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024发布日期:2019-02-11 00:0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



背景技术:

搬运机械手作为一种工业机器人配套设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非常频繁。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轮胎搬运机械手都采用机械夹取的方式,在搬运时易对轮胎造成一定损害,由于汽车轮胎多为橡胶材料,在受到损坏后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而气囊同样以橡胶为主要材料,在搬运过程中对汽车轮胎的损坏程度远小于机械夹取装置,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高效搬运汽车轮胎,并且不易损坏汽车轮胎的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解决目前机械夹取搬运机械手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在搬运汽车轮胎时更有效地保护汽车轮胎内壁。

所述的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整体分为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气囊以橡胶为主要材料;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气动连接机构(1),由吸气管I(101)、吹气管I(102)、连接机架(103)、电磁换向阀(104)、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组成;吸气管I(101)、吹气管I(102)、连接机架(103)、电磁换向阀(104)、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与电磁换向阀(104)固定连接;电磁换向阀(104)与连接机架(103)通过螺栓连接;电磁换向阀(104)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所述气囊搬运机构(2)由导气管(201)、机架(202)、气囊(203)、导杆(204)组成;导气管(201)、气囊(203)与机架(202)固定连接;导杆(204)与机架(202)铰接,气囊(203)在导杆(204)与机架(202)铰接处与机架(202)胶接;导气管(201)与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插接;气囊(203)共6个,各气囊(203)位置以导气管(201)中心为圆心旋转60°分布;导气管(201)共有8个接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6个气囊进出气接口; 气囊(203)充气膨胀可推动导杆(204)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轮胎搬运机械手相比,通过气囊支撑方式搬运汽车轮胎,可保证较高的效率和通用性,更可降低对所搬运轮胎的损坏,较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动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气囊搬运机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气囊搬运机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导气管示意图。

图中:1、气动连接机构、2、气囊搬运机构;101、吸气管I;102、吹气管I;103、连接机架;104、电磁换向阀;105、吸气管II;106、吹气管II; 201、导气管;202、机架;203、气囊;204、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气囊式轮胎搬运机械手整体分为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两部分,气囊以橡胶为主要材料;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气动连接机构(1),由吸气管I(101)、吹气管I(102)、连接机架(103)、电磁换向阀(104)、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组成;吸气管I(101)、吹气管I(102)、连接机架(103)、电磁换向阀(104)、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与电磁换向阀(104)固定连接;电磁换向阀(104)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在电磁换向阀(104)的作用下,吸气管I(101)、吸气管II(105)、吹气管I(102)、吹气管II(106)控制气囊(203)充放气,进而控制气囊(203)膨胀或收缩。

如图3所示,气囊搬运机构(2)由导气管(201)、机架(202)、气囊(203)、导杆(204)组成;导气管(201)、气囊(203)与机架(202)固定连接;导杆(204)与机架(202)铰接;导气管(201)与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插接。

如图4所示, 气囊(203)共6个,各气囊(203)位置以导气管(201)中心为圆心旋转60°排列; 气囊(203)充气膨胀可带动导杆(204)转动。

如图5所示,导气管(201)共有8个接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6个气囊进出气接口,6个气囊进出气接口以导气管中心为圆心,呈60°分布。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如下:

气动连接机构(1)可与工业机器人通过螺栓连接,并随工业机器人运动;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动连接机构(1)可带动气囊搬运机构(2)运动。

在电磁换向阀(104)的作用下,吸气管I(101)、吸气管II(105)、吹气管I(102)、吹气管II(106)控制气囊(203)充放气,进而控制气囊(203)膨胀或收缩。

气囊搬运机构(2)由导气管(201)、机架(202)、气囊(203)、导杆(204)组成;导气管(201)、气囊(203)与机架(202)固定连接;导杆(204)与机架(202)铰接;导气管(201)与吸气管II(105)、吹气管II(106)插接;气囊(203)共6个,各气囊(203)位置以导气管(204)中心为圆心旋转60°排列;导气管(201)共有8个接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6个气囊进出气接口,6个气囊进出气接口以导气管中心为圆心,呈60°分布; 气囊(203)充气膨胀可推动导杆(204)转动。

工业机器人带动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运动,气囊(203)伸到轮胎中间,电磁换向阀(104)控制气囊(203)充气,气囊(203)伸入轮胎内部,气囊(203)带动导杆(204)转动,加强气囊搬运机构(2)强度;工业机器人带动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运动,气囊(203)搬运机构(2)搬运汽车轮胎;到达目的位置后,电磁换向阀(104)控制气囊(203)放气,气囊(203)带动导杆(204)转动贴近机架,工业机器人带动气动连接机构(1)、气囊搬运机构(2)运动,气囊搬运机构(2)离开汽车轮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