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5387发布日期:2019-05-03 22:3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回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送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车间生产中,部分物料已实现标准化的物料框送料,物料框存放在生产线边简易自动化物支架上,由于普通支架结构尺寸固定,导致员工取用料框之中的物料很不方便;其次,在物料框中物料使用完毕之后,物料框需人工搬运,浪费人力及工时,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故需设计一套简易自动化的送料回箱装置,以解决物料框搬运的难题,同时还消除员工动作浪费,减轻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物料需人工搬运的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回料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输送部,其倾斜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输送部用于将物料输送至第二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其倾斜且可转动的设于支架上,所述第二输送部用于接收第一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物料并转动后将所述物料输送至回收部;接收所述第二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物料的回收部,其倾斜设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一输送部的最低端设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与所述物料相抵或脱离。

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可活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最低端的阻挡件、带动所述阻挡件使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物料脱离的牵拉机构以及与所述阻挡件连接的使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物料相抵的复位机构。

所述阻挡件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最低端。

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

所述牵拉机构包括可活动的安装在支架上的受力件以及连接受力件与阻挡件的连接件,所述受力件运动带动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物料脱离。

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绳。

所述牵拉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连接绳绕在支撑件上以改变所述连接绳上的力的方向。

所述支撑件为定滑轮。

所述受力件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上。

所述回料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与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还与第二输送部的最低端活动连接,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使第二输送部转动。

所述锁定机构与第二输送部的最低端为转动连接。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支架上的连杆卡合或脱离,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套在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最低端处的第三转轴上。

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还设有用于将第二输送部上物料推出所述第二输送部的顶杆。

所述支架底部设有车轮。

所述第二输送部位于第一输送部的最低端的一侧下方,且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最高端靠近第一输送部的最低端。

所述回收部位于第一输送部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回收部倾斜设置,物料放置于第一输送部上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物料会通过第一输送部输送到第二输送部上,第二输送部在支架上转动后将物料输送到回收部上,然后对物料进行回收,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搬运就可以实现物料的进给与返回,这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序瓶颈节拍,提高线体平衡率;同时,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还设计了转运车轮,以方便支架的移动,从而解决了支架无法灵活周转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到3所示,本发明中提出的回料装置,用于回收物料,本实施例中,物料为了料框。回料装置包括支架100,支架100上设有第一输送部1、阻挡机构、第二输送部2、锁定机构以及回收部3,支架100有横杆和竖杆构成。

第一输送部1倾斜设置在支架100的最上方,其中第一输送部1的右端为最高端,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为最低端,在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设有阻挡机构,阻挡机构与放置在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相抵用于阻挡放置在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并且阻挡机构可以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取消对料框的阻挡,使料框与阻挡机构相脱离,从而使料框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出第一输送部1。

阻挡机构包括受力件11、牵拉机构、阻挡件13和复位机构14。

具体地,受力件11包括两根水平方向相平行的杆,这两根杆之间两根竖直的杆相连接,受力件11的两根竖直的杆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支架的下部,支架100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横向设置在支架下部的左端,受力件11可绕着第一转轴转动;在支架100上设有牵拉机构,牵拉机构包括连接绳12和定滑轮121,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受力件11的自由端上,即受力件11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

阻挡件13可转动连接在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阻挡件13为l形结构,阻挡件1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一输送部1上,在侧杆10下方竖直连接有一根杆,这根杆的下端设有一根水平圆杆,水平圆杆从第一输送部1的侧面朝向外设置,阻挡件13的一端套在水平圆杆上,此时,阻挡件13水平横在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阻挡件13进行转动,进而横在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或转离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在阻挡件13上的远离旋转轴的位置,从而牵拉阻挡件13进行转动;定滑轮121为两个,两个定滑轮121之间相隔且水平固定在支架100上,连接绳12绕过两个定滑轮121分别连接受力件11和阻挡件13,从而改变连接绳的牵引方向;

复位机构14为弹簧,第一输送部1由第一底框和设于第一底框两侧的第一侧杆10构成,第一底框由两个第一承载杆和两个第二承载杆构成,两个第一承载杆左右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承载杆垂直设在两个第一承载杆之间,物料放置于第一底框上,两个第二承载杆设有滚轮,便于物料输送。第一侧杆10用于对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的两侧进行限位,从而避免料框在滑动时发生偏转。复位机构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侧杆10上,复位机构14的另一端连接在阻挡件14上,复位机构14为阻挡件13提供弹力,使得阻挡件13在常规状态下始终设置在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阻挡件13始终与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相抵。

