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及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0728发布日期:2021-03-19 12: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动力系统及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及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动力系统中一般包括两个电机,其中一个用于货叉的起升,另一个用于整车的行驶。由图1所示的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控制路线得知,现有的微型托盘车需要使用到两个控制器和两个电机,同时需要配套相应的动力线和低压控制线路,这对微型托盘车的成本较高,同时也不利于品质的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及叉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控制装置、驱动装置、货叉起升装置以及整车行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所述电机为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双轴电机,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货叉起升装置的输入轴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整车行驶装置的输入轴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系统在货叉起升状态与整车行驶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在所述货叉起升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并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在所述整车行驶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将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两条控制路线整合成一条,将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两个电机整合为一个电机,并将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两个控制装置整合为一个控制装置。相对于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控制路线,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采用一个电机和一个控制装置即可实现货叉起升和整车行驶两项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由于减少了一个电机和一个控制装置的使用,相应的动力线缆和低压控制线缆也可简化,利于整车成本(包括物料成本、制造成本、人工成本和售后成本等)的优化,利于整车的批量生产。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飞轮、第一摩擦片、第一推动机构以及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飞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端盖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飞轮背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飞轮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及所述第一摩擦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推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片背向所述第一飞轮的一侧,所述货叉起升装置的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可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推动所述第一摩擦片,使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第一飞轮接触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压紧弹簧、第一膜片弹簧以及第一分离轴承,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分离轴承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分离轴承滑动连接在所述货叉起升装置的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膜片弹簧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分离轴承上,所述第一膜片弹簧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压板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第一飞轮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支架,所述第一膜片弹簧上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支撑在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上;

所述第一压紧弹簧支撑在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所述第一压紧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压板背向所述第一飞轮的一侧;

所述货叉起升装置的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压板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飞轮、第二摩擦片、第二推动机构以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二飞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飞轮背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飞轮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及所述第二摩擦片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摩擦片背向所述第二飞轮的一侧,所述整车行驶装置的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并与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可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推动所述第二摩擦片,使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第二飞轮接触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压板、第二压紧弹簧、第二膜片弹簧以及第二分离轴承,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二分离轴承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分离轴承滑动连接在所述整车行驶装置的输入轴上,所述第二膜片弹簧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分离轴承上,所述第二膜片弹簧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第二飞轮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支架,所述第二膜片弹簧上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支撑在所述第二限位支架上;

所述第二压紧弹簧支撑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二压紧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压板背向所述第二飞轮的一侧;

所述整车行驶装置的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压板并与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回位机构、驱动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架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之间,所述驱动架上形成有驱动臂,所述回位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驱动臂的两侧;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架沿所述电机的轴线向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动力系统由整车行驶状态切换至货叉起升状态;

所述回位机构用于使所述动力系统保持在整车行驶状态;或驱动所述驱动架沿所述电机的轴线向第二方向移动,使所述动力系统由货叉起升状态切换至整车行驶状态。

可选地,所述回位机构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连接在叉车车体与所述驱动臂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踩踏板,所述踩踏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臂上;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臂垂直。

可选地,所述回位机构包括第一电磁继电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磁继电器,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的轴线及所述第二电磁继电器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臂垂直。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叉车,其包括上述的动力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控制路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的控制路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的第一离合器断开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的第一离合器接合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动力系统;

1、控制装置;11、回位机构;111、回位弹簧;112、第一电磁继电器;12、驱动架;121、驱动臂;13、驱动机构;131、踩踏板;132、电磁继电器;133、第二电磁继电器;

2、驱动装置;21、电机;211、第一输出轴;212、第二输出轴;22、第一离合器;221、第一飞轮;222、第一摩擦片;223、第一推动机构;2231、第一压板;2232、第一压紧弹簧;2233、第一膜片弹簧;2234、第一分离轴承;224、第一端盖;2241、第一限位支架;225、第一容置腔;226、第一联轴器;23、第二离合器;231、第二飞轮;232、第二摩擦片;233、第二推动机构;2331、第二压板;2332、第二压紧弹簧;2333、第二膜片弹簧;2334、第二分离轴承;234、第二端盖;2341、第二限位支架;235、第二容置腔;236、第二联轴器;

3、货叉起升装置;31、油泵;32、起升油缸;33、货叉起升装置的输入轴;

4、整车行驶装置;41、驱动桥;42、驱动轮;43、整车行驶装置的输入轴;

200、货叉;300、承重轮;4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100,包括控制装置1、驱动装置2、货叉起升装置3以及整车行驶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21、第一离合器22以及第二离合器23,所述电机21为包括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二输出轴212的双轴电机,所述第一离合器22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211与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23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212与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系统100在货叉起升状态与整车行驶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在所述货叉起升状态,所述控制装置1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22接合,并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23断开,使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11结合并同步转动,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12分离。此时,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转动,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停止转动或保持静止,以使整车不行驶,货叉200(如图8所示)可进行起升。

