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0197发布日期:2020-05-15 16:5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顶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扩张,带动新能源电池市场迅猛增长。电芯顶盖作为新能源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其诸多关键特性,直接决定着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电芯顶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性能检测工序,以确保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其中,顶盖性能检测包括气密性(氦检)、负极柱内阻、负极柱与顶盖耐压电阻、正极柱与顶盖电阻等等。

现有技术中,这些性能检测大多半自动化完成,具体是通过机械臂将产品从周转吸塑盘取出放入检测治具中,然后人工进行检测。这种半自动化的检测方式存在放料定位不准以及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不合格品流向市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包括托盘主体,所述托盘主体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用于容置顶盖的单元格型腔,所述单元格型腔内对应所述顶盖的极性柱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检测治具进行性能检测的检测孔。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托盘主体的上端面还设有定位沉台和定位凸台,所述托盘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沉台对应的初定位凹槽以及与所述定位凸台对应的精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托盘主体的下端面还设有便于机械臂托盘进行搬运的托盘扣位。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单元格型腔内与所述顶盖的侧面接触的位置设有侧面密封条;

所述单元格型腔内与所述顶盖的底面接触的位置设有底面密封条;

所述检测孔与所述检测治具接触的位置设有环形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检测孔设有便于所述检测治具放入的拔模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定位沉台的凸起部分设有便于取放顶盖的扣手位。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定位沉台的凸起部分的四个角中三个为圆角,一个为直角,以构成防呆结构;

所述初定位凹槽的四个角与所述定位沉台的凸起部分的四个角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中,所述定位凸台的一端为直角,另一端为圆角,以构成防呆结构;

所述精定位凹槽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凸台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实现了顶盖的全自动性能检测,省略了机械臂取放料环节,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参与环节,可避免因人工疏忽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元格型腔装有顶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的结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的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

托盘主体1,单元格型腔2,检测孔3,定位沉台4,定位凸台5,初定位凹槽6,精定位凹槽7,托盘扣位8,侧面密封条9,底面密封条10,环形密封条11,扣手位12,顶盖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包括托盘主体1,所述托盘主体1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用于容置顶盖13的单元格型腔,所述单元格型腔2内对应所述顶盖13的极性柱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检测治具进行性能检测的检测孔3。

优选的,所述托盘主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定位沉台4和定位凸台5,所述托盘主体1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沉台4对应的初定位凹槽6以及与所述定位凸台5对应的精定位凹槽7。

优选的,所述托盘主体1的下端面还设有便于机械臂托盘进行搬运的托盘扣位8。

优选的,所述单元格型腔2内与所述顶盖13的侧面接触的位置设有侧面密封条9;

所述单元格型腔2内与所述顶盖13的底面接触的位置设有底面密封条10;

所述检测孔3与所述检测治具接触的位置设有环形密封条1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单元格型腔2在装入了顶盖13后,如图2所示,底面密封条10和侧面密封条9分别对顶盖13的底面和侧面进行密封,而检测孔3中的环形密封条11则是对检测治具(如气密性检测时的注气气嘴)进行密封,以便顶盖13进行各项性能检测。

此外,侧面加底面的双重密封设计,不仅能保证腔体密封效果,还能对顶盖13的周边作有效防护,从而在提高产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检测孔3设有便于所述检测治具放入的拔模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孔3被设计成10度的拔模角度,能够保证检测治具利进入腔体并达到密封条件,然后进行各项性能检测。

优选的,所述定位沉台4的凸起部分设有便于取放顶盖13的扣手位12。

需要说明的是,扣手位12能够便于机械手的搬运,提高物料周转效率,且由于不再需要机械臂对顶盖13进行一个个取放料操作,因此可避免放料定位不准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定位沉台4的凸起部分的四个角中三个为圆角,一个为直角,以构成防呆结构;

所述初定位凹槽6的四个角与所述定位沉台4的凸起部分的四个角一致。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5的一端为直角,另一端为圆角,以构成防呆结构;

所述精定位凹槽7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凸台5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沉台4、定位凸台5、初定位凹槽6、精定位凹槽7以及它们各自对应的防呆结构都是为了保证托盘与托盘之间的整齐摆放以及托盘在检测设备上的精准定位,从而简化生产和检测设备内部结构,便于标准化生产。

本实施例提供的周转托盘在使用时,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顶盖13装入托盘:顶盖13装入托盘主体1中的单元格型腔2,托盘与托盘之间通过具有防呆结构的定位部(指定位沉台4、定位凸台5、初定位凹槽6和精定位凹槽7)进行精准定位码垛、整齐摆放;

(2)物料周转:机械臂插入托盘扣位8,将装好顶盖13的托盘放入检测设备,并通过具有防呆结构的定位部定位至检测工位;

(3)气密性检测:如图2所示,顶盖13在气密性检测时,上端检漏口下压顶盖13的顶部,检漏口腔体自身的密封结构与顶盖13顶部形成密封腔体;顶盖13的底部通过底面密封条10和侧面密封条9进行密封;注气气嘴插入检测孔3,开始充气,盖板顶部检漏腔检查漏气率;气密性检测完成后,通过机械臂的真空吸嘴将不合格品取出隔离;

(4)电性能检测:极柱内阻检测时,铜测针可通过检测孔3与顶盖13的极性柱底部接触,上端铜测针与极性柱表面接触形成回路可测量极柱内阻;相同的,顶部铜测针还可完成极性柱与顶盖13板电阻及负极耐压检测;

(5)贴膜包装:电性能检测完成后,机械臂将托盘转入贴膜工位,托盘通过具有防呆结构的定位部在贴膜设备中进行定位,并完成贴膜作业,贴膜完成后即可进入成品包装工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芯顶盖自动化生产和性能检测的周转托盘,实现了顶盖的全自动性能检测,省略了机械臂取放料环节,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参与环节,可避免因人工疏忽带来的安全隐患。

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