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544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是指运送工作人员和使用器材到现场并进行空中作业的专用车辆。

目前,公告号为CN2012361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绝缘高空作业车智能控制系统和高空作业车。这种绝缘高空作业车智能控制系统和高空作业车结构简单,在需要对建筑物的外壁进行作业时,工人站在绝缘斗上,距离车架的垂直距离较远,高空的风较大,绝缘斗容易发生较大震动,工人不易在绝缘斗上站稳,从而容易使工人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使支撑板不易发生较大震动,使工人便于站稳,达到不易使工人发生意外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边沿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板沿自身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多个支撑管,所述的支撑管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真空吸盘,所述的支撑管上滑动连接有塞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的蜗轮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的联动杆,所述的联动杆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架将支撑板输送到高空,将驱动杆转动,使驱动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联动杆沿着长度方向移动,使支撑管随着联动杆的移动而移动,将真空吸盘随着支撑管的移动而与建筑物的外壁抵触,并且吸附在建筑物的外壁上,通过支撑管和车架对支撑板支撑,即可使支撑板能够放置稳定,工人站在支撑板上不易发生意外;将塞板往远离支撑管的方向移动,将外部的空气可以从支撑管进入到真空吸盘中,便于将真空吸盘与建筑物分离,不易对建筑物的表面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联动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铰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远离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管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撑管、连接杆以及联动杆形成一个连杆机构,在将联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多个连接杆同时发生移动,继而能够同时推动所有的支撑管同时移动,使真空吸盘与建筑物的外壁抵触,有效提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管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联动杆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真空吸盘与建筑物的外壁抵触之后,将通过第一弹性件的伸缩作用,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使连接杆不易折断,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盘,所述的第二连接部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连接盘抵触的连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较大时,支撑板沿着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移动,拉动第二连接部往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使连接盘和连接环抵触,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定位,使得第一连接部不易与第二连接部分离,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管上铰接有踏板,所述的踏板的一端固定有滑杆,所述的滑杆远离踏板的一端沿塞板的宽度方向与塞板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踩踏踏板,使滑杆移动的同时与塞板产生相对滑动,便于将塞板与支撑管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踏板远离滑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支撑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与踏板发生接触时,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能够将塞板插在支撑管上,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塞板的外壁上固定有密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块的设置,能够增加塞板与支撑管之间的密封性,使真空吸盘与建筑物的外壁的连接更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塞板背对支撑板的一侧固定有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起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人踩踏塞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驱动杆转动,使驱动杆带动蜗轮转动,通过蜗轮带动联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使联动杆带动第二连接部发生移动,使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弹性件带动第一连接部发生移动,将第一连接部推动支撑管发生移动,继而使支撑管推动真空吸盘发生移动,使真空吸盘与建筑物的外壁抵触并吸附在建筑物的外壁上,从而使支撑板不易因风而发生剧烈震动,使得工人可以在支撑板上平稳站立,不易使工人发生意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体现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驱动杆和蜗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为体现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11、竖杆;12、围环;2、支撑板;21、支撑座;31、蜗轮;311、环形凹槽;32、驱动杆;33、把手;34、搭扣;35、联动杆;41、引导座;42、限位栓;43、限位槽;5、连接杆;51、第一连接部;52、第一弹性件;53、第二连接部;54、连接盘;55、连接环;61、支撑管;62、真空吸盘;621、连接孔;63、安装座;64、螺丝;65、引导槽;71、放置槽;72、塞板;73、密封块;81、连接板;82、踏板;83、滑杆;84、第二弹性件;9、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包括呈长方体设置的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一侧与车架铰接。

在支撑板2的边沿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架1,支撑架1包括一体化设置的多个竖杆11和一个围环12,竖杆11呈圆柱形,竖直放置并且焊接在支撑板2上。使支撑架1和支撑板2围成用于工人行走的活动区。

在支撑板2上固定有呈长方体的支撑座21,在支撑座21中开设有容纳腔(图中未示出)。在容纳腔内转动连接有一个蜗轮31,蜗轮31竖直放置(见图5)。驱动杆32为蜗杆,呈长条状,将驱动杆32竖直放置并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上。将驱动杆32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于该支撑座21上,使驱动杆32的下端和蜗轮31啮合(见图5),上端一体化设置有一个把手33。把手33呈环形。

