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172发布日期:2019-07-06 11:5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卷绕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栅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栅收卷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工作电压平稳、使用温度及使用电流范围宽、能充放电数百个循环、贮存性能好、造价较低等优点,应用广泛。蓄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壳体组成,正负极板上分别涂有正负活性物质,电解液位于壳体内,并与正、负极板接触,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正负活性物质需要与电解液接触。

其中正、负极板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正活性物质或负活性物质构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先制造出尺寸较大的板栅,然后进行切割,得到尺寸较小的板栅。为了方便移动尺寸较大的板栅,需要采用收卷辊对板栅进行收卷,形成板栅卷。

收卷辊与主动轴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轴转动,带动收卷辊转动,当板栅收卷完毕需要从收卷辊上取下前需要使收卷辊和主动轴停止转动。目前一般使用制动装置使主动轴停止转动,但是制动装置使主动轴停止转动后,当再次收卷板栅时,制动装置无法为主动轴的转动提供动力,主动轴开始转动需要的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为主动轴的转动提供动力的制动装置,以缩短主动轴从静止到转动所需要的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卷绕制动装置,包括机架、制动机构和加压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位于主动轴外周的卷簧和与机架转动连接的制动块,所述制动块朝向主动轴的侧壁设有开口朝向主动轴的制动槽,所述主动轴一端伸入制动槽内并与制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卷簧位于制动槽内,所述卷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主动轴和制动块上;所述加压机构包括与机架滑动连接的加压块和均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加压水泵、减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和减压水泵均与气缸连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可使加压块与制动块相抵。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主动轴转动时推动卷簧位于内侧的一端转动,卷簧向外扩张,卷簧发生形变,制动块受到卷簧的弹力作用而相对于机架转动;需要制动时打开加压水泵,加压水泵向气缸内注入液压油,气缸的活塞杆推动加压块,使加压块压在制动块上,制动块与加压块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制动块逐渐停止转动,卷簧与制动块固定的一端无法转动,而转动轴转动时持续推动卷簧,卷簧的形变量增大。关闭加压水泵,卷簧处于较大形变状态,卷簧对主动轴的弹力增大;当再次收卷时,卷簧对主动轴的弹力可以为主动轴的转动提供动力,缩短转动轴从静止到转动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板栅的收卷效率,也可以减小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轴转动时承受的负荷。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制动槽与开口相连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槽和支撑槽,所述进液槽内设有进液块和两端分别固定在进液槽侧壁和进液块上的进液弹簧,所述支撑槽内设有支撑杆和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槽侧壁和支撑杆上的支撑弹簧,所述进液块和支撑杆可分别从进液槽和支撑槽内伸出;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储液箱,所述加压块内设有同时与进液槽和储液箱连通的降温腔。

进液槽和储液箱内储有导热油,制动过程中,加压块与制动块相抵,由于制动块随着主动轴转动,制动块先相对于加压块滑动,制动块的动能转变为加压块和制动块上的热能,加压块的温度升高。制动时卷簧的形变量增大,卷簧可以推动进液块向进液槽内滑动,进液槽内的空间减小、压强增大,进液槽内的导热油依次流经降温腔和储液箱内,降温腔内一直有导热油存在,导热油有效对加压块降温,避免加压块因温度过高而变形。

当主动轴再次转动后,按动减压水泵即可使加压块远离制动块,制动块可以相对于加压块转动,卷簧的形变量减小,放松进液块,进液块在进液弹簧作用下滑出进液槽,进液槽内的空间增大、压强减小,出液腔中的导热油依次流经降温腔和进液槽中,储液箱内的导热油再次停留在降温腔中,再次对加压块进行降温。

制动块转动过程中,卷簧的形变量较小,卷簧向外扩张时,卷簧可以与支撑杆相抵,支撑杆滑入支撑槽内,支撑弹簧发生形变,故此时卷簧同时受到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卷簧发生形变时,卷簧受到支撑弹簧和进液弹簧的合力作用,故在卷簧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同时将进液块和支撑块分别推入进液槽和支撑槽内。主动轴刚开始工作时,卷簧即开始发生形变,本方案可以避免此时卷簧就将进液块完全推入进液槽内,保证制动时有导热油进入降温腔中对加压块进行降温。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制动块为圆柱形,所述加压块朝向制动块的侧壁为可与制动块侧壁相贴的圆弧形。加压块与制动块之间的接触面更大,在加压块与制动块之间的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加压块与制动块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制动块可以更快的停止转动,提高制动效率。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进液组件包含的支撑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槽分别位于进液槽的两侧。制动块转动过程中,两个支撑杆进一步避免卷簧推动进液块。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杆伸出支撑槽的长度大于进液块伸出进液槽的长度。当卷簧将支撑杆向支撑槽内推动一段距离时也不会与进液块接触,但支撑杆向支撑槽内滑入一段距离时,支撑弹簧被压缩,支撑弹簧对支撑杆的弹力增大,支撑杆对卷簧的压力增大,卷簧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推动支撑杆,进一步避免卷簧推动进液块。而制动过程中卷簧的形变量进一步增大,卷簧向外扩张,进一步将支撑杆压入支撑槽内,此时卷簧才会将进液块推入进液槽内,进液槽内的导热油进入降温腔中对加压块进行降温。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储液箱侧壁设有制冷腔,所述储液箱侧壁设有与制冷腔连通的开口。加压块上的热量会传递至降温腔内的导热油中,故进入储液箱内的导热油温度会升高;将如冰块或温度较低的凉水放入制冷腔后,进入储液箱内的导热油中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至冰块或凉水中,导热油的温度降低。当主动轴再次开始转动、卷簧放松进液块后,储液箱中温度较低的导热油进入降温腔时,导热油与加压块之间的温度差更大,加压块上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传递至导热油内,对加压块的降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绕制动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标记为:制动块1、制动槽11、转动块12、进液管13、进液通道14、卷簧15、主动轴2、进液槽3、进液弹簧31、进液块32、支撑槽4、支撑弹簧41、支撑杆42、加压块5、降温腔51、气缸52、加压水泵53、储液箱6、制冷腔61。

