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7197发布日期:2018-06-29 20:2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保障,在确保公共设施项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充分利用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混凝土预制构件不仅在功能方面和安全方面而且在经济性和创造舒适环境节省资源方面发挥优势。但是,目前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特别是小型预制构件,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人工制作存在费力的问题,例如,为了制成特定形状的预制构件是依靠人工将混凝土导入到相应的模盒中,待预制构件凝固成型之后,需要将模盒翻面,让模盒的底面朝上,再敲打模盒,让预制构件从模盒中脱离,但是,装有预制构件的模盒一般都很笨重,依靠人力翻转模盒,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的预制构件生产中,是依靠人力翻转模盒,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用于传送并翻转模盒,以使所述模盒的底面朝上,所述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包括:

正向输送机,沿左右向延伸,用于从左向右输送模盒至所述正向输送机的右端,以使所述模盒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的右端向下掉落;以及,

反向输送机,输送方向与所述正向输送机相反,所述反向输送机包括设于所述正向输送机正下方且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段的右端的翻转段,所述翻转段向右超出所述正向输送机,所述翻转段用于在所述模盒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的右端向下掉落时,在下方承接所述模盒并向左推动所述模盒,以使所述模盒翻转。

优选地,所述正向输送机包括沿水平布置的第二输送段、及所述第二输送段向右且朝下倾斜延伸形成的下滑段。

优选地,所述下滑段的倾斜角为α,且45°≤α≤60°。

优选地,所述正向输送机的右端与所述翻转段在上下向的距离为500mm到100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段为沿水平布置,所述翻转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段呈朝上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翻转段的倾斜角为β,且30°≤β≤45°。

优选地,所述翻转段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正向输送机的输送速度。

优选地,所述反向输送机为滚筒式输送机,所述翻转段上相邻的滚筒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输送段上相邻的滚筒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翻转段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筒之间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沿所述翻转段宽度方向延伸,用于与掉落至相应的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模盒相抵接;

所述翻转段的滚筒的半径为r,呈向上超出所述抵接块设置,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0.5r到0.6r。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输送方向相反的所述正向输送机和所述反向输送机,当模盒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的右端向下掉落时,所述翻转段在下方承接所述模盒并向左推动所述模盒,以使所述模盒翻转,如此,通过机械代替了人工操作,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反向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反向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所述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只是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一部分,是用于传送并翻转模盒,以使所述模盒的底面朝上的,其他部分将会另行申请专利,在本申请将不会做详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的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100包括正向输送机1以及反向输送机2,所述正向输送机1沿左右向延伸,用于从左向右输送模盒200至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以使所述模盒200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向下掉落,所述反向输送机2输送方向与所述正向输送机1相反,所述反向输送机2包括设于所述正向输送机1正下方且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段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段21的右端的翻转段22,所述翻转段22向右超出所述正向输送机1,所述翻转段22用于在所述模盒200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向下掉落时,在下方承接所述模盒200并向左推动所述模盒200,以使所述模盒200翻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输送方向相反的所述正向输送机1和所述反向输送机2,当所述模盒200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向下掉落时,所述翻转段22在下方承接所述模盒200并向左推动所述模盒200,以使所述模盒200翻转,如此,通过机械代替了人工操作,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

为了能让所述模盒200更好的完成翻转,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向输送机1包括沿水平布置的第二输送段11,及所述第二输送段11向右且朝下倾斜延伸形成的下滑段12,如此,通过所述下滑段12的设置,让所述模盒200在掉落至所述反向输送机2之前,所述模盒200的重心就相对于水平面产生了倾斜,有利于完成对所述模盒200的翻转。

具体地,所述下滑段12的倾斜角为α,当45°≤α≤60°时,不但有利于所述模盒200的翻转,还能让所述模盒200较为平稳地滑落至所述反向输送机2。

通过所述翻转段22的转动,形成了对所述模盒200向左的推动力,推动力的大小是跟所述翻转段22的输送速度相关的,为了让所述模盒200能够更好的翻转,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段22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输送速度。

所述翻转段22形成了对所述模盒200向左的推动力,在翻转所述模盒200的时候,所述模盒200是依靠着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向下掉落的,如此,才让所述模盒200形成翻转,由此可知,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与所述翻转段22在上下向的距离是小于所述模盒200的长度的,并且还是大于所述模盒200的高度的,具体设置是根据所述模盒200的具体大小来设置的,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与所述翻转段22在上下向的距离为500mm到1000mm,如此设置,可以适应于大部分的小型预制构件的制造,且还能让所述正向输送机1的右端与所述模盒200的重心以上的部分相抵接,有利于所述模盒200的翻转。

同样是为了让所述模盒200更好的翻转,还有其他方式,例如,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100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段21为沿水平布置,所述翻转段22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段21呈朝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所述翻转段22可以在所述模盒200翻转过程中,更好的承接所述模盒200,避免所述模盒200掉落过程中,作用力过大,对所述翻转段22造成较大的损伤的问题,并且,所述翻转段22还能起到对所述模盒200的导向的作用,有利于所述模盒200的翻转。

具体地,所述翻转段22的倾斜角为β,当30°≤β≤45°时,综合性能较佳。

因为装有预制构件的所述模盒重量较大,所述正向输送机1和所述反向输送机2一般采用滚筒式输送机,为了避免所述模盒200掉落至两个相邻的滚筒之间,造成滚筒卡死,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运用于预制构件从晾晒到脱模状态中的掉落翻转机构100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反向输送机2为滚筒式输送机,所述翻转段22上相邻的滚筒2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输送段21上相邻的滚筒23之间的间距,如此,缩小所述翻转段22上相邻的滚筒23之间的间距,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所述滚筒23被所述模盒200给卡死。

进一步,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段2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筒23之间设有抵接块24,所述抵接块24沿所述翻转段22宽度方向延伸,用于与掉落至相应的所述两个滚筒23之间的模盒200相抵接,所述翻转段22的滚筒23的半径为r,呈向上超出所述抵接块24设置,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0.5r到0.6r,如此,通过所述抵接块24的设置,更好的避免了所述滚筒23被所述模盒200给卡死的问题的发生,并且,通过选择合适高度的所述抵接块24,也可以让所述滚筒23与所述模盒200能够充分接触,从而产生对所述模盒200向左的推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