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02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敷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需要对电缆进行敷设,常常会对电缆进行放线和收线操作,电缆收放线过程中要保证电缆顺直、不拧铰,使电缆有序放置。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收放线装置主要采用绕线轮进行绕线,但其收放线过程中由人工进行转动绕线轮,由于绕线轮一般较大,转动绕线轮以及搬运整个装置均比较费力,并且人工控制存在较多问题;在山地条件下现有的绕线轮装置不能进入,进一步限制了其使用;电缆敷设距离较长时,电缆收放线端和电缆传输端不能保证处于同一直线,电缆输送时阻力较大,增加敷设难度;电缆传输过程中传输装置的高度固定,电缆穿线效率低。因此,急需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设备结构简单,可对电缆收放线进行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电缆收放线装置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通过电缆绕线装置、传递装置和PLC控制器的配合,使电缆收放线实现智能化控制,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减少线缆在收放线过程中的磨损,提高电缆收放线效率,实现高效的电缆收放线工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包括电缆绕线装置和传递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和直线校正装置,所述电缆绕线装置包括带移动轮的车体,以及设置于该车体上的绕线轮和第一电动机,绕线轮和第一电动机通过履带连接,所述传递装置包括带移动轮的车体,以及设置于该车体上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和第二电动机,第一传动轮和第二电动机通过履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的传动轮轴承处均设有压力检测器,所述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压力检测器均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直线校正装置由激光发出器和激光接收板组成,所述激光发出器设置于电缆绕线装置的车体前端,所述激光接收板设置于传递装置的车体后端,所述激光发出器和激光接收板形成配套的发射接收关系,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下部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固定于传递装置的车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发出器设置2个、激光接收板设置2个,激光发出器与激光接收板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传递装置与电缆绕线装置的距离灵活可调,在山地条件下进行电缆收放线工作时,可设置多组传递装置,避免因电缆传输距离过长导致电缆与地面产生磨损的情况,还能降低电缆传递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PLC控制器与可保证电缆的及时传送,并且工作人员可通过PLC控制器管理电缆收放线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减少电缆收放线过程中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2组直线校正装置可对电缆绕线装置和传递装置的位置快速调整,使两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4、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装置可根据现场地势条件对传动轮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穿线效率,电缆穿好后,再次调节液压升降装置,传动轮对电缆达到最佳的张紧度。

5、本实用新型结构构造简单,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装置组合,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线校正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收放线装置,包括电缆绕线装置1、传递装置2、PLC控制器3和直线校正装置4,所述电缆绕线装置1包括绕线轮5和第一电动机62,所述第一电动机62与PLC控制器3连接;所述传递装置2由第一传动轮71、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组成,所述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下部均设有液压升降装置10,并且其中第一传动轮71由第二电动机61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电动机61与PLC控制器3连接;所述压力检测器8设置于每个传动轮轴承处,所述压力检测器8与PLC控制器3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直线校正装置4由激光发出器41和激光接收板42组成,直线校正装置4设置了2组,保证了缆收放线装置的电缆按直线传输。

电缆收放线工作前,首先根据敷设电缆的距离和地形条件,通过直线校正装置4调整电缆绕线装置1和传递装置2的安放位置。校正过程中,电缆绕线装置1上的2组激光发出器41发射2束激光,2束激光直线射向对应的激光接收板42,当激光接收板42上收到对应的激光后则电缆绕线装置1和传递装置2处于直线位置,此时将移动轮固定。

绕线轮5上的电缆按照“上穿下钻”的顺序依次穿过传递装置2的第一传动轮71、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穿线过程中,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下部的液压升降装置10根据现场地势条件对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穿线效率。电缆穿好后,再次调节液压升降装置10,使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对电缆达到最佳的张紧度。

当电缆放线时,PLC控制器3执行放线操作,第一电动机62进行顺时针转动使绕线轮5放线,同时第二电动机61进行逆时针转动使第一传动轮71转动向外界输送电缆,电缆输送进而带动第二传动轮72和第三传动轮73转动,进而达到电缆放线的目的。当电缆收线时,PLC控制器3执行收线操作,第一电动机62进行逆时针转动使绕线轮5收线,绕线轮5对前端电缆产生牵引,使第二传动轮72和第三传动轮73转动,同时第二电动机61进行顺时针转动使第一传动轮71转动向绕线轮5方向输送电缆,进而达到电缆收线的目的。

电缆收放线时,外界对电缆的线拉力和电缆收放线装置对电缆的线拉力存在差异,进而会对第一传动轮71、第二传动轮72、第三传动轮73的轴承产生压力,通过压力检测器8可实时获得线拉力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传递到PLC控制器3,通过PLC控制器3来调节第一电动机62和第二电动机61的转速,进而减少线拉力的差值,降低电缆收放线过程中产生的形变。

本实用新型结构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传递装置与电缆绕线装置的距离灵活可调,在山地条件下进行电缆收放线工作时,可设置多组传递装置,避免因电缆传输距离过长导致电缆与地面产生磨损的情况,还能降低电缆传递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PLC控制器与可保证电缆的及时传送,并且工作人员可通过PLC控制器管理电缆收放线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减少电缆收放线过程中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采用2组直线校正装置可对电缆绕线装置和传递装置的位置快速调整,使两者处于同一直线上。液压升降装置可根据现场地势条件对传动轮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穿线效率,电缆穿好后,再次调节液压升降装置,传动轮对电缆达到最佳的张紧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