在使用时,首先对踩踏受力件11,受力件11受力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受力件11上的连接绳运动,连接绳产生拉力,此时,定滑轮121将连接绳产生的拉力传递至连接绳的另一端,从而带动阻挡件13转动至第一输送部1的下方,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失去阻挡力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出,当撤销踩踏动作时,复位机构14为阻挡件13施加弹性力,从而使阻挡件13回至初始状态。

第二输送部2由第二底框、左侧框、前侧框和后侧框构成,第二底框为由四个第二承载杆连接围成的方型框,左侧框、前侧框和后侧框均为方形框,前侧框和后侧框对物料的两侧进行限位,左侧框用于物料从第一输送部滑到第二输送部2上时挡住物料。第二底框中设有两个第三承载杆,两个第三承载杆从左向右延伸,两个第三承载杆上设有滚轮,便于物料输送。

第二输送部2倾斜设置在第一输送部1的左下方,第二输送部2的底面中间设有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与第一转轴为平行设置,第二输送部2的右端为最高端,第二输送部2的左端为最低端,料框自第一输送部1的左端可滑至第二输送部2上。

第二输送部2的左端同时还设有锁定机构,如图4所示,锁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2的一端垂直设有顶杆28,顶杆28从第二输送部2的最低端伸入第二输送部2内,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3与第一连接杆22之间的周面相接,第二连接杆23的下端从第一连接杆22的端面延伸出一定长度,第二连接杆23伸出第一连接杆22端面的一端设有挡板24,挡板24、第二连接杆23与第一连接杆22的端面共同形成一个卡口25,卡口25可卡在支架100的横杆上,第一连接杆22的一端还设有可转动连接的套管26,套管26套在第二输送部2最低端处的第三转轴(即位于第二输送部2最低端的第二承载杆)27上,第三转轴27与第一转轴为平行设置。

卡口25卡在支架100上的杆体上以实现第二输送部2的锁定功能,第一连接杆22的一端向内延伸至第二输送部2内部,当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滑入至第二输送部2上时,料框撞击顶杆28,锁定机构绕第三转轴27转动,从而带动锁定机构的卡口25从支架100杆体上脱离。此时人为将锁定机构向外转动,并同时向上移动锁定机构,根据杠杆原理,第二输送部2会顺时针转动,第二输送部2的最高端会变成最低端,第二输送部2的最低端会变成最高端,在重力的作用下,料框会从第二输送部2输送出去,同时锁定机构向外转动的过程中,顶杆也会推动料框,以便于料框从第二输送部2输送出去。料框从第二输送部2输送出去后,然后在手动将锁定机构的卡口25卡接在支架100的杆体上,使第二输送部2回到初始位置并锁定。

回收部3由第三底框和设于第三底框两侧的第二侧杆构成,第三底框两个第四承载杆和两个第五承载杆构成,两个第四承载杆左右间隔设置,两个第五承载杆垂直设在两个第四承载杆之间,物料放置于第三底框上,两个第五承载杆设有滚轮,便于物料输送。

回收部3设置在第一输送部2的正下方,回收部3倾斜设置在支架100上,其左端为水平位置较高的一端,回收部3的右端为水平位置较低的一端,回收部3的左端低于设置在第二输送部2的转轴21,在本实施例中,回收部3的右端还设有档件,从第二输送部2的右端滑出的料框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入到回收部3中,最终,料框在重力的作用下的抵靠在档件上,从而使得料框固定放置在回收部3上。

在本实施例中,除第一输送部1的侧杆10外,第二输送部2和回收部3的两侧均设有与侧杆10作用相同的杆件或限位结构,以避免料框在滑动时发生偏转。

在使用时,第一输送部1上的料框满箱后使用人员踩下受力件11自动下滑,料框滑至第二输送部2中,料框撞击锁定机构后锁定机构解锁,人为搬动锁定机构后料框随第二输送部2转动后滑入至回收部3中,后再手动将锁定机构锁定,使第二输送部2锁定,此时,放置在回收部3中的料框等待回收。

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的底部还设有车轮,以便于回料装置可以运转至不同的位置,方便该回料装置的灵活使用。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