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8500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8]当然,优选地,也在电梯门100的边缘面附着公知的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80,或者附着简单的导电片,从而在检测到电梯门100被关闭的情况而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下,以开放门的方式控制门驱动马达30。
[0059]另一方面,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图,在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及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光扩散部132的下部面形成有印刷层132b。优选地,由此可演出多种颜色,尤其,在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的注意事项显示部139的情况下,以与注意事项贴纸相似的颜色进行印刷。
[0060]并且,图9及图10为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及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附着于电梯门100和框架角部部的表面,并使用在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氨酯等塑料材质形成的薄膜的下部面形成有光扩散部134a的通常结构的非传导性波导片134。
[0061]这种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及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中,在非传导性波导片134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层136。
[0062]这种情况下,上述导电层136可使用如下材料:由按规定的重量比率混合硅和碳粉而成的导电硅形成的材料、或者以电镀、化学镀、导电油墨的涂敷及蒸镀等的方式形成,而使人体微电流流动的导电性优秀的铜、铝及碳等的通电材料而成的材料。
[0063]此时,上述导电层136能够以多种形状形成,也可在与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及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光扩散部134a相对应的区域形成穿孔部位136a,或者以透明方式形成,从而形成于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及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整个面。
[0064]对于这种导电层136,可利用具有多种形状的图案的导电片等来检测人体的电流,并更新颖地突出电梯的设计。
[0065]并且,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还一实施例的图,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和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表面积宽,因而若仅在边缘一侧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150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52,则因光的移动距离变长而导致光的扩散效率低。
[0066]因此,在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和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边缘另一侧还设有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50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52相对应的第三发光二极管16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162,从而提高光扩散效率。
[0067]此时,上述第三发光二极管16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162也由保护罩161、163包围,从而保护上述第三发光二极管16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162。当然,上述第三发光二极管16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162的点亮由控制单元40控制。
[0068]并且,这种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和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表面积宽,因而检测信号的识别有可能弱,因而优选地,在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氨酯等的塑料材料以成为高密度的方式提高碳粉的混合重量比率,从而容易检测人体。
[006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涉及到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实质上位于等同的范围。
[007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1]本发明涉及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提供如下装置,若在电梯门或楼层平台等的框架角部部分附着传导性波导片来与手相接触而检测到人体的电流,则强制性地控制电梯门,来防止手被夹在电梯门和框架之间而受伤的情况,并向传导性波导片照射光,使得使用人员从视觉上能够容易识别对夹手的警惕。
【主权项】
1.一种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设于电梯门(100)的表面,用于检测人体的电流,上述电梯门(100)位于分别设在电梯轿厢(I)及楼层平台(2)的轿厢框架(10)和楼层平台框架(20)之间,并借助由控制单元(40)控制的门驱动马达(30)的驱动来进行开闭; 控制单元(40),若通过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检测到电流,则判断该电流是否为人体的微电流;以及 第一发光二极管(150),设置于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的边缘一侧,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50)借助上述控制单元(40)的控制被点亮,来向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照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中,由塑料材料和碳粉相混合而成的导电性波导片的下部面形成有光扩散部(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50)由多个发光二极管(150a、150b)构成,在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设有下部形成有折射槽的注意事项显示部(139), 在电梯正常运行时,上述控制单元(40)点亮发光二极管(150a),使得光通过注意事项显示部(139)扩散,在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单元(40)点亮发光二极管(150b),使得光向整个光扩散部(132)扩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厢框架(10)和楼层平台框架(20)的角部设有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在上述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的边缘一侧设有用于向上述框架角部用传导性波导片(140)照射光的第二发光二极管(1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中,在非传导性波导片(134)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层(136),上述非传导性波导片(134)为在由塑料材质形成的薄膜的下部面形成有光扩散部(134a)的通常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断开商用电源(200)的电源供给,则上述控制单元(40)接收电池(202)的电源,来点亮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的光扩散部(132)的下部面还形成有印刷层(132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波导片的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130)的另一侧边缘还设有与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50)相对应的第三发光二极管(160)。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梯门的防夹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用传导性波导片,设于电梯门的表面,用于检测人体的电流,上述电梯门位于分别设在电梯轿厢及楼层平台的轿厢框架和楼层平台框架之间,并借助由控制单元控制的门驱动马达的驱动来进行开闭;控制单元,若通过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检测到电流,则判断该电流是否为人体的微电流;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的边缘一侧,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借助上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被点亮,来向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片照射光。根据本发明,若在电梯门或楼层平台等的框架角部部分附着传导性波导片来与手相接触而检测到人体的电流,则强制性地控制电梯门,来防止手被夹在电梯门和框架之间而受伤的情况,并向传导性波导片照射光,使得使用人员在视觉上对夹手具有警惕,还能够给予视觉上的警惕。
【IPC分类】B66B13-24, B66B13-08
【公开号】CN104703906
【申请号】CN201380052283
【发明人】李虎渊
【申请人】李虎渊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8日
【公告号】DE112013004963T5, WO2014058198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