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筒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1466发布日期:2019-07-31 20:2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筒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筒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织机的纱筒一般都套置于放置架上的立柱上,由于纱线的出线方向,该立柱一般需要向织机方向倾斜设置,这给立柱的固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纱筒出线时经常会有卡线情况出现,这种卡线情况并非是纱线真正纠结成团无法顺利出线,而是出线端上的纱线有部分被其余缠绕在纱筒上的纱线覆盖,此时会产生一个纱线瞬间绷紧的过程,具备一定的冲击力,如纱筒与立柱固定过紧,则会将纱线拉断,而纱筒与立柱固定过松,则整个纱筒都会被拉出立柱,给生产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纱筒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筒支撑结构,由一扁钢构成,所述扁钢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支撑部,所述扁钢的另一端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固定螺栓与放置架相固定,所述支撑部的上端向下弯折形成纱筒筒芯插入部,所述纱筒筒芯插入部的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和固定部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扁钢上各弯折形成的角均为弧形过渡角。

进一步的,所述纱筒筒芯插入部外侧还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中部往复弯折呈波浪状。

进一步的,所述纱筒筒芯插入部上还具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和支撑部中部共同形成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安装固定方便,适用范围广,还可有效防止卡线时拉断纱线或使纱筒被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纱筒支撑结构,由一扁钢构成,所述扁钢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支撑部1,所述扁钢的另一端形成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通过固定螺栓3与放置架相固定,所述支撑部1的上端向下弯折形成纱筒筒芯插入部4,所述纱筒筒芯插入部4的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抵接部5,所述抵接部5和固定部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扁钢上各弯折形成的角均为弧形过渡角,所述纱筒筒芯插入部4外侧还设有防滑纹。

扁钢首先由3/1处向上弯折,弯折部分的由中部再向下弯折形成蛋形的纱筒筒芯插入部4,固定部2直接与放置架相固定,支撑部1可根据需求预先折弯成所需角度;安装时,用力将纱筒筒芯套置于纱筒筒芯插入部4使其与纱筒筒芯插入部固定,由于纱筒筒芯插入部4具有弹性,由此可适应筒芯大小不同的纱筒使用,同时,结合状态下的纱筒不易脱出;使用状态下,抵接部5可与支撑部1抵接也可不抵接,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弯折的纱筒筒芯插入部4被挤扁贴合失去弹性;由于支撑部1和固定部2是一体成型弯折而成,支撑部1也具备一定的弹性,卡线时,支撑部1可随作用力产生一定幅度的倾斜,当作用力消除时,支撑部1复位,防止拉断纱线或使纱筒被拔出。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支撑部1的中部往复弯折呈波浪状,该结构主要是为增加支撑部1的弹性,进一步防止拉断纱线或使纱筒被拔出。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纱筒筒芯插入部4上还具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弧形弯折部6,所述弧形弯折部6和支撑部1中部共同形成限位部,该结构主要是为适应超大内径的纱筒筒芯,同时,也可防止纱筒插入过深令纱筒底部与固定部2相抵接而从使支撑部1失去倾斜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