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321发布日期:2019-02-11 00:1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电梯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制动器,俗称抱闸,在通电时产生双向电磁推力,使刹车机构与电机旋转部分脱离,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在外加制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制动器。制动器与曳引机的驱动电机配套成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实现了电梯的快速启动及安全制动的场合。电梯制动器在电梯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作用,电梯每一次的正常运行和启停都需要制动器的参与。

当前电梯制动器的种类较多,包括鼓式、板式和蝶式等多种类型,由于同一梯种因梯速和载重的差异需配置不同功率的主机,不同主机因制动力的差异导致其对应的制动器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制动器在弹簧力、形成、线圈线径、匝数等参数设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现有方案很难同时应对多款制动器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制动装置,该电梯制动装置适用多款制动器,提高电梯制动装置的通用性,降低电气系统的配置难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PWM DC/DC变换器、电子开关、抱闸接触器、运行接触器、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变频器以及控制与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与PWM DC/DC变换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运行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运行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与所述变频器相连;

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续流回路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PWM DC/DC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所述控制与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变频器与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相连,用于确定所述电梯主机的类型和所述电梯制动器的类型,并确定所述电梯制动器的输出模式;

所述电子开关的使能端、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使能端和所述运行接触器的使能端分别连接电梯主控系统;

所述电梯主控系统用于分别向所述电子开关和所述抱闸接触器发送关闸指令,控制所述电子开关带载切断电流,控制所述抱闸接触器空载切断电流;在所述抱闸接触器断开之后,所述电梯主控系统向运行接触器发送关闸指令,控制所述运行接触器空载切断,电梯正常制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工频变压器,相应的,所述PWM DC/DC变换器包括: MOS管Q1、MOS管Q2、电感L1和电容C1;

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

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MOS 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2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相连;

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PWM DC/DC变换器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MOS管Q4、MOS管Q5、电容C2和变压器T1;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 D2的负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相连,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Q5 的源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续流回路包括二极管DB11、二极管DB12、二极管 DB13、二极管DB14、二极管DB21、二极管DB22、二极管DB23、二极管DB24 和电阻R1;

所述二极管DB1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12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1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14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1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13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1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14的负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2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2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2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4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2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23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2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4的负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1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1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2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PWM DC/DC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DB11的正极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续流回路包括二极管DB31、二极管DB32、二极管 DB33、二极管DB34、二极管DB41、二极管DB42、二极管DB43、二极管DB44、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3;

所述二极管DB3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32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3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34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3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33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3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34的负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4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2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4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4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4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43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4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4的负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4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1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B4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PWM DC/DC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DB31的正极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整流单元和母线电容C,所述母线电容C连接在所述整流单元和所述PWM DC/DC变换器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梯主控系统相连,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PWM DC/DC 变换器、电子开关、抱闸接触器、运行接触器、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变频器以及控制与驱动电路,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与PWM DC/DC变换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运行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运行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与所述变频器相连;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续流回路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PWM DC/DC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与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变频器与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相连,用于确定所述电梯主机的类型和所述电梯制动器的类型,并确定所述电梯制动器的输出模式;所述电子开关的使能端、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使能端和所述运行接触器的使能端分别连接电梯主控系统;所述电梯主控系统用于分别向所述电子开关和所述抱闸接触器发送关闸指令,控制所述电子开关带载切断电流,控制所述抱闸接触器空载切断电流;在所述抱闸接触器断开之后,所述电梯主控系统向运行接触器发送关闸指令,控制所述运行接触器空载切断,电梯正常制动。该电梯制动装置适用多款制动器,提高电梯制动装置的通用性,降低电气系统的配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一种PWM DC/DC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另一种PWM DC/DC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一种续流回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适用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适用的另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气原理图,KM1和KM2表示接触器,目前的电梯抱闸电源中普遍采用“工频变压器和整流器”的方案,通常包括三种实现方式,例如整流桥加电阻分压电路、全波/半波整流电路以及可控硅整流电路。整流桥加电阻分压电路以及全波/半波整流电路属于二极管整流方案,电源输出不可调,输出电压取决于工频变压器的变压比,制动器电流既受到电网波动的影响,又受到线圈温升影响,该方案存在变压器和抱闸电源多规格、电气布局困难、开发匹配周期长、部件成本高等问题;可控硅整流电路属于半控整流方案,电源输出可通过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可控硅) 导通角调节,输出电压既取决于工频变压器的变压比,也取决于SCR的导通角,而导通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输出纹波,实际使用中,该方案同样存在变压器和抱闸电源多规格、谐波含量大、维持通电噪音大等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制动回路通过接触器实现切断,接触器属于机电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触点拉弧、粘连、动作噪音大、选型困难等问题。另外,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粘连问题危及到制动回路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一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电梯存在多款制动器时,应用该电梯制动装置实现电梯制动的情况。参考图1b,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PWM DC/DC变换器110、电子开关 120、抱闸接触器130、运行接触器140、第一续流回路150和第二续流回路160、变频器170以及控制与驱动电路180。

