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62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相机镜头或者摄像镜头的组装过程中,一般镜头为圆柱形,在之前的生产过程中,圆柱侧面上会形成环形缝隙,为了防止后续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水汽通过环形缝隙进入镜头内,从而污染摄像芯片,因此需要将该环形缝隙进行密封。

现有的密封技术,即在环形缝隙上套设密封圈,密封圈也即O型圈,为环形,是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目前由于相机镜头或者摄像镜头尺寸逐渐减小,密封圈的尺寸也逐渐减小。在密封圈组装过程中,密封圈是固定在如图1所示的包装膜上的,这种包装膜一般为透明膜20,该透明膜20为矩形,该透明膜20中部设置排成列的长条孔21,每个长条孔21为矩形,相邻的两个矩形的宽相对,长与透明膜20的长平行,密封圈10则粘在相邻两个长条孔21之间,且密封圈10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长条孔21内,在安装密封圈10时,一般使用人工用镊子将密封圈10从透明膜20上撕下,然后仍然使用镊子将密封圈10撑开,套在镜头上,由于现在人工成本上升,这种人工操作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成本,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机械代替人工将密封圈10从包装膜撕离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用于使固定在包装膜上的密封圈和包装膜分离,包括:

一吸附组件,具有朝向下方的吸附板,用于吸附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

一密封圈撑开组件,具有朝向上方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若干组撑板组,每组撑板组具有若干个相互对称的撑板,所述面板下方设置撑板移动导轨,所述撑板在所述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

一导轨,延伸至密封圈撑开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在所述导轨上移动至与所述面板相对,所述吸附组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撑板将所述密封圈撑开,所述吸附组件将所述包装膜吸附并撤离。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内设置一条孔,所述撑板组皆设置在所述条孔内,所述撑板移动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条孔的长度方向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内每个所述撑板还连接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撑板在所述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所述驱动机构还驱动所述撑板在垂直于所述面板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撑板在垂直于所述面板上移动行程为所述撑板高于所述面板至低于所述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撑开组件设置有两组,一组为预撑开组件,另一组为二次撑开组件,所述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与所述二次撑开组件的面板相对,所述吸附组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放置在所述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在所述导轨上移动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放置在所述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上,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对应设置撤离导轨,所述撤离导轨从所述密封圈撑开组件延伸至包装膜回收处,所述二次撑开组件将所述密封圈撑开并移走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沿所述撤离导轨移动并将与密封圈分离的包装膜吸附并撤离。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对称设置若干个凸起,所述吸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板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气密孔,所述吸附组件内设置有气管与所述气密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板与所述吸附组件螺栓连接,所述吸附板上设置了若干个沉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沉孔内。

作为优选,还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包装膜的料盒,所述导轨从所述料盒处延伸至所述密封圈撑开组件处,所述料盒顶端设置一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的宽度等于所述密封圈包装膜的宽度,长度大于所述吸附板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上还设置有一红外传感器,所述料盒侧面设置一侧面开口,所述吸附组件移动至所述料盒处,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所述侧面开口对所述料盒内最顶部的所述密封圈包装膜所在的高度进行扫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其包括用于吸附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的吸附组件、用于将密封圈在包装膜上直接撑开的密封圈撑开组件以及供吸附组件移动的导轨,在使用时,吸附组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吸附并沿着导轨移动到密封圈撑开组件上,密封圈撑开组件上的撑板将密封圈撑开,密封圈由于撑开变形,破坏了密封圈与包装膜之间粘性,密封圈则与包装膜分离,然后使用吸附组件将被分离后的包装膜吸附,并移走。因此使用这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无需使用人工操作,即可自动将两者分离,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密封圈透明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吸附板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吸附组件与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和图6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吸附组件将包装膜放置在密封圈撑开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密封圈撑开组件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密封圈与包装膜分离后待撑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吸附组件与密封圈撑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中:10-密封圈、20-透明膜、21-长条孔;

图2-10中:100-吸附组件、110-吸附板、111-气密孔、112-固定孔、113-沉孔、114-螺栓、115-长孔、200-料盒、210-顶部开口、220-侧面开口、300-密封圈撑开组件、310-撑板、320-面板、330-条孔、340-凸起、400-密封圈、500-包装膜、510-圆孔、60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包括:

一吸附组件100、一密封圈撑开组件300以及供吸附组件100移动的导轨600。

具体地,吸附组件100具有朝向下方的吸附板110,用于吸附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请参照图2,吸附板110的宽度和长度皆与图9中包装膜500的长度与宽度相配合,一般也为矩形,吸附板110的形状也与包装膜500契合,在吸附板110中部设置与包装膜500上的长条孔以及密封圈400对应的长孔115,在长孔115两侧对称设置气密孔1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侧设置了六个气密孔111,该气密孔111与吸附组件100内的气管连接,当吸附板110板面与包装膜500接触时,气管内收真空,使得气密孔111与气管内形成负压,从而可将包装膜500吸附在吸附板110上。吸附板110与吸附组件100通过若干个对称设置的螺栓114连接,为了避免螺栓114顶部对吸附造成影响,在吸附板110上设置了若干个沉孔113,则螺栓114的顶部分别位于沉孔113内,也就是说螺栓114的顶部皆位于吸附板110内,不超出吸附板110外,从而使得吸附板110在吸附包装膜500后,包装膜500能够平整地吸附在吸附板110上。

密封圈撑开组件300中,具有朝向上方的面板320,该面板320为矩形,所述面板320中部设置一条孔330,条孔330的长度方向与面板320的长度方向平行,条孔330内设置若干组撑板组,每组撑板组具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撑板310,所述面板320下方设置撑板移动导轨(未图示),所述撑板310在所述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该撑板移动导轨与条孔330长度方向平行,因此撑板310可沿着撑板移动导轨在条孔330内移动,此外在密封圈撑开组件300内,每个撑板310还连接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机构可驱动每个撑板310在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还可驱动每个撑板310在垂直于面板320的方向上移动,可驱动撑板310收缩至高度低于面板320也可以驱动撑板310向上移动至顶端高度高于面板320。请参照图7和图8,当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放置在面板320上,包装膜500中间具有密封圈400的一列与条孔330内对应,撑板310从高度低于面板320向上移动穿过密封圈400至顶端高度高于面板320,然后将撑板310在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撑板310在平行于条孔33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将密封圈400撑开,密封圈400在撑开的同时,则与包装膜500不再粘接,则吸附板110可将包装膜500吸附撤走,密封圈400与包装膜500分离。

请参照图9,为了使得每个密封圈400在放置时能够与每个撑板组位置对准,在面板320的条孔330周围对称设置若干个凸起340,对应地,在吸附板110上设置若干个与凸起340对应的固定孔112,同时包装膜500上设置若干个与凸起340对应的圆孔510,当吸附板110将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吸附并放置在面板320上时,当所有凸起340穿过对应的圆孔510,进入吸附板110上对应的固定孔112内时,每个密封圈400皆与各自对应的撑板组位置对准。

导轨600,请参照图10,位于料盒200和密封圈撑开组件300的上方,从料盒200延伸至密封圈撑开组件300,所述吸附组件100在所述导轨600上移动至与所述面板320相对,即吸附板110与面板320相对,所述吸附组件100将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放置在所述面板320上,所述撑板310将所述密封圈400撑开,所述吸附组件100将所述包装膜500吸附并撤离,使所述密封圈400与所述包装膜500分离。

较佳地,设置一料盒200,用于盛放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请参照图3,料盒200为一长方体,长方体顶部设置一顶部开口210,顶部开口210的宽度与包装膜500的宽度相近,长度略长于包装膜500,将若干个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放在料盒200内,吸附板110从顶部开口210进入料盒200内吸附一张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后,沿着导轨600移送至密封圈撑开组件300的面板320上,然后待该片包装膜500与密封圈400分离后,吸附组件100将包装膜500吸附并撤离。

为了便于管理,在吸附组件100上设置一红外传感器(未图示),在料盒200侧面设置一侧面开口220,该侧面开口220的高度等于料盒200的高度,当吸附组件100的吸附板110进入顶部开口210时,吸附组件100上的红外传感器位于侧面开口220处,其通过侧面开口220感应料盒200内的物体,并从下向上扫描,当扫描至某一高度发现没有物体时,红外传感器便发出信号,吸附组件100则通过顶部开口210进入料盒200内直至吸附板110到达该高度,将最表层的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吸附。