卷绕制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制动机构和加压机构,制动机构包括卷簧15和可相对于机架转动的制动块1,制动块1上同轴设有开口朝左的制动槽11,主动轴2右部位于制动槽11内,并与制动槽11同轴。结合图2所示,卷簧15位于主动轴2外周,且卷簧15内侧的端部焊接在主动轴2侧壁上,卷簧15外侧的端部焊接在制动槽11侧壁上,当主动轴2逆时针转动时,卷簧15向外扩张。

加压机构位于制动块1下方,加压机构包括加压块5、焊接在机架上的气缸52、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的加压水泵53和减压水泵,加压水泵53和减压水泵均通过管道与气缸52连通。气缸52的活塞杆顶部与加压块5底部焊接,本实施例中的制动块1为圆柱形,且加压块5顶部为下凹的弧形,当加压块5向上滑动后,加压块5顶壁与制动块1外壁贴合。

制动槽11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六个进液组件,进液组件包括进液槽3和位于进液槽3左右两侧的支撑槽4,支撑槽4内设有支撑弹簧41和可滑出支撑槽4的支撑杆42,支撑弹簧41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槽4侧壁和支撑杆42上。进液槽3内设有进液弹簧31和可滑出进液槽3的进液块32,当进液块32滑入进液槽3内后,进液槽3内的压强增大,进液弹簧31两端分别焊接在进液槽3侧壁和进液块32上。当进液块32和支撑杆42分别滑出进液槽3和支撑槽4时,支撑杆42伸出支撑槽4的长度长于进液块32伸出进液槽3的长度,故卷簧15先与支撑杆42接触,且非制动时,卷簧15只能与支撑杆42相抵。

制动块1右端同轴转动设有转动块12,制动块1上设有与进液槽3连通的进液通道14。制动块1右侧设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上端贯穿转动块12并与转动块12胶接,进液管13与进液通道14连通。加压块5内设有降温腔51,进液管13下端贯穿加压块5右壁并与加压块5胶接,进液管13与降温腔51连通。机架上焊接有通过管道与降温腔51连通的储液箱6,储液箱6和进液槽3内均储有导热油。储液箱6侧壁设有制冷腔61,储液箱6左壁设有与制冷腔61连通的开口,将冰块放入制冷腔61后可对储液箱6内的导热油进行降温。

本方案的制动装置,当收卷板栅时,主动轴2逆时针转动,主动轴2推动卷簧15,卷簧15向外扩张,支撑杆42支撑卷簧15,卷簧15不会推动进液块32,制动块1在卷簧15的弹力作用下转动。

制动时,人工打开加压水泵53,并将冰块放入制冷腔61内,加压水泵53向气缸52内注入液压油,使气缸52的活塞杆推动加压块5沿机架向上滑动,加压块5与制动块1相抵,制动块1无法转动,人工关闭加压水泵53。而主动轴2继续推动卷簧15时,由于卷簧15位于外侧的一端无法移动,卷簧15向外扩张的程度增大,卷簧15的形变量增大,卷簧15向进液槽3内推动进液块32,进液槽3内的导热油进入降温腔51内,对加压块5进行降温,加压块5内的导热油进入储液箱6内,冰块对储液箱6内的导热油进行降温。

需要再次收卷板栅时,主动轴2受到卷簧15的弹力,主动轴2转动的动力增大,当主动轴2转动后,打开减压气泵,气缸52内的液压油排出,气缸52的活塞向下滑动,加压块5向下滑动,远离制动块1,主动轴2带动制动块1转动,卷簧15恢复原形,进液块32复位,降温腔51内的导热油进入进液槽3内,储液箱6内的导热油进入降温腔51中,再次对降温腔51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