在所述整车行驶状态,所述控制装置1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22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使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11分离,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12结合并同步转动。此时,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停止转动或保持静止,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转动,以使整车行驶,货叉200(如图8所示)无法起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100,将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两条控制路线整合成一条,将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两个电机整合为一个电机21,并将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两个控制装置整合为一个控制装置1。相对于现有的微型托盘车的控制路线(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100采用一个电机21和一个控制装置1即可实现货叉起升和整车行驶两项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100,由于减少了一个电机和一个控制装置的使用,相应的动力线缆和低压控制线缆也可简化,利于整车成本(包括物料成本、制造成本、人工成本和售后成本等)的优化,利于整车的批量生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100,考虑到整车行驶和货叉起升所需的转速和扭矩不同以及驱动桥41和油泵31连接尺寸不同,电机21的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二输出轴212需同时兼顾两个动作要求,而电机21的工作特性无法同时满足两个动作,必须使两个动作相互独立,即电机21在某一时刻只能用于实现一个动作。

通过两个离合器(第一离合器22及第二离合器23)分别与电机21两端的输出轴(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二输出轴212)相连,实现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及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与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的连接与分离,两个离合器的工作是相互约束的,两者只能其一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避免两个动作同时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100的控制路线中,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包括油泵31以及起升油缸32,所述油泵31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22与所述起升油缸32之间,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33即为所述油泵31的输入轴。在所述货叉起升状态,所述控制装置1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22接合,使所述油泵31可向所述起升油缸32供油,以使线路a实现货叉200起升。

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包括驱动桥41以及驱动轮42,所述驱动桥41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23与所述驱动轮42之间,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即为所述驱动桥41的输入轴。在所述整车行驶状态,所述控制装置1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使所述驱动桥41可驱动所述驱动轮42转动,以使线路b实现整车行驶。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电机21的第二输出轴212与驱动轮42的回转轴是垂直关系,所以所述驱动桥41需选用立式桥,其所述驱动桥41的内部存在一对锥齿轮,实现回转轴线的垂直变换。

在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线路a也可用于侧移、倾斜或整车转向,对应地,所述货叉起升装置将替换成侧移装置、倾斜装置或整车转向装置,以满足不同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二输出轴212同轴设置,可使所述第一离合器22、所述电机21及所述第二离合器23同轴线设置,以保证所述驱动装置2的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离合器22包括第一飞轮221、第一摩擦片222、第一推动机构223以及第一端盖224,所述第一飞轮2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211上,所述第一端盖22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飞轮221背向所述电机21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224与所述第一飞轮221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225,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23及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腔225内,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23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片222背向所述第一飞轮221的一侧,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穿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23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23可在所述控制装置1的控制下推动所述第一摩擦片222,使所述第一摩擦片222与所述第一飞轮221接触或分离。

如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摩擦片222与所述第一飞轮221接触时,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将随所述第一飞轮221同步转动,以带动与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固定连接的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转动,从而实现货叉200的起升。

如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摩擦片222与所述第一飞轮221分离时,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无法转动,从而停止对所述货叉200的起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23包括第一压板2231、第一压紧弹簧2232、第一膜片弹簧2233以及第一分离轴承2234,所述第一端盖224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分离轴承2234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分离轴承2234滑动连接在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上,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分离轴承2234上,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压板2231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端盖224朝向所述第一飞轮22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支架2241,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上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支撑在所述第一限位支架2241上。

所述第一压紧弹簧2232支撑在所述第一压板2231与所述第一端盖224之间,所述第一压紧弹簧2232位于所述第一压板2231背向所述第一飞轮221的一侧。

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穿过所述第一压板2231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分离轴承2234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压板2231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摩擦片222推向所述第一飞轮221,使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所述第一飞轮221转动。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摩擦片222接触所述第一飞轮221后,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将在所述第一限位支架2241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的外侧边缘向背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翻折,此时所述第一压紧弹簧2232压缩变形,以进一步压紧所述第一摩擦片222与所述第一飞轮221,保证所述第一摩擦片222的转动,实现货叉200的起升。

如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分离轴承2234向远离所述电机2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的外侧边缘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翻折复位,所述第一压紧弹簧2232拉伸。之后,所述第一压板2231将随所述第一膜片弹簧2233向背离所述电机21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摩擦片222与所述第一飞轮221分离,所述第一摩擦片222停止转动,货叉200停止起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离合器22还包括第一联轴器226,所述第一飞轮221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22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21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离合器23包括第二飞轮231、第二摩擦片232、第二推动机构233以及第二端盖234,所述第二飞轮23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212上,所述第二端盖2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飞轮231背向所述电机21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盖234与所述第二飞轮231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235,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33及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腔235内,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33位于所述第二摩擦片232背向所述第二飞轮231的一侧,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穿过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33并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33可在所述控制装置1的控制下推动所述第二摩擦片232,使所述第二摩擦片232与所述第二飞轮231接触或分离。