其中,抱闸接触器130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与PWM DC/DC变换器110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抱闸接触器130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与第一续流回路150的第一端相连;运行接触器140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与第一续流回路150的第一端相连,运行接触器140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与变频器相连;第一续流回路150 的第二端、第二续流回路160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电子开关120与所述PWM DC/DC变换器110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控制与驱动电路180通过所述变频器170 与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相连,用于确定电梯主机的类型和所述电梯制动器的类型,并确定所述电梯制动器的输出模式,其中,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在图 1b中未示出;电子开关120的使能端、抱闸接触器130的使能端和运行接触器 140的使能端分别连接电梯主控系统;所述电梯主控系统用于分别向电子开关 120和抱闸接触器130发送关闸指令,控制电子开关120带载切断电流,控制抱闸接触器130空载切断电流;在抱闸接触器130断开之后,所述电梯主控系统向运行接触器140发送关闸指令,控制运行接触器140空载切断,电梯正常制动。

具体的,抱闸电源为制动器线圈提供强励磁电流和维持电流,实现制动器的开闸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抱闸电源包括PWM DC/DC变换器110,抱闸电源可直接采用220V交流电压输入,表示为AC220V,220V交流电压用于为 PWM DC/DC变换器110供电。续流回路包括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续流回路可与抱闸电源集成,也可集成在主机/制动器侧,还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置于电梯控制柜或主机/制动器接线盒中。制动器关闭时,通过电子开关、抱闸接触器线圈和运行接触器线圈供电使制动回路断电,制动器线圈剩余电流通过续流回路进行释放。构成续流回路的元器件参数影响电流衰减时间,进而决定制动器释放的快慢程度,续流回路影响制动器的释放性能。其中,电梯运行在不同工况,其对制动器的释放时间要求不同。

其中,抱闸接触器130和运行接触器140用于激活/中断制动器线圈电流,确保电梯安全开闸/关闸。具体的,控制与驱动电路180通过变频器170与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相连,其中,通过变频器170与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进行通信,可以确定电梯主机的类型和电梯制动器的类型,根据电梯制动器的类型确定适用于该电梯制动器的输出模式。电梯主控系统分别向电子开关120和抱闸接触器130发送关闸指令,控制电子开关120带载切断电流,控制抱闸接触器130空载切断电流,在抱闸接触器130断开之后,电梯主控系统向运行接触器140发送关闸指令,控制运行接触器140空载切断,电梯正常制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了PWM DC/DC变换器、电子开关、抱闸接触器、运行接触器、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变频器以及控制与驱动电路,组成电梯制动装置,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释放了制动器线圈中剩余的电能,控制与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变频器与电梯主机和电梯制动器相连,确定了所述电梯主机的类型和所述电梯制动器的类型,并确定所述电梯制动器的输出模式;电梯主控系统分别向所述电子开关和所述抱闸接触器发送关闸指令,控制所述电子开关带载切断电流,控制所述抱闸接触器空载切断电流;在所述抱闸接触器断开之后,所述电梯主控系统向运行接触器发送关闸指令,控制所述运行接触器空载切断,电梯正常制动。该电梯制动装置适用多款制动器,提高电梯制动装置的通用性,降低电气系统的配置难度。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PWM DC/DC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梯制动装置中还包括工频变压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PWM 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参考图2,PWM DC/DC变换器包括:MOS管Q1、MOS管Q2、电感L1和电容 C1。

具体的,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2 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相连;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L1 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工频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WM DC/DC变换器采用降压斩波式非隔离变换器,其输入端连接至供电电压,可选的,供电电压通常为交流电压220V,因此,该PWM 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为310V的直流电压,经过PWM DC/DC 变换器中的MOS管Q1、MOS管Q2、电感L1以及电容C1,将整流得到的310V 的直流电压降低至所需要的电压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OS管Q1、MOS管Q2、电感L1和电容C1组成了PWM DC/DC变换器,PWM DC/DC变换器与工频变压器配合工作,通过对输入端的电源进行变换,实现了对所需要的电压值的获取。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PWM DC/DC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梯制动装置适用于无工频变压器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PWM 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参考图3,PWM DC/DC变换器包括:PWM DC/DC变换器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MOS管Q4、MOS管Q5、电容C2和变压器 T1。

