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受料斗部段保护的传送带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233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带处。
[0023]如可进一步由图2看出的那样,相应超过上部边缘17的侧壁13在其上端处相应具有带有顶点21的三角形轮廓,顶点21近似处在后壁11的弯曲区域24的端部之上。
[0024]料斗10的尤其侧壁13的上端以及带有相应的伸出部16的后壁11的设计方案的技术背景从图3得出,从图3可识别出,在单独的料斗10的处成竖向相叠的位置中,相邻的料斗10的侧壁13由于其三角轮廓以及超过后壁10的上部边缘17的延伸部彼此以交搭区域22交搭。在此,超过料斗10的相应的底部15的伸出部16作用到在输送方向上跟随的料斗10的伸出的侧壁13之间且延伸直至与跟随的料斗10的后壁11的弯曲区域24交搭,其中,每个伸出部16通过固定板30保持成相对传送带23带有间距。
[0025]由图4和5可看出由多个料斗10形成的料斗部段与承载料斗10的传送带23的关系,由此一方面清楚地看出料斗10的宽度设计成大于传送带23的宽度,且另一方面清楚地看出构造在每个料斗10的底部15处的伸出部16在带有由固定板30的布置方案决定的间隙的情况下相应作用到料斗10的弯曲区域24与沿着后壁11伸延的传送带23之间,从而即使在带有料斗10的传送带23环绕运行通过相应布置在斗式输送机头部与斗式输送机底部处的滚筒时保持维持固定在传送带23处的单独的料斗10的与此相关的交搭。
[0026]在图6至10中示出的实施例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一方面在于后壁11的向内弯曲的上部区域24的不同的设计方案,且另一方面在于突出超过料斗10的底部15的伸出部16的不同的设计方案。上述的两个部分如此构造且彼此协调,即,料斗10的相互的交搭通过涉及的构件的形状配合的接合来确保。
[0027]具体地设置成,后壁11的向内弯曲的区域24延伸成又向外折弯的钩状的隆起部25,由此在隆起部25之下且在其后面的区域中形成相对于传送带23敞开的钩状开口 26。料斗10的突出超过料斗10的底部15的伸出部16同样构造成带有钩状的走向,由此得到锁到相应跟随的料斗10的钩状开口 26中的钩形部27。倘使为了构造伸出部16的钩形形状,伸出部16轻微地突出超过后壁11的竖向的走向,则布置在后壁11与传送带23之间的固定板30促成所需要的自由空间。
[0028]此外,如由图10得到的那样,钩形部27形状配合地接合到钩状开口 26中还在传送带23环绕运行通过例如布置在斗式输送机头部处的滚筒35期间得到保持,即使在这个时候在环绕运行时单独的料斗10的位置彼此改变。
[0029]倘使根据在图11中示出的实施例在传送带23上在其行进方向上并排布置有三排料斗10,则每个单排的料斗10以如同之前关于图1至10说明的方式来布置或构造。为了传送带23的表面还在多排料斗10的情况下被完全盖住,相邻的料斗排的单独的料斗10相应以在传送带的行进方向上所限定的错位的方式彼此如此来布置,即,料斗10的沿侧向向外安置的侧壁13的上端相应彼此交搭。同时涉及如此的布置方案,即,相应外侧的料斗排的料斗以其侧壁13突出超过传送带23的侧部边缘,这如同针对单独的料斗排说明的那样,从而传送带23的外部的侧部边缘同样受到料斗组件保护。
[0030]该资料的对象的在上述的说明书、权利要求、摘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可单独地以及彼此以任意的组合对于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实现本发明来说是重要的。
【主权项】
1.一种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带有受驱动的、环绕运行通过布置在斗式输送机头部和斗式输送机底部处的滚筒的环形传送带(23)和在所述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上延伸的、相应单独地固定在所述传送带(23)处的至少一排料斗(10),料斗(10)具有底部(15)、后壁(11)、侧壁(13)以及前部的料斗壁(12)且用于输送散装物料,其特征在于,相应以紧挨的顺序彼此布置成在所述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排料斗(10)在其底部(15)处比在其由此沿侧向向外安置的侧壁(13)的上端处具有更小的宽度,且料斗组件如此架设在所述传送带(23)上,即,所述传送带(23)连同其外部的侧部边缘完全由布置在其上的料斗(10)盖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布置在所述传送带(23)上的仅仅一排料斗(10)的情况下,所述料斗(10)具有比所述传送带(23)的宽度更大的宽度且相应在侧部突出超过所述传送带(23)的侧部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在所述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排料斗(10)的情况下,相邻的料斗排的单独的所述料斗(10)以带有在所述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上取向的错位的方式彼此如此来布置,即,所述料斗(10)的沿侧向安置的侧壁(13)的上端相应彼此交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0)以在环绕运行通过每个滚筒时同样维持的相互的交搭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传送带(23)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0)在其面向所述传送带(23)的后壁(11)的下端处具有朝在输送方向上跟随的料斗(10)的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料斗(10)的底部(15)的伸出部(16),其在料斗(10)处成竖向相叠的情况下作用到在输送方向上跟随的所述料斗(10)的超过所述后壁(11)的上部边缘(17)的侧壁(13)之间且紧挨地延伸直到跟随的所述料斗(10)的后壁(11)的上部边缘(17)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料斗(10)的侧壁(13)在输送方向上彼此交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0)的平行于所述传送带(23)伸延的后壁(11)在其背对所述底部(15)的上端处具有从所述后壁(11)朝料斗开口(14)的方向上向内弯曲的区域(2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将单独的所述料斗(10)固定在所述传送带(23)处,在所述料斗(10)的后壁(11)与所述传送带(23)之间布置有固定板(3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方向上前行的所述料斗(10)的突出超过所述料斗(10)的底部(15)的伸出部(16)在料斗(10)处成竖向相叠时作用到所述后壁(11)的弯曲的区域(24)与承载所述料斗(10)的传送带(2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1)的向内弯曲的区域(24)延伸成又向外折弯的钩状的隆起部(25),隆起部(25)带有由此构造在后面的区域中的钩状开口(26),并且在输送方向上前行的所述料斗(10)的突出超过所述料斗(10)的底部(15)的伸出部(16)钩状地构造成带有卡锁到跟随的所述料斗(10)的钩状开口 (26)中的钩形部(27) 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0)的侧壁(13)在其上端处具有相应三角形的轮廓,其顶点(21)位于所述后壁(11)的弯曲的区域(24)的端部之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0)的后壁(11)的上部边缘(17)设有在内侧安置在该处的加固轮廓(18)。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斗(10)的内部中在底部(15)和后壁(11)的接合区域中安装有加固角钢(19)。
【专利摘要】斗式传送带运输机带有受驱动的、环绕运行通过布置在斗式输送机头部和斗式输送机底部处的滚筒的环形传送带(23)和在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上延伸的、相应单独地固定在传送带(23)处的至少一排料斗(10),料斗(10)具有底部(15)、后壁(11)、侧壁(13)以及前部的料斗壁(12)且用于输送散装物料,其特征在于,相应以紧挨的顺序彼此布置成在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排料斗(10)在其底部(15)处比在其在由此沿侧向向外安置的侧壁(13)的上端处具有更小的宽度,并且料斗组件如此架设在传送带(23)上,即,传送带(23)连同其外部的侧部边缘完全由布置在其上的料斗(10)盖住。
【IPC分类】B65G17-12
【公开号】CN104640788
【申请号】CN201380035612
【发明人】R.富尔特曼, C.基尔施尼奥克
【申请人】奥蒙德输送机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3年7月1日
【公告号】EP2870084A1, US20150144463, WO2014005991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