在料盒200内,为了防止相邻的包装膜500之间产生静电,相互吸附,则每两个相邻的包装膜500之间便放置一张隔离纸,一般包装膜500皆为透明,隔离纸选用有色离型纸,当吸附板110在吸附包装膜500时,为了防止其吸附错误,将隔离纸吸附放置在面板320上,在吸附组件100上设置光纤传感器,该光纤传感器可以辨别吸附板110吸附的纸张的颜色,若该颜色不是透明色,则在导轨600移动的中途,对气管放气,使得气密孔111失去吸附力,将隔离纸丢弃。

上述的红外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皆为现有技术中具有上述功能的常见配置,在此不赘述。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包装膜剥离结构剥离包装膜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请参照图2与图3,首先在料盒200中放置一叠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每两个包装膜500之间使用有色离型纸隔离,防止相邻两个包装膜500因为静电发生粘连,吸附组件100移动至料盒200上,吸附组件100上的红外传感器通过侧面开口220感知料盒200内最表面一层的包装膜500的高度,然后向吸附组件100发出信号,则吸附板110从顶部开口210进入料盒200内相应的高度,吸附最表面一层的纸张;

步骤二:吸附板110吸附最表面一层的纸张后沿着导轨600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附组件100的光纤传感器感知吸附板110吸附的纸张的颜色,如果是有色,则在移动途中,气管充气,使得气密孔111失去吸附力,有色离型纸则掉落,较佳地,可以在吸附组件100移动到指定地点对气管充气,在该地点放置离型纸收集箱,使得有色离型纸掉落至该离型纸收集箱中;若感知吸附板110吸附的纸张为透明的,则判定为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吸附板110将该包装膜500移动至密封圈撑开组件300的面板320上,请参照图4至图6,吸附板110在将包装膜500移动至面板320上时,确保面板320上的凸起340穿过包装膜500的圆孔510然后进入吸附板110的固定孔112内,则包装膜500上的每一个密封圈400与面板320上的每一个撑板组皆对准,在放置时,包装膜500与面板320接触,而密封圈400位于包装膜500靠近面板320的一面,也就是说该密封圈400与面板320接触;

步骤三:吸附板110上移,面板320内每一个撑板组的撑板310皆已穿过密封圈400伸至高度高于面板320,然后每个撑板310沿撑开移动导轨移动,将每个密封圈400撑开,则密封圈400在撑开过程中与包装膜500的粘接消失,密封圈400由于被撑板310撑开,则暂时被固定在撑板组上,然后吸附板110向下移动,对包装膜500进行吸附,并撤离,将已与密封圈400剥离的包装膜500丢弃。

因此使用这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无需使用人工操作,即可自动将两者分离,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设置了两组吸附组件和两组密封圈撑开组件,两组密封圈撑开组件分别为预撑开组件和二次撑开组件,这两者结构皆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密封圈撑开组件300的结构相同,且两者的面板相对,预撑开组件的面板向上,二次撑开组件的面板向下,两组吸附组件分别为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第一吸附组件沿着实施例一中的导轨600移动,从料盒200内吸附固定有密封圈400的包装膜500,将其放置在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上,放置时将密封圈400朝上不与面板接触,包装膜500朝下与预撑开组件的面板接触,预撑开组件的撑板穿过包装膜500上的长条孔,将密封圈400一次撑开,二次撑开组件靠近预撑开组件,将密封圈400作二次撑开并移走使得密封圈400与包装膜500分离,此时包装膜500仍在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上,第二吸附组件所对应的导轨为撤离导轨(未图示),该撤离导轨从预撑开组件延伸至包装膜丢弃处或者包装膜回收处,则第二吸附组件在撤离导轨上移动,从预撑开组件的面上班将包装膜500吸附并撤离,在包装膜丢弃处或者包装膜回收处将包装膜丢入。

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吸附组件100完全相同,仅仅是两者所在的导轨不同。这样使得包装膜丢弃处或者包装膜回收处可灵活设置,可增大其与料盒200之间的位置,防止已经使用过的包装膜500与料盒200中仍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500混合,减少工作过程中错误的发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