具体的,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1 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子相连,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续流回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WM DC/DC变换器为双管反激变换器,其输入端连接至供电电压,可选的,通电电压通常位交流电压220V,因此,该 PWM 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为330V的直流电压。T1为小型高频变压器,变压器的作用是将初级线圈的能量转换至次级线圈。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开关管,两个开关管(MOS管Q4和MOS管Q5)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作用下同时导通,同时关断,通过对输入端的电源进行变换,实现了对所需要的电压值的获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无工频变压器的情况,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MOS管Q4、MOS管Q5、电容C2和变压器T1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PWM DC/DC变换器,通过在PWM信号的作用下对MOS管Q4和MOS管 Q5的关断进行控制,无需工频变压器,减少了分立元件的数目,节约控制柜空间。

此外,在无工频变压器的情况下,电梯制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类型的 PWM DC/DC变换器,即双管正激变换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PWM DC/DC 变换器的基础上,在二极管D3和电容C2之间增加了电感L2,还增加了二极管D4。具体的,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电感L2的第二端与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容C2的第二端相连。该类型的PWM 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与本实施例中PWM 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相比增加的二极管D4和电感L2,进一步起到了整流滤波的作用。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续流回路的电路原理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续流回路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参考图4。

具体的,续流回路包括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续流回路包括二极管DB11、二极管DB12、二极管DB13、二极管DB14、二极管 DB21、二极管DB22、二极管DB23、二极管DB24和电阻R1;所述二极管DB11 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1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1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14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1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1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1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1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21 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2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4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2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2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2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12 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2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2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 R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PWM DC/DC 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B11的正极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相连。

可选的,抱闸接触器用KM1表示,运行接触器用KM2表示。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还可以包括电阻R4,其中,电阻R4与电阻R1并联,该连接方式中,可以将电阻R4设置在电梯控制柜或制动器侧,有利于整个制动装置的整体布局设计。VOUT+表示PWM DC/DC变换器的正极输出端,SGND表示PWM DC/DC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可选的,电子开关可以用Q3表示,Q3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也可以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可选的,第二续流回路包括二极管DB31、二极管DB32、二极管DB33、二极管DB34、二极管DB41、二极管DB42、二极管DB43、二极管DB44、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3;所述二极管DB3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3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3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34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3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3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3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3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4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4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4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4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B4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4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4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B4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B4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 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 R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PWM DC/DC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B31的正极与所述抱闸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子相连。

其中,第一续流回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续流回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续流回路的输出端连接至制动器抱闸线圈,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的作用是在抱闸电源关断时为抱闸线圈剩余电流提供释放通路。还可以采用电阻和电容并联的方式组成第一续流回路和第二续流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续流回路中包括的二极管DB11、二极管DB12、二极管DB13和二极管DB14组成第一整流桥,二极管DB21、二极管DB22、二极管DB23和二极管DB24组成第二整流桥。

同理,第二续流回路中包括的二极管DB31、二极管DB32、二极管DB33 和二极管DB34组成第三整流桥,二极管DB41、二极管DB42、二极管DB43 和二极管DB44组成第四整流桥。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第三整流桥和第四整流桥分别作为一个集成器件来使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避免了应用一个二极管作为整流桥时带来的二极管可能被击穿造成的被抱闸线圈分流的问题。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梯制动装置还包括整流单元和母线电容C,所述母线电容C连接在所述整流单元和所述PWM DC/DC变换器之间。

其中,整流单元可以将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通过PWM DC/DC变换器可以将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压降低至所需要的电压值,母线电容C 起到了对交流电源的滤波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梯制动装置还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梯主控系统相连,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控制与驱动电路既可以采用PWM控制器实现,也可以采用微控制器与PWM控制器组合的方式实现,该部分可集成于抱闸电源中,也可以集成于电梯主控系统中。其中,微控制器可以发送控制信号给控制与驱动电路,进而调节PWM 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值。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梯制动装置还可以包括采样电阻,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器电流检测器件,例如,霍尔传感器等,采样电阻用于检测PWM DC/DC变换器输出的电流值是否正常。当抱闸电源与电子开关组合后的安全等级与抱闸接触器的安全等级相同,则可以将抱闸接触器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去除。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适用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气原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适用的另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气原理图。在图5和图6中,KM1表示抱闸接触器,KM2表示运行接触器,Q3表示电子开关,510和610表示电气安全装置,520和620表示接触器回路,Ra为采样电阻,Rb和Rc为分压电阻,还包括辅助电源。与图5相比,图6中增加了微控制器,其中,微控制器的类型为单片机,还增加了模式反馈模块、使能控制模块以及模式检测模块,三者结合,用于根据制动器的类型,确定抱闸电源的输出模式,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梯制动装置适用于多款制动器,提高电梯制动装置的通用性,降低电气系统的配置难度。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