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粮食混合管道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76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粮食混合管道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粮食混合管道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配制米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大米产品。通过将不同营养、不同口感的大米混合,实现不同大米理化性能互补,从而提高大米的营养,改善大米的口感。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较大,通过配制米提高普通大米的营养,改良普通大米的口感,是一种方便易行、利国利民的措施。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制备配制米的过程中,混合两种大米时,不同的大米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传输至混合管3混合,混合管3导通进仓管4,通过进仓管4流入粮仓内。

由于在传输的过程中高度落差较大,大米具有较大的动能及冲击力,大米之间的碰撞及大米与管壁的碰撞容易使得大米破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粮食混合管道的缓冲装置,达到缓冲大米流速及动能,减少大米碰撞破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粮食混合管道的缓冲装置,包括混合管、传输不同大米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导通至混合管实现不同大米的混合,所述混合管上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连接于混合管的外管、外管内设有用于缓冲大米的缓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大米经由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传输至混合管,实现不同大米的混合,混合后的大米流入缓冲装置,缓冲组件对大米起缓冲作用,有效地减少因大米速度及动能太大导致大米与管壁碰撞造成大米破碎。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块相向设置的固定板、两块相向设置且转动转接于两固定板之间的转动板,缓冲组件中心线与外管中心线平齐以实现大米落入缓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后的大米落入至缓冲组件,固定板及转动板均对大米起缓冲作用,降低大米地下落速度及动能,有效地减少大米碰撞破碎。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倾斜设置,倾斜锐角度为30-8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板倾斜设置,大米落在转动板被减速减小碰撞力,大米在转动板由于自身及流速沿转动板下滑;转动板倾斜锐角度为30-80度,既保证缓冲效果,同时保证在缓冲组件内的出料速度不会太慢。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转动板背离外管的端面设有用于缓冲及减小碰撞力的具有弹性的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后的大米落在缓冲垫上,缓冲垫对大米起缓冲减速作用;由于缓冲垫具有弹性,有效地减小大米与转动板的碰撞力,减少碰撞破碎。

优选的,所述两个固定板间设有连接轴,所述转动板转动于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一端固定于转动板、另一端固定于连接轴的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复位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连接可转动,由于转动板倾斜设置,缓冲组件的出口小于缓冲组件的入口,缓冲组件内大米逐渐堆积,当大米较多时挤压转动板转动,使出口增大加快流出速度,减少碰撞破碎的同时保证传输速率;转动板转动时,扭簧产生形变,当缓冲组件内大米减少至不多时,扭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转动板转动复位,保证缓冲效果有效减少大米碰撞破碎。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及转动板端部设有用于限制转动板转动角度的限位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座对转动板转动角度起限制作用,防止转动板转动角度过大,同时避免转动复位时超过原始设定角度,保证缓冲组件的缓冲效果,有效地减少大米碰撞破碎。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限位座朝向外管内壁的端面设有用于支撑固定的光滑的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限位座通过支撑柱支撑固定在外管内,支撑柱表面光滑,有效地避免大米存留在支撑柱上导致变质浪费。

优选的,所述外管通过卡扣组件连接固定于混合管,卡扣组件包括混合管连接端部设有的凸环、外管连接端设有的安装环及紧固凸环与安装环的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管连接端设有凸环,外管连接端设有安装环,安装固定外管时,卡箍卡紧凸环与安装环,实现外管安装固定与混合管,大米流入外管内的缓冲组件,缓冲降低大米流速及动能,减小大米碰撞破碎。

优选的,所述外管外表面设有便于观察外管内部情况的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窗便于查看外管内情况,及时掌握流速及缓冲效果,同时可根据需要调节传输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固定板及转动板均对大米起缓冲作用,降低流速及动能,减小碰撞破碎;缓冲垫加强缓冲效果,同时减少缓冲过程中的碰撞力,减小大米碰撞破碎;转动板可转动,保证缓冲效果的同时,保证运输速率;光滑支撑柱起支撑固定作用,同时有效避免大米存留在支撑柱上造成变质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与混合管的连接关系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混合管;31、凸环;4、进仓管;5、缓冲装置;51、外管;511、安装环;512、观察窗;6、卡箍;71、固定板;72、转动板;721、连接轴;73、缓冲垫;74、限位座;8、支撑柱;9、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粮食混合管3道的缓冲装置5,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不同的大米经由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运输,运输至混合管3混合,混合管3与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导通。混合管3的另一端与进仓管4导通,大米混合后流入进仓管4,经由进仓管4流至粮仓内。