如图5所示,在蜗轮31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1。环形凹槽311与蜗轮31同轴设置。支撑座21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两个呈L形的搭扣34(见图2和图5),将搭扣34远离支撑座21的一端置于上述环形凹槽311中,对蜗轮31支撑。

在蜗轮3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联动杆35为螺杆,将联动杆35与蜗轮31的内壁螺纹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撑板2上固定有呈长方体设置的引导座41,将联动杆35穿过并滑动连接于引导座41上,在引导座41上螺纹连接有限位栓42,在联动杆35的外壁上开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限位槽43,限位槽43的长度方向与联动杆35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将限位栓42置于限位槽43中。

如图2和图6所示,在联动杆35的外壁上铰接有三个连接杆5。每个连接杆5包括一个第一连接部51、一个第一弹性件52以及一个第二连接部53。第二连接部53为圆筒状的套管,第一连接部51呈长条状,第一弹性件52为弹簧。将第二连接部53的一端铰接于上述联动杆35的外壁上。将第一连接部51穿设于第二连接部53中,将第一弹性件5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53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51的外壁固定连接。

在第一连接部51靠近第二连接部53的一端一体化设置有连接盘54。连接盘54呈圆柱形,连接盘54的外壁与第二连接部53的内壁滑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部53的开口处一体化设置有连接环55,连接环55呈圆环状,将连接环55与连接盘54抵触,对第一连接部51限位。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3、连接盘54和连接环55均同轴设置。

在第一连接部51远离第二连接部53的一端固定有一个支撑管61。支撑管61由不锈钢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支撑管61远离第一连接部51的一端固定有一个真空吸盘62。在真空吸盘62上开设有连接孔621,将连接孔621与支撑管61的内壁连通。在支撑板2上固定有三个安装座63。将第二连接部53穿设于安装座63中,并且与安装座63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53的外壁上开设有引导槽65,截面为长方形的引导槽6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部53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安装座63上螺纹连接有螺丝64,将螺丝64的端部置于引导槽65中。

在支撑管6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放置槽71(见图6)。塞板72的横截面呈梯形设置。将塞板72嵌设于放置槽71中。在塞板72的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块73,密封块7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并且采用橡胶制成,在塞板72嵌设于放置槽71中之后能够提升密封性。

在支撑管61的外壁上固定有截面呈三角形的连接板81,连接板81通过销轴铰接有一个踏板82。踏板82呈长方体设置。在踏板82上一体化设置有滑杆83。滑杆83呈圆柱形设置。在塞板7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塞板72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将滑杆83远离踏板82的一端置于该滑槽中。

滑杆83到铰链的距离小于踏板82远离滑杆83一端到铰链的距离。在踏板82远离滑杆83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弹性件84,第二弹性件84为弹簧,将第二弹性件84远离踏板8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管61的外壁上。

在塞板72背对支撑管61的一端固定有多个橡胶制成的防滑凸起9,这些防滑凸起9沿着塞板72背对支撑管61的一侧均匀分布。

综上所述,工人站在支撑板2上,转动把手33,通过把手33带动驱动杆32转动,使驱动杆32带动蜗轮31转动,通过螺纹的推动和限位栓42的导向作用,将螺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螺杆、连接杆5以及支撑管61形成一个连杆机构,在螺杆移动的同时,使连接杆5发生位移,继而使连接杆5推动支撑管61往靠近真空吸盘62的方向移动,将真空吸盘62吸附在建筑物的外壁上;通过支撑管61和车架对支撑板2的支撑,能够将支撑板2放置稳定,使支撑板2不易因大风而发生剧烈震动,使工人不易发生意外;将需要将真空吸盘62与建筑物的外壁分离时,工人用脚踩踏踏板82远离滑杆83的一端,使滑杆83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使滑杆83带动塞板72往远离支撑管61的方向移动,使空气可以进入到支撑管61和真空吸盘62中,使真空吸盘62内部的气压等于大气压,从而能够便于将真空吸盘62与建筑物分离。工人的脚与踏板82分离之后,通过第二弹性件84的弹力作用,将踏板82、塞板72复位,再踩踏塞板72,将塞板72嵌设于支撑管61上,实现密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