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9352发布日期:2018-12-07 22:3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翻转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翻转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材料其中有一种为海绵材料,生产车间里二楼为海绵材料专用仓库,海绵进厂后由输送带输送至二楼海绵仓库入库,入库后根据车间需求发往一楼车间,原有的方式是靠人力搬运至输送带,这样会浪费人力并有损坏海绵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上料装置,使得海绵可自动输送至输送线上,减少人力,且使得海绵输送中更安全,保证海绵良品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翻转上料装置,包括:

固定架;

底框,包括:与所述固定架相铰接的背板、与所述背板相连的前板、与所述背板相连且与所述前板相对设置的后板、连接所述背板、前板和后板的底板,所述背板、前板、后板和底板形成容纳区,所述容纳区用于放置海绵;

输送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用于向仓库输送海绵;

滚筒,设置在所述容纳区内,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且用于辅助所述海绵进入所述输送线;

推杆,与所述背板相连;

液压油缸,与所述推杆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或背离所述底框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液压油缸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底框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底框朝向所述输送线翻转,所述海绵进入所述输送线;所述液压油缸驱动所述推杆背离所述底框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杆用于拉动所述底框朝向背离所述输送线方向翻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固定架、底框、输送线、推杆、液压油缸,输送线设置在固定架上,底框的背板与固定架相铰接,推杆与背板相连,海绵放置在底框的容纳区内,液压油缸推动推杆朝向底框方向运动,推杆推动底框以其与固定架的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且底框朝向输送线方向翻转,从而底框内的海绵从底框的开口处掉落至输送带上。液压油缸拉回推杆,推杆也拉回底框,使底框背离输送线方向翻转,直至底框回至原位。同时,容纳区内设有滚筒,滚筒两端与前板和后板相连,从而在海绵掉落至输送线的过程中,滚筒可抵挡住无法准确落入输送线的海绵,使海绵触碰到滚筒产生向上的弹力,辅助海绵落入输送线上。从而无需人力搬运使海绵进入输送线上,可防止了人工搬运过程中海绵的损伤,提高海绵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翻转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翻转上料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翻转上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架1、底框2、输送线3、滚筒4、推杆5、液压油缸6。底框2包括与固定架1相铰接的背板21、与背板21相连的前板22、与背板21相连且与前板22相对设置的后板23、连接背板21、前板22和后板23的底板24,背板21、前板22、后板23和底板24形成容纳区25,容纳区25 用于放置海绵。也就是,底框2的上表面和与背板21相对的面都为开敞的,方便海绵的送入。输送线3设置在固定架1上,且用于向仓库输送海绵。滚筒4设置在容纳区25内,两端分别连接前板22和后板23,且用于辅助海绵进入输送线3。推杆5与背板21相连。液压油缸6 与推杆5相连,且用于驱动推杆5朝向或背离底框2方向运动。液压油缸6驱动推杆5朝向底框2方向运动时,推杆5用于推动底框2朝向输送线3翻转,由于底框2上表面开敞的,底框2翻转后海绵依靠自身重力和惯性进入输送线。液压油缸6驱动推杆5背离底框2方向运动时,推杆5用于拉动底框2朝向背离输送线3方向翻转。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设有固定架1、底框2、输送线3、推杆5、液压油缸6,输送线3设置在固定架1上,底框2的背板21与固定架1相铰接,推杆5与背板21相连,海绵放置在底框2的容纳区25内,液压油缸6推动推杆5朝向底框2方向运动,推杆5推动底框2以其与固定架1的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且底框2朝向输送线方向翻转,从而底框2内的海绵从底框2的开口处掉落至输送线上。液压油缸6拉回推杆5,推杆5也拉回底框2,使底框2背离输送线方向翻转,直至底框2回至原位。同时,容纳区25内设有滚筒4,滚筒4 两端与前板22和后板23相连,从而在海绵掉落至输送线的过程中,滚筒4可抵挡住无法准确落入输送线的海绵,使海绵触碰到滚筒4产生向上的弹力,辅助海绵落入输送线上。从而无需人力搬运使海绵进入输送线上,可防止了人工搬运过程中海绵的损伤,提高海绵的良品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