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支点悬挂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610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支点悬挂起重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起重机行业的发展,桥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起重量、起升高度和跨度的要求越来越大,从几十到近千吨,跨度与起升高度都从十几到百米的跨越。对于大跨度悬挂起重机,端梁与主梁尺寸相应地增加。但端梁长度过长,自重增加,对加工设备的要求更高,车轮的同位差不易控制;而且现有的行走小车一般采用单侧驱动的行走轮,对于大跨度悬挂起重机,单侧驱动的行走轮容易导致行走小车扭转,进而导致主梁的两端发生扭转而卡死,使主梁无法沿轨道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支点悬挂起重机,解决安装公差而导致主梁卡死、无法正常移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支点悬挂起重机,包括钢轨、沿钢轨移动的端梁总成、悬挂于端梁总成下方并随端梁总成移动的主梁、以及沿主梁移动的起重小车,至少有三组端梁总成沿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至少有两组端梁总成分设在所述主梁的两端,至少有一组端梁总成设置在主梁的中部;所述端梁总成包括端梁主体、分设在端梁主体两端的移动小车、以及用于固定主梁的连接座,所述移动小车铰接在所述端梁主体上,使所述移动小车相对所述端梁主体沿移动方向单独转动,所述连接座铰接在所述端梁主体上,且沿移动方向相对所述端梁主体转动,所述主梁固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主梁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在上下方向相对转动,至少有一所述连接座固接在所述第一主梁的外端和所述第二主梁的外端,至少有一所述连接座固接在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主梁的铰接位置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梁的端部固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伸入至所述第二主梁端部外侧,并通过铰接轴使所述铰接板与所述第二主梁铰接,使,所述第一主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主梁的端部形成拼接缝,所述拼接缝位于所述铰接轴的靠近所述第一主梁端部的一侧,且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主梁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铰接轴的位置位于拼接缝的一侧,而不是现有技术中位于拼接缝处,这样增大了主梁端角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即增大转动半径,相比现有技术,当主梁转动相同的角度时,主梁另一端转动相同的距离更小,即当主梁另一端转动的距离相同时,本发明的主梁的转动角度更小,在拼接缝处,两条主梁的高度差更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的下端面均设有用供起重小车移动的轨道,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之间设有用于降低两轨道高度差的调整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调整装置包括铰接在位于第一主梁上的轨道端部的第一调整轨、铰接在位于第二主梁上的轨道端部第二调整轨、以及推动所述第一调整轨上下转动的第一液压缸和推动所述第二调整轨上下转动的第二液压缸,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整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主梁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二调整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主梁的端面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调整架和第二调整架,所述第一调整架铰接在所述第一主梁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调整架铰接在所述第二主梁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调整架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调整轨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调整架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调整轨上。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小车包括设置在钢轨左右两侧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内侧并沿钢轨移动的从动轮,所述安装板铰接在所述端梁主体上;至少有一所述移动小车上还设有行走轮、使位于左右两侧的行走轮保持同步转动的传动杆、以及驱动传动杆转动的电机,所述传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其两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杆同轴设置且与所述传动杆同步转动,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同轴设置的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轮为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其移动方向平行于移动小车的移动方向,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在所述从动轮移动时进行缓冲的缓冲件。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轮设有降低其转速的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腔的活塞、固接在活塞上随活塞同步移动的推杆以及连接在从动轮与推杆之间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偏心地铰接在所述从动轮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推杆上,使所述从动轮转动时通过所述连杆推动所述推杆与所述活塞移动,所述缸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活塞两侧空腔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控制通道内介质流速的控制阀。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主梁中间位置的端梁总成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端梁主体上并沿钢轨的两侧移动,所述导向轮的转动轴线垂直于从动轮或行走轮的转动轴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移动小车、连接座均与端梁主体铰接,主梁与端梁主体铰接以及多段主梁之间铰接,使起重机整体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因主梁扭转到导致卡死的风险,而且在从动轮设置了减速装置,能够使主梁从运动状态平稳地过渡到静止状态,减小了冲击,适用于大跨度、大负重悬挂起吊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端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小车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轨,2-端梁总成,21-端梁主体,22-移动小车,221-安装板,222-行走轮,223-从动轮,224-传动杆,225-驱动齿轮,226-从动齿轮,227-电机,228-减速装置,2281-缸体,2282-活塞,2283-推杆,2284-连杆,2285-通道,2286-控制阀,229-缓冲件,23-导向轮,24-连接座,3-主梁,31-第一主梁,32-第二主梁,33-铰接板,34-铰接轴,35-轨道,36a-第一调整架,36b-第二调整架,37a-第一液压缸,37b-第二液压缸,38a-第一调整轨,38b-第二调整轨,4-起重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支点悬挂起重机,包括钢轨1、沿钢轨1移动的端梁总成2、悬挂于端梁总成2下方并随端梁总成2移动的主梁3、以及沿主梁3移动的起重小车4,起重小车4上设置有电动葫芦。至少有三组端梁总成2沿主梁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至少有两组端梁总成2分设在所述主梁3的两端,至少有一组端梁总成2设置在主梁3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端梁总成2为三组,主梁3的两端各设置一组,主梁3的中部设置一组。

