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锁气的气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1140阅读:14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柱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锁气的气阀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气柱袋的生成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气阀结构,现有技术中的气阀结构在充气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受用户喜爱与好评,但是在使用完暂时不使用时无法放气重新收纳,这个时候气柱袋就非常占用空间,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充气同时也能放气,并且在放气以后能够很好的收纳的气阀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充气、也方便放气的自动锁气的气阀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锁气的气阀结构,包括上膜和下膜,所述上膜和下膜之间形成一条进气道和多个气柱,每个所述气柱均通过止回阀装置与进气道连通,所述止回阀装置由第一气阀膜、第二气阀膜、第三气阀膜依次叠置在一起组成,其中第一气阀膜上部与第二气阀膜接触面上设置有耐热印刷,所述止回阀装置还包括放气片,所述放气片上端穿设在所述进气道中,所述放气片下端穿设在第一气阀膜和第二气阀膜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放气片上端均与同一个横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上端还设置有一条与所述进气道平行设置的横片安装道,所述横片设置在所述横片安装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放气片上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上端与所述进气道连通,所述导气槽下端与所述第一气阀膜和第二气阀膜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放气片下端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下端截止在所述放气片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气阀膜和第二气阀膜之间设置放气片,并且放气片的上端穿设在所述进气道中,其下端穿设在第一气阀膜和第二气阀膜之间。在使用时,对气柱袋充气,气体从进气道进入,通过每个止回阀装置进入每个气柱,当气柱充满以后,气柱内的压力大于进气道中的压力,气柱中的气体将第一气阀膜、第二气阀膜、第三气阀膜依次叠置压紧在上膜或下膜内表面,起到止回阀的作用,在需要放气时,将进气道处的薄膜向气柱方向按压,放气片从第一气阀膜、第二气阀膜之间穿入至气柱中,气柱中的气体沿放气片与气阀膜之间缝隙回流至进气道中,然后从进气道中逸出,从而实现对气柱中气体放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向气柱中充气,并且充气以后能够起到止回阀的作用,而且在不需要使用气柱袋时可以将气柱袋中的气体放尽后存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锁气的气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止回阀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止回阀装置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放气片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锁气的气阀结构,包括上膜1和下膜2,所述上膜1和下膜2之间形成一条进气道3和多个气柱4,每个所述气柱4均通过止回阀装置5与进气道3连通,所述止回阀装置5由第一气阀膜51、第二气阀膜52、第三气阀膜53依次叠置在一起组成,其中第一气阀膜51上部与第二气阀膜52接触面上设置有耐热印刷54,所述止回阀装置5还包括放气片55,所述放气片55上端穿设在所述进气道3中,所述放气片55下端穿设在第一气阀膜51和第二气阀膜52之间。通过在第一气阀膜51和第二气阀膜52之间设置放气片55,并且放气片55的上端穿设在所述进气道3中,其下端穿设在第一气阀膜51和第二气阀膜52之间。在使用时,对气柱袋充气,气体从进气道3进入,通过每个止回阀装置5进入每个气柱4,当气柱4充满以后,气柱4内的压力大于进气道3中的压力,气柱4中的气体将第一气阀膜51、第二气阀膜52、第三气阀膜53依次叠置压紧在上膜1或下膜2内表面,起到止回阀的作用,在需要放气时,将进气道3处的薄膜向气柱4方向按压,放气片55从第一气阀膜51、第二气阀膜52之间穿入至气柱4中,气柱4中的气体沿放气片55与气阀膜之间缝隙回流至进气道3中,然后从进气道3中逸出,从而实现对气柱4中气体放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向气柱4中充气,并且充气以后能够起到止回阀的作用,而且在不需要使用气柱袋时可以将气柱袋中的气体放尽后存放。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放气片55上端均与同一个横片56连接。通过按压横片56可以方便的将每个气柱4对应的放气片55按压,适合对每个气柱4整体放气。进气道3上端还设置有一条与进气道3平行设置的横片安装道6,横片56设置在横片安装道6中。通过将横片固定在横片安装道6中,方便对横片56和放气片55定位,在对气柱袋重新充气时,进气道3首先充气,充气时进气道扩张,能够自动将放气片55从气柱4中自动抽出。

参阅图4所示,放气片55上开设有导气槽57,导气槽57上端与进气道3连通,导气槽57下端与第一气阀膜51和第二气阀膜52之间连通。通过设置导气槽57,可以方便将气柱4中的气体引导至进气道3中。放气片55下端为圆弧形。放气片55沿气阀膜移动时,不会扎破气阀膜。为了进一步防止放气片55端部出现尖锐处,导气槽57下端截止在放气片55侧壁上。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