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运输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4901发布日期:2018-11-30 19:0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架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钩运输架。



背景技术:

地铁中的车钩是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零部件,而且重量重,放置和运输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有个装运的运输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钩运输架,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合理地放置车钩,并且有效地利用空间,在生产现场实现自如的搬运。

一种车钩运输架,该运输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若干根横梁和立柱,所述框架本体为上部敞口的结构,所述框架本体底面的横梁上设有尼龙支撑结构,所述尼龙支撑结构与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尼龙支撑结构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用以放置车钩;所述框架本体侧面设有侧板,用以配合尼龙支撑结构放置车钩;所述侧板上设有销钉孔,用以通过销钉固定车钩。

进一步,所述框架本体底部设有叉车孔。

进一步,所述框架本体的立柱上设有顶端盖,所述顶端盖的端面小于立柱上端的端面。

进一步,所述框架本体底部设有底脚,所述底脚设于立柱底端,所述底脚由4#U型槽制作而成,所述底脚两侧设有底脚封板,用以形成四周封闭底部开口的结构,所述底脚能够与上述顶端盖相配合,用以堆叠车钩运输架。

进一步,所述框架立柱底部与横梁连接的部位设有三角铁。

进一步,所述框架本体外侧设有吊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该车钩运输架,能够合理地放置车钩,并且有效地利用空间,在生产现场实现自如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架堆叠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中包括,运输架100,顶端盖110,第一销钉孔120,尼龙支撑结构130,弧形凹槽140,叉车孔150,吊钩160,第一侧板170,第二侧板180,第二销钉孔190,底脚200;

图2中包括,运输架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钩运输架100,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若干根横梁和立柱,所述框架本体为上部敞口的结构,所述框架本体底面的横梁上设有尼龙支撑结构130,所述尼龙支撑结构130与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尼龙支撑结构130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140,用以放置车钩;所述框架本体侧面设有侧板,用以配合尼龙支撑结构130放置车钩;所述侧板上设有销钉孔,用以通过销钉固定车钩。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尼龙支撑结构130上设有第一销钉孔120,用以通过销钉将尼龙支撑结构130固定于框架本体底面;本框架本体包括两个宽度侧面,在距离尼龙支撑结构130较远的一宽度侧面上设有第一侧板170和第二侧板180,该第一侧板170和第二侧板180与尼龙支撑结构130之间的距离根据车钩的形状和大小预先设定。并在第一侧板170和第二侧板180上设有第二销钉孔190,用以通过销钉将车钩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板170和/或第二侧板180上。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钩指的是半永久车钩,该半永久车钩运输架100包括4根50x50x3长度为1630mm的方型材横梁,6根50x50x3长度为1140mm的方型材横梁,4根50x50x3长度为460mm的方型材立柱,4根50x50x3长度为695mm的方型材立柱,还包括顶端盖110和底脚200,通过焊接组成了半永久车钩运输架100的框架(又称骨架),根据《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要求,所焊接的框架牢固、稳定,并且能承受2T以上的质量。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尼龙支撑结构130是打沉头孔固定在框架上,作为优选而非限定,尼龙支撑结构130和框架不能焊接,使用螺丝连接方便尼龙支撑结构130挪动位置,尼龙支撑结构130的圆弧刚好贴合车钩上的弧度,使车钩不会左右晃动;两种侧板左右对称,此运输架100可以放置两个车钩,故做成对称形式,侧板上的孔对应了车钩的孔,放置车钩后用销钉固定,防止车钩前后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钩运输架100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有较大优势,在运输方面:有4个吊钩160,且使用焊条电弧焊之后,已经与框架本身融为一体,这4个吊钩160可以使用行车将本案吊至使用地点或放置地点,如果现场没有行车,可以使用叉车或者铲车将其移动位置,使其到所需地点使用或放置地点。在存放方面:每个车钩运输架100都有4个底脚200,每个底脚200都是用4#U型槽加工而成,用底角封板封住两侧,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脚,此脚与装顶端盖110的立柱顶端相配合,可以将车钩运输架100进行堆叠,为了安全起见,最多可以堆叠3层。如图2所示,两个车钩运输架100通过顶端盖110和底脚200的配合,使得两个车钩运输架堆叠在一起。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框架本体底部设有叉车孔150。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框架本体的立柱上设有顶端盖110,所述顶端盖110的端面小于立柱上端的端面。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框架本体底部设有底脚200,所述底脚200设于立柱底端,所述底脚200由4#U型槽制作而成,所述底脚200两侧设有底脚200封板,用以形成四周封闭底部开口的结构,所述底脚200能够与上述顶端盖110相配合,用以堆叠车钩运输架100。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框架立柱底部与横梁连接的部位设有三角铁。

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框架本体外侧设有吊钩160。

以上所述仅为本案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案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相关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