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687发布日期:2018-07-13 17:5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墨铸铁管打包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承口和插口,在球墨铸铁管打包时,要求承口和插口必须错开,才能保证能够打包成方包,这就要求球墨铸铁管在打包之前必须掉头;目前球墨铸铁管的掉头一般采用简易装置辅助人工动力将球墨铸铁管旋转,存放到指定位置的方式。然而,这种掉头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在球墨铸铁管掉头的过程中,简易装置的不规则运动,容易造成对人员或设备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实现球墨铸铁管的掉头、提高掉头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且降低安全隐患的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用于实现球墨铸铁管掉头的旋转机构以及用于承载球墨铸铁管的旋转架,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旋转架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将球墨铸铁管固定在旋转架上,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将球墨铸铁管升起至适当的位置防止球墨铸铁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其他球墨铸铁管或设备发生碰撞,将球墨铸铁管升起后,通过旋转机构将球墨铸铁管掉头,将球墨铸铁管的承口和插口错开以保证将球墨铸铁管打包成方包;本实用新型的球墨铸铁管的掉头依靠升降旋转掉头装置完成,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提高球墨铸铁管打包的效率和质量,且能够避免人工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主动臂、从动臂以及升降平台,所述升降油缸设于所述底座上,升降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臂铰接;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相交设置,且所述主动臂的中部与所述从动臂的中部铰接,所述主动臂和所述从动臂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臂和所述从动臂的下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升降油缸驱动主动臂运动,由于主动臂与从动臂之间铰接,主动臂的运动带动从动臂的运动,进而带动升降平台和位于升降平台上的球墨铸铁管的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第一滑道,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滑道;所述主动臂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平台铰接,主动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从动臂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从动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升降油缸驱动主动臂和从动臂运动,主动臂和从动臂运动时一端相对底座或升降平台转动,一端在第一滑道或第二滑道中水平滑动,增加球墨铸铁管升降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升降平台间设有若干用于限制升降平台与底座相对位置的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平行设置。当球墨铸铁管掉头后,升降油缸缩回,升降平台向下运动至与支撑柱接触的位置,即球墨铸铁管的初始位置,防止球墨铸铁管之间的碰撞,便于下一工序打包工序的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的长度相等,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的中部铰接处连接有铰支座。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主动臂和从动臂升降运动的同步性,防止球墨铸铁管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发生倾斜,避免球墨铸铁管滑离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齿条油缸以及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接于所述齿条油缸的输出端;所述齿条油缸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架连接。当球墨铸铁管上升到位时,齿条油缸工作,带动旋转轴、旋转架和球墨铸铁管一起旋转180°,完成球墨铸铁管的掉头。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设有轴承和轴承座。轴承可减小旋转轴旋转时对升降平台造成的磨损;轴承座用于固定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旋转的角度为0°~180°。每个工作周期旋转架旋转的角度为180°,以完成球墨铸铁管的插口与承口方向的对调,便于后续方包打包的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球墨铸铁管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球墨铸铁管配合的夹持部。夹持部的设置改善球墨铸铁管与支撑座连接的可靠性,防止球墨铸铁管在升降运动或在旋转过程发生偏移,且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管型,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为电磁支撑件。在球墨铸铁管升降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控制元件控制电磁支撑件保持得磁状态,对球墨铸铁管产生吸力,进一步改善球墨铸铁管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程度,可有效避免球墨铸铁管偏移导致的设备或人身的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不同规格的管型,均能够准确实现球墨铸铁管的升降运动和旋转掉头,不需要人工干预,提高球墨铸铁管的掉头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人工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采用一个升降油缸作为动力源,驱动主动臂和从动臂同步运动,保证球墨铸铁管水平稳定上升,防止球墨铸铁管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发生倾斜,避免球墨铸铁管滑离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

(3)本实用新型中球墨铸铁管的升降运动和旋转掉头操作能够实现自动化,与现有的打包设备、传输设备等形成流畅的生产线,提高球墨铸铁管的生产效率,易于实现球墨铸铁管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升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回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墨铸铁管升降旋转掉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升降机构2、用于实现球墨铸铁管掉头的旋转机构3以及用于承载球墨铸铁管的旋转架4,升降机构2设于底座1与旋转机构3之间,旋转架4与旋转机构3连接。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将球墨铸铁管固定在旋转架4上,通过升降机构2的设置将球墨铸铁管升起至适当的位置防止球墨铸铁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其他球墨铸铁管或设备发生碰撞,将球墨铸铁管升起后,通过旋转机构3将球墨铸铁管掉头,将球墨铸铁管的承口和插口错开以保证将球墨铸铁管打包成方包。

具体地,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油缸21、主动臂22、从动臂23以及升降平台24,升降油缸21设于底座1上,升降油缸21的输出端与主动臂22铰接;所述主动臂22与所述从动臂23相交设置,且所述主动臂22的中部与所述从动臂23的中部铰接,主动臂22与从动臂23的上端与升降平台24连接,主动臂22与从动臂23的下端与底座1连接。升降平台24的底部设有第一滑道25,底座1上面设有第二滑道26;主动臂22的上端与升降平台24铰接,主动臂22的下端与第二滑道26滑动连接;从动臂23的下端与底座1铰接,从动臂23的上端与第一滑道25滑动连接。其中,主动臂22与从动臂23的长度相等,主动臂22与从动臂23的中部铰接处连接有铰支座27。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升降油缸21驱动主动臂22运动,主动臂22的上端相对升降平台24转动,主动臂22的下端在第二滑道26中滑动;由于主动臂22与从动臂23的中部铰接处通过铰支座27铰接,因此,主动臂22的运动带动从动臂23运动,从动臂23的下端与底座1相对转动,上端在第一滑道25中滑动;主动臂22和从动臂23带动升降平台24向上运动,由于采用一个升降油缸21作为动力源,主动臂22和从动臂23的长度相等,主动臂22和从动臂23运动同步,保证球墨铸铁管能够水平平稳上升。

具体地,旋转机构3包括齿条油缸31以及旋转轴32,齿条油缸31设于升降平台24的底部,旋转轴32下端穿过升降平台24与齿条油缸31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32上端与旋转架4连接。升降平台24顶面对应旋转轴32的位置设有轴承座7,旋转轴32与轴承座7之间设有轴承6,减小旋转轴32旋转时对升降平台24造成的磨损;旋转架4旋转的角度为0°~180°。底座1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柱5,支撑柱5位于底座1与升降平台24之间,支撑柱5用于限制升降平台24与底座1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在球墨铸铁管上升到位时,齿条油缸31工作,带动旋转轴32、旋转架4和球墨铸铁管旋转180°,以完成球墨铸铁管的插口与承口的方向对调,便于后续方包打包的进行。球墨铸铁管的插口与承口的方向对调完成后,升降油缸21缩回,升降平台24下降至升降平台24与支撑柱5接触的位置,即球墨铸铁管的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的位置,并传输至打包工序进行方包打包。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球墨铸铁管运动的平稳性,旋转架4上设有用于支撑球墨铸铁管的电磁支撑件41,电磁支撑件41上设有与球墨铸铁管配合的夹持部,电磁支撑件4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磁性支撑件磁性产生与消失的控制元件。在球墨铸铁管升降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控制元件控制电磁支撑件41保持得磁状态,对球墨铸铁管产生吸力,改善球墨铸铁管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程度,避免球墨铸铁管偏移导致的设备或人身的伤害;在球墨铸铁管回到初始位置时,控制元件控制电磁支撑件41失去磁性,以便于球墨铸铁管传输至打包工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