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折叠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46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式折叠升降机。



背景技术:

在如今社会,随着工业社会的持续深入,大部分生产厂商都是利用工厂来实现生产的,但工厂的设立都是建立在单层且高度较高的前提下设计的,此种环境下,大部分的照明灯线路都会设置在天花板下,而这种环境下的线路布局或者灯光设置都是略有复杂的。因此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电路故障或者灯管故障问题,而此种环境下人一般不容易上去维修,因此此种环境下就需要一种升降装置来进行维修。

虽然现在社会已经有多种升降装置,但现有的此种装置在某种程度上仍有所不足,首先就是现有的设备大多是垂直电动升降装置设计,此种设计大多是利用电动来实现的,且要进行电路连接采用工作,这就造成在工作区域断电时就无法工作,其次是现有的此类设备的升降杆大多是结构刚度不是很强的材料制成,这就造成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最后是现有的设备现有的设备的移动轮大多是直接用刚构制成或者充气轮制成,这使得轮子容易造成爆胎或者移动不便,对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折叠升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折叠升降机,包括护栏、站立板、升降杆、连接轴承、推动杆、升降开关、底座板、导轨、推升车、驱动装置、电瓶、移动把手和移动轮,所述护栏与站立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站立板下侧通过轴承与升降杆连接,所述升降杆通过连接轴承交叉连接,且升降杆与推动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轴承套设在升降杆的中间,所述推动杆分别连接升降杆和推升车,所述升降开关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底座板的下侧安装有移动轮,且底座板的侧面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侧套设有推升车,所述推升车与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连接,且推升车通过轴承连接推动杆,所述驱动装置与底座板通过螺栓固定,且驱动装置上侧安装有电瓶,所述电瓶的右侧设置有移动把手,且电瓶的侧面固定有升降开关。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采用合金钢制成,且升降杆之间相互交叉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动杆与升降杆之间交叉连接,且推动杆的倾斜角度为0-120度。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的内部自带有制动系统,且移动轮采用非充气橡胶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捷式折叠升降机,采用折叠升降的原理,利用升降杆支架的交叉角度的变化使得站立板上升,其次是该设备的升降杆和推动杆采用强度更高的合金钢制成,有效增强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后是该设备的移动轮采用非充气橡胶制成,避免了轮胎的爆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栏,2、站立板,3、升降杆,4、连接轴承,5、推动杆,6、升降开关,7、底座板,8、导轨,9、推升车,10、驱动装置,11、电瓶,12、移动把手,13、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折叠升降机,包括护栏1、站立板2、升降杆3、连接轴承4、推动杆5、升降开关6、底座板7、导轨8、推升车9、驱动装置10、电瓶11、移动把手12和移动轮13,护栏1与站立板2通过固定螺栓连接,站立板2下侧通过轴承与升降杆3连接,升降杆3通过连接轴承4交叉连接,且升降杆3与推动杆5通过轴承连接,升降杆3采用合金钢制成,且升降杆3之间相互交叉连接,连接轴承4套设在升降杆3的中间,推动杆5分别连接升降杆3和推升车9,推动杆5与升降杆3之间交叉连接,且推动杆5的倾斜角度为0-120度,升降开关6与驱动装置10电性连接,底座板7的下侧安装有移动轮13,且底座板7的侧面开设有导轨8,导轨8的外侧套设有推升车9,推升车9与驱动装置10通过传动轴连接,且推升车9通过轴承连接推动杆5,驱动装置10与底座板7通过螺栓固定,且驱动装置10上侧安装有电瓶11,电瓶11的右侧设置有移动把手12,且电瓶11的侧面固定有升降开关6,移动轮13的内部自带有制动系统,且移动轮13采用非充气橡胶制成。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捷式折叠升降机时,先将该设备通过移动轮13移动到工作区域,移动到工作区域后,通过移动轮13的自动制动装置将该设备进行固定,然后人上到站立板2上,通过操纵升降开关6来启动该设备,使得驱动装置10驱动推升车9向右移动,以带动推动杆5之间的角度改变,最终使得该设备的站立板2上升,从而使人到达工作高度,整个过程即完成一次该设备的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