缓作用,使得调节件111可轻易地重新进入升降轨82。

推出装置还包括机架140,机架140开设有导向槽90,导向槽90包括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第一斜导段91形成为第一轨道,第二斜导段92形成为第二轨道;第一平移座50具有活动插装于导向槽90内的第一导向部51;第二平移座60具有活动插装于导向槽90内的第二导向部61。第一驱动机构70驱动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沿竖向运动时,由于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的倾斜设置,由力的分解可知,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在导向槽90槽壁的抵碰作用下,使得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做沿横向的运动;即上述通过导向部和导向槽90的插装配合,以及斜导段的倾斜设置,实现促使平移座沿横向运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由于部分产品150在产品区10输送过程中并不需要推出,或者产品区10不存在产品150时,为了使本推出装置使用更灵活,导向槽90还包括调节段98,调节段98分别与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连通;推出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110,导向槽90还包括与第一导向部51对应的第一竖向导段93和用于供第二导向部61活动插装的第二竖向导段94,第一竖向导段93和第二竖向导段94均与调节段98靠近第一斜导段91一端连通;调节机构110用于导引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均沿横向移动,以促使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选择性地对应进入第一竖向导段93和第二竖向导段94或对应进入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当不需要推出产品150时,调节机构110促使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对应进入第一竖向导段93和第二竖向导段94,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不受到横向移动的动力,即只在直导杆20的作用下沿竖向运动,进而实现推杆30和下压件40不推出产品150的运动;当需要推送产品150时,调节机构110促使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对应进入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受到横向移动的动力,即实现推出产品150的动作,使用更灵活。

进一步地,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配合形成斜导段组,第一竖向导段93和第二竖向导段94位于斜导段组的同一侧;如图4所示,调节机构110包括调节件111和第二驱动机构112,调节件111以可相对调节段98沿横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调节段98内;第二驱动机构112用于驱动调节件111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当调节件11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调节件111与调节段98槽壁配合形成仅正对于第一竖向导段93和第二竖向导段94的第一导向口;当调节件111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调节件111与调节段98槽壁配合形成仅正对于斜导段组的第二导向口;通过的调节件111的侧壁与调节段98的槽壁导引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的移动,使得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在槽壁作用下沿横向运动并进入第一竖向导段93和第二竖向导段94导向口,进而实现推杆30和下压件40的竖向移动不推出的动作;当调节件111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调节件111与调节段98的槽壁配合形成第二导向口,通过的调节件111的侧壁与调节段98的槽壁导引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的移动,使得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在槽壁作用下沿横向运动并进入第一斜导段91和第二斜导段92,调节件111的结构简单,且调节方式便捷,可提高调节机构110导引的效率。上述第二驱动机构112可采用液压缸或气缸等现有的直线驱动机构。

第二竖向导段94和第一斜导段91靠近调节段98的部位重合并形成为重合段95,第一斜导段91的槽壁开设有连通第二竖向导段94的第三导向口120,第三导向口120设置有限位部121;限位部121用于在第一导向部51沿第一竖向导段93运动时供第二导向部61通过第三导向口120,并用于在第一导向部51沿第一斜导段91运动时限制第二导向部61通过第三导向口120。通过将第二竖向导段94和第一斜导段91的一端重合,使得第二驱动机构112在驱动调节件111与调节段98配合形成第一导向口和第二导向口时需要移动的间距较小,即只需要移动一条导段宽度的距离,换道行程短,使调节更高速,进一步节省时间。

进一步地,限位部121为由机架140顶壁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第三导向口120,且限位板的高度大于第一导向部51与机架140顶壁的垂直距离,并小于第二导向部61与机架140顶壁的垂直距离;推出装置还包括防窜组件130,如图5所示,防窜组件130包括防窜板131和固定在第二平移座60上的防窜部132;防窜板131位于重合段95和第三导向口120上方,并与第二竖向导段94远离第一竖向导段93的侧壁相对齐;第二平移座60上固定有防窜部132,防窜部132用于在第二导向部61移动至重合段95时,与防窜板131靠近第一竖向导段93的一侧滑动配合。在第一导向部51移动至重合段95时,由于第一导向部51低于限位板而只能沿第一斜导段91运动;在第二导向部61移动至重合的位置时,由于第二导向部61高于限位板,且在防窜板131和防窜部132的限制下,使得第二导向部61可通过第三导向口120并只能进入第二直导段。即通过高低设置的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以及高度介于两者之间的限位板,即可实现第一导向部51或第二导向部61在进入重合部位之后的运动方向,换道过程中柔和无冲击,降低机械损伤;再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可轻易实现。

导向槽90为环形结构,第一驱动机构70用于带动直导杆20沿环形路线运输,环形路线具有平行于竖向的路线。通过环形的运输方式,实现将推杆30和下压件40重新移动至调节段98的位置,以进行下一次推送动作;再者,由于环形运输的方式使得其第一导向部51和第二导向部61的复位快捷。上述环形是指运动轨迹为闭合回路状,并不仅限于圆形或者环形等机构;且第一驱动机构70可采用传动带传动机构。

为了在推杆30和下压件40伸出之后,便于将其回缩,第一斜导段91从其靠近调节段98的一端至其远离调节段98的一端逐渐朝靠近产品区10的方向倾斜;第二斜导段92从其靠近调节段98的一端至其远离调节段98的一端逐渐朝靠近产品区10的方向倾斜;导向槽90还包括分别连通第一斜导段91和调节段98彼此远离端部的复位段96,复位段96从其靠近第一斜导段91的一端至其远离第一斜导段91的一端逐渐朝远离产品区10的方向倾斜;第二斜导段92远离调节段98的一端通过竖向下压段97与复位段96远离调节段98的一端连通。合理设置第一斜导段91、第二斜导段92和竖向下压段97的位置关系,当推杆30推动产品150直至将产品150推出产品区10时,第二平移座60运动至竖向下压段97,以使下压件40随产品150沿竖向运动而保持抵压产品150的状态,而当第一平移座50和第二平移座60移动至复位段96时,在复位段96的作用下带动推杆30和下压件40复位并重新移动至调节段98,以进行下一次推出动作;上述实施例中,配合在环形结构的基础上,仅需设置复位段96即可实现杆和下压件40的回缩,整个推出与回缩的过程柔和无冲击,且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驱动机构,结构简单,且不需要消耗其他的能源,进一步节约能源。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