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1854发布日期:2018-11-07 19:5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清洗设备是指可用于替代人工来清洁工件表面油、蜡、尘、氧化层等污渍与污迹的机械设备。

目前的清洗设备设计的比较复杂,清洗方式较为单一,不能一次性进行多种方式的清洗工作,因此容易导致清洗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包括:机体外壳、台板、传送装置、水洗装置、刮刀清洗装置;

机体外壳内底壁均匀固设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高度小于第二支腿高度,台板倾斜安装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顶端,台板靠近第二支腿的一端设有落料板;

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多个清洗辊,第二传送带的第一端与台板靠近第二支腿的一端连接,第二传送带的第二端与第一传送带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均开设有条孔,多个清洗辊相互平行设置且滚动安装在台板上表面;

水洗装置设于机体外壳内且位于第二传送带下方,水洗装置包括电动伸缩杆、转杆和水管,电动伸缩杆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机体外壳内底壁转动连接,电动伸缩杆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转杆连接,水管设于转杆上且与转杆平行,水管指向第二传送带的一端设有喷头;

刮刀清洗装置设于机体外壳内且位于第一传送带下方,刮刀清洗装置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和刮刀,刮刀转动安装在多个固定支架顶端。

优选地,多个清洗辊均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优选地,多个固定支架顶端设置的刮刀与第一传送带抵靠。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刮刀清洗装置和水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先利用刮刀清洗装置对传送带上体积较大的杂质和粘黏物进行清洗,再利用水洗装置进行喷水冲洗,以对传送带上物品进行全面高效的清洗操作,且水洗装置设有电动伸缩杆和转杆,能对传送带进行均匀的清洗,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卡带的情况。传送装置的设置,使得清洗辊能对传送带上的物品进行全面的清洗,高效且快捷,全面提高清洗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清洗操作高效快捷,无需二次清洗即可达到优质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中水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送机高效清理设备,包括:机体外壳1、台板4、传送装置15、水洗装置16、刮刀清洗装置6;

机体外壳1内底壁均匀固设有第一支腿14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14高度小于第二支腿高度,台板4倾斜安装在第一支腿14和第二支腿顶端,台板4靠近第二支腿的一端设有落料板;

传送装置15包括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5和多个清洗辊7,第二传送带5的第一端与台板4靠近第二支腿的一端连接,第二传送带5的第二端与第一传送带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传送带3和第二传送带5上均开设有条孔2,多个清洗辊7相互平行设置且滚动安装在台板4上表面,多个清洗辊7均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水洗装置16设于机体外壳1内且位于第二传送带5下方,水洗装置16包括电动伸缩杆9、转杆10和水管13,电动伸缩杆9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机体外壳1内底壁转动连接,电动伸缩杆9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转杆10连接,水管13 设于转杆10上且与转杆10平行,水管13指向第二传送带5的一端设有喷头8;

刮刀清洗装置6设于机体外壳1内且位于第一传送带3下方,刮刀清洗装置6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11和刮刀12,刮刀12转动安装在多个固定支架11顶端,多个固定支架11顶端设置的刮刀12与第一传送带3抵靠。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通过刮刀清洗装置6对传送带上体积较大和粘黏物进行清洗,然后利用水洗装置16对其进行喷水清洗,最后通过多个清洗辊7对物品进行全面的清洗,不仅提高了清洗效率,而且保证了清洗效果。

本实施方式设置有刮刀清洗装置6和水洗装置16,在使用过程中,先利用刮刀清洗装置6对传送带上体积较大的杂质和粘黏物进行清洗,再利用水洗装置16进行喷水冲洗,以对传送带上物品进行全面高效的清洗操作,且水洗装置 16设有电动伸缩杆9和转杆10,能对传送带进行均匀的清洗,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卡带的情况。传送装置15的设置,使得清洗辊7能对传送带上的物品进行全面的清洗,高效且快捷,全面提高清洗效果。本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清洗操作高效快捷,无需二次清洗即可达到优质清洗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