如图3所示,主梁3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梁31和第二主梁32,所述第一主梁31的端部固接有铰接板33,所述铰接板33伸入至所述第二主梁32端部外侧,并通过铰接轴34使所述铰接板33与所述第二主梁32铰接,使所述第一主梁31和所述第二主梁32在上下方向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主梁3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主梁32的端部形成拼接缝,所述拼接缝位于所述铰接轴34的靠近所述第一主梁31端部的一侧,且所述铰接轴34位于所述第二主梁32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铰接板33为对称设置的两块,所述铰接板33焊接在所述第一主梁31的两侧。铰接板33上设有安装所述铰接轴34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主梁31端部的外侧。通孔的直径为铰接轴34直径的1.5倍,使第一主梁31既可以相对铰接轴34转动,有可以在上下左右方向移动。

第一主梁31和所述第二主梁32的下端面均设有用供起重小车移动的轨道35,所述轨道35向两侧凸出于所述第一主梁31和所述第二主梁32的侧面。轨道3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主梁3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主梁32的宽度,且大于两块所述铰接板33的外侧面的距离。

第一主梁31和所述第二主梁32之间设有用于降低两轨道35高度差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铰接在位于第一主梁31上的轨道35端部的第一调整轨38a、铰接在位于第二主梁32上的轨道35端部第二调整轨38b、推动所述第一调整轨38a上下转动的第一液压缸37a和推动所述第二调整轨38b上下转动的第二液压缸37b,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液压缸37a和所述第二液压缸37b的支架。第一调整轨38a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主梁31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二调整轨38b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主梁32的端面齐平。支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调整架36a和第二调整架36b,所述第一调整架36a铰接在所述第一主梁31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调整架36b铰接在所述第二主梁32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液压缸37a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调整架36a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调整轨38a上;所述第二液压缸37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调整架36b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调整轨38b上。

如图4所示,端梁总成2包括端梁主体21、分设在端梁主体21两端的移动小车22、以及用于固定主梁的连接座24,所述移动小车22铰接在所述端梁主体21上,使所述移动小车22相对所述端梁主体21沿移动方向单独转动。其中一移动小车22为被动小车,另一移动小车22为主动小车,主动小车位于前进方向的前方,被动小车位于主动小车的后方。连接座24铰接在所述端梁主体21上,且位于前后移动小车22的中间位置,且沿移动方向相对所述端梁主体2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座24分别固接所述第一主梁31的外端和所述第二主梁32的外端,另一个连接座24固接在第一主梁31与所述第二主梁32的铰接位置处。

其中位于主梁中部的端梁总成2还设有导向轮23,而位于主梁3两端的端梁总成2部设置导向轮。导向轮23转动安装在端梁主体21上并位于钢轨1两侧的导向轮23,所述导向轮23的转动轴线垂直于从动轮223或行走轮222的转动轴线。钢轨1为工字钢,导向轮23沿工字钢的竖板移动,起重小车4沿工字钢的横板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移动小车22包括设置在钢轨左右两侧的安装板221、设置在安装板221内侧并沿钢轨移动的从动轮223,所述安装板221铰接在所述端梁主体21上。其中为主动小车的移动小车22上还设有行走轮222、使位于左右两侧的行走轮222保持同步转动的传动杆224、以及驱动传动杆224转动的电机227,所述传动杆224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21上,其两端设有驱动齿轮225,所述驱动齿轮225与所述传动杆224同轴设置且与所述传动杆224同步转动,所述行走轮222上设有同轴设置的从动齿轮226,所述驱动齿轮225与所述从动齿轮226啮合。

驱动齿轮225的中心设花键孔,所述传动杆224设有与所述花键孔相配合的花键。从动齿轮226设置在所述行走轮222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安装板221与所述行走轮222之间。从动齿轮226的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行走轮222的之间,以限制行走轮222沿轴向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行走轮222与所述从动轮223沿移动小车22前进方向前后分布,所述从动轮223位于所述行走轮222的后方。从动轮223为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21上,其移动方向平行于移动小车22的移动方向,所述安装板221上设有在所述从动轮223移动时进行缓冲的缓冲件229,缓冲件229为弹簧。安装板221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接有用于安装所述从动轮223的滑座,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滑座与所述滑槽之间。

如图5和图7所示,从动轮223设有降低其转速的减速装置228,减速装置228包括缸体2281、设置在缸体2281内腔的活塞2282、固接在活塞2282上随活塞2282同步移动的推杆2283以及连接在从动轮223与推杆2283之间的连杆2284,所述连杆2284的一端偏心地铰接在所述从动轮223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推杆2283上,使所述从动轮223转动时通过所述连杆2284推动所述推杆2283与所述活塞2282移动,所述缸体2281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活塞2282两侧空腔的通道2285,所述通道2285上设有控制通道2285内介质流速的控制阀2286。当控制阀2286使通道2285变窄时,介质通过通道2285的速度变慢,使的活塞的移动速度变慢,从而使从动轮223变慢,实现移动小车22减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