当所述第二摩擦片232与所述第二飞轮231接触时,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将随所述第二飞轮231同步转动,以带动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固定连接的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转动,从而实现整车行驶。

当所述第二摩擦片232与所述第二飞轮231分离时,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无法转动,从而停止整车的行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33包括第二压板2331、第二压紧弹簧2332、第二膜片弹簧2333以及第二分离轴承2334,所述第二端盖234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二分离轴承2334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分离轴承2334滑动连接在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上,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分离轴承2334上,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压板2331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端盖234朝向所述第二飞轮23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支架2341,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上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支撑在所述第二限位支架2341上。

所述第二压紧弹簧2332支撑在所述第二压板2331与所述第二端盖234之间,所述第二压紧弹簧2332位于所述第二压板2331背向所述第二飞轮231的一侧。

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穿过所述第二压板2331并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二分离轴承2334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压板2331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二摩擦片232推向所述第二飞轮231,使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所述第二飞轮231转动。所述第二摩擦片232接触所述第二飞轮231后,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将在所述第二限位支架2341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的外侧边缘向背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翻折,此时所述第二压紧弹簧2332压缩变形,以进一步压紧所述第二摩擦片232与所述第二飞轮231,保证所述第二摩擦片232的转动,实现整车的行驶。

当所述第二分离轴承2334向远离所述电机2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的外侧边缘向所述电机21的方向翻折复位,所述第二压紧弹簧2332拉伸。之后,所述第二压板2331将随所述第二膜片弹簧2333向背离所述电机21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摩擦片232与所述第二飞轮231分离,所述第二摩擦片232停止转动,整车停止行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离合器23还包括第二联轴器236,所述第二飞轮231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23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212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回位机构11、驱动架12以及驱动机构13,所述驱动架12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22与所述第二离合器23之间,所述驱动架12上形成有驱动臂121,所述回位机构11与所述驱动机构13相对设置在所述驱动臂121的两侧。

所述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架12沿所述电机21的轴线向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动力系统100由整车行驶状态切换至货叉起升状态。

所述回位机构11用于使所述动力系统100保持在整车行驶状态;或驱动所述驱动架12沿所述电机21的轴线向第二方向移动,使所述动力系统100由货叉起升状态切换至整车行驶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架12可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22的第一分离轴承2234与所述第二离合器23的第二分离轴承2334之间,以带动所述第一分离轴承2234沿所述货叉起升装置3的输入轴33滑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分离轴承2334沿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滑动,以实现所述第一离合器22的接合或断开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23的接合或断开。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100中,所述第一离合器22与所述第二离合器23之间的配合工作,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案来实现:

(1)人工脚踏实现。

如图2所示,所述回位机构11包括回位弹簧111,所述回位弹簧111连接在叉车车体与所述驱动臂121之间。所述驱动机构13包括踩踏板131,所述踩踏板131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臂121上。

默认情况下,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使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12结合并同步转动,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所述第二输出轴212传递至驱动桥41,实现整车行驶。当踩下踩踏板131时,所述第二离合器23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22接合,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第一输出轴211传递至油泵31,实现货叉起升。当松开踩踏板131时,在回位弹簧1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离合器22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所述第二输出轴212再次传递至驱动桥41,实现整车行驶。

(2)部分通过电磁力实现。

如图6所示,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图2所示的踩踏板131更换为电磁继电器132,所述电磁继电器132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臂121垂直。

默认情况下,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使所述整车行驶装置4的输入轴4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12结合并同步转动,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所述第二输出轴212传递至驱动桥41,实现整车行驶。当电磁继电器132得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离合器23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22接合,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第一输出轴211传递至油泵31,实现货叉起升。当电磁继电器132失电时,在回位弹簧1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离合器22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所述第二输出轴212再次传递至驱动桥41,实现整车行驶。

(3)完全通过电磁力实现。

如图7所示,所述回位机构11包括第一电磁继电器112,所述驱动机构13包括第二电磁继电器133,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112的轴线及所述第二电磁继电器133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臂121垂直。

默认情况下,所述第一离合器22与所述第二离合器23均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二离合器23得电,所述第一离合器22失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离合器23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22接合,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第一输出轴211传递至油泵31,实现货叉起升。当所述第二离合器23失电,所述第一离合器22得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离合器22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23接合,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经所述第二输出轴212传递至驱动桥41,实现整车行驶。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叉车,其包括货叉200、承重轮300、手柄400以及上述的动力系统100,所述承重轮300安装在所述货叉200的底部,所述手柄400以及所述动力系统100安装在所述货叉的后侧,所述动力系统100位于所述货叉200与所述手柄400之间,以构成所述叉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