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3540发布日期:2019-07-24 09:5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筒体运输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筒体的刚度相对较弱,拼装后整体运输和吊装容易产生大变形,从而导致失稳造成产品损坏,大型筒体制造和拼装较为复杂,拼装完成后任何质量问题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大型筒体在运输过程中稳定性的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及工作方法,运输大型筒体时,可以有效保证筒体的稳定性,可应用于核电站SC屏蔽厂房整环拼装后的运输,也可应用于核电、化工、机械、航空、建筑等领域中其他大、中型筒体的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多个运输机构、内加强环、外加强环、内连接支架及外连接支架,使用时,待运输筒体放置于运输机构上,内加强环与外加强环分别设置于待运输筒体的内圆周表面内侧和外圆周表面外侧,内加强环与外加强环通过加强筋板夹紧待运输筒体,所述运输机构上可拆卸的固定有外连接支架,所述外连接支架用于支撑外加强环,所述运输机构上可拆卸的固定有内连接支架,所述内连接支架用于支撑内加强环,相邻内连接支架之间可拆卸的固定有加固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机构上安装有顶升装置,运输机构由多辆或多列车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上固定有多个三角形的第一斜支撑,使用时,第一支撑梁可拆卸的固定于运输机构上,所述第一斜支撑用于支撑外加强环。

进一步的,所述内连接支架包括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上固定有多个三角形的第二斜支撑,使用时,第二支撑梁固定于运输机构上,所述第二斜支撑用于支撑内加强环。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支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梁,两个第三支撑梁之间固定有多根平行设置且与第三支撑梁垂直的第四支撑梁,使用时,第三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内连接支架的第二支撑梁上。

进一步的,位于待运输筒体圆心所在一侧的相邻两根第三支撑梁之间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五支撑梁。

进一步的,所述内加强环及外加强环均为整体圆环结构或由多个弧形的加强环段拼接构成的圆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加强环顶端及外加强环顶端之间固定有多个加强筋板。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板截面为U型,扣接在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上,将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与待运输筒体卡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运输筒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运输机构对待运输筒体底部的支撑位置及内连接支架和外连接支架对待运输筒体侧圆周面的支撑位置。

步骤2:将内加强环放置于待运输筒体内圆周表面内侧,紧贴待运输筒体的内圆周表面,将外加强环放置于待运输筒体外圆周表面外侧,紧贴待运输筒体的外圆周表面,在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顶端扣接加强筋板,使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夹紧待运输筒体。

步骤3: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拆除部分支撑待运输筒体的支墩,留出运输机构的进车空间。

步骤4:运输机构通过留出的进车空间运动至待运输筒体底部,顶升装置工作,将待运输筒体顶起。

步骤5:在运输机构上安装内连接支架和外连接支架,分别支撑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在相邻内连接支架之间安装加固支架。

步骤6:运输机构移动,将筒体运输至指定位置后,拆除内加强环、外加强环、加强筋板、内连接支架、外连接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具有内加强环、外加强环、内连接支架、外连接支架等结构,在筒体合理的位置处进行了加固,确保了运输过程中筒体的稳定性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避免了运输过程带来的筒体质量问题,避免了筒体运输过程产生的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3.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主要的支架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安装和拆卸。

4.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相邻的内连接支架之间固定有加固支架,确保运输机构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同步,确保大型筒体的整体性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运输机构,2.内加强环,3.外加强环,4.内连接支架,4-1.第二支撑梁,4-2.第二斜支撑,5.外连接支架,5-1.第一支撑梁,5-2.第一斜支撑,6.加固支架,6-1.第三支撑梁,6-2.第四支撑梁,7.第五支撑梁,8.加强筋板,9.待运输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大型筒体的刚度相对较弱,拼装后整体运输和吊装容易产生大变形,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大型筒体运输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对于直径等于或大于30米的大型筒体进行运输,如图1所示,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多个运输机构1、内加强环2、外加强环3、内连接支架4及外连接支架5,本实施例中,根据筒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4个运输机构,每个运输机构均由多辆或多列车组合而成,4个运输机构沿筒体圆周均匀排列,使用时,待运输筒体放置于4个运输机构上,内加强环与外加强环分别设置于待运输筒体的内圆周表面内侧和外圆周表面外侧,内加强环与外加强环夹紧待运输筒体,所述运输机构上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有外连接支架,所述外连接支架用于支撑外加强环,所述运输机构上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有内连接支架,所述内连接支架用于支撑内加强环,相邻内连接支架之间可拆卸的固定有加固支架6。