在混合管3上安装有缓冲装置5,缓冲装置5起缓冲作用。由于大米落下具有高度差,大米具有较大的速度及动能,大米与大米间碰撞、大米和管壁碰撞容易使得大米破碎。大米流入缓冲装置5,缓冲装置5缓冲降低大米的下降速度及动能,进而减小碰撞对大米造成损伤破碎。

如图3所示,缓冲装置5安装在混合管3中间,两端均通过卡扣组件安装固定。卡扣组件包括,在混合管3两用于安装的端部,均一体成型的凸环31。缓冲装置5包括外管51,外管51用于安装及支撑内部结构。在外管51的上下两端,一体成型有安装环511,安装环511与凸环31大小一致。

安装固定外管51时,凸环31与安装环511通过圆环状的卡箍6固定,卡箍6的端部采用螺栓螺母连接及可拆卸。安装时卡箍6卡紧套住凸环31与安装环511,端部螺栓螺母拧紧后紧固。通过两端的卡扣组件,将外管51安装固定在混合管3中。混合后的大米从混合管3落入外管51的内部,大米被缓冲降速减小碰撞导致大米破碎。

在外管51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512。透过观察窗512便于观察外管51内部情况,可根据需要掌握及调整传输速度。在外管51的内部,安装固定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对落入的大米起缓冲降速减小碰撞力的作用。

如图4、图5所示,缓冲组件中心线与外管51中心线平齐,使落下的大米基本全部直接落入缓冲组件,起缓冲减速作用。缓冲组件包括两块相向设置的固定板71、两块相向设置的转动板72,转动板72转动连接与固定板71之间。大米落入固定板71及转动板72上,起缓冲作用。

在每块固定板71及转动板72背离外管51内壁的内端面,胶合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垫73。大米落在缓冲垫73上时,缓冲垫73对大米起缓冲减速作用,同时缓冲垫73弹性缓冲,有效避免缓冲碰撞对大米造成破碎。

转动板72倾斜设置,转动板72倾斜锐角度为10-80度,本实施例采用10度。缓冲组件的入口大于出口,增加缓冲面积,同时减缓缓冲后的流速。两固定板71焊接有连接轴721,转动板72转动连接于连接轴721。在连接轴721的两端端部,焊接有扭簧9。扭簧9一端焊接在转动板72,另一端焊接在连接轴721上。转动板72转动,连接轴721固定不动,扭簧9产生形变。在转动板72转动连接的端部,位于限位座74内,限位座74限制转动板72的转动角度及转动复位后恢复至原始倾斜角度。

由于缓冲组件的入口大于出口,缓冲组件内大米逐渐堆积。当缓冲组件内大米较多时,挤压转动板72,转动板72转动增大出口加快流出速度,扭簧9产生形变;当缓冲组件内大米较少时,扭簧9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转动板72旋转复位。

在每块固定板71及转动板72朝向外管51内壁的外端面,焊接有支撑柱8,支撑柱8另一端焊接在外管51内壁上。四个支撑柱8对缓冲组件起支撑固定作用,支撑柱8表面光滑,有效避免大米存留在支撑柱8上造成浪费。

工作原理:不同的大米经由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运输至混合管3,混合后流入至缓冲装置5,大米落至固定板71及转动板72上,固定板71及转动板72上的缓冲垫73起缓冲作用,同时有效减小碰撞破碎;当缓冲组件内大米堆积较多时,转动板72转动加快流出速度,保证缓冲效果的同时,保证传输速率;当缓冲组件内大米减少后,扭簧9形变产生的扭力驱动转动板72转动复位,限位座74限制转动板72的转动角度及复位后回复至初始角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