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珍珠岩储罐下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669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膨胀珍珠岩储罐下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膨胀珍珠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珍珠岩储罐下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膨胀珍珠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存在粉尘大,珍珠岩质轻,传统的输送方式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且会造成较大的原料的浪费,然而采用气体输送过程中,会由于底部下料后,顶部物料不能及时下落,造成架空,导致下料作业效率低下,而人工进行清理振捣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输送效率,并且保障整个输送过程持续有效的膨胀珍珠岩储罐下料输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膨胀珍珠岩储罐下料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支腿和支撑板;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且在所述储料罐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搅拌轴,支撑板上设置有驱动搅拌轴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呈中空结构,且在搅拌轴上布设有搅拌杆,位于搅拌轴下半部的搅拌杆上开设有与搅拌轴连通的出气孔,储料罐的底部设置有下料口;进料仓,所述进料仓连通设置在储料罐的侧壁上;气力输送机,所述气力输送机与下料口对应设置,且在下料口处设置有旋转控制阀;和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匹配设置在储料罐外壁上,且储料罐与螺旋盘管之间开设有吸料孔,所述螺旋盘管与气力输送机的输料管之间连通设置有粉料给料泵。

所述进料仓为2~4个。

所述搅拌轴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搅拌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有风机。

所述螺旋盘管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储料罐上呈螺旋开设有与螺旋盘管对应的吸料孔。

所述螺旋盘管的高度为1500mm~20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储料罐中的搅拌轴和搅拌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膨胀珍珠岩进行膨化,使得整个储料罐处于悬浮均质状态,并且保障气力输送过程中的高效性;对于螺旋盘管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储料罐内的物料架空,保障物料能够持续有效的下落,提高气力输送的效率;本申请整个过程能够实现自动膨化、高效输送,有效的解决了珍珠岩质轻的特性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盘管与储料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轴和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机架、101为支腿、102为支撑板、200为储料罐、201为顶盖、202为搅拌轴、203为搅拌杆、204为驱动电机、205为出气孔、206为旋转接头、300为下料口、301为旋转控制阀、400为进料仓、500为气力输送机、600为螺旋盘管、601为吸料孔、602为粉料给料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膨胀珍珠岩储罐下料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00、储料罐200、气力输送机500、进料仓400和螺旋盘管600,所述机架100包括支腿101和支撑板102;所述储料罐200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02上,且在所述储料罐200顶部设置有顶盖201,所述顶盖201上设置有搅拌轴202,支撑板102上设置有驱动搅拌轴的驱动电机204,所述搅拌轴202呈中空结构,且在搅拌轴202上布设有搅拌杆203,位于搅拌轴202下半部的搅拌杆203上开设有与搅拌轴202连通的出气孔205,储料罐200的底部设置有下料口300;所述进料仓400连通设置在储料罐200的侧壁上;所述气力输送机500与下料口300对应设置,且在下料口处设置有旋转控制阀301;所述螺旋盘管600匹配设置在储料罐外壁上,且储料罐与螺旋盘管之间开设有吸料孔601,所述螺旋盘管与气力输送机的输料管之间连通设置有粉料给料泵602。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仓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设置2~4个。

所述搅拌轴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接头206,所述搅拌轴通过旋转接头206连接有风机,螺旋盘管600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储料罐200上呈螺旋开设有与螺旋盘管对应的吸料孔,螺旋盘管600的高度为1500mm~200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储料罐中的搅拌轴和搅拌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膨胀珍珠岩进行膨化,使得整个储料罐处于悬浮均质状态,并且保障气力输送过程中的高效性;对于螺旋盘管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储料罐内的物料架空,保障物料能够持续有效的下落,提高气力输送的效率;本申请整个过程能够实现自动膨化、高效输送,有效的解决了珍珠岩质轻的特性所存在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