所述运输机构上安装有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可采用液压顶升设备或电动顶升设备。

所述外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梁5-1,所述第一支撑梁上固定有多个三角形的第一斜支撑5-2,所述三角形的第一斜支撑由三条边框焊接构成,其中两条边框的交点处焊接在第一支撑梁上,所述交点所对的边框用于支撑外加强环,多个用于支撑外加环的边框构成的平面为与外加强环形状相匹配的弧面,因此多个边框可以与外加强环的外圆周表面紧密接触,使用时,第一支撑梁通过螺栓固定于运输机构上,通过第一斜支撑支撑住外加强环。

所述内连接支架包括第二支撑梁4-1,所述第二支撑梁上固定有多个三角形的第二斜4-2,第二斜支撑与第二支撑梁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梁与第一斜支撑的连接方式相同,使用时,第二支撑梁通过螺栓固定于运输机构上,所述第二斜支撑用于支撑内加强环。

所述加固支架6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梁6-1,两个第三支撑梁之间焊接固定有多根平行设置且与第三支撑梁垂直的第四支撑梁6-2,使用时,第三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内连接支架的第二支撑梁上,位于待运输筒体圆心所在一侧的相邻两根第三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五支撑梁7。采用加固支架及第五支撑梁,实现了相邻内连接支架的刚性连接,确保了运输机构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同步,确保了待运输筒体的整体性安全。

所述内加强环及外加强环均由两个半圆形的加强环段拼接构成,所述内加强环顶端及外加强环顶端之间固定有多个加强筋板8,所述加强筋板截面为U型,扣接在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上端面上,将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卡紧,加强筋板采用卡顶式结构连接在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上,方便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大型筒体用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运输筒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在运输工况下施加最不利载荷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得到的变形趋势以及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数据确定运输机构对待运输筒体底部的支撑位置及内连接支架和外连接支架对待运输筒体侧圆周面的支撑位置,即确定对待运输筒体的加固方案。

步骤2:将内加强环的两个加强环段利用起吊装置放置于待运输筒体9内圆周表面内侧,紧贴待运输筒体的内圆周表面,将外加强环的两个加强环段利用起吊装置放置于待运输筒体外圆周表面外侧,紧贴待运输筒体的外圆周表面,在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顶端扣接加强筋板,使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夹紧待运输筒体,然后将内加强环、外加强环与起吊装置分离。

步骤3: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拆除部分指定位置处的支撑待运输筒体的支墩,留出运输机构的进车空间。

步骤4:运输机构通过留出的进车空间运动至待运输筒体底部的指定位置,顶升装置工作,将待运输筒体顶起。

步骤5:在运输机构上安装内连接支架和外连接支架,通过起吊装置将内连接支架和外连接支架运至运输机构上,第二斜支撑和第一斜支撑分别支撑住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然后利用螺栓将内连接架及外连接架固定于运输机构上,然后将内连接支架和外连接支架与起吊装置分离,利用起吊装置将加固支架运至适当的位置,在相临内连接支架的第二支撑梁上通过螺栓连接加固支架的第三支撑梁,实现加固支架与相邻内连接架的连接,然后在相邻加固支架的位于筒体圆心一侧的第三支撑梁上通过螺栓连接第五支撑梁。

步骤6:运输机构移动,将筒体运输至指定位置后,拆除内加强环、外加强环、加强筋板、内连接支架、外连接支架等结构,完成筒体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中,运输机构、内连接支架及外连接支架的位置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能支撑住筒体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变形的部位,有效防止了筒体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变形,保证了筒体的稳定性。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