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8995阅读:1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皮带机驱动装置一般都设置有两个涨紧轮和连接两个涨紧轮的连接皮带,其中一个涨紧轮通过移动以调节两个涨紧轮之间的行程(专利号:03220115.X,实用新型名称为皮带涨紧器的专利以及专利号:201020046831.X,实用新型名称为皮带涨紧装置的专利),所述控制皮带的涨紧程度,但是控制单个涨紧轮移动,速度慢,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解决皮带机驱动装置调节涨紧轮行程长,操作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机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两个涨紧轮、导向座和齿轮;所述两个涨紧轮均设置有一个导向块,所述涨紧轮通过导向块在壳体上横向移动,所述齿轮和导向座均位于两个涨紧轮之间,所述齿轮安装在壳体上并可轴向旋转,所述涨紧轮朝导向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横向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均横向穿过导向座,所述螺纹杆位于齿轮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与螺纹杆连接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传动;其中一个涨紧轮的螺纹杆旋接有两个螺母,所述螺母分别设置在导向座的左右两侧。

上述的皮带机驱动装置中,所述齿条的顶部设置有矩形槽,所述螺纹杆的一部分内嵌在矩形槽内并与其焊接。

上述的皮带机驱动装置中,所述齿条包含有螺钉和分别位于螺纹杆上下两侧的顶盖与底座;所述顶盖的下端和底座的上端均设置有矩形槽,所述螺纹杆设置有一个环形,所述顶盖的矩形槽和底座的矩形槽设置在矩形槽内,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与有齿轮啮合传动的齿牙,所述螺钉穿过顶盖后与底座螺纹连接。

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涨紧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涨紧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且驱动机构和涨紧机构相互传动连接。

还包括一个电机,所述电机控制齿轮旋转。

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横向的腰型孔,所述导向块的一端插接在腰型孔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机驱动装置,可以同时带动两个涨紧轮可以朝内或者朝外移动,从而缩短了调节的行程,实际行程为原来行程的一半,而且通过齿轮调节的方式,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机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中螺纹杆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涨紧轮、3为导向座、4为齿轮、5为导向块、6 为螺纹杆、7为齿条、8为螺母、9为螺钉、10为顶盖、11为底座、 12为环槽、13为驱动机构、14为涨紧机构、15为电机、16为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一种皮带机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两个涨紧轮2、导向座3和齿轮4;所述两个涨紧轮2均设置有一个导向块5,所述涨紧轮2通过导向块5在壳体1上横向移动,所述齿轮4和导向座3均位于两个涨紧轮2之间,所述齿轮4安装在壳体1上并可轴向旋转,所述涨紧轮2朝导向座3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横向的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均横向穿过导向座3,所述螺纹杆6位于齿轮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与螺纹杆6连接的齿条7,所述齿条7与齿轮4啮合传动;其中一个涨紧轮2的螺纹杆6旋接有两个螺母8,所述螺母8分别设置在导向座3的左右两侧。

具体的说,还包括驱动机构13和涨紧机构14;所述驱动机构13 和涨紧机构14安装在壳体1内,且驱动机构13和涨紧机构14相互传动连接。

具体的说,还包括一个电机15,所述电机15控制齿轮4旋转。

所述壳体1设置有两个横向的腰型孔16,所述导向块5的一端插接在腰型孔16内。

工作过程:首先松开导向座3两侧的螺母,然后控制电机旋转,电机在旋转的同时带动齿轮4旋转,所述齿轮4通过与齿条的啮合传动,同时控制两个涨紧轮2向内或者向外旋转,当移动到一定的角度后,通过旋转螺母,将螺母8与导向座3接触从而固定涨紧轮2的移动距离,即可调节行程,而且通过两个涨紧轮2同时移动,来缩短行程,操作更加方便。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齿条7的顶部设置有矩形槽,所述螺纹杆6的一部分内嵌在矩形槽内并与其焊接。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齿条包含有螺钉9和分别位于螺纹杆6上下两侧的顶盖10与底座11;所述顶盖10的下端和底座11 的上端均设置有矩形槽,所述螺纹杆6设置有一个内环为矩形的环槽12,所述顶盖10的矩形槽和底座11的矩形槽设置在螺纹杆6的环槽12 内,所述底座11的底部设置与有齿轮啮合传动的齿牙,所述螺钉穿过顶盖后与底座11螺纹连接,连接非常牢固,方便更换齿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